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蕾
【摘要】目的:分析在腦炎診斷中應用腦電圖檢查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開始于2021年10月,結束于2022年11月,選取該階段我院收治的疑似腦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共計100例,均為其提供常規腦電圖檢查、動態腦電圖檢查,以腦脊液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對上述兩種檢查方式的差異性進行分析。結果:經常規腦電圖檢查,陽性檢出例數為81例,陰性檢出例數為19例,經動態腦電圖檢查,陽性檢出例數為89例,陰性檢出例數為3例;常規腦電圖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等均高于動態腦電圖,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腦電圖與動態腦電圖檢查對比,兩組檢查方式對輕度、重度腦炎患者的檢查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腦電圖對中度腦炎患者的檢出率低于動態腦電圖檢出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炎患者的診斷中,對患者提供動態腦電圖檢查的方式進行干預,這種方式的效果理想。
【關鍵詞】常規腦電圖;動態腦電圖;腦炎;診斷效果;應用價值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EG in the diagnosis of encephalitis
SUN Wenlei
Changsha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410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EEG in the diagnosis of encephalitis. Methods: This study started in October 2021 and ended in November 2022.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ncephal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t this stage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Routine EEG examination and ambulate EEG examination were provided to them.and cerebrospinal fluid diagnosis result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81 positive cases and 19 negative cases were detected by routine EEG examination. 89 positive cases and 3 negative cases were detected by ambulatory-EEG examination.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routine EEG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ambulatory-EEG,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amination rates of mild and severe encephalit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EEG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encephalitis in routin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mbulatory-EE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ncephalitis, the method of providing ambulatoryencephalogram (AMbulatory-EEG) is effective.
【Key Words】Routine EEG; 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 Encephalitis; Diagnostic effect; Application value
腦炎屬于在患者的腦實質所發生的炎癥性疾病,引起這種疾病發生的因素相對較為繁多,其中包括:病毒、細菌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受其影響,患者在患病后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抽搐,部分患者還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重者還會發生昏迷甚至死亡,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1]。據臨床調查發現,腦炎多發生于兒童、老年人以及免疫低下的人群,并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臨床十分重視對腦炎患者的診斷,以此為臨床對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通過運用腦電圖檢查進行干預,這種方式的應用主要是借助精密電子儀器的方式進行干預,并記錄患者的腦細胞自發性生物電位的情況,同時還能夠形成圖像,以此評估患者的大腦功能變化情況,從而明確患者的病灶情況。以往,臨床通常采用常規腦電圖檢查的方式進行干預,這種方式相對較為局限,故而效果并不理想[2]。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動態腦電圖檢查的應用大幅提升臨床對腦炎患者的診斷效果,這種方式可以反映患者在24h內的病情狀況,從而明確患者的病情發展以及嚴重程度,效果理想。因此,本文通過納入100例疑似腦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旨在深入分析對腦炎患者提供腦電圖檢查的作用。現作出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以2021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的開始時間,以2022年11月作為本次研究的結束時間,將該階段我院收治的疑似腦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納入,均為其提供常規腦電圖檢查、動態腦電圖檢查,以腦脊液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在所有研究對象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18~59歲,平均年齡(42.01±1.07)歲。腦脊液診斷結果:輕度患者共32例、中度患者共36例、重度患者共24例,共計92例。納入標準:①所納入的患者均能夠表現腦實質損害的癥狀;②所納入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自愿加入研究;③臨床資料完善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代謝性疾病患者;②存在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③同時參與其他研究者;④依從性欠佳者。
1.2 方法
1.2.1 腦脊液檢查:首先,協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一般以左側臥位為主,并屈頸、髖、膝,而后選擇合適的部位作為穿刺點,通常以腰3、4為穿刺點,然后對患者進行消毒、鋪巾等處理,并對患者提供局部麻醉干預,且需要對患者的蛛網膜下腔提供腰穿針進行插入干預,而且還需要對中間的針芯提供抽出干預,當患者的腦脊液流出,實施該項操作前應測量患者的腦脊液壓力,并留取腦脊液10mL進行送檢。
1.2.2 常規腦電圖:為患者提供SOLAR1847北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常規數字腦電圖儀進行干預,同時還需要應用銀盤狀電極進行干預。且需要調節相關參數,分別如下:時間常數、走紙速度、高頻濾波等,分別對應:0.3s、3cm/s、70Hz,且電極系統以國際10~20系統為主,雙極0.5~1h作為導聯描記干預。
1.2.3 動態腦電圖:為患者提供24h腦電圖描記,電極安放:T(顳點)、Z(電極)、CZ(中央點)、PZ(頂點)、A(耳垂電極)、FP(額極)。在患者的頭皮、雙耳等部位放置21個電極。
1.3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腦脊液:陽性:患者腦脊液壓處于正常狀態或偏高的情況,且腦脊液的液體性質主要表現為渾濁的情況,或者還會表現基本清亮的情況,同時患者的蛋白水平還會表現出呈正常狀態,或者還會發生稍高的情況,對患者的白細胞水平進行監測可以觀察到其水平處于正常狀態或偏高的狀態,對患者的淋巴細胞進行檢測,患者的該項指標則處于升高的表現。
動態腦電圖:輕度、中度、重度。
常規腦電圖:正常、正常范圍、界限性、異常分別為:通過對患者惡腦電圖背景進行觀察未能明確其存在慢波、消失延遲等現象,并且不能觀察到患者存在異常陣發放電的表現;對患者的腦電波頻率進行觀察,可以發現其呈輕度增寬的表現,并且伴隨調幅、調節等欠缺的問題。當患者進行過度換氣期間可以有效明確患者存在慢波、消失延遲等表現,并且以輕度更為多見,同時能夠觀察到存在少量的波形;觀察患者的腦電波頻率可以發現其頻率在患者年齡對應的正常波范圍相對更低,且多以輕度、慢波等形態居多,并伴隨調幅、調節不佳的問題;能夠觀察到患者的背景腦電波存在發育延遲的表現,且患者的腦波分布情況與其正常位置之間的差異不明顯,同時患者還存在慢波活動呈局限性、廣泛性的表現,而且還可以觀察到患者存在高度節律紊亂的表現,呈低電壓表現,且患者的睡眠結構情況可以觀察到異常陣發性活動。
1.3.1 對比兩組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 以腦脊液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詳細分析兩種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
1.3.2 對比兩組檢查方式的診斷價值 詳細記錄兩組檢查方式的準確度、靈敏度等。
1.3.3 對比兩組檢查方式對腦炎嚴重程度的檢查情況 詳細記錄兩種檢查方式對輕度、中度、重度等不同嚴重程度腦炎患者的檢查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
經常規腦電圖檢查,陽性檢出例數為81例,陰性檢出例數為19例,經動態腦電圖檢查,陽性檢出例數為89例,陰性檢出例數為3例,見表1。
2.2 對比兩組檢查方式的診斷價值
常規腦電圖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等均高于動態腦電圖(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檢查方式對腦炎嚴重程度的檢查情況
常規腦電圖與動態腦電圖檢查對比,兩組檢查方式對輕度、重度腦炎患者的檢查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腦電圖對中度腦炎患者的檢出率低于動態腦電圖檢出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腦炎是一種由病原體感染而引起的腦實質損傷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受疾病的影響其臨床癥狀主要以發熱、抽搐以及意識障礙為主,嚴重者還會發生死亡,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臨床十分重視對腦炎患者的診斷措施[3]。腦電圖診斷技術對于腦炎患者而言,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收集患者的腦細胞群節律、自發性的電活動并將其進行記錄,從而明確患者的腦細胞異常問題,具有成像快的特點,效果理想[4]。以往臨床對腦炎患者所提供的常規腦電圖檢查技術相對局限,僅對患者接受檢查時的腦組織情況進行顯示,極易出現漏診的問題。動態腦電圖檢查則是通過對腦電波24h內的情況進行記錄,對患者一過性、偶發性等表現的檢查效果明顯,故而對患者提供該項檢查的效果更顯著[5-6]。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經常規腦電圖檢查,陽性檢出例數為81例,陰性檢出例數為19例,經動態腦電圖檢查,陽性檢出例數為89例,陰性檢出例數為3例。常規腦電圖與動態腦電圖檢查對比,兩組檢查方式對輕度、重度腦炎患者的檢查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腦電圖對中度腦炎患者的檢出率低于動態腦電圖檢出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腦電圖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等均高于動態腦電圖,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對于腦炎患者而言,與常規腦電圖檢查相比,動態腦電圖對患者的檢出率更高,且對中度腦炎患者的檢查效果更理想。
綜上所述,與常規腦電圖檢查相比,采用動態腦電圖的方式對腦炎患者進行干預,這種方式的干預效果有助于提升臨床對患者的診斷準確率,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林嫦華.腦電圖在腦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及準確性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3,29(15):67-69.
[2] 范連榮.動態腦電圖與常規腦電圖診斷病毒性腦炎的準確率比照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6):248-249.
[3] 王金香,郭武玲,李明月,等.腦電圖檢查在病毒性腦炎中診斷及預后的應用分析[J].健康必讀,2020(14):243.
[4] 趙久勇,李汰玲.動態腦電圖與常規腦電圖診斷病毒性腦炎的價值對比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5):131-132.
[5] 王衛嬋.腦電圖檢查在病毒性腦炎中診斷及預后的應用[J].健康必讀,2020(8):249.
[6] 包衛方,孫朋波,王慧玲.動態腦電圖與常規腦電圖對病毒性腦炎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實用醫刊,2019,46(2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