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娜 單瑞文
一、中職旅游專業學生“學會學習”素養現狀分析
(一)樣本的選擇。本研究選定廣州市某中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考慮因素有:(1)近5年連續招生,以保證樣本對象在年級上的分層。(2)學生生源質量中等,以保證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太過優秀或差都不利于數據的普適性。(3)因筆者在該校工作,開展調查具有一定的便利。該校在各項指標均具有開展實證研究的代表性。
(二)問卷的信效度分析。調查數據采用SPSS24軟件進行統計,對“學會學習”素養樂學、善學、信息意識、勤于反思共4個因子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信度系數值為0.989>0.9,KMO值為0.970>0.8,各因子之間的P值為0.000<0.05,且標準估計系數值均>0.9。綜上所述,所選因子符合所對應變量的含義和邏輯聯系,信效度較好。
(三)研究結果分析。1.樂學。綜合來看不難發現,學生對學習價值有較高的認識,認為學習有用,但在行為傾向中卻出現了不一致的表現,如不喜歡上課回答問題。這也暴露了學生學習更多是源于外界的壓力和社會需求:如教師的任務、父母的表揚、學習有用等,而不是自身對于學習的熱愛。2.善學。學生的各題項均值較為接近,其中學習習慣維度較低,其中XG17分值最低。學習方法指標的三個題項得分較高,其中最高的是FF15,最低的是FF16。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較為被動,沒能養成獨立的學習習慣。3.信息意識。其中,信息安全題項AQ24得分最高,信息道德題項DD23得分較高,信息能力三個題項均值較低,NL22得分最低。4.勤于反思。勤于反思各題項中,策略調節題項TJ28得分最高,TJ27得分最低。審視意識兩個題項得分接近,SS26得分較低。不難發現,學生學習惰性增強,對學習過程的關注不夠,不重視學習前的審視。
二、提高中職旅游專業學生“學會學習”素養的策略
(一)設計彈性目標,形成終身學習意識。為了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不同層次學生知識掌握水平,設計彈性目標的學習任務。設計每一節課學習學生應該完成的目標,最低的目標以及高標追求,使得不同的學生在一節課中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完成對應目標后,產生學習成就,進而化壓力為動力,挑戰更高層次目標,完成后獲得更高的學習成就。在良性的學習循環中,學生逐漸形成終身學習意識。
(二)設定激勵機制,促進學生規范學習。激勵是教師常用的一種策略,但教師在日常激勵教學中,存在方式單一,效果不持久等缺陷,如“口頭標樣式”“物質獎賞式”“加分考核捆綁式”等。設定激勵機制,必須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特點以及自我需要等因素,以便矯正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如在《調酒知識與酒吧管理》課程中,引入“績效激勵制度”助力日常教學管理,將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如紀律管理、物資采購、衛生清潔等作為臨時任務,以業務提成的形式進行激勵,按時按質完成任務的,將進行進行工資、積分獎勵。學生在激勵機制的潛移默化中,強化積極學習行為,矯正消極學校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改善學生信息能力。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應認識到在校教學不是傳統教學的“搬家”,而是教與學的再度整合。教學中,由于師生處于物理空間分離的狀態,更需要教師通過有效互動策略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教師應具備與時俱進的信息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信息意識,為學生樹立正確示范。第三,教師要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善于利用平臺工作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能根據大數據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診斷,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最后,教師要繼續深化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教育。
(四)改善課程評價,驅動學生審視自我。目前中職教學對學生的評價仍然是終結性考核的方式為主,評價內容主要是知識的掌握。單一的課程評價制度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側重“學會知識”,而不是“會學”“持續學”。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素養需要改善課堂評價,拉長評價過程,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平時課堂表現、小組活動成果等進行量化計分,按照一定的權重進行計分,努力實現評價的持續性,幫助學生保持在學習過程中審視自我的意識。同時,豐富評價內容,除了成績為代表客觀評價外,隱藏在成績背后的學習參與度、學習情感、學習意識更加重要,需要進行質性評價。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學會課題“中職旅游專業學生‘學會學素養評價指標建構及其實踐研究”(編號:202215256)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