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體育課教學的動作技能練習過程中,教師能否利用技術手段及時提供視覺反饋,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動作狀況,對學生動作形成的準確性和協調性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現行中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卻普遍存在“視覺反饋”缺失的問題。本文從“守舊觀念作祟,‘視覺反饋’顯性缺失”“方法使用不當,‘視覺反饋’隱性缺失”“反饋形式單一,‘當堂掌握’收效甚微”三個方面,論述了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不能“當堂掌握”的原因。
關鍵詞:視覺反饋;缺失;體育課;教學;當堂掌握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5-0044-02
運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動作技能形成之初,由于練習者的動覺控制水平較低,其對自身錯誤動作的主動發現與糾正主要靠視覺控制(即看到自己的動作)。因此,在體育課教學的動作技能練習過程中,教師能否及時提供視覺反饋,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動作狀況,對學生動作形成的準確性和協調性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盡管“視覺反饋”在體育課教學中的作用如此重要,但是現今中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卻普遍缺乏提供視覺反饋的技術手段,對于這一問題也有部分教師提出疑問,但卻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筆者通過研究與實踐對其產生的深層原因進行了探討,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具體論述。
一、守舊觀念影響,“視覺反饋”顯性缺失
“視覺反饋”是將個體接收的視覺信息進行感知反應和認知回饋的階段,在動作技能形成階段尤為重要,它可以提供有關錯誤校準的相關信息,肢體準確指向目標,幫助個體確定運動的準確性;因此在動作技能的練習過程中,能否及時提供視覺反饋,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動作狀況,對學生動作形成的準確性和協調性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這在體育課堂卻普遍缺失,部分硬件設備完善的學校也僅僅在一些公開課、開放周時才會在體育教學中呈現大屏幕實時投屏、學生運動影像對比糾錯等“視覺反饋”手段,平時的常規課依舊鮮少使用。硬件設備優渥的學校尚且如此,科技設備缺失的學校更是不曾出現“視覺反饋”的身影。倘若向他們問起為什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沒有采用“視覺反饋”手段?教師們都一致怨聲載道,“我們的硬件設備不足,無法滿足視覺反饋的需求”;然而,“視覺反饋”的呈現就一定僅能靠科技手段實現嗎?其實并非如此,雖然當下的信息技術手段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信息化課堂也得到大力推廣,但反觀基層,要想讓地方每一所學校都體驗到這項福祉著實存在一定困難,回歸“視覺反饋”本質,不就是想讓學生自己看到自己所呈現出來的動作形態嗎?在戶外課上可以使用亞克力的軟式鏡子為學生們提供視覺反饋的渠道,哪里需要哪里搬,這從本質上也正是“視覺反饋”的有效應用。此時,教師們難免又有一些聲音出現;“使用這些設備課前準備太過麻煩還是算了,課堂時間有限有這樣的環節是不是使課堂‘效率’變低?行進間的動作如何能使用鏡子?為了視覺反饋而刻意使用這些手段是否有作秀之嫌?”
對于以上問題,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教師們的守舊觀念在作祟,并不是“視覺反饋”真的難于開展、困難重重,而是大家都習慣了老舊的教學方式,對于新的嘗試與改變不想花費心思與時間去實踐與探索,觀看示范課時拍手稱贊,到自己的課堂便不愿為方法與成效的有機融合進行實踐。存在如此矛盾與守舊的觀念,“視覺反饋”在我們的體育課堂中缺失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方法使用不當,“視覺反饋”隱性缺失
體育課教學中“視覺反饋”的缺失還有一種特殊情形,即隱性缺失。筆者走訪觀察發現,一些學校雖然也在體育課場地安裝了“視覺反饋”裝置(如可移動亞克力鏡子),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依然沒有充分利用其為學生的動作練習提供及時的“視覺反饋”,以至于“視覺反饋”裝置形同虛設。其主要表現有如下兩種:1.課堂上雖有“視覺反饋”裝置,但由于其使用方法、擺放位置等存在問題,并沒有對學生動作練習提供應有的“視覺反饋”,如同虛設,以某教師“籃球原地運球”教學為例,其在場地布置“鏡子”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站位隊形、場地大小、控球能力、是否都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動作狀況等,導致多數學生沒能同時得到應有的視覺反饋,以致動作技能練習的準確性與協調性大受影響。2.亦有教師在使用方法上沒有作出明確解釋,僅簡單示范后交代練習任務,便讓學生直接分組對鏡展開練習,對于動作要點、動作標準、觀察要點、糾正方法沒有明確交代,絕大多數學生依舊存在動作變形、擊球部位錯誤等問題,雖然鏡子的使用增強了學生的新鮮感與積極性,但在課堂尾聲學生掌握此項技能的質量水平卻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其根源便在于學生在領取到任務后只知道對鏡練習,卻不清楚對鏡練習的目的是為何、對鏡練習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同樣形同虛設。
所以教師首先要善使用、然后會使用、最后巧使用,教學設計之初就要想到在不同練習中可采用哪些相對應的“視覺反饋”手段,同時明確采用“視覺反饋”這一手段時要讓學生從中看到什么、反饋哪些信息、得到反饋后又需作出何種改變。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將以上信息、目的、作用、任務先傳達到位,這樣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才能事半功倍。
三、反饋形式單一,“當堂掌握”收效甚微
在體育教學中,幾乎所有運動都是在行進間動態完成的,有的甚至一閃而過或有騰空動作,面對這些無法在原地對鏡練習、動作要點又難分解的技術動作,不能再一味地使用“鏡子”這一反饋裝置,否則“當堂掌握”不僅收效甚微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此時作為體育教師就需根據內容、學情進行其他“視覺反饋”的設計與應用,比如在教授騰空或快速動作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的慢放、回放、圖像定格等進行慢動作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直觀運動模型以知曉準確的動作模式,硬件設備確實缺乏的學校可采用室內外教學相結合(在室內利用一體機將復雜動作演示清楚后再到室外進行實操)、布置微課作業提前預習(通過發放微課視頻,讓學生在家提前將下節課的教學重點提前預習掌握,課上方能直擊靶心)、課堂掛圖結合等方法來協助進行;當學生在練習連貫動作時,教師可以通過錄像、回放、對比等方式幫助學生直觀看到自己的動作形態及其與規范動作間的差別,可提供這一功能的設備有——戶外電子大屏、運動軌跡監控、平板電腦、手機錄像等,部分有平板電腦的學校可以將平板電腦按小組分發給學生,由小組長帶領進行動作錄制、對比糾錯等,硬件設備薄弱的學校教師可通過課堂觀察將還需著重改善的動作用手機錄制下來,再進行輔導糾錯亦或下課后將動作視頻與對比視頻發送給該生,作為課后作業來進行觀察,下一課時再進行針對性糾錯。所以說,“視覺反饋”一定不是僅有單一的一種形式,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與實際學情來努力創造不同的“視覺反饋”形式。
四、結語
體育除了是一門發展身體素質、促進身體健康的課程,它同時也是一門以視覺反饋為第一呈現形式的課程,比如健美操力與美的和諧共生、徑賽項目速度與激情的無限綻放、田賽項目規范動作的完美呈現、球類項目協調靈敏的層層突破,哪一個不是給予觀看者以視覺上的饕餮盛宴,可見動作形態、規范性何其重要,只有將“視覺反饋”準確、恰當的使用方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觀念的誤區與錯誤的使用其實都是“視覺反饋”的缺失,這樣不僅無法促進“當堂掌握”,反而讓體育教學變得更加事倍功半、難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