張慶鳳 朱宏義 陳港帥
課程思政融入排球教學的實踐路徑研究*
張慶鳳 朱宏義 陳港帥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排球進行課程思政有其獨特的優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有助于實現大學“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標。將思政內容融入排球課程時,課程目標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教師注重應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政意識,加強排球教學的課堂組織,靈活融入思政元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落實課堂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排球;競爭和合作;思政元素
高校體育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運動技能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體育課程要承擔起育人的責任,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形成合力,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德才兼備、身體素質良好的專業人才。同時使學生學會規范自己的行為,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使大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從而開啟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新篇章。
體育課程的目標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充分發揮體育課程改善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功能,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團隊歸屬感和提升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體育研究和實踐表明,體育運動可以使大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訓練和發展。不同的運動對個體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在集體對抗性的體育運動中,特別是球類集體項目,培養了大學生互助合作、默契配合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品格。培養學生控制情緒的能力,并磨練其意志。
排球教學進行課程思政有其獨特的優勢,排球是大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學生在排球學習的過程中,課堂學習參與度高,學習氣氛也比較活躍。在寓教于樂的排球活動中,讓許多年齡相仿,興趣相投的大學生聚集在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無論是學生觀摩排球比賽還是自身參加比賽,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感受到排球運動員的高尚的精神品質。排球運動是一種優秀精神養成的教育,學生在參與排球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學生以不屈不撓的意志,永不放棄的精神等來支持和鞭策自己,從而取得排球技能的提高,并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在排球技能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心甘情愿地參與到排球運動中去,并投入到對新時代女排精神的感知、理解中去,而這種隱性的、間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容易被接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在完成日常學業后,他們愿意參加各種娛樂和體育活動,以尋求身心放松。體育活動集教育、健身和娛樂于一體。而排球運動作為一項集體項目,比較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從排球運動技能和基本的戰術配合過程中,能夠獲得精神享受,從而能夠釋放生活中的壓力,并能在活動的過程中找到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因此大學生參加排球活動有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培養和發展。同時,有利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3]。
體育與其他教育的區別在于,學生要在體育活動中直接體驗和掌握運動技能。在各種體育活動中,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感覺。學生從粗略掌握排球的發球、墊球等技術,到運動技能的提高再到熟練運用并能進行比賽,這就是成功的體驗,而這種體驗是最直觀、最及時和最頻繁的,所以對學生的心理刺激是最深刻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在比賽中,大學生能夠充分感受作為團隊球員的一員,打好每一個球,直至取得比賽勝利的團隊責任感,慢慢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體育是一種開放而有效的活動。參加體育活動不僅能鍛煉大學生的身體,也是對其意志的考驗。體育教師應該有意識、有系統地采取措施,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力。通過排球技戰術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有具體的收獲,從而理解排球技能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排球學習的過程中,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激發自身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磨練自身的意志力。
體育運動中最常見的人際關系是競爭,這是體育競賽的本質。在排球比賽中,運動員個體都想贏,所以需要不斷地互相競爭才能取得比賽的勝利。競賽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4]。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競爭意識和能力是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關鍵。因此,有必要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其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積極的競爭精神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在排球學習過程中,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一樣重要[5]。在排球比賽中,大學生要互相合作從而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團隊凝聚力對運動團隊的表現、學生間的密切關系或學生為實現目標而付出的努力有著重要影響。學生想取得比賽的勝利需要強大的密切合作關系和凝聚力,如果球員之間沒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密切的合作關系,他們永遠不能成為一支優秀的排球隊,也不能完成他們的任務,這表明排球運動員之間需要更強的凝聚力才能取得比賽的成功。所以,在比賽中,學生會認識到合作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學會合作,才會取得比賽的勝利。在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也要學會合作,處理好競爭和合作的關系,更好地融入社會,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事業的成功。
排球比賽有其自己的規則,盡管這種規則不能代替法律教育,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在排球比賽中,學生能體會到只有遵守排球的規則,才能取得最后比賽的勝利。同時,在比賽中,充分感受作為團隊球員的一員,打好每一個球,直至取得比賽勝利的團隊責任感,從而慢慢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排球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來做裁判,體會排球比賽公平公正的規則的重要性。在排球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在準備活動中可以安排類似“重走長征路”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紅軍長征的精神,讓大學生意識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在排球熱身操活動中,還可以配上一些節奏鮮明的帶有愛國情懷的歌曲,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課堂教學實施方面,經過老師的充分準備,可以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比如以中國女排的發展為案例,教師以“女排精神”來激勵大學生,樹立大學生學習排球運動技能的信心,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女排運動員只有經過艱苦的訓練才能掌握排球的技戰術,并在各大比賽中取得勝利。通過引導,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勇于攀登新高度的品質,從而樹立信心,樹立為民族驕傲的精神,積極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另外,分層教學法是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經常采用的教學法。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狀況和排球運動技能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制定合理的分層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相關思想政治因素的改善指標。比如,對于排球墊球較差的學生,則可以讓其先練習自墊或者對墻練習,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學生通過艱苦練習排球,技能進步很大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鼓勵。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變量是不可控的。因此,教師必須根據課堂實際教學進度和學生的情況進行合理調整,靈活整合多樣的思想政治元素,在互助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地協助學生更好地領悟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等思想政治因素。硬件方面,充足的排球場等設施,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身于體育鍛煉,充分發揮體育的德育功能。
通過學習墊球和傳球技術,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循序漸進、付出努力的進步規律。大學生在排球學習過程中,能體會到通過腳踏實地地學習排球技術,最終能夠掌握排球的基本技術,體會付出就有回報和練習排球付出勞動過程的可貴。同時,體會敬業精神,終身學習理念,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在排球技能學習和比賽中,學生不斷超越自我,掌握新的球類技術和戰術,并在學習和比賽的過程中,促進人際交往,讓大學生有團隊歸屬感,從而間接地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在排球比賽中,得失轉換的特點能夠培養大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品質。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在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演變中產生的。它孕育了對人類發展具有導向、激勵作用的體育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奧運冠軍極其勤奮,敢于拼搏。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持之以恒、攀登新高度的決心,教師可以用多個實際案例激勵學生。正如《奪冠》中所展現的那種奮發進取、頑強拼搏、團結拼搏、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精神,這種為國奉獻、為國爭光的精神,不僅堅定了全國人民堅持不懈、奮力拼搏的決心,也成為大家積極學習的精神榜樣。“中國女排”在比賽中展現了積極進取的一面。通過觀看女排奪冠的視頻,可以讓學生對女排精神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進行討論環節,讓他們交流思想,加深對女排精神的理解。學生學習排球技術的過程中,再加上教師的正面引導,使學生能夠從體育運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將這種體育精神遷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工作當中,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
(1)大學生定期參加排球課和課外排球活動,對大學生的意志力、社會適應能力有明顯的改善。同時,學生積極參與學校排球課,主觀能動性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在排球鍛煉中挑戰自我,鍛煉自己的意志和品質。在排球活動中,大學生應該多與同齡人溝通和交談,敢于在課堂上展示自己,并鍛煉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以提高自身的勇氣和自信。
(2)體育教師探索在體育課程中融入更多的思想政治元素,特別是在排球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一種極具創新性的嘗試,可以顯著提升思想政治課和排球課的教學效果。因此,體育教師應加強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更好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相結合,幫助學生鍛煉身體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有助于實現“培養有道德的人”的目標。
(3)未來的體育教師也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排球教學要結合思政教學目標,制定科學系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創新體育教學理念,使體育教學的主導目標從身體素質層面,轉化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進一步保證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體育課程思政充分發揮了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促進了體育教學的改革,有助于大學生激發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從而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心理,促進大學生德育的共同發展。
[1]朱佳琪.高職排球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3,25(6):42-46.
[2]張瑞先.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排球課程教學改革路徑[J].棗莊學院學報,2023,40(2):121-126.
[3]高勤,閆蒼松,肖鴻鷹.體育專業“排球”課程思政建設的設計與實施[J].大連大學學報,2022,43(2):39-46.
[4]姚鲆.課程思政因素在高校排球普修課的運用[J].體育科學研究,2021,25(1):76-79.
[5]邱漢祥.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排球課程思政教學策略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2,39(3):7-11.
[6]回延慶.對課程思政融入高職排球課教學設計的探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23-25.
[7]李陽.“課程思政”理念下女排精神融入公共體育排球課程的改革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39(3):246-248.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Volleyball Teaching
ZHANG Qingfeng, etal.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xi 214153,Jiangsu,China)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2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022SJZDSZ015);2023年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JGB2308)。
張慶鳳(1982—),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