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一、引言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閱讀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全面提升語文素養。”隨文練筆是一種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隨文練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閱讀理解和模仿寫作上,缺乏對學生深度思考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深度學習的隨文練筆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
二、深度學習與隨文練筆的關聯
(一)深度學習與隨文練筆的內涵。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地學習新思想和事實,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并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解決問題。在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是一種重要的語言實踐活動,它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模仿、改寫、擴寫等方式,進行寫作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深度學習理論對隨文練筆的指導作用。深度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應該主動建構知識,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不斷優化原有的認知結構。在隨文練筆中,學生需要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提供豐富的素材和資源,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聯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隨文練筆對深度學習的促進作用。隨文練筆是一種語言實踐活動,它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寫作訓練。這種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進行聯系,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通過隨文練筆,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運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實際運用的過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隨文練筆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隨文練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文本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與文本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表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提高寫作興趣。
(二)對比閱讀,挖掘內涵。例如,在四上第七單元《火燒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拓展閱讀,節選了孫蓀《云賦》、古詩詞《滕王閣序》《早發白帝城》《憶江南》相關片段,引導學生感受不同作者筆下“火燒云”的形態,體會不同文體描寫“火燒云”的寫法,打破了教材,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視野,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內涵。
(三)善于提問,培養思維。1.主題理解問題:針對文本的主題,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例如,“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么?”“作者通過文本想要表達什么樣的觀點或情感?”。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主旨,并培養其主題概括的能力。2.細節探究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細節,通過提問讓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內在含義。例如,“請描述一下文本中某一細節對你的觸動?”“你認為這一細節在文本中的作用是什么?”3.比較性問題:比較性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發現不同文本之間的異同,進而深入理解文本。例如,“請比較兩篇文本在主題、風格和寫作手法上的異同?”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并培養其分析和對比的能力。4.開放性問題:開放性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例如,“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如何修改這一段?”“你認為文本中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這些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5.聯系實際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將文本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促進其深入理解和思考。例如,“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你認為文本中的故事對你有何啟示?”這類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多元評價,促進發展。例如,六上第八單元《走進魯迅》單元復習課執教過程中,我引導學生以“撰寫紀念魯迅主題朋友圈,爭做最佳魯迅代言人”的任務情境,先是讓學生四小組內互評推選一名代表在班級匯報,班級師生公評出班級“最佳代言人”。過程中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