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斯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審計工作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使命,面臨著許多機遇與挑戰。文章從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出發,回顧了新時代背景下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新要求,分析當前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通過強化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推進審計結果運用、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創新審計工作方法等各種途徑,推動新時代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擔當作為。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內部審計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5-132-02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審計擔負重要使命,要求審計立足經濟監督定位,聚焦主責主業,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2020年,教育部出臺《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機制與體系的完善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高校內部審計作為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在高校治理能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必須不斷創新方法,完善工作機制,提升審計監督效能,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審計工作,為高校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一、新時代背景下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新要求
2018年,《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進行了修訂,與舊規定相比,拓展了內部審計的定義,增加了“建議”職能,將內審監督范圍拓展至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領域,將內部審計目標定位為“促進單位完善治理、實現目標”,劃清了內部審計職責范圍,進一步強化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要求健全有利于保障內審獨立性的領導機制,并建立健全對內部審計人員獨立性約束和保護制度,同時規范了審計機關指導監督的職責范圍與方式方法,明確了內審結果運用范圍、運用方式和責任追究相關情形。2020年,《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對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體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審計工作機制、審計職責權限、審計結果運用等方面對審計工作進行了系統性重建,要求加強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明晰內部審計的定位和職能,拓展職責范圍,保障內審機構的權限,強化內審管理體制,加強內部審計管理和質量控制,豐富結果運用方式和內容,保障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權力與義務,保障內部審計履職盡責的能力,進一步實施獨立客觀的審計監督、評價和建議,并運用現代審計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審計效率,以強有力的審計監督手段促進單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審計擔負重要使命,要立足經濟監督定位,聚焦主責主業,更好發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審計工作要“如臂使指、如影隨形、如雷貫耳”,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加大對突出重大問題的監督力度,形成常態化、動態化震懾,一體推進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將審計結果作為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參考。
可以看出,近年來國家對審計監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將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與此同時,內部審計工作相關法律法規先后作了重大修改,多次強調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與權威性,要求強化審計領導力,健全審計機制體系,大力推進審計結果運用,做好審計全覆蓋,突出對重點領域的監督力度,更好地發揮審計在推動高校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挑戰,也迎來了新機遇,需要重新思考其站位高度與職能定位,優化組織機制與工作思路,打破現有的局限,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二、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揭示的問題不夠全面深入
一方面,高校內部審計傳統內容主要集中在經濟責任、科研經費、基建工程等傳統業務,對關鍵領域、重大問題的審計力度還不夠,審計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審計關注點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對經費使用的合規性、審批流程的規范性關注的比較多,對支出績效方面的關注比較少。而且審計發現的問題僅僅局限于某個點上,審計報告只是單純對具體問題進行描述,就事論事,不會總結提煉、分析其根本原因,缺乏將問題拔高到學校整體層面的思考與深入揭示內部管理漏洞的能力,對發現問題揭示深度不夠,便很難引起學校管理層的關注。
(二)審計結果運用不夠充分
目前高校審計結果運用的路徑還存在著局限性,審計發現問題的警示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許多高校還未單獨制定審計整改制度文件,一般只在制定審計文件時將審計整改作為一個環節包含進去,審計整改工作制度未能建立健全,也未形成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長效整改機制,許多疑難問題的整改落實難以到位。同時,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一般也僅限于被審計部門相關人員知曉,未能在學校內部充分共享,從而導致審計成果的影響力及適用面受到限制。另外,審計結果運用范圍不廣,將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作為相關決策、預算安排、干部考核、人事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的力度還不足,審計結果未能發揮有效的震懾力。
(三)審計隊伍建設不到位
新時代背景下審計業務量與審計內容不斷擴大,而高校審計隊伍建設卻普遍存在著諸多不足,與新時期對審計工作的要求不匹配,較大地制約了審計工作的發展。一是審計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數高校審計隊伍力量單薄,人員數量配備不足,審計人員的配備與審計工作任務并未同步增加,審計人員工作繁重甚至超負荷工作,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與審計職能的發揮。二是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多為財務、會計、工程等專業背景,缺乏管理學、計算機、法律等的復合型人才,審計隊伍專業背景單一,復合型人才匱乏,這與新時代審計的要求不適應,不利于全面開展覆蓋多領域的審計工作,也不利于審計工作的創新與轉型。
(四)審計信息化建設有待加強
審計信息化是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全面提升審計監督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還相對滯后。一是對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推進力度不夠強,建設進程較為緩慢。二是審計信息化建設目前大多著重于審計業務管理層面,通常僅限于用信息系統來管理審計業務流程、儲存數據,對大數據審計理念、方法研究和實踐還不深入,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審計方法、提升數據分析的能力不足。三是高校整體信息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審計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被審計部門信息化水平,而高校各部門雖然大多建立了信息化平臺,但是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還需要加強,而且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未能實現共享,這就給審計基礎數據的獲取帶來了難度,不利于大數據審計的開展。
三、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
1.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領導,健全內部審計領導機制,按照教育部要求,成立審計委員會,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從學校層面加強統一部署和組織協調。高校應當切實給予審計部門大力支持,加強內部審計在學校管理中的地位,從制度落實、經費支持、人員配備、獎勵評優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內部審計工作高效開展,廣泛樹立審計部門的權威性,有效激勵審計人員的積極性,推動內部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
2.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內部審計部門作為高校眾多管理部門之一,與高校各部門平級又依托于各部門的協助和支持開展工作,為了保證審計工作不受外界因素的約束與干擾,確保其客觀公平公正,應當采用有效措施加強審計工作的獨立性。目前內審部門的人事管理、績效考評等與切身利益相關的環節都和高校其他部門統一合并開展,這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很大程度取決于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審計人員的聘任、提拔、職稱晉升等激勵和保障機制應當與被審計部門、被審計人員完全無關,相對獨立,高校應當探索健全審計人員的組織人事保障機制,從而保證審計人員能夠無任何后顧之憂地揭示深層次問題,全方面深度履行審計工作職責。
(二)注重績效審計,加大審計力度,深挖問題根源
1.著力發揮績效審計作用。高校內部審計內容在關注經費支出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同時,還應關注資金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突破傳統審計理念,運用績效審計手段,透過表象看本質,看到資金運行背后的決策規劃、組織職能、內控管理等實質問題。并結合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水平、教育質量等高校發展目標,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經濟活動的投入和產出進行效益評估,促進資金使用效益提升。
2.拓展審計覆蓋面,深入探究問題發生的根源。一方面要從重大問題、關鍵領域、重點環節入手,拓展審計業務范圍,深化審計監督內容,著力構建全面覆蓋的審計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提高審計發現問題的質量,將問題查深查透查實,剖析問題背后的頑瘴痼疾,從源頭尋求破解之法,由表及里,以點帶面,站在學校整體層面上,深入揭示管理體系的缺陷與不足,增強審計監督的整體性、全局性和宏觀性,推進審計成果運用效能最大化。
(三)推進審計結果運用,做好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
1.完善審計整改制度體系。高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審計整改工作制度,加強審計整改組織領導,健全職責分工,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內容、整改程序與整改期限。建立審計發現問題整改長效機制,通過審計整改工作臺賬,將“問題清單”與“整改清單”對接,動態監督審計整改情況,定期督促跟蹤,實行對賬銷號,確保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審計整改情況。完善審計整改結果報告制度、情況跟蹤檢查制度與審計整改約談制度,自上而下層層落實,聯動協調,壓實整改責任,推動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有序實施,更要舉一反三,加強源頭治理,防止屢查屢犯。
2.將審計結果作為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依據。建立審計問責機制,高校組織、人事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干部考核評價、選拔任用、日常管理監督等過程中,將內部審計結果納入進去,作為干部述職、年度考核、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并根據問題的性質和情節,對有關干部進行談話或誡勉。同時把審計整改情況納入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對拒絕整改、整改不力、屢審屢犯的,由審計部門提出建議,移交相關職能部門追究責任。
3.加大整改情況公開力度,加強審計結果運用。定期將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上報學校有關領導,引起高度重視,推進整改落實,推動建章立制,從源頭上規范問題。對于審計結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注重典型案例的宣傳,做好警示教育。同時加強學校紀委、監察、審計、科研、財務、資產等部門的貫通協調,建立監督協同機制,實現審計信息共用,結果共享,增強監督合力。
(四)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創新審計工作方法
1.全面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高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與管理需要,配備足夠的審計人員,并充分利用高校內部人才資源豐富的優勢,吸納一批具有會計、審計、管理、經濟、法律、信息化等多方面專業知識的人員進入審計隊伍。另外,還要加強學習培訓與業務交流,注重選拔和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審計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建立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知識結構豐富的審計人才隊伍。
2.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審計工作方式方法。一是要提高對審計信息化的重視,加大推動建設力度,保障經費支持與人員配備。二是要創新審計技術方法,將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手段廣泛運用到審計工作中,構建審計業務系統,用信息化手段獲取審計證據,把審計人員從繁雜的憑證查閱、數據整理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審計工作效率。三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化資源,將學校各部門信息系統的數據整合對接,打通不同平臺的數據壁壘,向審計工作提供大量可用的基礎數據,為審計全覆蓋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結語
總之,高校內部審計應當緊跟新時代背景下對審計工作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工作思路與方法,采用切實有力的措施建立高效權威的審計工作機制,拓展審計的深度與寬度,充分運用審計成果,進一步做好“常態化、動態化”經濟體檢,全面提升審計監督服務效能,為我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審計力量。
參考文獻:
[1] 洪相鐵.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審計觀察,2024(1)
[2] 金璇.新時代高校內部審計發展路徑研究[J].經濟理論,2023(12)
[3] 聶冬雪.新時代高校內部審計現狀與優化研究[J].遼寧開放大學學報,2023(12)
(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審計處 江蘇南京 210095)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