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競強 潘瑾 黃燕平



摘要目的:探討心電圖復極參數及血清可溶性人基質裂解素2(sST2)水平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5月北京積水潭醫院收治的165例心肌梗死病人的臨床資料,以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為研究組(76例,合并心力衰竭)與對照組(89例,未合并心力衰竭)。收集兩組一般資料,所有病人均接受心電圖檢查,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ST2水平。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心電圖復極參數、血清sST2水平,分析心電圖復極參數、血清sST2水平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結果: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胸導聯T波時間、胸導聯QT間期及胸導聯QTc間期長于對照組(P<0.05),血清sST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01)。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顯示,胸導聯T波時間、胸導聯QT間期、胸導聯QTc間期、血清sST2水平及4者聯合診斷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曲線下面積(AUC)值分別為0.792,0.803,0.822,0.814,0.896,且4者聯合的AUC值高于單獨指標(P<0.05)。結論:心電圖復極參數、血清sST2水平在診斷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價值,且4者聯合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
關鍵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電圖復極參數;可溶性人基質裂解素2;診斷價值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6.027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習慣的改變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臨床研究表明,我國約有2.9億例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其中約有250萬例心肌梗死病人,且其死亡率居高不下[2]。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急性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等治療心肌梗死,可明顯降低病人的短期死亡率[3]。臨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病人病程越長,發生并發癥的風險越高,尤其是心力衰竭,其占比為14%~36%[4]。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與是否伴有心肌梗死后機械并發癥、病程以及既往心肌受損情況等關系密切,合并心力衰竭為影響心肌梗死病人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5]。目前,臨床上亟需尋找簡便、易檢測且準確的指標來診斷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伴有心力衰竭,對于臨床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國內尚缺乏診斷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指標。相關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發展過程中心電圖復極參數極易改變,復極間期延長則提示心肌梗死[6]。已有研究證實,心電圖復極參數在診斷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價值[7]。相關研究指出,可溶性人基質裂解素2(sST2)能夠激活心肌成纖維細胞,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8]。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65例心肌梗死病人的臨床資料,分析有關心電圖復極參數及血清sST2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治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65例心肌梗死病人的臨床資料,以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成研究組(76例,合并心力衰竭)與對照組(89例,未合并心力衰竭)。納入標準:1)診斷為心肌梗死病人[9];2)研究組病人確診為心力衰竭[10];3)臨床資料完整者;4)年齡≥18歲。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者;2)伴有自身免疫疾病或慢性炎癥者;3)既往有先天性心臟病或瓣膜疾病者;4)凝血功能異常者;5)合并腦血管疾病者;6)院內死亡者;7)精神系統疾病者;8)既往有心臟手術史者。本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資料收集
收集病人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高脂血癥史、性別、高血壓史、體質指數、吸煙史、糖尿病史、飲酒史。
1.2.2心電圖檢查
入院24h內,所有病人均接受心電圖檢查,采用CT08型動態心電記錄分析系統(杭州盡享科技有限公司),測量并記錄胸導聯T波時間、QT間期及QTc間期。
1.2.3血清sST2測定
入院第2天清晨,采集所有病人4~5mL空腹靜脈血,3000r/min離心15min分離血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ST2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滬震實業有限公司。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心電圖復極參數、血清sST2水平;分析心電圖復極參數、血清sST2水平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線,以曲線下面積(areaundercurve,AUC)評估心電圖復極參數、血清sST2水平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心電圖復極參數比較
研究組胸導聯T波時間、QT間期及QTc間期長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兩組血清sST2水平比較
研究組血清sST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01)。詳見表3。
2.4心電圖復極參數、血清sST2水平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
ROC曲線結果顯示,胸導聯T波時間、胸導聯QT間期、胸導聯QTc間期、血清sST2水平及4者聯合診斷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AUC值分別為0.792,0.803,0.822,0.814,0.896,4者聯合的AUC值均高于單獨指標診斷(P<0.05)。詳見表4、圖1。
3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一旦冠狀動脈病變嚴重,通常會引起心肌細胞的能量與代謝變化,進而造成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甚至引發心力衰竭,但心力衰竭會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的嚴重程度,除此之外,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病情惡化速度較快,極易增加病人死亡風險[1112]。因此,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案用于早期診斷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對于改善病人預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冠狀動脈造影為診斷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金標準”,該診斷技術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安全性,然而其為一種有創診斷技術,操作較為煩瑣,臨床應用受限[13]。心電圖檢查是一種無創檢查技術,具有可持續性測定、操作便捷、費用低、安全性高等特點,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診斷心力衰竭與心肌梗死[14]。研究指出,心肌缺血與心肌梗死的發生密切相關,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細胞損傷,從而對心肌復極造成影響,造成QT間期改變等心肌復極異常表現[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胸導聯QT間期、胸導聯T波時間、胸導聯QTc間期長于對照組,表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電圖復極時間顯著增加。QTc間期為預測猝死與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參數,能夠反映心臟整體復極的均一性[16]。QT間期反映心室復極與除極所需的總時間,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QT間期、QTc間期延長,且QT間期及QTc間期的改變時間早于ST段與T波,原因可能為心肌缺血引起鈉離子內流增加、酸中毒與心外膜局部溫度降低[17]。既往研究表明,心電圖復極參數異常對于臨床評估慢性心力衰竭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8]。血清sST2為一種心肌蛋白,可由心肌細胞與心臟成纖維細胞表達,研究指出,當心肌受到損傷時,sST2可競爭性結合白細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進而促進心力衰竭的惡化[19]。本研究中,研究組血清sST2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清sST2水平明顯更高。既往研究指出,sST2診斷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價值有限,但可作為補充診斷[20]。本研究ROC曲線結果顯示,胸導聯T波時間、胸導聯QT間期、胸導聯QTc間期、血清sST2水平及4者聯合診斷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AUC值分別為0.792,0.803,0.822,0.814,0.896,4者聯合的AUC值均高于單獨指標,提示心電圖復極參數(胸導聯T波時間、QT間期及QTc間期)、血清sST2水平可用于診斷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且4者聯合的診斷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心電圖復極參數(胸導聯T波時間、QT間期及QTc間期)、血清sST2水平在診斷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價值,4者聯合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納入樣本量不足、單中心研究等,后續可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研究來深入分析心電圖復極參數及血清sST2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袁煒,任延平,曾令霞.西安市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36(9):11051107.
[2]《心肺血管病雜志》編輯部.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J].心肺血管病雜志,2020,39(9):11451156.
[3]XIAOML,LIYJ,GUANXD.Communitybasedphysicalrehabilitationafter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TexasHeartInstituteJournal,2021,48(2):e197103.
[4]JENCAD,MELENOVSKYV,STEHLIKJ,etal.Heartfailure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incidenceandpredictors[J].ESCHeartFailure,2021,8(1):222237.
[5]CHENLL,LIST,ZHUJY,etal.MangiferinpreventsmyocardialinfarctioninducedapoptosisandheartfailureinmicebyactivatingtheSirt1/FoxO3apathway[J].JournalofCellularandMolecularMedicine,2021,25(6):29442955.
[6]盧小偉,劉亞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復極異常心電圖表現及其與惡性心律失常的關系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8):4145.
[7]買力旦木·艾克拜,迪麗努爾·買買提江,王妍嫣.心肌復極異常心電圖表現與cTnI及sCD40L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13):31133116.
[8]侯學伶,顧雪迪,武杰,等.sST2和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斷和預后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11):18911894.
[9]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9,47(10):766783.
[10]王志燕,陳晨,呂強,等.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解讀[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1,49(12):12521255.
[11]TOMOAIAR,BEYERRS,SIMU,etal.Understandingtheroleofechocardiographyinremodeling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nddevelopmentof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J].MedicalUltrasonography,2019,21(1):6976.
[12]RITSINGERV,NYSTRMT,SALEHN,etal.Heartfailureisacommoncomplication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inpatientswithdiabetes:anationwidestudyintheSWEDEHEARTregistry[J].EuropeanJournalofPreventiveCardiology,2020,27(17):18901901.
[13]孔祥云,曹云鳳,商德亞.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及血管內超聲特點分析及護理[J].醫學影像學雜志,2022,32(6):936939.
[14]丁敏俠,湯祥瑞,趙燕.超聲心動圖聯合動態心電圖檢查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預后評估的價值[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0,38(2):248252.
[15]張志偉,劉彤.早期復極與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和臨床預后的關系[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8,39(1):15.
[16]丁紹祥,高云濤,許月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電圖校正QT間期改變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22,21(1):2528.
[17]王哲,馬英杰.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心電圖QT間期延長的風險因素研究[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21,21(6):737740.
[18]陳可斌,史超,尋增艷,等.心電圖ST段壓低、QTc、QTd及投影間夾角有助于判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同步化治療的預后[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22,28(4):301304.
[19]劉輝,郭軍霞,朱貝利,等.生長分化因子15和可溶性腫瘤發生抑制蛋白2及半乳糖凝集素3在射血分數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21,19(6):489493.
[20]張雪娥,石芳弟.血清可溶性基質溶素2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與慢性心力衰竭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5):820821.
(收稿日期:20230214)
(本文編輯郭懷印)
作者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100035),Email:fujingqiang520@163.com
引用信息福競強,潘瑾,黃燕平.心電圖復極參數及血清可溶性人基質裂解素2水平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6):110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