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看來,始于2023年3月,以硅谷銀行為代表的美國中小地區性銀行流動性危機時至今日并未結束,甚至凸顯“2024版社區銀行危機”的跡象與征兆。有美國政界人士近期公開指出:“距離地區性銀行倒閉還不到一年,現在紐約社區銀行又搖搖欲墜了。”①
紐約社區銀行股價暴跌,評級接連遭到下調
當地時間2024年1月31日,美國紐約社區銀行(New York Community Bancorp,NYCB)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意外報虧2.52億美元、股息猛砍超三分之二,且逾期30—89天的貸款余額猛增近50%。受此影響,其股價盤中暴跌46%、收盤重挫逾37%,創上市三十年來最大跌幅,由此引發了美國地區性銀行股集體大跌——當天道瓊斯KBW地區銀行指數.KRX挫跌2.3%,創2023年3月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倒閉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不僅如此,紐約社區銀行公布旗下商業房地產投資組合承壓加劇,進一步強化了投資者對銀行業健康狀況的擔憂,次日(2024年2月1日)美國地區性銀行股票再次遭到拋售。
接踵而至的連鎖反應還在于,紐約社區銀行評級相繼遭到多家評級機構下調:穆迪將紐約社區銀行及其子公司Flagstar Bank的所有長期和短期評級及評估列入可能下調的觀察名單,德意志銀行則把該銀行的評級由之前“建議買入”下調至“持有”。更有甚者,短短數周后,2月7日穆迪便將紐約社區銀行的發行人評級從Baa3下調至垃圾級的Ba2,且“可能會進一步下調紐約社區銀行評級”,并表示“今天的評級行動反映了紐約社區銀行面臨的多方面的財務、風險管理和治理挑戰”。穆迪稱:“雖然該銀行正在尋求增加資本,但其在商業房地產業務上遭受了意外損失,這項業務是該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②
屋漏偏逢連陰雨,就在當地時間2024年3月1日,“因發現貸款審查流程存在問題,減記24億美元商譽”,紐約社區銀行股價大幅低開29%,從而拖累美股地區銀行股,而“對紐約市房地產有風險敞口”的銀行股,跌幅突出。③ 紐約社區銀行的信用等級也隨之被惠譽評級從BBB-下調至BB+的垃圾級,較投資級低一級。與此同時,穆迪也將其評級從Ba2調低至B3。④
岌岌可危的是,在股價今年已下跌超過四分之三情形下,紐約社區銀行不得不“尋求通過出售股權獲得現金注入”“嘗試提高股本金以恢復投資者對該行的信心”。⑤ 3月6日紐約社區銀行因股價暴跌、波動性過大,多次觸發盤中臨時停牌,深陷危機漩渦。
入住率降低、
利率迅速上升的“勒脖子”效應顯現
紐約社區銀行出人意料地決定大幅削減股息并儲備現金,將分紅從每股17美分瘋狂縮水70%到僅剩 5 美分“以防商業房地產貸款變成壞賬”。原因一方面來自美國商業房地產市場的壓力,高利率、低入住率的“勒脖子”效應下,房地產金融拖累紐約社區銀行業務運營、業績表現:新冠疫情下“遠程工作潮”導致入住率降低以及“加息周期”中利率迅速上升“雙重壓力”,使得商業地產市值持續縮水,放貸銀行再融資成本增加。銀行股暴跌顯示,雖然美國商業房地產市場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持續動蕩,但銀行才剛剛開始感受到這個市場“帶來的痛苦”。紐約社區銀行業績報虧,致使美國銀行業的商業房地產貸款風險成為焦點,其他中型銀行也感受到了壓力所在。就在2024年2月5日,KBW地區銀行指數下跌1.9%,硅谷國家銀行(VLY.US)和Bank United(BKU.US)分別下跌3.6%、2.4%。入住率降低、房貸利率高企的“勒脖子”效應,也由此顯現。
另一方面,在與美國貨幣監理署官員進行“幕后對話”之后,紐約社區銀行受到來自美國最高監管機構的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其被迫采取激進財務舉措。⑥ 這些激進的財務舉措也引發了紐約社區銀行股價創紀錄的暴跌,進而拖累整個銀行業的股價走勢。
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似有傳導、蔓延之勢
令人擔憂的遠不止于此,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的傳導與傳播,似乎呈現擴散、蔓延之勢。
受美國商業地產相關的損失拖累,總部位于東京的日本青空銀行(Aozora Bank Ltd.)股價2024年2月1日跌超20%,創十五年來最大跌幅,該行一改“錄得利潤240億日元的先前預測”,聲稱“預計全財年凈虧損280億日元(1.91億美元)”,并就“美國寫字樓地產相關不良貸款”額外計提了324億日元的撥備。2月2日,青空銀行股價擴大跌幅,一度重挫19%,連續兩天暴跌使其市值蒸發33%,相當于市值縮水8.7億美元。⑦
青空銀行面臨的困境,與紐約社區銀行可謂“同病相憐”、如出一轍。后者1月31日大幅削減股息、貸款損失撥備激增,2023年四季度虧損原因正是緣于“美國商業地產市場的風險敞口”——當季貸款損失撥備高達5.52億美元,比此前市場預期的4500萬美元高出10倍,而上一季度僅為6200萬美元,信貸前景惡化之勢“一覽無遺”。凡此種種,造成紐約社區銀行2023年四季度虧損。
青空銀行2月1日則表示,2023財年巨虧源于“美國房地產貸款相關的額外計提以及海外債券出售的虧損”,該行第三財季就美國寫字樓地產相關不良貸款額外計提了324億日元撥備。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對美國商業地產的損失準備金同比增長四倍多,該行為其相關投資組合計提了1.23億歐元(1.33 億美元),遠超2022年同期的2600萬歐元,幾乎是該行2023年第三季度撥備金額的兩倍。
雖然房子不會“移動”、走步,但房地產金融風險卻是可以“傳導”、擴散甚至蔓延開來的。近期投資者對歐洲地產領域的擔憂情緒“死灰復燃”,進而導致股票市場上歐洲銀行股集體下跌。2024年2月7日,歐洲STOXX 600指數銀行股中,德意志銀行初步收跌5.4%,德國商業銀行、BAWAG集團、KBC集團跌超3%。無獨有偶,德國抵押貸款銀行協會2月12日表示,2023年最后三個月,德國商業地產價格同比下跌12.1%,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德國房地產行業,正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危機。⑧
從“紐約(北美)-東京(東亞)-法蘭克福(西歐)-……(世界其他地區)”到“商業房地產領域風險(傳導)——(轉嫁為)房地產貸款風險——(有可能演變為)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擴散蔓延為)區域性甚至全球金融危機”,房地產領域的風險傳導、擴散蔓延,猶如“疫情傳播”一般,離人們或許只有“一步之遙”。而謹防“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生,并非杞人憂天。
接管簽名銀行資產負債成為紐約社區銀行
“不能承受之重”
事實上,紐約社區銀行2022年原本盈利1.72億美元。情勢的“急轉直下”,要追溯到2023年3月,紐約社區銀行被監管當局錯誤地進行了“拉郎配”: 美國中小區域性銀行危機爆發后,紐約社區銀行通過子公司旗星銀行收購了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約380億美元資產,同時承擔簽名銀行約360億美元負債。該筆收購使其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門檻,從而步入“接受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行列”。
然而短時期內紐約社區銀行的業務運營、風險管控等核心能力,并未同步跟進、提升。導致“1+1”的同業并購,沒能產生“大于、等于2”的“增強效應”。“小吃小”的銀行并購,反而對紐約社區銀行形成明顯“掣肘與拖累”。兩敗俱傷結局,也由此出現。值得汲取的教訓在于,同業重組、并購中,找準“接盤俠”非常重要:大行并購小行,通常成功概率相對較大。“小吃小”的拉郎配,失敗概率同樣很大。
美國銀行業是否存在系統性風險
對美國銀行業來說,更為麻煩的是,未來可能會出現商業房地產貸款違約。摩根大通的統計顯示,商業房地產貸款占美國小型銀行資產的28.7%,而大型銀行僅為6.5%。根據美聯儲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1月美國銀行業的商業地產貸款規模為2.9萬億美元,其中:中小銀行的商業地產貸款占行業比重為69%;商業地產貸款占全部銀行資產比例約為13%,其中占中小銀行總資產比重為30%。不難看出,中小銀行在商業地產風險傳導鏈中,成為金融體系的脆弱環節。
當地時間2024年2月8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銀行業可能因商業地產估值走軟而感到壓力,但她并不認為這會對美國金融體系造成系統性風險。來自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士表示“許多商業房地產資產可能需要資本重整或重組”,但同時認為“美國一些地區性銀行面臨的商業房地產問題可能不會對更大范圍內的金融業構成系統性風險”。⑨美國政府官員指出“商業地產的困境將面臨一些壓力,但不認為這會對金融系統帶來更廣泛的影響”。⑩“美國銀行業系統仍然是健康的,仍然具有韌性”。?
值得關注的是,經歷了“多家地區性銀行的接連倒閉”,近期美聯儲將對銀行業抵御更廣泛沖擊的能力進行測試。? 這是自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倒閉以來,美國銀行業進行的首個壓力測試。紐約社區銀行暴雷事件也許只是“冰山一角”,而2023年末,美國大約二十多家銀行持有被聯邦監管機構認為“需更嚴格監督的商業房地產貸款”,這意味著“可能有更多銀行面臨提高準備金的壓力”。?
美聯儲降息時點的預測分析
危機重重之下,美聯儲會通過“降息”來“救銀行”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肯定”:不會!個中邏輯在于,作為美國中央銀行,美聯儲首當其沖的職能是“制定并實施貨幣政策來提升美國最大就業、穩定的商品價格和適度的長期利率”。至于“銀行倒閉與流動性危機”的救助行動,美聯儲倒不一定非要通過“降息”方式來進行。
正因為此,盡管美國中小銀行業之憂令交易員再次押注“美聯儲2024年會有五次降息”?,但這只不過是市場的“一廂情愿”。就在2024年2月13日,最新公布的美國1月CPI同比增長3.1%,高于預期增長的2.9%。這也意味著,美聯儲的降息時點將進一步“后移”。據此,我們作出預測、分析:2024年美聯儲的“降息時點”,最早可能會出現在三季度的9月,全年降息至多1—2次,累計降息幅度不超過50個基點。同樣,不排除“美聯儲2024年不推出降息舉措”的可能。
我國房地產領域風險防范之策
事實上,美聯儲一旦開啟“降息”周期,人們更應予以警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下行周期”可能也將如影隨形、不期而至。未雨綢繆,提前防備,當是國內有關各方“必修的功課”。
短期來看,國內房地產領域的風險防范需要“先立后破”——以增量撐存量,以時間換空間。中長期而言,基于房地產行業深受“貨幣政策周期”影響,銀行機構在“政策寬松期”樂此不疲、在“政策收縮期”卻“難于抽身”等特點,建議考慮設立專門的、政策性的“住房信貸銀行”來專司“房地產金融業務”,進而將商業銀行機構的房地產存貸款業務等逐步剝離并移交至住房信貸銀行。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需求等,更多應通過“住房信貸銀行間接融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方式來加以滿足,以此在房地產金融領域構筑有效的風險“隔離帶”、防火墻。
無論如何,不管怎樣,公元2024年,切記謹防因房地產金融風險誘發的全球經濟金融危機“黑天鵝”來襲!
注釋:
①《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沃倫:更高的資本要求將使銀行更安全》,新浪財經,2024年2月10日。
②《穆迪將紐約社區銀行評級下調至垃圾級》,新浪財經,2024年2月7日。
③《紐約社區銀行拖累美股地區銀行股,那些對紐約市房地產有風險敞口的銀行股跌幅突出》,新浪財經,2024年3月2日。
④《紐約社區銀行信用等級被惠譽和穆迪降至垃圾級》,環球市場播報,2024年3月2日。
⑤《紐約社區銀行暴跌 據報該行尋求通過出售股權獲得現金注入》,新浪財經,2024年3月7日。
⑥《紐約社區銀行迫于監管壓力導致上周美股銀行板塊震蕩》,新浪財經,2024年2月6日。
⑦《青空銀行暴跌兩日:美國商業地產危機擴散,日本難逃恐慌》,華爾街見聞,2024年2月2日。
⑧《德國商業地產價格出現有史以來最大跌幅》(路透社),2024年2月12日
⑨《美銀和渣打高管均認為美商業地產問題并非系統性風險》,新浪財經,2024年2月12日。
⑩《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雷納德:商業地產的困境將面臨一些壓力,但不認為這會對金融系統帶來更廣泛的影響》,金融界,2024年2月16日。
?《美國白宮新聞秘書Jea-Pierre表示,美國銀行業系統仍然是健康的,仍然具有韌性》,新浪財經,2024年3月2日。
?《美國銀行業將進行年度壓力測試 設置的假設情境比以往更為嚴苛》,新浪財經,2024年2月16日。
?《紐約社區銀行只是冰山一角 20余家放貸機構或被監管部門緊盯》,新浪財經,2024年2月16日。
?《銀行業之憂讓交易員再次押注美聯儲會有五次降息》,新浪財經,2024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