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龍運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經數千年的演變,逐漸發展成為一項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豐富表現形式的體育競技項目。在高校中,舞龍運動不僅具有獨特的體育價值,更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在高校中更好地傳承和保護舞龍運動的發展,成為我們亟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文將從舞龍運動的技術特點、文化內涵、體育價值以及在高校中的傳承與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為高校舞龍運動的傳承與保護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高校" 舞龍運動" 民族文化" 傳承保護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6-031-3-TBB
在歷史的長河中,舞龍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舞龍運動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和推廣。如今,無論是在我國的城市還是鄉村,都能看到歡快的舞龍。舞龍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活動,更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力。舞龍運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承擔著文化傳承的使命,對傳承保護舞龍運動具有重要意義。
1、舞龍運動的特點及價值
舞龍運動的技藝特點和表演形式豐富多樣,充分展現了龍的神秘、雄偉和生動形象。
1.1、舞龍運動的技術特點
(1)動作流暢:舞龍運動要求運動員在表演過程中動作流暢,龍身隨著運動員的動作起伏翻騰,展現出龍的生動活潑之神韻;
(2)協調配合:舞龍運動通常由多名運動員共同完成,要求隊員之間協調配合,動作一致,體現出集體協作的精神;
(3)技巧高超:舞龍運動中的高難度動作,如盤旋、翻滾、跳躍等,展示了運動員高超的技藝;
(4)藝術表現:舞龍運動在表演過程中,通過音樂、舞蹈、燈光等多種藝術手段,表現出龍的神韻和神秘氛圍。
1.2、舞龍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
(1)傳統舞龍:傳統舞龍表演形式主要包括龍燈舞、耍龍燈等,通常在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佳節等喜慶場合進行表演。人們歡聚一堂,共同欣賞舞龍表演,感受那份獨特的喜慶氛圍。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2)競技舞龍:競技舞龍在傳統舞龍的基礎上,增加了競技性和觀賞性,分為單雙龍、多龍等不同形式,動作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比賽項目主要有:舞龍(規定套路/自選套路)、夜光龍、競速舞龍、障礙舞龍等;
(3)創新舞龍:創新舞龍運動在傳統舞龍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舞蹈、體育、科技等元素,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視覺沖擊力。通過投影、燈光等科技手段,舞龍的場景和氛圍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和提升,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巧妙地結合起來,為觀眾帶來了更加震撼的視聽體驗。同時,創新舞龍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和認識傳統文化,發掘其新的價值和意義;
(4)地方特色舞龍:各地區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和習俗,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龍表演形式,如重慶銅梁的火龍、浙江奉化布龍等。
1.3、舞龍運動在傳統文化中的價值
(1)歷史文化價值。
舞龍運動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已成為我國各地民間文娛活動的代表之一。舞龍運動傳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反映了我國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生活。
(2)民俗文化價值。
舞龍運動是我國民間慶祝節日、慶典活動的重要形式。每逢佳節,民間都會舉行舞龍表演,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舞龍運動承載著民間的信仰和習俗,展現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此外,舞龍運動還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區的舞龍形式各具特色,反映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俗風貌。
(3)體育健身價值。
舞龍運動具有較高的體育價值,是一項富有競技性和觀賞性的體育活動。舞龍運動可以鍛煉參與者的身體素質,提高協調性、靈活性和力量。在傳統節日慶典中,舞龍運動成為人們歡慶之余,鍛煉身體、強身健體的良好方式。同時,舞龍運動還注重技藝的傳承和發揚,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4)藝術及審美價值。
舞龍運動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寓意著吉祥、權威和智慧。舞龍運動通過龍的形態、動作和音樂的完美結合,展現出巨龍騰飛的壯觀景象,給人以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此外,舞龍運動的服飾、道具和表演形式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體現了我國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5)社會教育價值。
舞龍運動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社會教育價值。通過參與舞龍運動,參與者可以了解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時,舞龍運動強調團隊合作,參與者需相互配合、協調,有助于培養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學校教育中,開展舞龍運動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傳承民族文化。
2、高校傳承舞龍運動的現狀
2.1、舞龍運動在高校的開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事業的繁榮,高校舞龍運動在近年來得到了廣泛推廣和關注。舞龍運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富有民族特色。在高校開展舞龍運動,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還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目前,許多高校紛紛成立了自己的舞龍隊伍,定期開展訓練和表演活動。同時,各地教育部門也加大了對高校舞龍運動的扶持力度,通過舉辦各類舞龍比賽和表演,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舞龍運動的整體水平。
2.2、舞龍運動在高校中的現狀
(1)體育課程設置:部分高校已將舞龍運動納入體育課程,但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
(2)師資隊伍:舞龍運動的教育傳承需要具備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能的教師,從而促進其在高校的推廣和發展;
(3)設施器材:舞龍運動需要一定的場地、器材和設備支持。部分高校由于資源有限,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訓練時間和場地,限制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影響舞龍運動在高校的普及和發展;
(4)校園文化:舞龍運動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地位不突出,缺乏品牌效應。此外,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更吸引學生去參與其中,導致學生對傳統體育項目的參與度下降;
(5)文化傳承意識薄弱:隨著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來,傳統體育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的認同感逐漸減弱,這無疑給許多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體育項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舞龍運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其在高校中的傳承與推進亦遭遇著不容忽視的挑戰;
(6)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高校中針對舞龍運動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技能水平的評價體系不完善,導致教學成果難以量化,部分學生對舞龍運動的認知度和興趣較低,影響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成就感;
(7)對外交流與合作不足:高校間的舞龍運動交流與合作相對較少,使得學生在比賽中難以與其他高校的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8)社會認可度不高:盡管舞龍運動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在現代社會,其地位尚未得到充分認可,這對舞龍運動在高校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3、高校舞龍運動傳承保護案例及分析
3.1、高校舞龍運動傳承保護的重要性
高校舞龍運動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還承載著民族精神與歷史記憶。在現代社會,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有責任推動舞龍運動的傳承與創新。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舞龍運動傳承保護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有助于推動舞龍運動在高校的普及與發展,進一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3.2、高校舞龍運動傳承保護案例
(1)湖南師范大學龍獅團。
始建于1997年,是首批國家A級舞龍隊,始終以傳承舞龍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秉持“團隊合作、頑強拼搏、忠于職守、崇尚榮譽”的訓練理念,堅守在傳承龍獅文化、培養龍獅人才的陣線上,目前已培養專業運動員百余名,為全國各地輸送了大批優秀龍獅人才。通過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舉辦舞龍運動培訓班、開展舞龍文化研究等舉措,為舞龍運動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百校龍獅進課堂計劃。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舞龍舞獅分會于2003年在中南大學掛牌成立。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舞龍舞獅分會2003年成立后,推出“全國百校龍獅進課堂推廣計劃”,已有超120所高校通過開設選修課、選項課、學生龍獅協會等方式參與,舞龍舞獅項目在高校間影響日益壯大。同時舞龍舞獅分會致力于龍獅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為舞龍運動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高校傳承保護舞龍運動的經驗與啟示
將舞龍運動融入高校體系,不僅有助于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和民族認同感。
4.1、完善課程設置,納入課程體系,普及舞龍運動知識
高校可將舞龍運動納入課程體系,開設相關課程,使學生能夠在體育課程中了解和學習舞龍運動。同時,結合實際需求,制定合理的課程大綱和教學計劃,確保教學質量。此外,還可以開展舞龍運動選修課程,吸引更多學生參與,使學生對舞龍運動的歷史、文化、技巧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需將舞龍運動在體育課程中的占比相應提高,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系統的課堂講解與實戰演練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能夠深刻體會到舞龍運動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對舞龍運動的熱愛與興趣。
4.2、加強對舞龍運動師資的培訓,完善設施器材
高校選拔具有一定舞龍運動技能和教學經驗的教師,組建專業的師資隊伍。同時,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參加舞龍培訓、交流經驗等方式,提高教師的舞龍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鼓勵教師參與舞龍運動的研究和實踐活動,促進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其次,改善舞龍運動場地、器材等硬件設施,為學生的舞龍訓練和比賽提供保障。
4.3、豐富校園文化,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通過校園廣播、校園媒體、櫥窗等多種形式,宣傳舞龍運動的文化內涵和健身效益,提高學生的認知度。舉辦各類舞龍運動比賽、表演等活動,提升舞龍運動在校園內的影響力。高校可組織舞龍運動社團,引導學生課余時間參與舞龍運動。通過舉辦舞龍比賽、表演等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舞龍運動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同時,舉辦舞龍運動知識競賽、表演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此外,加強與校外媒體合作,擴大舞龍運動在全社會的影響力。
4.4、加強與地方文化部門合作,推動舞龍運動傳承與發展
高校可與地方文化部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合作,共同開展舞龍運動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通過合作研究、社會實踐等方式,推動舞龍運動在高校中的傳承與發展。
4.5、建立健全舞龍運動競賽體系
定期舉辦校際、校內舞龍運動比賽,選拔優秀選手代表學校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同時,積極參與國內外舞龍運動賽事,提高高校舞龍運動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此外,加強與企業、社會團體的合作,爭取更多資源支持舞龍運動的發展。
4.6、創新教學方法,融入教育科研,注重舞龍運動的文化內涵傳承
鼓勵教師、學生開展舞龍運動相關研究,提高舞龍運動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舞龍運動的文化內涵傳承,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舞龍運動背后的文化底蘊。同時,創新教學方法,如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錄制舞龍教學視頻、開發舞龍運動教學軟件等,通過融合3D動畫、虛擬現實等技術,打造沉浸式的舞龍學習環境,在虛擬場景中模擬舞龍動作,實時獲得反饋和指導。
4.7、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推廣舞龍運動
加強與其他高校和舞龍專業團隊的交流合作,借鑒先進經驗,提升自身發展水平。高校可加強與國內外相關院校、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舉辦舞龍運動比賽、研討會等活動,推廣舞龍運動。通過國際交流,讓更多國家和地區了解舞龍運動,促進舞龍運動的國際傳播。
5、結論
舞龍運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民族精神。在當今時代,高校肩負著傳承和保護舞龍運動的重要使命。通過高校的推廣和普及,舞龍運動得以傳承發揚,進一步發揮其在社會發展和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積極作用。
高校作為知識傳播的重要陣地,通過系統的教學體系和課程設置,使舞龍運動的技藝、文化內涵得到系統性地傳承。在高校中,學生可以深入學習舞龍運動的歷史、技巧、表演等方面的知識,為舞龍運動的傳承和發展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的人才。
在高校中,舞龍運動可以與其他藝術形式和科技手段相結合,實現跨界融合,創新發展。例如,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舞龍運動的訓練、表演進行改進,提高舞龍運動的觀賞性和吸引力;或者將舞龍運動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創作出更具時代特色的舞龍藝術作品,使舞龍運動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舞龍運動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高校,舞龍運動所蘊含的團結、奮進、拼搏等精神內涵得以廣泛傳播,對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高校對舞龍運動的重視和推廣,有助于提高舞龍運動在社會中的地位,使其得到更多地關注和支持。這有利于舞龍運動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推廣,進一步發揮其在促進全民健身、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總之,高校在傳承保護舞龍運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充分發揮高校的優勢,才能使舞龍運動得以傳承發揚,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貢獻力量。在新時代背景下,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推動舞龍運動在高校中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劉長立.探究舞龍舞獅運動文化的傳承與價值[J].山西青年,2020(03).
[2]彭國強,等.社會變遷視域下唐家渡舞龍發展考察[J].武術研究,2020(06).
[3]馬秀梅.論中華傳統體育運動引入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嘗試[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06).
[4]王維,等.“一帶一路”視域下舞龍運動的國際傳播——基于SWOT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