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寧



摘要:綠地景觀是削弱污染物擴散的重要途徑,為提高城市空氣污染治理的效果,分析了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對污染物擴散削弱的作用。選取某市繁華地段作為研究區域,在研究區域的公共空間中,設計通透型、半通透型和密集型三種類型的公共空間綠地景觀。選取粉塵、空氣顆粒物和氣體污染物三類空氣污染物,作為污染物擴散削弱作用分析的污染物。分析結果表明,植物類型、綠化總量是對污染物濃度影響較高的指標;密集型公共空間綠地景觀對粉塵擴散、空氣顆粒物與氣體污染物的擴散削弱效果明顯。
關鍵詞: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污染物;擴散削弱
中圖分類號:X511 文獻標志碼:B
前言
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是城市生態系統中,凈化污染物的重要部分,公共空間綠地景觀具有自凈功能。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對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美化城市環境、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中的植物,又稱為生物過濾器,具有減弱城市噪音、凈化空氣污染物的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城市中,由于汽車尾氣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人們對生態環境日益重視,環保和低碳的生活理念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公共空間的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是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發展趨勢。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具有極高的降低城市空間中的污染物濃度的作用。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時,需要選取對污染物擴散削弱作用最高的植物,通過植物組合方式構建綠地景觀,削弱污染物擴散情況。
合理地規劃設計城市公共空間綠地景觀,有效改善大氣環境,吸收有害氣體。重視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對污染物擴散的削弱作用,對于提升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的效果。因此,研究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對污染物的影響規律,便于通過最佳的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結果,為人類提供更好的人居環境。
1區域選取與方法
1.1研究區域選擇
選取某市某區的繁華地段,作為研究城市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對污染物擴散削弱作用分析的研究區域。研究區域位于城市主要交通路段周圍,研究區域內包含圖書館、學校、醫院、商業區域等眾多公共區域,且包含該城市主要的交通路段,通行車輛較多,空氣污染問題嚴重。通過公共空間綠地景觀的規劃與設計,選取合適的植物配置形式以及最佳的植物種類。利用所選取的研究區域,分析污染物擴散削弱的作用,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1.2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
利用公共空間綠地景觀中的植物,對污染物擴散進行削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2.1吸收與吸附
公共空間綠地景觀中的植物的枝干,可以吸收氣體分子與固體顆粒,植物葉子可以吸收有害物質。植物的濕度較高,可以高效吸收可溶性氣體。
1.2.2降解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通過自身的代謝,降解空氣中存在的污染物。
1.2.3轉化
依據植物的生理轉化過程,將污染物從原形態轉化為其他形態,以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濃度。
為了深入探討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對污染物的擴散削弱作用,在研究區域范圍內的三塊公共空間中,設計相同面積的不同類型的公共空間綠地景觀。分別設計通透型、半通透型和密集型三種類型的公共空間綠地景觀,各類型公共空間綠地景觀中均采用不同的植物組合。對于植物配置方式,密集型包括喬灌草、喬木、灌木和草坪;通透型包括喬木和灌木;半通透型包括喬灌草、喬木和灌木。在選取植物方面,密集型包括白臘、芍藥、刺柏和高羊茅;通透型包括楊樹和冬青;半通透型包括楊樹、芍藥和刺柏。另外,表中還列出了每種景觀類型的通透度,以百分比表示:密集型為10%,通透型為50%,半通透型為25%。
依據公共空間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結果,培育綠地景觀。綠地景觀種植成功后,在每種類型的公共空間綠地景觀中,隨機選取6個采樣點。為了提高樣本的代表性和可信度,通過隨機選擇采樣點,確保樣本能夠在整個綠地景觀中均勻分布,從而更好地反映整體的狀況。如果采樣點在選取過程中存在主觀偏見或者按照固定模式進行布置,可能導致樣本集中在某些特定區域,導致評估結果失真。而隨機布置的采樣點可以減少這種偏差,并且增加樣本的隨機性。每個采樣點的采樣高度分別為0.6米、1.2米和1.8米。選取未設置綠地景觀的公共空間,作為對照采樣點。
1.3試驗設置
依據2.2小節設置的采樣點,于2020年8月18日9:00-11:00時間段,進行空氣污染物的采樣。空氣污染物采樣時,環境風速低于1.0 m/s,空氣溫度為27.5℃,空氣濕度為43%,車流量為100輛/min。選取氣體污染物監測儀、粉塵監測儀、空氣顆粒物監測儀等儀器,在設定的采樣點位置檢測污染物濃度。將相同采樣點、不同采樣高度的污染物濃度檢測結果,取平均值處理,作為最終采樣點的污染物濃度值。
1.4污染受體設定與擴散削弱指標
選取粉塵、空氣顆粒物和氣體污染物三類空氣污染物,作為污染物擴散削弱作用分析的污染物。其中PM10、PM2.5與TSP是主要的空氣顆粒物,CO、NOx是主要的氣體污染物。空氣顆粒物和氣體污染物間的分布機制存在差異,但是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