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民外出打工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便出現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們極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我通過結合自身的經驗在本文開頭分析了鄉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接著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實踐策略,希望能引領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實現健康、快樂的個體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教育 ?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4-0142-03
鄉村留守兒童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他們年齡較小,正是需要父母關愛與呵護的時期,卻常年與父母分離,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也很少,只能與他們的祖父母相依。當他們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時,極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到他們后續的健康發展。有數據顯示,鄉村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明顯高于其他同齡兒童。針對這一情形,鄉村幼兒園教師十分有必要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積極尋找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從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鄉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
(一)性格比較偏執
與同齡兒童相比,鄉村留守兒童沒有父母陪在身邊,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時間久了,留守兒童就會發現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下意識地進行比較,導致他們性格變得越來越偏執。同時,在祖父母的心里,只需要照顧留守兒童衣食住行就可以了,甚至會形成無條件、無原則的溺愛,從而對留守兒童精神層面的教育形成忽視。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留守兒童很容易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不敢面對自身的短處。長此以往,留守兒童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偏執,心理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二)嚴重缺乏自信
嚴重缺乏自信,是大多數鄉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也是最明顯的一個心理問題。一方面,很多同齡兒童平時上學放學都會有父母陪同,這是留守兒童享受不到的。在他們看來,這些行為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可能是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所以才不愿意陪同自己,認為是自己的原因,自卑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很多留守兒童形成的原因是本身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好,所以父母才外出打工。經濟方面的匱乏,留守兒童更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他們的心理問題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三)不會人際關系
父母,本該是鄉村留守兒童最親近的人,卻沒辦法陪同在他們的身邊,交流也很少,所以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懷疑是不是父母不愿意與他們交流。這時候,留守兒童將會不由自主地對身邊的人保持懷疑的態度,帶著有色的眼鏡去審視,想要保護自己,他們不愿意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同時,面對那些與自己有差別的人,留守兒童更是不會積極地進行交流,對人際關系提不起興趣。久而久之,留守兒童的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差,這也是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
二、鄉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培養兒童正確觀念
由于留守兒童的年齡較小,還不具備較強的辨別能力,很容易誤入歧途,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鄉村幼兒園教師向留守兒童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在較大程度上避免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問題。在教師的諄諄教誨下,留守兒童自然能受到良好的熏陶與感染,他們的思想觀念將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觀念,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積極意義。
(二)提升兒童的自信心
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與關心,大多數留守兒童都很自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沒有自信心,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而心理健康教育則要求教師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與他們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鼓勵他們,打開他們的心門,使他們不再自卑、不再怯懦。經過較長時間的激勵之后,相信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勢必能得到明顯的提升。
三、鄉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發揮集體作用
在大多數留守兒童看來,教師比較威嚴,他們比較畏懼,不愿意主動進行交流。而由于留守兒童年齡相仿,所以他們之間會存在更多的話題,交流也會更深入。因此,鄉村幼兒園教師不妨發揮集體作用,以集體的方式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教師需要挑選出合適的時機,以集體的角度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號召留守兒童注重集體,使留守兒童能產生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這不僅能讓留守兒童在不自覺間接受良好教育,而且還能促進留守兒童集體觀念的逐步形成。
比如,幼兒園教師可抓住晨操的機會,開展集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留守兒童的思想工作。第一步,組織留守兒童進行晨操。這時候,有的留守兒童明顯跟不上節奏,導致晨操的節奏變得越來越亂,晨操的效果也變得低下。第二步,開展集體教育,告訴留守兒童集體的重要性。當發現某個兒童跟不上節奏的時候,要盡可能耐心等待,并提供幫助,決不能出現孤立的情形。經過教師的教育之后,留守兒童的態度明顯得到轉變,開始相互幫助,一起玩耍,并體會到集體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集體性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留守兒童對集體的認知程度,避免留守兒童產生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觀念,從而使留守兒童能樹立較強的集體榮譽感,這正是集體教育的開展意義所在。
(二)注重情感溝通
真摯的情感,是走進留守兒童內心的基礎,也是與留守兒童建立信任橋梁的關鍵。唯有真摯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打動留守兒童。因此,鄉村幼兒園教師需要注重情感溝通的開展。這也就要求教師多多觀察留守兒童,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并把握他們的心理問題,用心地呵護他們,讓他們能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幫助。這時候,留守兒童與教師兩者之間心與心的距離被拉近,留守兒童也能主動向教師表達與傾訴,他們的心理問題自然能得到緩解,從而推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比如,在某一次,有一個留守兒童突然發燒了,由于平時缺少父母的關心與陪伴,所以他滿不在乎。這時候,教師要及時站出來,將該留守兒童送到診所,陪他做檢查、打點滴,并親自拿藥給他,使留守兒童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真摯情感。經過教師這一系列的陪伴,相信留守兒童必定能打開自己的心門。接下來,再與留守兒童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包括他平時的學習、生活等等。除了這種情況以外,教師在平時也需多多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當他們犯錯時,要寬容引導;當他們表現良好時,要主動表揚;當他們學習進步時,要及時鼓勵;等等。通過這樣的情感交流,留守兒童明顯能感受到被肯定、被在意,他們將能樹立強烈的自信心,從而幫助留守兒童沖破陰霾。
(三)加強家園聯系
父母,在留守兒童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雖然他們不能陪伴在留守兒童的身邊,但他們依舊能發揮重大的教育作用。因此,鄉村幼兒園教師需要加強家園之間的聯系,使父母也能走進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那么,教師需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告訴他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父母能走出教育的誤區,形成強大的合力教育體系。之后,再共同制定出合適的教育計劃。這不僅能加強家長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還能在較大程度上避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出現。
比如,幼兒園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作為加強家園聯系的重要渠道,以此實現合力教育。第一步,利用微信聯系家長,向家長講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升父母的認知,告訴他們留守兒童十分需要他們的陪伴與關心。同時,還需介紹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情況,使家長能進一步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開展意義。第二步,協商并制定出合理的教育目標,讓父母平時多關心,少批評。通過這樣加強家園聯系,轉變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觀念,一起引導留守兒童從封閉的狀態中走出來,心理問題自然能得到解決。
(四)定期舉辦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與家里的祖父母相處。而老人比較喜歡安靜,這與留守兒童活潑好動的性格不相符,無法給他們提供豐富、有趣的活動。時間久了,留守兒童很容易就會喪失活力,心理問題將會衍生出來。因此,鄉村幼兒園教師需要定期舉辦豐富的活動,像歌唱大會、戶外游戲、繪畫活動等等。在活動的過程中,留守兒童也能主動打開他們的心扉,并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定期舉辦活動既能打開留守兒童的視野,又能讓他們交到更多的朋友,他們的自信心將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強。
比如,幼兒園教師可組織趣味的繪畫活動——我是小畫家,以豐富留守兒童的生活,使其不再單調、不再枯燥。第一步,向留守兒童講解本次繪畫活動的規則:每一個兒童都需要畫下自己眼中的美好風景,或者是自己想象到的美好畫面。在這里,教師不必作出強硬的繪畫主題,鼓勵留守兒童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同時,為了激發出留守兒童的參與興趣,教師還可以制定一些物質小獎勵,像書包、水杯等等,調動留守兒童的好勝心理。第二步,再讓留守兒童之間相互交換、介紹他們的美術作品。在這一過程中,留守兒童紛紛放下自己的懷疑,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美術繪畫活動,既能讓留守兒童掌握到更多的繪畫技能,又能讓留守兒童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心理問題出現的頻率能得到較大程度的降低。
(五)增加傾訴途徑
其實,每一個留守兒童都會有很多煩惱,但由于自身比較自卑,自信心不足,語言表達有限,導致他們有時候不愿意面對面地進行傾訴。缺少了傾訴,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將會加劇。因此,鄉村幼兒園教師要適當增加傾訴的途徑。那么,教師可專門開設一個“小信箱”的傾訴途徑,告訴留守兒童要是遇到什么煩心事或者難題都可以通過這一途徑進行傾訴,并投到小信箱里面。至于教師,則需要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使他們的情緒能得到快速的調整,這不僅能增加留守兒童的傾訴方式,而且還能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比如,幼兒園教師可在教室內部開設“小信箱”板塊,作為留守兒童傾訴的渠道。考慮到留守兒童還不會寫信,那么可以改成語音的形式。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留守兒童還不愿意主動傾訴,不相信會有人幫助自己。這時候,教師可鼓勵他們,讓他們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說出來,會有“小天使”幫助他們。一聽到有“小天使”的存在,留守兒童紛紛產生好奇心,忍不住開口傾訴。當打開信箱的時候,發現有好幾條語音條。其中有一個留守兒童說出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父母總是不在自己的身邊,所以自己很苦惱。針對該留守兒童,教師可及時聯系他的家長,讓家長平時多多聯系留守兒童,以此避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出現。
(六)開展針對教育
眾所周知,每一個留守兒童都是獨立發展的個體,他們的家庭情況不盡相同,這決定了留守兒童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倘若開展統一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可能無法照顧到部分留守兒童,導致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因此,鄉村幼兒園教師需合理開展針對教育,即針對不同的留守兒童制定出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教師需要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教育,單獨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與交流,務必保證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得到健康成長。
比如,班級上有一個留守兒童與其他兒童不同,經常不能按時完成小任務,也會在課堂上開小差,這正是出現心理問題的表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及時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步,針對該留守兒童進行研究,深刻分析他出現這些表現的原因。經過了解發現,該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再加上祖父母的溺愛,導致他的個性變得自由散漫。平時在家中,祖父母也不會過問他的小任務,所以該留守兒童更不愿意主動完成小任務,從而造就了如今的局面。第二步,與該留守兒童進行交流,點出他身上的閃光點,增強他的自信,讓他感受到是有人在意他、關心他的。之后,再點出他身上的問題,使他能及時回頭。通過這樣的針對性教育,留守兒童的心態明顯得到了轉變,從而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關鍵的積極作用,將會直接關乎到他們未來的發展。因此,鄉村幼兒園教師務必要及時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承擔起自身的教育責任,不斷探尋、積極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打開留守兒童的心門,給予留守兒童愛與呵護,真正做到“用‘愛培育新苗,用‘心呵護成長”,使這些留守兒童也能在健康的環境中無憂無慮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建秀.新形勢下幼兒園留守兒童教育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2(14):99-102.
[2]陳星星.探究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7):89-91.
[3]韓笑.關注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J].當代家庭教育,2021(9):23-24.
[4]顧躍蓉.探究農村幼兒園留守兒童的管理教育[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3):97+96.
[5]姚師洵.鄉村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