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信息技術等新興技術的滲透與沖擊。文章分析“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向智慧化轉型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要從加強職業素養儲備、構建職業能力體系、完善系統性培訓入手,優化館員隊伍結構,提升館員隊伍專業化素養。
關鍵詞:“十四五” 高校圖書館 專業館員 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5-177-02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指出,要“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1]。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也是科研創新的重要陣地,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2]。圖書館員是圖書館事業持續平穩發展的動力,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加強圖書館員尤其是專業館員隊伍的建設,有利于提升圖書館為用戶服務的價值和能力,增強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本文探討了“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可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結合實際提出專業館員建設路徑,以支持高校圖書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概念界定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以下簡稱《規程》)正式提出“專業館員”這一概念,指出“專業館員一般應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層次學歷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并經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或系統培訓”[2]。其后,圖書館界持續思考和研究如何界定專業館員、以及專業館員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素養和技能等問題。參與《規程》修訂的雷震[3]將專業館員定義為“承擔文獻采選、編目、信息咨詢、學科文獻服務、數字圖書館建設、信息素質教育教學等專業工作,是需經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或系統培訓方能勝任的工作”。鄂麗君、王啟云在《規程》對專業館員界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專業館員應掌握“專業服務技能”并能勝任“文獻資源建設館員、編目員、深層次咨詢服務館員、學科服務館員、科技查新館員、圖書館信息技術館員、閱讀推廣館員、信息素養教育館員”等崗位專業工作[4]。綜上所述,專業館員須具備金字塔式的三層職業能力結構,第一層是基礎能力層,即必須具備相應的學位、學科背景或職稱條件;第二層是提升能力層,即應該接受過專業訓練或系統培訓;第三層是創新能力層,即應該掌握專業技能并在專業技術崗位從事凸顯專業價值的實踐性工作。
二、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的機遇
(一)“十三五”建設成果為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高校圖書館建設成果豐碩,館員職業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提升。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更加重視館員尤其是專業館員隊伍的建設,對其角色、能力進行重新界定和定位,如南京大學圖書館[5]將人力資源確定為圖書館發展的第一資源。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為順利達成預定的發展計劃和目標,注重內部結構和業務體系調整,通過機構改革引進、保留和培養專業優秀人才。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重塑崗位管理和館員培養機制,按照服務類別設置服務型組織架構,提高了圖書館員快速響應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高質量學科服務的能力。“十三五”時期,高校圖書館更新了人力資源理念和機構設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理念更新、機構設置體現了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變遷,為“十四五”時期館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夯實了基礎。
(二)“十四五”規劃為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發展指明方向
2020年,“十四五”規劃開始實施,對標母體機構戰略規劃內容文本,各高校圖書館圍繞戰略目標、戰略主題、行動指南等,制定符合本館事業發展的戰略規劃,這為高校圖書館明確了主要任務,也指明了總目標和大方向。“十四五”規劃,掃描圖書館發展所面臨的社會、經濟、文化等環境,關注圖書館待解決的共性難題、通性的核心論題和前沿性的熱點話題,明確了圖書館的發展主題和重點,有利于改善圖書館文獻資源及讀者服務供需失衡、館員隊伍老化呆板等系列問題,為圖書館事業發展和館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三)“十四五”規劃驅動圖書館館員隊伍轉型發展
“十四五”時期,智慧圖書館建設從研討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智慧圖書館不是數字圖書館的翻版,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專業化項目,而是一個涉及政策、規范、技術、服務和人才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圖書館立足“智慧”生態環境,以全媒體的視角和平臺化的思維,建立資源與資源、資源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聯系和互動,能夠從深度和廣度等多層面快速響應用戶需求。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目標是實現專業化服務,以專業化服務為目標、以專業知識為工具、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引導圖書館員為用戶提供面向特定領域的知識服務,從而帶動圖書館拓展深化當前的服務水平,提升服務效率和專業化服務能力。
三、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的挑戰
(一)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沖擊圖書館館員隊伍建設
近年來,以計算機和移動通信為發展動力、以網絡化和數字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正以強大的滲透力貫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帶來重大影響。一方面,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削弱了圖書館傳統文獻信息中樞的地位,實體圖書館發展面臨巨大發展的考驗;另一方面,圖書館為了與時代發展保持同步,不斷加大對信息技術設施的投入,各項工作的開展越來越依賴信息化,但圖書館的頂層設計依然是以傳統業務為核心,但從整體來上來說,圖書館缺少信息化的頂層構想、缺乏對數據資源的保存利用,信息化技術學習使用能力匱乏,易被信息行業、數據庫商等帶偏節奏,偏離規劃設計的預定軌道。
(二)精準個性的用戶服務需求與圖書館員職業化發展存在沖突
高校圖書館目標用戶類型多元、需求多樣,不同類型用戶對圖書館文獻資源、信息服務等需求各不相同,即使同一類型用戶由于專業背景、工作需要也各不相同,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模式也不盡相同,再者,用戶需求行為呈現分散化、碎片化的趨勢,希望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根據自身喜好和需求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目前,高校圖書館機構崗位設置依然是以傳統的垂直業務結構型組織為主,圖書館員自身的業務職責、業務范圍、業務內容詳細明確,其專精化的業務發展模式與用戶針對性及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錯位。
(三)學科背景結構制約圖書館員專業化發展
學科背景是圖書館員專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員學科背景復雜、知識結構差異性較大,不利于館員之間基于學科背景的業務交流和科研合作。首先,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在人員招聘時更傾向具有專業學科背景的碩士或博士,具有圖情學科背景的館員數量相對在減少。王子舟認為“非圖書館學專業出身的人員正在占據或頂替大量原有的圖書館員崗位”,這在某種程度上延緩了圖書館員的職業化發展進程[7]。其次,目前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實踐環節存在脫節,圖書館學本科教育階段課程設置寬泛,研究生階段學生來源多專業化,造成圖書館學畢業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專業素養不牢固,無法完全適應圖書館專業性工作的需求。
四、“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的路徑
(一)注重專業館員隊伍的職業素養儲備
劉國鈞先生認為“圖書館館員之素養,關系至關重要”[8]。所謂圖書館員職業素養,即圖書館員在從事圖書館活動中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是圖書館員在職業從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更為強調的是圖書館員個人的內在品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等方面[9]。職業道德、意識、行為等屬于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范疇,是圖書館員的內在素養,也是圖書館員職業素養中最根基的部分。
職業道德方面,《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試行)》(以下簡稱《準則》)頒布實施以來,圖書館業內專家學者圍繞《準則》內容進行了多角度的思考,但探討多局限于理論層面,對建設主體的實踐指導性不足,未形成系統性、共識性的職業道德格局,“十四五”建設背景下,要善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多種方法的融合,并注重從傳統道德文化中汲取營養,構筑具有中國圖書館特色的、具有實踐性和指導性的行業道德規范。
職業意識即對圖書館職業的認同,是圖書館員職業素養的必備前提,良好的職業意識有助于館員以飽滿、熱情、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盡心盡責。增強圖書館員職業認同感,需要個體和外部同時發力,從個體方面來說,要增強自我認同,學會自我分析,找到自己性格特長中與圖書館特質相符合、正向增長的部分并將其充分發揮,實現個人與圖書館事業雙發展;外部方面,要創造重視、尊重圖書館員工作職業化的大環境,為圖書館員職業認同感的獲得提供相應的支持。
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屬于職業素養中隱性的、無法客觀評估的因素,而職業行為作為圖書館員在服務讀者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態度和行動,是易于感知和評價的。具有良好職業行為的圖書館員,能夠在圖書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并通過行為和結果的互動形成正循環,進一步增強工作動機和努力度。而要提高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規范,首先要樹立“平等對待每一位讀者”的信念,認清職業角色,忠實服務每一位讀者;其次要建立公平的獎懲評價機制,調動圖書館員的職業能動性和主觀力。
(二)構建館員專業能力體系
圖書館員專業化既有利于提升圖書館員個人的業務能力,也有利于推進圖書館行業的專業服務水平,從而提升圖書館在社會領域的話語權。構建館員專業能力體系,有利于明確專業館員的能力框架,認識差距、開展自我評估、為進一步的提升指明方向。信息網絡時代,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日益豐富,信息傳送獲取方式日益多元,用戶信息需求向移動化、社交化、多渠道化轉型,面對“十四五”時期的新業態,專業館員除了需要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之外,還應具有相應的文獻信息處理能力、閱讀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網絡信息學習接受能力、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圖書館員是圖書館平穩向前發展的具有能動性的最重要資源,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應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另外,高校圖書館所服務的用戶類型不盡相同,對圖書館員的能力要求亦會隨之改變,研究型學術型高校圖書館和高職院校圖書館,由于所屬母體機構教育方向不同,圖書館員的專業能力也應有所分化和區別。
(三)完善圖書館員系統性培訓機制
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系統性的培訓。首先,各級各類圖書館協會要在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訓中發揮主導協調作用,尤其是以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和中圖學會為代表的全國性圖書館行業協會,應發揮協調、咨詢和指導的功能,組織完善圖書館員職業素養培養機制,出臺具有指導性、權威性和實踐性的圖書館員職業素養指導文件,為圖書館員改善服務質量、明確社會角色、加強個人學習指明方向。其次,各高校圖書館要重視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考評,摒棄過度關注圖書館員招聘而輕視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培訓的慣性傳統,通過變革機構設置、為館員提供職業培訓和業務能力培養等方式,鍛造館員職業素養的提升;最后,圖書館員要注重對個人職業素養的儲備,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具有圖情學科背景的圖書館員要通過實踐鞏固專業能力,還要積極主動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專業技術,彌補相關短板;非圖情學科背景的圖書館員,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學習,保持自身專業背景優勢,還要通過專業培訓、業務指導、與圖情學科背景館員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加強圖情知識學習,提升圖書情報專業服務的意識。
五、結語
“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進入智慧圖書館發展階段,專業化服務是智慧圖書館發展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目標。政策環境導向、轉型改革為高校圖書館帶來重要發展契機,高校圖書館及其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從職業素養儲備、職業能力構建、職業培訓等方面,增強圖書館員專業能力,促進高校圖書館專業化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2022-8-31].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2022-8-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3] 雷震.《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前后之比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02):14-19.
[4] 鄂麗君,王啟云.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職業能力認識與需求調查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6(05):97-104.
[5] 程章燦.“四大資源”建設實踐與展望——對南京大學圖書館“十四五”規劃制定的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1,39(01):18-20.
[6] 程煥文,劉佳親.挑戰與回應:中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方向[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04):39-59.
[7] 王子舟.圖書館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16.
[8] 麻嘉瑞.重讀劉國鈞先生的《圖書館館員應有之素養》[J].北京圖書館館刊,1999(01):120-122.
[9] 王彥萍,范敏.圖書館員職業素養:職業精神與專業能力的結合[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1(01):31-33.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 山東青島 266100)
[作者簡介:趙海燕,女,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創新。]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