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凱麗
摘 要: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的文化發展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潛力。通過加強跨界合作與交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我們可以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構建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貢獻力量。本文探討了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之間的融合現象,并以江西贛州興國縣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這一領域的成功實踐。通過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興國縣成功地將傳統藝術元素融入現代舞臺表演中,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與創新發展。同時,興國縣還加強了與其他領域的跨界合作與交流,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當代藝術表演;創新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9-0-03
在華夏大地的廣袤疆域中,江西贛州興國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融合的生動縮影。這片土地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而當代藝術表演則在這片沃土上綻放出新的光彩。興國縣,作為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擁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里的山歌、篆刻、提線木偶等傳統藝術形式,承載著世代人民的智慧與情感,是興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興國縣還保留著許多古老的村落和建筑,它們見證了歷史的滄桑,也承載了文化的傳承。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傳統文化在興國縣也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挑戰。為了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興國縣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之路。他們將傳統的山歌、舞蹈、戲曲等元素融入現代舞臺表演中,通過創新的表演形式和現代化的舞臺技術,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種融合不僅讓興國縣的傳統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弘揚,也為當地的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通過舉辦各種文化節慶活動、藝術展覽和演出,興國縣成功地將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相結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和體驗。這不僅提升了興國縣的文化軟實力,也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一、傳統文化繼承與傳播的現狀
傳統文化繼承與傳播的現狀呈現出一個多元化、復雜化且充滿活力的局面。一方面,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傳統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沖擊,許多傳統習俗、技藝和觀念逐漸淡化甚至消失;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和尊重的增強,以及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在繼承方面,許多地區和組織都在努力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例如,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通過節慶活動等方式,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其得以延續。同時,一些學校和教育機構也開始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課程設置、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和認同傳統文化。此外,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在傳播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媒體的普及,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也日益多樣化。除了傳統的口傳心授、書籍記載等方式外,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興媒體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平臺[1]。通過這些平臺,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傳統文化信息,也可以更加廣泛地分享和傳播傳統文化。
然而,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方面,由于現代化進程的沖擊,一些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逐漸惡化,導致其難以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差異的存在,一些傳統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可能出現誤解和扭曲,影響其真實性和完整性。
總的來說,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任務。我們需要在尊重和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新傳播方式,拓寬傳播渠道,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同傳統文化,從而推動文化的多樣性和繁榮發展。
二、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融合的重要性
(一)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根基,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獨特的文化價值。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傳統文化往往面臨著被遺忘和邊緣化的風險。通過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傳統文化得以以新的藝術形式展現,重新煥發出活力,進而得到更廣泛的傳承和弘揚。
首先,當代藝術表演作為現代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和影響力。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當代藝術表演中,能夠使傳統文化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觀眾在欣賞藝術表演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刻內涵,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其次,當代藝術表演的形式多樣、創新性強,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藝術家可以通過現代舞臺技術、音樂、舞蹈等手段,將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再創作和演繹,使其以更加新穎、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這種創新性的融合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也能夠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此外,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還有助于推動文化交流和互鑒。通過融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元素,當代藝術表演能夠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和特色[2]。這種文化交流不僅能夠增強人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能夠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動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發展。
(二)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能夠推動當代藝術表演的創新與發展
當代藝術表演作為社會文化創新的重要載體,需要不斷地探索新的形式和內容以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而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元素為當代藝術表演提供了寶貴的創作資源和靈感源泉。
首先,傳統文化的獨特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為當代藝術表演提供了新的創意和思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美學觀念以及藝術表現手法,這些都可以為當代藝術表演提供深刻的思考和有益的借鑒。通過融合傳統文化元素,當代藝術表演能夠在形式和內容上實現創新,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3]。其次,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為當代藝術表演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手法。無論是傳統的音樂、舞蹈、戲曲還是民間藝術,都蘊含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技巧。當代藝術家可以通過借鑒和融合這些傳統藝術元素,創作出具有時代感和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這種融合不僅能夠豐富當代藝術表演的內容和形式,也能夠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以及豐富文化內涵。此外,傳統文化的融入還能夠拓展當代藝術表演的受眾群體。傳統文化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許多觀眾于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和強烈的認同。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當代藝術表演中,能夠吸引更多觀眾的興趣和關注,增加作品的觀眾群體和影響力。這種融合不僅能夠提升當代藝術表演的市場競爭力,也能夠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還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樣性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保持和弘揚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顯得尤為重要。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根基,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獨特的文化價值,而當代藝術表演作為文化創新的重要載體,具有廣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兩者的融合,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更能夠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首先,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通過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價值觀念,提升了人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當代藝術表演通過創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將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再創作和演繹,使其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觀眾在欣賞這些藝術表演時,能夠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刻內涵,從而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增強了民族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通過融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元素,當代藝術表演能夠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和特色。這種文化交流不僅有助于推動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發展,也能夠加深人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和諧共處。此外,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還能夠激發人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4]。通過欣賞融合了傳統文化的當代藝術表演,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從而更加自覺地傳承和弘揚這些文化傳統。同時,這種融合也能夠激發人們的文化創造力,推動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為文化的繁榮與進步貢獻力量。
三、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融合的實現途徑
(一)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
興國縣地處贛南,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深入挖掘這些資源,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促進當地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首先,興國縣深入挖掘了其獨特的民俗文化。興國山歌是興國縣的一大特色,它不僅是當地人民情感的抒發,更是興國人民智慧的結晶。興國山歌以其獨特的旋律和歌詞,展現了興國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此外,興國縣還深入研究了興國篆刻和興國瑞戲等傳統文化形式,這些藝術形式不僅是興國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興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興國縣深入挖掘了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革命老區,興國縣有著豐富的紅色歷史遺跡和革命故事。通過修繕和保護省級文物保護舊址如方石嶺戰斗遺址,以及市級文物保護舊址如賀堂村白石萬壽宮,興國縣成功地讓這些紅色舊址重新煥發生機,成為紅色教育和紅色旅游的重要基地。最后,興國縣注重挖掘和整理傳統村落中的文化資源[5]。依托傳統村落豐富的“紅古綠”資源,興國縣積極探索以部門聯動、產業鏈動、研培驅動等為主要措施的“黨建+傳統村落保護”機制,大力推行多元化保護利用模式。通過組織黨員為轄區內傳統村落的古建筑、古樹、文物等逐一張貼標識牌,增強黨員干部和村民對傳統村落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同時,興國縣還積極探索傳統村落產業發展新模式,深化“紅古綠”產業融合,打造了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研學基地。
(二)創新藝術表演形式
首先,興國縣在民間藝術表演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他們將興國山歌這一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創作出了一系列富有時代感的山歌作品。這些作品不僅保留了興國山歌原有的韻味和特色,還融入了現代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使其更加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興國縣還鼓勵民間藝人將傳統舞蹈、戲曲等藝術形式與現代舞臺技術相結合,通過燈光、音響、舞美等手段,營造出更加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其次,興國縣注重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藝術表演中。作為革命老區,興國縣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和文化資源。他們將這些資源與現代藝術表演形式相結合,創作出了一系列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通過講述革命故事、展現英雄人物等方式,弘揚了紅色精神,傳承了紅色基因。此外,興國縣還積極引進和推廣現代藝術表演形式。同時,興國縣還鼓勵本地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學習借鑒現代藝術表演形式,將其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藝術作品。
(三)加強跨界合作與交流
首先,興國縣加強了與文化機構、藝術團體之間的跨界合作。通過與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院校等機構的合作,興國縣成功地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藝術表演中,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同時,興國縣還積極邀請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團體和藝術家來縣內進行演出和交流活動,為當地觀眾帶來了多樣化的藝術體驗,也促進了當地藝術表演水平的提升。其次,興國縣加強了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參與各種文化節慶活動、展覽展示等,興國縣成功地將本地的傳統文化和藝術表演形式推向了更廣闊的舞臺。同時,興國縣還積極與周邊地區開展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這些合作不僅促進了文化資源的共享和互補,也推動了興國縣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此外,興國縣還注重加強跨界合作與交流在紅色文化領域的運用。作為革命老區,興國縣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與其他地區開展紅色文化交流與合作,興國縣成功地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同時,興國縣還積極與紅色旅游目的地開展合作,共同打造紅色旅游線路,推動了當地紅色旅游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結全文,江西贛州興國縣在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通過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興國縣成功地將傳統藝術元素融入現代舞臺表演中,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加強跨界合作與交流,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
這一融合不僅展現了興國縣對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的珍視,也彰顯了其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前瞻視野。它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的文化發展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潛力。
展望未來,我們期待興國縣能夠繼續深化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表演的融合,探索更多創新的藝術表演形式,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同時,也期望更多地區和人們能夠借鑒興國縣的經驗,共同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構建更加美好的文化世界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田園.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分析[J].藝術品鑒,2023(30):8-11.
[2]楊志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新楚文化,2023(35):54-57.
[3]陸暢.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與創新[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23):185-188.
[4]王曉靖,岳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探究[J].秦智,2024(03):58-60.
[5]潘舒嫻.新時代地方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戲劇之家,2024(0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