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菊
一、準確把握站位
(一)明確科組的領路人
科組長要明確職責,通過閱讀學科教育教學專著,學習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研讀課程標準、課程方案、教材資源,學習教育方針政策,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改革經驗,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還可以積極參加高水平的培訓,學習教學藝術,聆聽名師講座,觀摩名師課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二)明確課改的引領人
科組長要做課改的自覺實踐者,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率先嘗試新理念、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在實踐中檢驗專業學習的效果。然后帶領科組組員一起研究實踐,逐步提升教育教學技能和組織研究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明確教育科研的組織者
科組長要增強科研意識,做一個潛心研究的帶頭人。通過課題研究,一方面解決好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升教學效益;另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的能力,提高專業能力。
(四)明確青年教師的培養者
可以組織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師徒結對”,或從“備課—試講—說課—評課—作業設計”等每一個教學環節,實施“青藍工程”,逐個進行幫扶指導。或通過線上、線下主題研討方式指導青年教師提升專業能力,還可以組織青年教師組成“互幫互學的社區”。
二、提升專業定位
(一)構建頂層設計,分步實施
科組長在科組規劃做頂層設計時,可以從“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兩個階段做整體安排,通過“做好課程”“做實課堂”和“做強教師”三種路徑落地實施,建設科研型團隊、抓好集體備課、抓好日常教研、創建動態資源庫等四方面的人智力量作為保障措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分級推進,分步實施,層層落實,保障學科教學的順利實施。
(二)創新教研方式,提高實效
統編教材的使用和新課標的頒發,意味著進入核心素養時代,很多教師一籌莫展。因此,科組長可以據此設計調查問卷,掌握教師們平時課堂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一系列的主題培訓課程,幫助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三)加強教學改革,提高質量
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實施統編教材,每天都要進行備課、做課件,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情,如果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集體備課就會輕松很多。比如,本校三個年級剛好8個班,每個教師利用寒暑假備好1個單元。開學前,每位主備教師就自己備的單元在備課組進行單元設計說明,其他教師進行補充、提出修改意見;然后其他教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單元設計;最后結合自己班的情況第三次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和課件。所有教學設計和課件均上傳至學校備課資源空間,這樣一來,一年就可以把所有教材的課備好。第二年,其他教師再下載資源,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這樣就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確保服務到位,精細而為
(一)直面教學問題,設計教研主題
科組長要根據出現的新問題,組織骨干教師研究對策。比如,遭遇疫情,要進行線上教學,毫無資源,又沒有經驗,如何開展教學?“隔空”“云端”狀態下如何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在線教學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質量?這些無法繞開的問題,便是教研主題的來源。
(二)回應教師需求,提供教學支持
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信息技術工具同樣有非常迫切的需求。科組長直面教師的這些需求,通過教研活動或專題培訓,指導幫助教師有效地利用教學工具更好地開展在線教學,提高在線教學的效益。
(三)沉至課堂深處,陪伴教師同行
作為科組長,在教學變革期間潛入式聽課時,需要溫暖的情意與投入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沉入到課堂,發現教師的智慧,發現教學的問題。為此,科組長在聽課時盡力把工作做得精一些,細一些。每次聽課結束后,聽課組先和教師交流,肯定好的策略,提出需要改進的建議,然后用“學習共同體”的形式在釘釘群內進行跨學段討論,互相交流,借鑒好的策略,以便快速推廣。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