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3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基于數字化手段的遼寧紅色文旅資源創意傳播策略研究”(L23BXW006)。
作者簡介:劉笑男(1980—),男,漢族,遼寧大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化傳播。
摘要:在當今社會,鄉村旅游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旅游方式,吸引了無數游客,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關鍵因素。文章深入探討鄉村旅游中文化資源開發的價值,并針對性地提出了鄉村旅游中文化資源開發的路徑,以期為農村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提供借鑒。
關鍵詞:鄉村旅游;文化資源;資源開發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1-0120-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3 文章標識碼:A
廣袤的農村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民俗文化、鄉土文化和傳統文化。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為鄉村旅游帶來了別具一格的魅力。開發文化資源不僅能為鄉村地區帶來更多經濟效益,還能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在城市化進程中,許多傳統民俗文化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通過對鄉村旅游中文化資源的開發,可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相結合,實現經濟創收與文化保護的雙贏。
1 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及特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旅游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受到了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在起步階段,鄉村旅游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如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這些地區的鄉村旅游主要以農家樂、采摘、垂釣等簡單的休閑方式為主。隨著人們對自然、休閑生活的追求越來越迫切,鄉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1]。不僅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也紛紛開展鄉村旅游,形式也更加多樣化,如鄉村民宿、鄉村文化體驗、鄉村養生度假等。然而,隨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如同質化競爭、環境破壞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鄉村旅游開始轉型升級,向高端化、精品化、差異化方向發展。一些鄉村開始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傳承,如傳統手工藝、民俗文化等,同時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和生態農業的發展。
在我國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地自然環境、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差異較大,因此鄉村旅游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區的鄉村旅游形式和內容各不相同,如南方水鄉的漁村風情、北方的農耕文化等。此外,鄉村旅游不僅僅是簡單的休閑度假,更是一種文化體驗。在鄉村旅游中,游客可以感受到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傳統手工藝等,這些元素也是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越來越多鄉村旅游目的地開始注重對當地文化如傳統手工藝、民俗文化等進行挖掘和傳承。
2 鄉村旅游中文化資源開發的價值
2.1開發鄉村文化對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首先,開發鄉村文化是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鄉村文化是鄉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它包含了歷史、民俗、建筑、藝術等多方面的內容。只有深入挖掘并展示這些獨特的鄉村文化,才能吸引更多游客,讓他們在享受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鄉村文化的魅力。以貴州省為例,這里的苗族銀飾、侗族鼓樓、土家族吊腳樓等獨特的風俗民情吸引了無數游客。通過開發這些鄉村文化資源,貴州省成功地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能夠滿足游客的需求,更能推動鄉村社會的進步。通過開發鄉村文化,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尊重傳統文化,從而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2]。
其次,開發鄉村文化有助于推動鄉村振興,而鄉村旅游正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開發鄉村文化,吸引更多游客來到鄉村,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鄉村旅游還能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這不僅能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還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2.2開發鄉村文化對保護民俗文化與傳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鄉村孕育了無數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要的文化資源,讓鄉村文化煥發新的生機。首先,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豐富多彩的民俗、傳統技藝、民間藝術等。這些獨特的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瑰寶,也是民族精神的源泉。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鄉村文化正面臨著消失的風險。因此,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刻不容緩。
開發鄉村文化是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手段。通過開發鄉村旅游、文化產業等,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鄉村文化,進而參與到保護和傳承的行動中來。例如,開發鄉村民俗旅游線路,讓游客親身體驗當地的民俗活動,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這不僅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能讓更多游客了解和喜愛鄉村文化[3]。
此外,開發鄉村文化也是傳承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徑。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獨特的文化標簽,它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地理、人文等元素。通過開發鄉村文化,可以將地域文化融入其中,讓更多游客了解和認識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例如,開展鄉村傳統文化節、地域美食節等活動吸引游客前來參與,使其親身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3 鄉村旅游中可開發的文化資源類型
3.1有形的物質鄉村文化
鄉村建筑是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們見證了鄉村的歷史變遷,也反映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從傳統的土坯房到現代的新農村,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故事。在鄉村街道上看到的古老祠堂、廟宇、戲臺等公共建筑,不僅是村民聚會的地方,也是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場所,而那些農家庭院、小別墅等私人建筑,則反映了村民的生活理念和審美情趣。在鄉村所看到的精心設計的花園、獨特的石雕、寓意深刻的楹聯都是鄉村建筑的精華所在[4]。
具有鄉土氣息的民俗活動也是物質文化的一部分。鄉村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如舞龍舞獅、打糍粑、賽龍舟等,這些活動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也體現了村民的精神風貌。在這些活動中,可以看到村民們團結協作、熱情洋溢的精神風貌,也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3.2無形的精神鄉村文化
首先,鄉村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主要體現在村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上。這里的人們世代傳承著誠實守信、勤勞節儉、尊老愛幼等優良傳統,這些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體現。例如,每當收獲季節來臨,村民們總是自覺地將收割好的莊稼進行歸攏,以保持村子的整潔。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實則反映了村民們內心的道德修養和精神風貌。其次,鄉村文化中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故事和傳說往往寄托著村民的希望和夢想,成為他們的精神寄托。最后,鄉村文化中的音樂、戲曲、繪畫等藝術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音樂方面,無論是田野間的勞動號子,還是村頭巷尾的民謠,都充滿了生活氣息。而戲曲方面,傳統劇目備受村民的青睞,如《楊家將》《包公案》等劇目既展示了鄉村的風土人情,又表達了村民的喜怒哀樂。
4 鄉村旅游中文化資源的開發路徑
4.1保護與開發并重:以鄉村古建筑旅游中的古建筑文化開發為例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古鎮旅游逐漸成為一種熱門的旅游方式。然而,在感受古鎮獨特魅力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古建筑的保護與開發問題。
古建筑是鄉村旅游文化的靈魂寄托,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古建筑不僅是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人類文明的見證。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古建筑由于各種原因,如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等,正在逐漸消失。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下去[5]。
在鄉村旅游中,經過修復和開發的古建筑能夠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景點。例如,一些特色民居可以改造成客棧、手工藝品店等,為游客提供了解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機會。此外,古建筑還可以用于舉辦傳統文化活動,如廟會、戲曲表演等,讓游客感受濃厚的文化氛圍。這些開發利用的方式不僅能為古鎮帶來經濟效益,還能為古建筑的保護提供支持。
在保護與開發古建筑的過程中也要警惕過度開發的問題。一些商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對古建筑進行商業化改造,甚至進行破壞性的裝修。這種行為不僅會破壞古建筑的原有風貌,還會導致游客對古鎮的失望和反感。因此必須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確保古建筑的原有風貌和歷史文化內涵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傳承。
為了實現保護與開發的平衡,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制定嚴格的保護法規和管理制度,確保古建筑得到有效保護。還可以借鑒國內外的成功案例和經驗,將古建筑的保護與旅游業的開發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此外,還可以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提高游客的文物保護意識,讓游客在感受古鎮魅力的同時,自覺遵守相關規定,避免對古建筑造成破壞。只有保護與開發并重,才能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和經濟收益,才能讓古建筑文化得以傳承,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4.2民俗風情的生動展示:以蒙古族鄉村旅游中的薩滿文化開發為例
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深藏著一種獨特的文化——蒙古族薩滿文化,它是蒙古族古老的信仰之一,以其豐富的民俗風情、引人入勝的神話傳說、獨特的手工藝品和神圣的祭祀儀式深深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在蒙古鄉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對薩滿文化進行充分挖掘和展示,能夠讓游客有機會深入了解這個民族的古老傳統。
首先,薩滿祭祀儀式是薩滿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也是最能吸引游客的部分。在祭祀儀式中,人們穿著華麗的傳統服飾,手持各種法器,伴隨著神秘的舞蹈和歌聲,向神靈祈求祝福和庇護。這種儀式不僅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也展示了他們的生活態度和民族精神。其次,薩滿的手工藝品也是旅游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6]。薩滿的法器、面具、服飾等都是手工制作的,充滿了神秘和藝術的氣息。游客可以在這里購買各種精美的薩滿手工藝品,將其作為紀念品送給親朋好友。此外,導游也是薩滿文化開發的重要角色。他們不僅是游客的向導,也是薩滿文化的傳播者。通過導游對薩滿神話傳說的講解,游客能夠深入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導游還可以教授游客一些基本的薩滿儀式和舞蹈,使其能夠親自體驗這個神秘的文化。
在這個過程中,當地的居民也能成為重要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他們可以通過為游客提供各種服務如導游、住宿、餐飲等增加收入來源。同時也可以在與游客的交流和互動中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
為了讓游客更好地了解和體驗薩滿文化,鄉村居民還可以組織各種活動和展覽。例如,舉辦薩滿藝術展覽,展示薩滿手工藝品和藝術品;組織薩滿舞蹈表演,讓游客親眼目睹薩滿的神秘舞蹈;邀請專家學者講解薩滿文化的歷史、宗教、藝術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也提高了他們對薩滿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4.3注重節慶文化的魅力與傳承:以云南旅游中的潑水節文化開發為例
潑水節是云南少數民族傣族、阿昌族、布朗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辭別春天、迎接美好生活的象征。在這個節日里,人們互相潑水祝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潑水節的慶祝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如何將這種傳統的節慶文化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成為云南鄉村旅游開發的一大課題。云南鄉村旅游中的潑水節文化開發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4.3.1深入挖掘潑水節文化內涵,打造獨特的旅游品牌
潑水節不僅僅是一種節日慶祝方式,它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潑水節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對其民族傳統、宗教信仰、民俗習慣等文化內涵的挖掘,從而打造獨特的旅游品牌。例如,在潑水節期間,各鄉村旅游景點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民族歌舞表演、民俗體驗、傳統手工藝展示等,讓游客深入了解潑水節的文化內涵。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潑水節主題的攝影、繪畫、征文等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參與其中,感受潑水節的魅力。
4.3.2注重游客體驗,打造舒適的旅游環境
在潑水節旅游開發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游客的體驗。首先,要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如住宿、餐飲、交通等。其次,要提供專業的導游服務,讓游客了解潑水節的歷史、文化、風俗等知識。最后,還可以組織各種趣味性的活動,如潑水比賽、民俗游戲等,讓游客在歡樂的氛圍中度過美好的時光。
4.3.3保護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潑水節的傳統慶祝方式需要得到保護和傳承。可以通過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舉辦傳統手工藝展示等活動,讓游客了解和感受潑水節的魅力。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民族文化博物館、傳統村落等方式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
4.3.4注重營銷推廣,擴大品牌影響力
在潑水節旅游開發過程中,營銷推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電視廣告、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推廣;另一方面還可以結合當地特色鄉村美食、民俗風情等元素,打造獨特的旅游線路,提升自身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潑水節的魅力。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鄉村文化資源的開發不僅要關注顯性的文化遺產,如古建筑、手工藝品等,還要關注那些隱藏在人們生活中的文化習俗、民間故事等隱形資源。同時,在保護與開發文化遺產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文化的傳承,更要尊重歷史,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這些文化遺產的價值和魅力。最后,相關部門還要不斷創新開發多元化的旅游產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鄉村的文化魅力,讓鄉村旅游成為一種長盛不衰的旅游方式。
參考文獻:
[1]楊宇航.基于民俗文化資源的鄉村旅游開發策略[J].旅游與攝影,2023(06):95-97.
[2]錢倩蕓.鄉村旅游文化創意元素的提取與應用策略[J].旅游與攝影,2023(01):83-85.
[3]楊君如.農耕文化資源在鄉村旅游中的開發利用——以安徽省三瓜公社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22,28(03):160-163.
[4]葉冰.鄉村振興視角下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探討[J].旅游與攝影,2023(04):96-98.
[5]張敏.公共管理視角下鄉村旅游文化資源開發路徑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0(18):61-62.
[6]莫利民.基于民俗文化資源的鄉村旅游開發研究[J].農業經濟,2019(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