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霞 高艷萍


摘要 ?目的:觀察心臟康復治療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山東省第二康復醫院心內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命質量的變化,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量的變化,同時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不良癥狀發生率。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SF-36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癥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 <0.05)。結論:心臟康復治療有利于改善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的生活狀態,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心臟康復治療;冠心病;睡眠障礙;應用效果;心肌缺血;不良反應
Observ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leep Disorders ?WU Xiaoxia1,GAO Yanping2
(1 Shandong Second Rehabilitation Hospital,Tai′an 271000,China; 2 Guichang Township Health Center,Tancheng County,Linyi City,Shandong Province,Tancheng 2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sleep disorder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leep disorders admitted to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Shandong Second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from March 2021 to Jul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Compare the 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using the Short Form of Health Survey(SF-36),compare the changes in sleep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using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and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PSQI sleep quality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F-36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sleep disorders,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leep disorders; Application effect; Myocardial ischemia; Adverse reactions
中圖分類號:R541.4;R338.63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2095-7130.2024.03.009
冠心病為我國心內科常見心臟疾病,冠狀動脈血管管腔經粥樣硬化病變后,向心臟輸送的血氧減少,可致心肌缺血或壞死,現代醫學根據冠心病的病理機制和患病特點擴大了收治范圍,并明確了新的臨床診斷標準[1]。我國南北方省市冠心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疾病患病特征有明顯地區差異,患者普遍存在于北方省市,可能與飲食結構、生活方式有關。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20世紀后期已重視冠心病的預防和管控[2],通過改進治療、控制危險因素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且國內參考治療模式進行了引入和完善,取得了顯著進展。研究指出,睡眠質量不佳可能導致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引起心臟的額外負擔,增加冠狀動脈的收縮[3],從而誘發或加重冠心病癥狀,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要以睡眠改善為側重點。心臟康復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綜合性管理策略,其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康復措施,降低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并及時調整康復強度和時間,保證患者睡眠質量[4]。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心臟康復治療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山東省第二康復醫院心內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6.51±2.49)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7.51±2.67)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批號:202302025)。
1.2 診斷標準 1)冠心病診斷參照《穩定性冠心病基層診療指南(2020年)》[5];2)睡眠障礙診斷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6]。
1.3 納入標準 1)確診為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2)明確研究規定和內容,自愿加入且具備執行能力。
1.4 排除標準 1)患有其他嚴重型疾病;2)有明顯認知功能缺陷或障礙。
1.5 脫落與剔除標準 中途退出研究者。
1.6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指導患者服用相關藥物,預防二級冠心病和睡眠質量下降。
觀察組實行心臟康復治療,對患者的運動能力展開綜合評估,結合評估結果調整訓練方案,劃分訓練強度,避免大強度訓練后出現病情加重,可通過蹬功率自行車后、健身操、室內行走等逐步恢復患者體征狀態,單次時間控制在10~15 min,并在持續訓練中監督患者的恢復情況。
1.7 觀察指標 1)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7],該項目評估指標分為軀體角色、活力、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身體疼痛、情緒角色,評分0~100分,>60分即可說明生命質量恢復良好,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命質量的變化;2)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8]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量的變化,評分0~21分,<7分即可說明睡眠質量高;3)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不良癥狀發生率:該項目評估指標分為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病死亡、靶血管重建。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s )表示,采用配對 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命質量SF-36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SF-36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睡眠質量PSQI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2。
2.3 2組患者不良癥狀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對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病死亡、靶血管重建等不良癥狀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指冠狀動脈向心臟提供血液的過程被粥樣硬化病變所影響,而形成的持續缺氧、缺血的心臟狀態[9],基于該疾病的高發性和危害性,全球各地區已根據冠心病的病理機制制定相應防控方案,并取得一定進展。多項研究證實,家族中直系親屬存在冠心病患者的人群更易患病,且患病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10]。臨床結合冠心病患者的患病概況和既往病歷得知,冠心病患者通常伴隨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煙等,此類危險因素可控性高,通過調整自身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防治率。目前,合并睡眠障礙的冠心病患者激增,引起臨床重視[11],此類患者睡眠質量和數量減少,嚴重影響了日間精神狀態、注意力等,同時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可能涉及多種生理和代謝路徑的紊亂。睡眠不足和質量下降可能導致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引起心臟的額外負擔,進一步加劇冠狀動脈病變[12]。此外,睡眠障礙也與炎癥反應、內分泌失調和血栓形成等過程有關,這些因素可能共同促進冠心病的進展和惡化[13-14]。
心臟康復治療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管理策略,已被證明對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具有顯著的益處[15],根據患者治療需要擬定康復方案,經蹬功率自行車后、健身操、室內行走持續治療后,心功能恢復顯著,體征康復速度明顯加快[16]。研究指出,心臟康復治療應重視患者的睡眠評估和管理,通過使用睡眠監測工具和問卷調查,醫療團隊可以更準確地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和問題,基于這些信息,可以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計劃,避免在患者睡眠質量較差的時段進行高強度的康復訓練[17-18]。認知行為療法和生活方式干預也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和心臟健康的重要手段,通過教育患者睡眠習慣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可以幫助患者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睡眠的干擾[19-20]。同時,認知行為療法可以幫助患者應對睡眠障礙帶來的焦慮和壓力,提高其對康復治療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此外,對于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的患者,心臟康復治療還應重視心理健康的評估和支持。通過提供心理咨詢和支持服務,可以幫助患者應對心臟病和睡眠障礙帶來的心理壓力,增強其康復的信心和決心。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經治療后患者生活狀態、睡眠質量的恢復程度均優于對照組( P <0.05);且觀察組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病死亡、靶血管重建等不良癥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 <0.05)。這充分證明了心臟康復治療對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療效的確切性。
綜上所述,心臟康復治療有利于加速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睡眠情況改善及預后生活恢復,有效防止了常見不良癥狀的發生。
利益沖突聲明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盧娜,黃積存,蘇會欽,等.雷火灸聯合心臟康復治療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運動耐力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23,22(8):606-609.
[2]林蕓.分析心臟康復治療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3,10(4):726-728.
[3]劉垚秋.心臟康復治療結合曲美他嗪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心功能及運動能力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2,3(22):69-72,178.
[4]尹珍珍,許晗,祁亞菲.心臟康復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相關體適能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2,20(14):1936-1938.
[5]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穩定性冠心病基層診療指南(2020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1,20(3):265-273.
[6]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122.
[7]向亞亞.PDCA護理模式對ICU術后冠心病患者的SF-36評分及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22,12(28):80-83.
[8]吳芳,陳思,陳大方.冠心病患者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1,29(9):649-653,659.
[9]董爽.心臟康復治療在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6):226-228.
[10] 劉苗苗,樊俊雅,劉貞等.增強型體外反搏在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臟康復訓練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18):2270-2274.
[11]李娟,白雪,程姝娟.心臟康復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相關體適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0,35(5):575-580.
[12]陳士芳,李恩,劉智華,等.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對心臟康復認知現狀的調查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0,17(1):85-87.
[13]董淑慧,秦虹云,胡承平.老年人睡眠障礙相關研究進展[J].醫藥論壇雜志,2019,40(10):173-176.
[14]梅寶菲,孔一慧,李為民.睡眠障礙與心血管疾病研究新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6(5):603-605.
[15]王曉梅,孫寧.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生命質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8):197-199.
[16]吳淑芳,雷華冰.早期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術后再發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7):66-68.
[17]馬克生.心臟康復治療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1,2(3):130-132.
[18]張培培.心臟康復治療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6):974-975.
[19]叢琳,張楠.冠心病患者保健療養期間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J].醫學信息,2023,36(S01):157-159.
[20]王艷麗.認知行為干預聯合持續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遵醫行為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5):285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