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互聯網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快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其中也包括傳統教育領域。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關鍵路徑,高職工科教育需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快速變化,提供更符合現代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對高職工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以高職工科領域為背景,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工業機器人電氣控制課程中的應用,主要研究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評價體系等方面,為高職工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高職工科;混合教學模式;互聯網
引言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所有教學模式中,理工科教育相關專業的教學受到的影響最大,這不僅對理論學習提出了要求,還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為一種趨勢。將傳統教學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高職工科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可以為其他教育領域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經驗和啟示。
1.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手段多依賴于單一的信息傳遞式講解法,而學生則處于被動吸收狀態。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較低,無法有效地調動他們對課程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態度[2]。同時,許多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不足的問題,缺少獨立思考的習慣,主動學習的意識也相對較差。因為在上課之前沒有進行充分的自學準備,從而導致他們的學習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由于所學的專業課程學習資源匱乏,教材和教學資源往往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而且教材和課程內容的更新速度較慢,難以滿足工科專業課領域技術和知識快速更新的需求。在一些“理論+實操”的專業課中,由于實際操作條件的限制,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相對較少,從而影響其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課堂時間和有限的教學環節,無法實現實時溝通和個性化指導,不能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而且傳統的教育評估方式過于單調,無法全面且公正地展示學生的真實技能和學習成果。因此,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更加注重更新教學理念和改革教學方式[3]。
2.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2.1 傳統教學與現代技術進行融合
混合式教學為學生構建與時俱進的學習環境,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教師能夠為學生展示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包括在線課程、教學視頻、在線測試等,以豐富學習內容,提高課前、課后學習效果[4]。同時,學生也能依據自身的學程進展及個人喜好挑選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方法,從而強化了學習的適應性。
2.2 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通過網絡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能夠增強問題的解決能力和團隊之間的協作精神。另外,高職工科混合式教學還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通過開展實踐環節和項目實訓,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從而加強其問題解決和創新意識能力?;旌鲜浇虒W將傳統的教育與現代化互聯網技術的教育手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多元化的學習途徑與個人的學習經驗,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3.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高職工科專業教育培養中注重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混合式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視頻教程、案例分析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實踐技能,而且可以及時更新教材和教學資源,確保學生接觸到最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下面以新疆職業大學“工業機器人電氣控制”課程為例,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
3.1 混合式教學模式框架的構建
工業機器人電氣控制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問題解決能力,具有典型高職工科專業特色的課程。因此,在設計以本課程為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時,需要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也要關注如何激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分享經驗,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教師應該擔當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通過線上和線下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5]。同時,本文在混合式教學模式框架的構建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可開展隨時性和泛在化的學習,合理延長學習時間,在反復學習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習成效,主要以雨課堂作為線上學習教學平臺。
本文首先對學習目標、內容設計、學習計劃進行合理的設計,將教材、課件、視頻、案例等資源進行整合,然后以課前—自主線上學習、課中—線下學習、課后—線上鞏固復習為三個學習環節,建立基于雨課堂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框架,最后通過多元化評價體系將教學評價結果進行反饋,同時對于不足之處進行優化設計。如圖1所示。
3.2 教學資源的準備和建設
教學資源的準備和建設是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應根據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專業課程教學需求,合理制定工業機器人電氣控制課程大綱,設計符合要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優化知識結構,向學生提供多元化且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此提升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參與度[6]。同時,教師可根據已確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等,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和整理相關教學素材和教輔資源,包括但不限于電子講義、多媒體文件、網絡學習資源等,還可以通過訪問學校圖書館、在線教學資源平臺、學術期刊等渠道獲取所需資源,并且還應對這些資源進行篩選和評估,確保其質量和適用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和整合教學資源,以滿足不同教學目標和學習風格的學生需求。教師還應根據后期多元評價體系的反饋數據不斷更新優化教學資源,使其與互聯網背景下的工科教學相適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科發展的要求。
3.3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3.3.1 課前—自主線上學習
上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習內容進行明確和分解,將整個教學內容分為多個小模塊或知識點,確保學生可以逐步學習和掌握,并在雨課堂學習平臺上發布相關的學習資源,包括課件、教學視頻、閱讀材料、在線練習等。教師督促學生完成,同時提供提交作業、在線測驗或問答環節,并設置討論區或社交功能,鼓勵學生在課前就課程內容展開討論、提問和交流,以便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在課前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反饋。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自主線上學習充分了解課程內容,為課堂上的深入學習和討論打下良好基礎[7]。
3.3.2 課中—課堂線下學習
在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扮演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以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授課,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指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思考。教師將通過線上學生預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最多的問題和討論最多的問題,安排學生進行小組間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討論、提問和解決問題,以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促進合作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和評估,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以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方式,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加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充分發揮線下課堂學習的互動性和實踐性的優勢。
3.3.3 課后—線上鞏固復習
課后線上鞏固復習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在雨課堂學習平臺上提供相關的復習資源,包括課后作業、練習題、復習筆記、教學視頻等,這些資源有利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復習和鞏固,并鼓勵和督促學生積極參與課后在線復習任務,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后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在學習平臺上設置答疑區域和答疑時段,及時回答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供相應的輔導和指導,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對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跟蹤和評價,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并提出建議。
3.4 多元化評價體系構建
傳統教學評價主要依賴于學生平時課堂出勤和期末考試成績,而多元化的綜合評價體系可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造力等多個方面,更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多元化評價體系,可以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力,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對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的改革,更好地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多元化評價體系需要兼顧線上和線下的學習內容,形成多元化的評價體系[8]。線上評價內容主要有線上課堂參與度,如閱讀資料、在線提問、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等;線上作業與測驗的完成情況和互動與協作,如與同學討論、分享學習心得、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等。線下評價內容主要有課堂表現、紙質作業與測驗、實驗實踐項目中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同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綜合評價體系中,期末考核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是對學生整個學期學習成果的總結和評價,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根據上述內容,本文構建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如圖2所示。
結語
高職工業機器人電氣控制課程中,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際項目的實踐,培養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但是在教師角色轉變和教學管理方面也存在著各種挑戰,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更多的教學技能和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教學管理方面也需要更加注重個性化教育和學生發展,實現教學模式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高職工科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改善高職工科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麗萍,朱國飛,馬小彥,等.淺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貴州農機化, 2023(3):44-46.
[2]張晴晴,萬志強,劉蘇英.“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智能視覺檢測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32-35.
[3]呂宏偉,張園春.新形勢下高?;@球教學改革的思路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2):26-27.
[4]田法敏.“互聯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資源應用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9.
[5]王曉靜,武秀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角色新定位[J].河南工學院學報,2020,28(3):57-61.
[6]陳明懷.高職院?!镀嚈C械制圖》課程教學的探索[J].南方農機,2018,49(23):141.
[7]鄒雪蘭,王雪梅.面向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立體化線上教學方法實踐[J].黑龍江科學,2020,11(9):160-161,164.
[8]邵麗軍,于曉麗,李猛,等.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研究——以免疫學檢驗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3):37-39.
作者簡介:張海龍,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技術、課程資源建設。
課題項目:新疆職業大學2022年度校級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工業機器人電氣控制”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編號:XJZD2022KYY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