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像史料作為直觀生動的視覺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圖像史料進行了分類,主要包括靜態圖像史料(歷史地圖、歷史照片、歷史漫畫、歷史繪畫作品)和動態圖像史料(影視史料),分析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圖像史料的重要意義,探討了不同類型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這些策略既考慮了圖像史料的特點,也結合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為教師選材和備課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圖像史料;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賈志業(1979—),男,山東省威海市第一中學。
隨著我國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認知特征。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探索、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圖像史料作為一種直觀生動的視覺資料,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歷史,是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載體。但我們也要看到,圖像資料之間存在差異,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各類圖像史料提高教學效果,是擺在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鑒于此,本文對圖像史料的主要類型進行歸納,分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圖像史料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結合各類圖像史料的特點以及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探討不同類型圖像史料在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期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一、圖像史料的分類
圖像史料是運用于歷史教學的視覺資料的統稱,根據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靜態圖像史料和動態圖像史料兩大類。
(一)靜態圖像史料
靜態圖像史料是指反映歷史內容而形式為靜態的視覺圖像資料,主要包括歷史地圖、歷史照片、歷史漫畫以及歷史繪畫作品等。歷史地圖直觀展示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與疆域范圍,通過圖形標識反映出與人類活動相關的空間分布現象和地域差異,是了解某歷史時期地理政治形勢的重要史料。歷史照片通過攝影的手段記錄下歷史時刻中的人物活動、事件場景等,作為視覺再現的客觀記錄,可以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真實的歷史氛圍。歷史漫畫通常運用夸張、諷刺的手法,從藝術角度對某些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解讀和批評。歷史繪畫作品則重現了歷史圖像,并被賦予了藝術家自身的情感體驗和文化悟性。這些不同類型的靜態圖像史料都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示了歷史信息,是高中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類視覺材料[1]。
(二)動態圖像史料
動態圖像史料主要指與歷史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其利用鏡頭語言的連續組合再現歷史場景和事件,使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具體可感。這類作品包括歷史類紀錄片、歷史題材電影和電視劇等。歷史紀錄片通常選擇典型歷史事件,試圖對其進行客觀再現。而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則在真實反映歷史的基礎上,賦予了其更多鮮明的藝術創造性。這兩類作品都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直觀感受和場景體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歷史電影、電視劇通過情節化手法,讓學生在娛樂中加深對典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印象;而紀錄片則更加客觀真實,可以讓學生全方位地觀察和感受歷史場景的氛圍。這些動態的影視史料為高中歷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視聽材料,是傳統靜態圖片等視覺資料的有益補充。
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相較于文字材料,圖像史料更加生動形象,具有更強的感染力,能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想象歷史場景。
(一)增強感官認知,展開歷史想象
圖像史料觸發了學生的視覺感官,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視覺體驗。與文字相比,圖像中的歷史場景細節更豐富,色彩和造型也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可以通過圖像中的歷史畫面對過去進行具體而全面的感官認知。例如,歷史照片中昔日建筑物的造型、人物的著裝用品、街景民俗等細節,都可以為學生提供較為真實的歷史感受。這些直擊感官的歷史信息,會喚起學生對那個年代整體氛圍的想象,他們不僅可以在腦海里勾畫出歷史畫面,還能基于這些畫面進行歷史情境的再構建[2]。所以,相較于語言描述,圖像史料更能幫助學生展開歷史想象,打開通向歷史真實的感性之門。這種以感性認知牽引的歷史體驗,也會讓抽象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圖像史料直觀生動的表達形式,能吸引學生的視線,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文字敘述往往抽象冗長,很難讓人產生興趣;而圖像中的人物神態、場景細節等,則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探索歷史畫面背后的故事內涵。特別是通過鏡頭連貫組合的動態影視史料,其表現手法新穎,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視聽的吸引下自然會主動投入學習,展開對歷史細節的探究。這樣一種寓教于樂、游戲化的學習過程,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也使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有趣起來。當學生在愉悅中主動參與圖像史料的解讀時,他們的歷史學習熱情也會隨之提升。所以利用圖像史料進行教學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開發歷史思維,指導學生解讀分析
教師可以借助圖像史料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思維訓練。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圖像中的歷史細節,發現其中蘊含的信息。通過比較不同圖像史料中的差異,學生能得出某些歷史變化規律。教師也可以利用圖像提出一些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聯系已有知識進行解答,進而指導他們深層分析圖像背后所反映的歷史內涵[3]。在觀察、比較、提問、解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以培養,他們不僅能夠學會解讀圖像信息,還能在此基礎上聯系所學內容,對歷史事件形成立體的認識。這種指導學生進行歷史思維訓練的教學活動十分有必要,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的歷史問題意識,使圖像史料成為學生認識和理解歷史的一種重要途徑。
(四)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
圖像史料是一種直觀生動的視覺素材,教師可以利用其中的細節設置引導性問題,啟發學生從多個維度思考圖像所反映的歷史問題。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反映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類型的圖像史料,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解讀,從不同視角理解事件;或者結合圖像史料的局限性,讓學生聯系更多的背景知識,形成對歷史的立體認知。這種運用圖像開展的多角度思維訓練,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立體的歷史認知,是語言類材料所無法實現的。
三、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策略
(一)歷史地圖的運用策略
在“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這一課中,歷史地圖是非常重要的圖像史料。本課旨在讓學生理解秦朝是如何完成統一的,因此可以準備反映秦朝統一進程的歷史地圖作為教學材料。具體策略如下:1.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地圖材料。本課重點在于秦朝的統一過程,因此可以選取《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地圖》。該地圖清晰標識了秦朝相繼消滅六國的過程,一目了然。也可以準備疆域變遷對比地圖,展示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后的疆域變化,讓學生直觀感受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2.在講解過程中,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地圖。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發現信息,例如:秦朝先后滅了哪些國家?
消滅的順序是什么?秦朝的疆域有了哪些變化?逐步深入挖掘地圖細節,幫助學生構建統一進程的歷史畫面。3.補充地圖以外的背景知識,因為僅憑地圖學生難以完整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教師需要解釋秦朝之所以能夠統一的原因,比如秦國的地理優勢、經濟實力等;也要解析統一的政治影響,如奠定多民族國家框架等,豐富學生的歷史認知。選擇與教學內容高度匹配的歷史地圖,組織學生細致解讀地圖信息,并補充背景信息,可以讓學生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加深對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歷史照片的運用策略
歷史照片作為直觀生動的視覺材料,在學習“三國至隋唐的文化”這一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到佛教東傳這一重要知識點,教師可以搜集并展示我國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白馬寺的照片。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見證,其圖像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實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照片細致解讀白馬寺的建筑風格、內部結構、雕塑細節等。比如,建筑物仿木槎式、帶有明顯印度風格的佛塔與佛殿組合,這些細節都可幫助學生直觀感知佛教文化從印度傳來中國的歷程,進而想象古代佛教與中原地區本土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這種基于圖像引發的歷史想象,比空洞的語言敘述更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加深對佛教東傳過程的印象。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靈活設計討論題,通過聯系白馬寺的歷史,引導學生思考佛教文化與中原本土文化融合的歷史脈絡,讓學生在對話中積極構建中華文化包容開放本質的認知框架。這種運用獨特圖像資料強化學生對歷史情境的感知,并以此展開思維訓練的教學實踐,充分展現了照片資料的視覺表現力和歷史文化內涵,值得在歷史課堂推廣運用。
(三)歷史漫畫的運用策略
歷史漫畫利用夸張、諷刺的視覺藝術形式,從特定角度解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種富有諷刺性和啟發性的視覺表現,增強了學生的歷史情境認知,并培養了他們聯系實際進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所以說,歷史漫畫作為一種獨特的圖像史料,通過滲透作者鮮明的態度來引發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刻反思,值得學科教師充分挖掘和運用[4]。
(四)歷史繪畫作品的運用策略
歷史繪畫作品作為一種獨特的圖像史料,以藝術的視覺形象展現歷史內容,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選擇意境飽滿、構圖嚴謹、細節豐富的歷史名畫展示給學生。在學習“三國至隋唐的文化”這一課時,歷史繪畫作品作為直觀生動的圖像資料,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PPT為學生展示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這幅畫以精美流暢的線條勾勒出洛神和孤竹等人物的優美形象,極富韻味。教師可以借助圖畫給予學生視覺沖擊,并組織他們從審美的角度感受該作品所展現的魏晉文人氣質。這種對戲劇性歷史故事的藝術化再創造,體現了東晉士大夫階層的文化自信和審美追求。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連接隋唐歷史文化內容,讓學生思考為何隋唐時期會涌現出大量杰出的文學藝術大家。通過深入探究,學生理解了文學藝術的繁榮興盛是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體現,從而增強了文化自信。這種以獨特藝術作品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并引出歷史文化內在關聯性思考的教學實踐,展現了歷史繪畫作品的審美啟示和文化內涵[5]。
(五)影視史料的運用策略
作為動態的視聽素材,影視史料能夠生動直觀地再現歷史場景,是學習辛亥革命這一重大歷史課題不可或缺的圖像資源。教師可以根據該章節的知識重點和學習目標,選取反映辛亥革命這一歷史事實的影視作品片段進行教學。首先,應選擇歷史劇情典型、人物形象豐滿的影視作品。如電影《辛亥革命》生動塑造了孫中山等革命領袖的形象,展示了革命從組織發動到武裝起義的歷史場景。其次,對選定的影視作品進行有選擇地播放。組織學生觀看片段時,可通過彈幕提問等方式啟發學生對歷史細節進行解讀,避免學生被動觀看。最后,播放結束后應組織討論活動,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分析影視作品中事件演變的歷史依據,理解劇情與歷史事實之間的對應關系。這可以檢驗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使其更全面、準確地掌握這一段歷史知識。總而言之,利用典型的影視史料能使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直觀具體,還能達到檢視學生認知、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但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其理性解讀,避免片面感性體驗帶來的誤讀。
結語
圖像史料為高中歷史教學提供了豐富直觀的視覺材料。本文通過對圖像史料進行分類,分析了它們在歷史教學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歷史地圖、歷史照片、歷史漫畫、歷史繪畫作品和影視史料等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具體運用策略。這些策略不僅考慮了不同圖像史料的特點,也結合了高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特征,為教師的選材備課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當然,教學方法不是固定的,圖像史料的運用也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對象靈活調整。總的來說,合理利用圖像史料輔助教學無疑是高中歷史教學實現多樣化和視覺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姚苗苗.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高考,2022(34):66-68.
[2]張旻.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2(30):97-99.
[3]葉健飛.淺談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高考,2022(5):78-80.
[4]蔡瑛.淺談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高考,2021(36):25-27.
[5]姜磊.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1(2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