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
摘 要:泰山皮影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歷史信息。現代社會中,泰山皮影藝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觀眾的文化需求與傳統皮影戲呈現形式之間存在隔閡。如何保持泰山皮影戲原有魅力,又能讓其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是文化傳承者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借用二維動畫技術傳承發展泰山皮影戲,以達到吸引年輕觀眾和傳播泰山皮影戲的目的,從而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皮影戲;傳承
中圖分類號:J8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24)05-0047-04
皮影戲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亦是一種古老的戲劇形式。其演出主要是通過操縱剪制精美、圖案各異的皮影,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白色幕布上映射出影子,伴隨著音樂和唱腔講述故事。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關于皮影戲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被廣泛接受的說法是皮影戲起源于西漢宮廷后逐漸傳播到民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皮影戲在北方尤為流行,以陜西、甘肅、山東等地的皮影戲最為有名。各地的皮影戲也因地域文化的差異,逐漸形成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其中泰山皮影戲是山東省泰安市的地方皮影戲種。
一、泰山皮影戲概述
(一)泰山皮影戲的歷史
在山東泰安人們將泰山皮影戲稱為驢皮影,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用于表演的道具和影人使用驢皮作為原材料。泰山皮影是從山東皮影發展而來的。據泰山皮影戲第六代傳承人范正安先生敘述,泰山皮影戲最早產生于宋真宗泰山封禪時期,為了鞏固政權,宋真宗到泰山舉行聲勢浩大的封禪儀式,當時帶著皇家皮影戲班去泰山進行表演,這是泰山皮影戲的萌芽時期。最早關于泰山皮影的文獻是明代《梼杌閑評》一書。明武宗年間,皇宮舉辦百戲大會,調集各省司“藝”精者赴京“供應”,泰山皮影戲參與其中。由此可見,明朝時期泰山皮影戲已經發展成熟。清代是泰山皮影戲發展的巔峰時期,一人表演的絕技“十不閑”是清代泰山皮影戲的亮點。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與發展,泰山皮影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山東泰安特色的傳統文化。
(二)泰山皮影戲的特點
1.皮影制作技藝獨特
泰山皮影的制作過程具有獨特的風格。因為劇目大多是打斗的內容,影人制作過程中除了追求精美之外還要追求結實耐用,因此皮影人制作過程中選用四到六歲的母驢皮,最差使用的原材料是兩歲左右的黃牛牛皮。所選合適的皮料需要經過多道工序,確保皮料既堅韌又柔軟,然后進行后續的雕刻和上色。在泰山皮影人的制作中,雕刻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傳承人根據不同角色的特點,手工刻畫出細致的圖案和線條,使皮影人既有美感又不失角色特點。在雕刻的過程中,每個皮影人身上留有較多不加雕刻的實片部分,目的是確保片材的強度,與陜西皮影以觀賞性為目的的雕刻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
2.劇目內容依托泰山文化
泰山皮影戲劇目內容大多來源于泰山文化。泰山聳立在華北平原,是歷代帝王封禪祭拜的文化圣地,同時也是宗教文化發展壯大的地區。泰山地區的風俗活動與泰山文化息息相關。皮影戲許多劇目內容取材于泰山地區的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如《石敢當龍角山除狼》《石敢當王莊裝媳婦》等,這些依托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的劇目熠熠發光。泰山皮影戲的劇目內容多樣,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劇目常常寓教于樂,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和娛樂性。
3.唱腔凸顯地域特色
泰山皮影戲的唱腔獨具地域特色,它將地域文化的特點融入音樂和唱詞中,為皮影戲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唱腔中融入泰山地區的方言,使得表演更加貼近當地觀眾的生活,也更能表現出泰山地區的文化特色。泰山皮影戲的唱腔表現力強,能夠深刻地表達劇中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悲歡離合,唱腔都能準確地傳達給觀眾,使得觀眾能夠更好地沉浸在劇情中。唱腔中還融入山東琴書、大鼓以及墜子等元素,使得泰山皮影戲更加貼近人們生活。泰山皮影戲的表演風格具有地域性特色,泰山皮影戲有一種獨特的表演技法,被稱為“十不閑”。一場皮影戲正常情況下需要八九個人合作才能完成,但是“十不閑”技法是傳承者一個人身兼數職,奏樂、演唱、表演全都由一個人完成。因此“十不閑”技法成為泰山皮影戲獨有的特色。
二、泰山皮影戲在傳承發展中運用二維動畫的意義
泰山皮影戲是山東地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體現民間藝術家們的智慧和創造力。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泰山皮影戲面臨著傳承和發展的雙重挑戰,二維動畫與皮影戲在視覺表現和敘事技巧上有著天然的親和力,二維動畫引入泰山皮影戲的發展是一種可行而有益的探索。
(一)創新傳統,促進文化傳播
二維動畫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表現力,能夠以一種新穎、生動的方式展現傳統文化,吸引年輕觀眾的注意。將泰山皮影戲的人物和故事通過二維動畫來演繹,不僅能夠保留皮影戲獨有的藝術魅力,還可以借助動畫的形式增加更多現代元素,使之更加符合現代審美。這種創新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有助于提升泰山皮影戲在當代文化市場中的競爭力,從而促進其廣泛的傳播。二維動畫的制作和傳播成本相對較低,便于制作和快速流通。動畫的復制和傳播通過新媒體平臺快速傳播到全網,打破了地域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泰山皮影戲。在傳承發展中,運用二維動畫使泰山皮影戲更具吸引力,特別是對年輕觀眾。年輕一代更習慣于數字化的娛樂方式,而傳統的泰山皮影戲在形式上可能顯得陳舊,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通過二維動畫,可以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元素,也有助于推動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通過數字平臺的傳播,泰山皮影戲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障礙,被更多觀眾所了解和喜愛。
(二)寓教于樂,樹立正確價值觀
利用二維動畫,可以生動地呈現泰山皮影戲的制作過程、歷史淵源以及故事背后的文化內涵。二維動畫作為一種現代視覺藝術形式,以生動的畫面、豐富的色彩和多樣的表現技巧受到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喜愛,特別是對青少年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將泰山皮影戲的故事內容、人物形象和傳統元素通過二維動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更好地抓住青少年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通過精心設計的二維動畫情節,可以在娛樂的同時傳遞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為觀眾提供有益的思考空間。二維動畫在泰山皮影戲傳承發展中的應用,不僅是為了保存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在文化傳承的同時引導觀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種方式,能夠使泰山皮影戲在數字時代既成為娛樂形式,也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從而實現文化傳承和社會價值的雙贏。
(三)保存技藝,傳承傳統文化
通過二維動畫記錄和展示泰山皮影戲,有助于保存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首先,二維動畫可以有效記錄和展示泰山皮影戲的傳統技藝。通過二維動畫再現傳統技藝,像一部紀錄片一樣詳細展示每個步驟,尤其是那些細致的手工工序,很容易被當下大眾所接受,同時也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起到重要作用。其次,二維動畫的制作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技藝的傳承。動畫師在制作泰山皮影戲動畫時,需要深入學習傳統技藝,了解皮影戲的制作流程、表演方式以及文化內涵。這不僅僅是對動畫師個人技能的提升,同時也是對泰山皮影戲技藝的一種傳承。
二維動畫為泰山皮影戲的普及提供了便利。通過動畫這種形式,可以將泰山皮影戲的故事和技藝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公眾。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對傳統藝術的興趣,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技藝。通過二維動畫,泰山皮影戲的傳統技藝得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生,被更多人所了解、學習和傳承。
三、二維動畫在泰山皮影戲傳承發展中的應用路徑
(一)故事創作,迎合大眾
故事是任何藝術形式連接觀眾情感的橋梁。為了使泰山皮影戲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需要對其傳統故事進行創造性地改編或開發新的劇本,以吸引現代觀眾。新的故事創作應側重于結合現代觀眾的興趣點和價值觀,同時保留泰山皮影戲的傳統元素。在故事創作的過程中,吸收現代流行文化的元素,與泰山皮影戲的經典故事相結合。同時,也可以將現代社會的熱點問題融入劇情,使之具有時代性。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泰山皮影戲的故事吸引力,還能夠激發觀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二)角色設計,打造IP角色
在當代文化市場中,成功的知識產權(IP)角色往往能夠帶動一系列的文化產品和商業活動。將泰山皮影戲中的角色打造成具有辨識度的IP,對推廣泰山皮影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打造IP角色需要對泰山皮影戲中的角色進行現代化的形象設計,使之符合現代審美,設計一個獨特而引人注目的IP形象,建立一個豐富多彩的動畫世界,讓角色在其中展開冒險,創作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使觀眾愿意深入了解這個世界并與角色產生情感共鳴。其次,確定動畫的藝術風格和視覺效果,選擇合適的聲音為角色配音,并設計符合角色特點和故事氛圍的聲音效果。最后,持續創新和發展動畫IP,保持IP的新鮮感和吸引力。通過精心的設計、有趣的故事情節、藝術風格和推廣營銷,打造出深受觀眾喜愛的二維動畫IP角色。IP角色的成功塑造將為泰山皮影戲的傳承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三)跨界合作
將二維動畫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進行結合,可以促進泰山皮影戲與其他文化形式的交流與碰撞,拓展其藝術表現形式,使之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泰山皮影戲要想在當代社會中獲得新的生命力,就需要與其他文化和商業領域進行跨界合作。這種合作可以是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如音樂、舞蹈、戲劇等,也可以是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跨界合作的目的是將泰山皮影戲的藝術魅力與其他領域的創意和資源相結合,打造出全新的產品和體驗。這不僅能夠為泰山皮影戲開拓新的市場,還能夠創造出具有新意的文化現象,提升泰山皮影戲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明確目標,創意整合要確保充分展現泰山皮影戲的特色,同時也符合泰山皮影戲的形象和理念。
四、二維動畫應用在泰山皮影戲傳承發展中的策略研究
(一)兼顧技術培訓與人才儲備
1.建立專業培訓機構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提供二維動畫制作的基礎與進階培訓。這些培訓內容不僅包括軟件操作、動畫設計、聲音編輯等技術,還應融入泰山皮影戲的歷史文化、藝術特點等課程,確保學習者能夠在掌握二維動畫制作技術的同時,深入理解皮影戲的文化內涵。
2.開展在線課程
利用網絡平臺,開設在線課程和研討會,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學習二維動畫制作技術和了解泰山皮影戲的文化內涵。在線平臺的靈活性也便于邀請皮影戲藝術家、動畫設計師等各領域專家進行跨界交流,促進知識的互補和經驗的共享。
3.建立跨學科團隊
鼓勵跨學科的合作與交流,組建由動畫設計師、皮影戲藝術家、劇本作家等組成的項目團隊。這樣的團隊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共同探討如何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動畫技術相結合,創作出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作品。為年輕的動畫制作人才和皮影戲藝術家提供實驗平臺,鼓勵他們進行藝術創新和技術實驗。還可以通過設立項目基金、創新工作室等形式,支持他們在保留傳統藝術精髓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和技術手段。
(二)資源整合,進行創意營銷
首先,建立一個由政府文化部門、教育機構、媒體平臺和私營企業組成的合作平臺。這個平臺的目的在于整合各方資源,包括資金、技術、人才和推廣渠道,為泰山皮影戲的數字化傳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創意營銷側重于通過新穎有趣的方式來吸引公眾的興趣,并促使他們參與進來。利用泰山皮影戲豐富的故事資源,開發一系列故事化的營銷活動。例如,通過動畫短片系列講述皮影戲背后的歷史故事、藝術特點或者制作過程,增加觀眾對泰山皮影戲的興趣和好奇心。這些內容可以在社交媒體、視頻平臺播出,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
其次,進行與泰山皮影戲相關的互動體驗活動,如在線互動游戲、線上皮影戲制作工坊等,讓觀眾不僅能觀看到皮影戲,還能參與到制作和表演過程中來。這種參與式體驗,可以增強觀眾對泰山皮影戲的興趣和認知。
最后,與其他藝術形式和流行文化元素進行跨界合作,如與現代音樂、服裝設計等領域的創作者共同開發項目,將泰山皮影戲的元素融入廣受年輕人喜愛的產品和服務中。例如,設計以皮影戲角色為主題的生活用品、配飾,或者制作融合現代音樂風格的皮影戲表演,以此吸引年輕消費者。
五、結論
將二維動畫與泰山皮影戲相結合,使傳統藝術形式更富有活力,同時獲得更多受眾的喜歡。二維動畫的表現形式可以為傳統皮影戲注入新的元素,增強視覺沖擊力,使故事更加生動、富有創意。通過這種方式,泰山皮影戲得以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運用二維動畫傳承發展泰山皮影戲,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創新,更是文化的傳承。借助二維動畫對傳統皮影戲進行創新包裝,使這一傳統藝術形式更加貼近現代觀眾的審美習慣。這種創新并非對傳統的取代,而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融合。通過這種融合,泰山皮影戲得以在新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魅力,繼續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通過這種跨越時空的合作,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珍視并傳承寶貴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周麗君.探究泰山皮影戲的藝術特征[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5.
〔2〕肖昕,楊國偉,馮菁.泰山皮影戲活態保護與傳承研究[J].藝苑,2023(4):81-84.
〔3〕郭耀煒.泰山皮影戲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23.
〔4〕任為為,李先之,李洛玄,等.基于影創產品路徑的衡山皮影戲傳承與創新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22(8):56-58.
〔5〕劉童琰.新時代泰山皮影戲的傳承發展研究[J].當代戲劇,2023(1):68-71.
〔6〕譚昕.取象·觀照·造境——淺論中國二維動畫角色形象設計[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3,31(8):62-66.
〔7〕宗民.山東省皮影戲傳承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22.
〔8〕于雪.泰山皮影旅游化生存與發展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2.
〔9〕劉琦.泰山皮影文創產品設計研究與實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