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民健身計劃的不斷深入改革,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和健身意識日益增強。馬拉松運動作為一項具有競爭性、娛樂性且門檻較低的體育運動,因此成為大眾熱門的運動項目。桂林市馬拉松運動具有豐富的資源,發展前景廣闊,但仍存在賽事質量服務水平不高、宣傳力度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桂林市要想進一步發展馬拉松運動,應采取提升賽事服務質量水平,宣傳賽事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完善基礎建設等措施。
關鍵詞:馬拉松" 開展現狀"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6-040-3-LXY
國務院在2021年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強調需要培養全社會的良好鍛煉習慣,積極推動中國的體育產業進步,其核心目標是增加公共體育場所和設備的供應量。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擺在了體育事業發展的首要位置,促進我國向體育強國進發。
近年來,中國跑馬比賽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其數量與范圍都在持續增加并提升了品質及影響力。能夠為公眾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同時,對地方如旅行業、餐飲和服務交通等相關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從2016年至今,桂林國際馬拉松已連續舉行了8次,成為了廣西規模最大且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馬拉松活動。對該項賽事的研究可以明確其賽事定位并借助桂林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來提升其知名度,從而推動市民運動水平的提高,助力桂林經濟增長。隨著賽事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報名選手范圍也將更廣,這對桂林的旅游產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客流支持,能進一步刺激當地的服務及旅游相關行業的進步,進而推進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進程。因此,應積極探索“體育+旅游”模式,實現兩者間的良性互動,共同繁榮發展,從而將桂林馬拉松打造成一張城市名片。
1、桂林市馬拉松賽事開展現狀
1.1、賽事規模及參賽人數
據調查可知,2016年首屆桂林馬拉松參賽人數達到1.5萬人。2017年,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數達到2萬,除了42.195km的全程馬拉松、21.0975km的半程馬拉松以及約5km的歡樂跑,此外,還新增10km的項目。2018年參賽人數達到2萬5千人。在2019年,桂林馬拉松的參賽人數達到了3萬,但在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參賽人數減少到了1萬多,但在2021年,這一數字又上升到了2萬。而在2023年,桂林馬拉松的報名總人數已經超過了3萬,參賽人數在不斷地上升。2024年桂林馬拉松的參賽者達到了3萬人,桂林國際馬拉松賽事吸引了31個國家、區域的比賽運動員,包括肯尼亞、愛爾蘭、英國、日本、埃塞俄比亞、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運動員,以及中國大陸的優秀比賽運動員。比賽規模也在持續擴大。2019年,桂林國際馬拉松獲得“中國田徑金牌賽事”稱號,同時也獲得了中國體育總局的認可。而在2020年,桂林國際馬拉松更進一步提升到了世界田徑銅標賽的水平。2023年桂林馬拉松被評為“世界田聯標牌賽事”的稱號,這標志著桂林國際馬拉松的聲譽大大增強。
1.2、賽事活動形式
2016年桂林國際馬拉松賽包括5個項目:全程、半程以及廣西本地人參與的全程、半程和迷你跑。2024年賽事還新增加了警察陪跑團,他們以保護為主,以跑為輔,是參賽者也是參賽選手身邊的守護者。還特別設立了公益慈善組別,所籌集報名費將以資助公益事業,為了豐富賽事內容,此次比賽還特別增設了“百縣跑團賽中賽”環節,以提升比賽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各地選手可以自行組成參賽團隊,以團隊形式參加比賽。這也是首次創立的百縣聯動賽中賽,目的是推動全國縣域“體育+旅游”經濟的深入發展。“團隊馳聘”線上賽的啟動,標志著桂林市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線上+線下”結合的賽事活動,為桂林市提供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為推進全民健身的夢想而不懈努力。
1.3、比賽成績與獎金
桂林國際馬拉松全程男子、女子成績最佳的成績是來自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的選手(男子02:12:24;女子02:32:25),2017-2018男子、女子冠軍均是來自肯尼亞的選手,這也標志著他們在這兩個賽季中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程女子組是來自中國的選手。唯一不足的就是,奪冠的中國選手很少。桂林國際馬拉松的成績相對于其他城市的成績來說,還需要提高,需要吸引更高水平的選手前來參賽。在獎金設置上,全程馬拉松2萬人民幣、半程馬拉松6千人民幣;相對于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銀牌賽事來說在獎金設置方面很好,但是相比北京馬拉松2萬美元、廈門馬拉松4.5萬元人民幣還有很大的差距。為了增強桂林國際馬拉松賽的競爭力,應該大幅提高獎金,吸引更多優秀的選手參加比賽。
1.4、醫療保障情況
醫療保障在持續時間較長、參與人群眾多的馬拉松賽事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保證參加馬拉松賽的選手們安全進行馬拉松賽必須有良好的醫療保障,這是保證運動員安全的基礎條件。據調查,桂林馬拉松科學制定了醫療保障方案,共設置醫療站19個,配備醫護120人,招募急救跑者48人,賽道觀察員530人,救援隊80人,配備現場救護車20臺,AED75臺,共設置4家定點醫院,醫療資源配備超出馬拉松賽事的一般標準。在比賽起點,每2.5km的賽道沿途及終點都設置了固定的治療點和急救車輛點。而且在賽道的掩體都會設置流動的AED醫療救援服務工作人員。并且在比賽前會對醫療志愿者進行培訓,讓他們深入學習醫療專業理論知識,熟悉馬拉松賽事醫療保障,為馬拉松賽事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
1.5、賽道設計
在賽道設計方面,桂馬賽道穿越漓江,游覽桂林市二十多個美麗的風光秀麗的景點,如逍遙樓、象山、木龍湖、疊彩山、伏波山、日月雙塔,組成了一條令人嘆為觀止的漓江賽道,它不僅僅代表著漓江的美麗,更象征著漓江的壯麗。賽道整體起伏不大,風景優美。而且都是桂林市的精彩旅游線路,完美的將桂林的美景與自然風光結合,有利于參賽者創造優異的成績。
2016年,桂林成立了首屆國際馬拉松,這也標志著廣西區域第一次成功地開展了完整的國家性比賽。自2016年桂林馬拉松賽首次舉辦以來,吸引了超過十幾萬人前來桂林,賽事口碑和規模不斷提升。桂林馬拉松無疑是一項極其重要的賽事,它將會極大地提升桂林的國際知名度,同時也將會激勵桂林的體育、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繁榮,從而給桂林這座城市添加獨特的魅力,并帶來更高的品牌形象。
2、桂林市馬拉松賽事開展存在的問題
2.1、賽事質量服務水平不高
目前,以“政府部門主導、市場運營”作為中國的主要體育活動的模式,雖有一定的成效,但卻無法提供足夠的優質服務,使得比賽的進行受到了影響。由此可見,想要保證比賽的進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務保障制度,提升比賽的質量和效率。由于缺乏優質的服務,體育賽事運營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普遍較低,再加上專業的體育人才匱乏,導致參與者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且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參賽者的需求。賽事的服務質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參賽者對比賽的態度,以及對舉辦城市的看法,一場馬拉松成功舉辦的核心在于有一支專業的隊伍和高質量的服務水平,這也是桂林市馬拉松賽事發展的一個重大瓶頸。
2.2、賽事宣傳推廣力度不大
賽事的關注度與賽事的舉辦有著直接的關系。桂林馬拉松比賽受益于樂視體育的強勢推廣,其他地區的比賽也受益于這種推廣方式。然而,由于桂林馬拉松比賽僅通過廣西電視臺、報紙以及一些自媒體平臺展開,其全國性的影響力尚未達成預期。賽事報名前期預熱宣傳工作相對不足,宣傳體系過于單一,僅在公眾號進行宣傳賽事活動,很難得到賽事消息,造成大眾報名參與度相對滯后。實際宣傳效果不好,宣傳有效范圍局限性較大。宣傳沒有落實到實處,沒有形成一種專業化、職業化和市場化的傳播方式,導致桂林馬拉松賽事沒有發揮出最優化的效果,沒有給桂林市帶來更多的影響力。
2.3、賽事組織管理落后
馬拉松賽事涉及人員較多、參與面廣、規模大、路線長。近年來,桂林市不斷努力,憑借其出色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成功連續幾年完成了桂林國際馬拉松比賽,并且創建出自己的品牌,然而,在賽事的組織和管理上,還有待更多的努力和完善。由于組織者的經驗不足或資源有限,導致賽事的策劃和執行不夠規范。出現賽程安排混亂、規則不清晰、裁判不公正,以及存在前期報名、賽中服務、賽后查詢、線上線下服務不健全等問題,給參與者和觀眾帶來不便和不滿,同時,體育競賽場地資源缺乏,政府對體育賽事的監管力度不夠大,市場開發程度不足以及缺少體育賽事文化和宣傳等問題,同時也限制了桂林馬拉松的高質量發展。
2.4、賽事缺乏特色,“同質化”現象嚴重
隨著馬拉松運動“井噴式”和“同質化”的快速發展,在全民健身戰略的指導下,這項運動也面臨著盲目擴張所帶來的挑戰。在賽事組織方面,西方馬拉松賽事主辦方式往往是多元的,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方式來組織賽事,滿足參賽者多元化的需求。相比之下,我國馬拉松在賽事組織方面略顯單一。同時,在賽事內容方面,也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如桂林國際馬拉松“以享桂馬激情,品桂林山水”為主題,融合桂林山水特色,但也只是簡單地停留在桂林山水方面,對當地的紅色文化、風土人情等方面沒有進行深入開發,賽事缺乏特色,缺少獨具匠心的設計和豐富的活動,創新性不足,難以滿足參賽者多元化的需求。
3、桂林市馬拉松賽事的發展對策
3.1、完善賽事服務質量水平,培養專業人才
馬拉松賽事的舉辦過程中可以看出大眾對比賽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賽事服務是否周到細致,對賽事的口碑和城市影響力都有著很大影響。同時,志愿者在賽事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志愿者服務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會間接反映出一個賽事的好壞,進而影響賽事的成功舉辦。為了更好地為重大體育賽事的運營和服務提供支持,應該加強對相關服務組織的培訓,以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素質。相關部門積極引進、吸收、培養高水平、高質量、高素質的復合型體育賽事專業人才,加強馬拉松人才培養的規范化和專業化,聯合多部門建立“一站式”服務,不斷優化賽事活動。給予參賽者更安全、更有效的保障措施,能夠有效地增加和擴大桂林市馬拉松賽事的影響力。
3.2、加強推廣賽事活動,提高賽事品牌知名度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互聯網+”這一傳播媒介,可以作為幫助參與者直接獲取最新資訊、最具參與價值的平臺。參與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到比賽的精彩瞬間,從而更深入地認識比賽的內容,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這樣有利條件,加強對馬拉松賽事全方面的宣傳。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品牌,以此來提高桂林馬拉松賽事品牌的知名度,通過互聯網、移動媒介、新聞媒介、LED顯示屏等,積極推出桂林馬拉松的各項活動,使大眾充分參與其中,深入理解馬拉松運動,從而進一步推動桂林馬拉松運動的發展。
3.3、完善賽事組織管理制度
當前,“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已經成為我國馬拉松運動的一種健康發展模式。馬拉松賽是一場規模較大、人員較多的大型馬拉松賽事,因此,在組織管理方面應當進行全方面的規劃管理,并制定相應措施和有效的管理隊伍。為了保證公眾安全,各部門依據《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服務的意見》等要求,規定所有相關部門“誰審批、誰監督”“誰主管、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以確保社會大眾的健康和財產的平安。特別是在舉辦馬拉松比賽時,為了提升馬拉松比賽的質量和效率,應該努力改進和優化賽事的管理模式,并且要依據賽事特點、場地條件、參賽者素質、賽事風險、經濟效益、公眾參與度、社會影響力,以及賽事的安全程度,完善賽事組織管理制度,來實現賽事的順利舉辦,提升桂林市馬拉松賽事組織水平。
3.4、精準定位,豐富賽事活動
廣泛的宣傳是增加賽事知名度、吸引力及影響力的有利方式。目前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同質化嚴重,嚴重影響了賽事品牌和價值的提升。需要重新梳理并明確馬拉松賽事的定位,不應一味地模仿與抄襲, 而應明確賽事主題和特色,桂林市馬拉松賽事要想進一步提高,必須要明確且精準的定位方向,必須要體現出桂林市的本土特色,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賽事定位,為參賽者提供一場充滿本土風味的體驗,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馬拉松賽事。賽事主辦方必須借助亮點進行宣傳,打造桂林市馬拉松賽事品牌,主題必須最大程度的體現桂林特色,能展示本地特色、文化傳統及人文風情,讓一場馬拉松賽成為桂林市的名片。例如,廈門馬拉松,衍生出系列豐富的配套活動,如綠跑在行動、攝影大賽、親子跑、情侶跑、早餐跑系列賽等賽事活動,推動了廈門馬拉松的發展。通過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與馬拉松賽事相結合,為參賽者提供更加豐富多彩、個性化的體育活動。
4、結語
馬拉松是一項簡單易行且廣受大眾歡迎的健身活動,它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桂林馬拉松與桂林山水特色相結合,吸引了大量馬拉松愛好者前來參賽。通過參加馬拉松運動,桂林不僅能夠建立一個健康的城市,還能夠提升城市文化,展現出獨特的城市風貌,塑造出一個具有品牌意義的城市,并且能夠有效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同時向世界展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城市形象。桂林馬拉松賽事正在迅速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戰需要解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制定一套完善的發展策略,將馬拉松賽事與當地的城市文化緊密結合,打造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并朝著更加規范、專業和市場化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肖晶,李艷茹,趙楊.全民健身視角下馬拉松賽事對城市文化的影響研究——以西安馬拉松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4).
[2]張曉琳.我國馬拉松賽事“同質化”問題及其消解[J].天津體育學院報,2022,37(01).
[3]姚遠.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井噴式發展動因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
[4]侯志業.桂林國際馬拉松運動賽現狀調查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6).
[5]梁文弘毅,徐鴻華.國際馬拉松賽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桂林國際馬拉松賽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6).
[6]王晟.南京城市馬拉松賽事的發展對策和影響研究[J].體育視野,2023(03).
[7]王海波,趙軍輝.我國城市馬拉松賽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