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竟


【摘要】目的:對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予以低位小切口與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探究低位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方法:研究開展時間為2022年1月—2023年8月期間,共篩選69例在我院確診為甲狀腺良性結節且有手術指征的患者作為主體,隨機數表方式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命名為對照組(34例)和研究組(35例),對照組進行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研究組接受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予以相應治療后觀察手術治療的指標、血清炎性因子指標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狀況。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以及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具體的數據均較對照組患者小,血清炎性因子指標獲取數據和疼痛評分結果研究組患者也低于對照組,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價值(P<0.05)。結論:甲狀腺良性結節采用低位小切口手術治療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多項手術指標,同時可以降低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減小患者的術后疼痛評分,減免并發癥的發生,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均有保障,有明顯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低位小切口;甲狀腺良性結節;治療效果;安全性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of low incision and traditional thyroid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thyroid nodules
FU Wenjing
Taoji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Yiyang, Hunan 41341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 position small incisio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thyroid nodules in patients with low position small incision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hyroid surgery.Method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anuary 2022 to August 2023, and a total of 69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enign thyroid nodules and with surgical indication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main subjects.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named the control group (34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3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hyroid surgery treatment, 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low incision thyroid surgery treatment. After receiving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the surgical treatment indicators,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indicator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s a result, the surgical indicators of 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including surgical time,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Data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indicators and pain scores were obtain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low incision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thyroid nodules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multiple surgical indicators, but also reduc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afety are guaranteed,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Low position small incision; Benign thyroid nodules; Therapeutic effect; Security
甲狀腺良性結節是甲狀腺組織中生長的小塊組織,通常在體積較小的范圍內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良性的,雖然良性結節不屬于癌癥,但仍然對患者的健康有一定的威脅,結節會使其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對周圍器官和組織造成壓迫,出現明顯的不適感,盡早了解并處理甲狀腺良性結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至關重要[1]。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中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而具體臨床手術治療方式較多,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也能明顯降低手術治療的風險。在進行臨床研究與應用過程中發現,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在降低手術創傷和并發癥風險,滿足患者的美容需求,減短手術治療時間、加快術后康復速度等優勢,其不僅能夠保留甲狀腺功能,還能較好地提高手術開展的精準度與安全性,臨床中廣受患者與醫護人員的認可[2]。本研究選擇了我院的69例確診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探究與分析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在甲狀腺良性結節病癥中的治療價值,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基線資料
具體研究開展的時間段為2022年1月—2023年8月,研究共選擇了69例最終確診為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患者作為主體,隨機分組方式選擇隨機數表法。研究組35例,男13例,女22例,結節直徑2~6mm,平均直徑(4.34±0.62)mm,年齡30~63歲,平均年齡(49.53±11.35)歲;對照組34例,男14例,女20例,結節直徑2~6mm,平均直徑(4.75±0.21)mm,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49.27±10.92)歲,兩組患者性別、結節大小和年齡資料數據差異沒有對比意義P>0.05。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本項研究符合醫學倫理要求,同時征得了家屬和患者的同意,并簽署了相關協議,具有研究意義。納入標準:①各項檢查顯示有明確手術指征的患者;②對本次研究內容流程知情且簽署同意書的患者;③病理學和影像檢查均確診為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患者。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異常的患者;②近半年有手術治療史或者有頸部手術治療史的患者;③認知功能有障礙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④病歷資料或者跟蹤隨訪資料缺失的患者;⑤有手術禁忌癥的患者;⑥合并嚴重傳染性或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術前準備:在手術前需要注意完善術前檢查,醫患雙方討論手術細節,明確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了解麻醉方式,術前的禁食禁飲內容,手術人員良好準備手術器械與藥物,還需注意遵照醫囑停止服用相關的藥物,最后予以其心理干預和建設,使其能夠正確面對疾病,在此過程中注意完善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的了解,說明現階段臨床治療狀況,良好贏得患者的信任。
對照組接受傳統甲狀腺手術,具體方式為:平躺仰臥后進行麻醉,注意保持頭高腳低體位,進行相應手術器械與物品準備后,予以氣管插管全麻,在胸骨上部做一個長度為6~8cm的手術切口,然后逐步解剖游離頸深筋膜、括約肌的皮瓣,分離甲狀腺與帶狀肌并將其上提,接著使用高頻電刀切除需要移除的甲狀腺組織,對殘留組織良好縫合后結束手術治療。
研究組予以的手術方式為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具體流程為: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再次核實其基本信息,然后指導協助患者平躺仰臥,采用墊枕保持頭高腳低體位,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麻,麻醉醫師予以麻醉后觀察麻醉效果良好,需要胸骨上3cm位置行2~4cm切口,在小切口中逐層進行皮膚組織分離,需要將甲狀軟骨與胸骨之間分離,然后對甲狀腺被膜進行處理,以便更好地暴露甲狀腺結節。當手術空間狹窄影響具體操作時,可以斷開胸骨甲狀肌,以擴大操作空間,然后定位結節位置,切開甲狀腺峽部,并逐步分離和處理血管,包括結扎甲狀腺靜脈和囊內分支。需要注意有效地分離甲狀腺靜脈與囊內分支,并確保良好保存甲狀腺后背膜。對甲狀腺的上下級分別進行向上和向下的牽引處理,在鉗夾閉上級后切除甲狀腺動靜脈。同時,應遠離甲狀腺軟骨側板,然后逐層縫合切口并放置引流管,結束手術治療。
所有患者在術后進行常規干預: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切口狀況,并對切口敷料定期更換,以此保持切口清潔干燥;同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飲食恢復,并依據其恢復狀況適當鍛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提重物,以免影響切口恢復;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消炎藥與止痛藥服用,有效改善其術后不適癥狀;定期復診,檢測其甲狀腺激素水平,評估其甲狀腺功能,促使其機體功能良好恢復;心理方面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說明手術治療狀況,預計術后恢復狀況,緩解患者術后焦慮情緒和恢復過程中的壓力,引導其樹立良好的治療心態。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指標、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具體的評估與檢測嚴格按照院內的流程和要求完成。
1.3.1 手術指標 手術指標以手術記錄中的數據為準進行統計與計算,包括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疼痛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幾項指標,。
1.3.2 術后并發癥發生狀況 常見術后并發癥有:切口粘連、聲音嘶啞、感染、吞咽障礙,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對比
平均手術時間研究組患者小于對照組,同時切口長度研究組患者的均值也小于對照組,另外,術中出血量均值研究組藥也較對照組低,相應的疼痛評分均值研究組患者也低于對照組,研究組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患者短,各項對比均有統計價值(P<0.05)。兩組的數據對比內容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患者小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2。

甲狀腺良性結節是指甲狀腺組織中出現的一種非癌性腫塊,一般表現為甲狀腺內囊性或者實質性結節。近些年這一結節性疾病在臨床中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在病癥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隨著病癥的發展,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喉部壓迫感。有調查數據表明,甲狀腺結節約占全人群的5%~10%,但大多數為良性結節。甲狀腺良性結節的特征為,生長速度較緩慢,一般不具有轉移 性[3-4]。在患病后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和預防疾病的進展極為重要,這對預后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為:甲狀腺良性結節采用低位小切口手術方式,能夠減小手術指標,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優勢分析:(1)相較于傳統開放式手術,低位小切口手術可明顯減小手術切口,減短手術時間,對相應組織的損傷小,降低術中出血量,術后疤痕更為隱蔽,對其外觀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2)因手術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較快,可明顯減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3)低位小切口手術在保留甲狀腺功能和喉返神經安全方面有明顯優勢,可明顯減免手術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也能夠明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可見其在甲狀腺良性結節中有明顯的治療優勢[5]。
綜上所述: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用于甲狀腺良性結節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多項手術指標,同時可以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減免并發癥的發生,治療價值顯著,在臨床中有廣泛推薦意義。
參考文獻
[1] 姬蘭生,俞冬梅,郝建華,等.低位小切口與傳統甲狀腺手術對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治療效果[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22,37(5):13-15.
[2] 魏寧,徐長昊,高成秋.甲狀腺良性結節采用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和低位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22,37(4):93-94,90.
[3] 周立新.低位小切口與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3):63-65.
[4] 劉建霞.低位小切口與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效果及并發癥對比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11):77-79.
[5] 姚亮.低位小切口與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