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當前初中寫作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單元輸入與輸出呈割裂狀態(tài)。在單元教學實踐中,教師通常會按照閱讀、聽說、語法的順序開展教學,最后進入寫作環(huán)節(jié)。然而,教師在單元教學過程中往往缺少為寫作教學搭建主題內(nèi)容、語言等框架的意識,致使學生的輸入與輸出脫節(jié),無法順利遷移單元學習內(nèi)容,寫作能力難以提高,單元學習效果受到很大影響(李寶榮,2022)。第二,學生寫作內(nèi)容套路化、淺表化。在教學實踐中,寫作往往以課后作業(yè)或應考任務的形式呈現(xiàn),因此學生的套路化寫作以及寫作中的語言準確性、豐富性、得體性問題層出不窮(張金秀、蔡瓊,2022),寫作內(nèi)容缺少深度。第三,部分教材的寫作任務設計難以滿足單元整體輸出、學生內(nèi)化所學的需求。如某版英語教材中,單元閱讀板塊的語篇是關于肢體語言的記敘文,實踐板塊的語篇是關于眼神交流的說明文,而單元寫作任務卻是寫一個留言條,與閱讀語篇缺少銜接。此外,個別寫作任務真實性不高,導致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和動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對此類寫作任務進行設計和改編的意識。第四,寫作評價單一化。教師缺少多樣化的寫作評價手段,忽視過程性評價,難以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寫作熱情,師生之間也缺少必要的情感溝通和互動。
筆者認為,教師缺乏在單元整體教學視角下開展寫作教學的意識,是造成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雖然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已經(jīng)達成廣泛共識,但當前許多教師在單元教學中往往更聚焦閱讀教學設計;相比之下,寫作教學仍以一節(jié)獨立寫作課來呈現(xiàn),教師對寫作與單元的整體關聯(lián)還缺少更深入的認識。事實上,寫作與單元內(nèi)容密切相關,寫作教學應貫穿于整個單元教學的全過程。本文結合單元教學實踐,提出基于逆向設計的初中英語單元寫作教學路徑,以期在單元教學過程中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逆向教學設計理論由Wiggins amp; McTighe(1999)提出,包含三個實施步驟。第一步,明確預期學習結果。教師要基于教材和學情制訂學習目標,涵蓋知識遷移、意義構建、掌握知能三個維度。第二步,確定恰當?shù)脑u估方法,即確定學習真實發(fā)生的證據(jù)。為此,教師不僅要設計評價標準,還要確定表現(xiàn)性任務,以考查學生能否達到預期學習結果。評價方法可包括一般性了解,如口頭提問和課堂觀察等,也可包括考試和實踐活動等。第三步,基于目標和評價規(guī)劃相關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時刻關注通過什么教學活動達到什么教學目標,以及如何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Wiggins amp; McTighe ,2011)。逆向教學設計以預期學習結果出發(fā),預設整體教學目標,具有更強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而教學評價先于教學活動的設計,能有效地促進“教—學—評”一體化。在單元教學中運用逆向教學設計,能體現(xiàn)單元設計的思維過程,具有連貫性和順序性(趙鈺蓮,2018)。
將逆向教學設計理論運用到單元寫作教學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首先,基于逆向設計的單元寫作教學強調(diào)目標制訂,有助于教師明確教學方向,整體把握單元寫作教學;其次,提前確定教學評價有助于教師細化評價標準,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最后,“以終為始”的單元寫作教學設計思路強調(diào)教師要注重各課時教學與單元寫作教學的關聯(lián),在課時活動設計中要融入鋪墊性任務,避免輸入與輸出的脫節(jié)。在基于逆向教學設計的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什么”,更要關注學生是否“喜歡學”,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學”(王慧,2022)。因此,逆向教學設計有助于教師拓寬單元寫作教學設計思路,促使教師思考在單元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寫什么、怎么寫,以及如何設計活動幫助學生寫得更好、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基于上述思考,筆者歸納了初中英語單元寫作逆向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首先,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明確單元預期寫作成果,即設定單元統(tǒng)領性寫作教學目標;其次,根據(jù)目標確定恰當?shù)脑u估方法,包括設計單元寫作任務和寫作任務評價標準;接著,規(guī)劃單元教學活動,包括逆向分析單元語篇價值和各課時與寫作的關聯(lián),并設計鋪墊性微寫作任務。最后,在完成單元各板塊的教學后,引導學生完成單元整體寫作任務,推動單元寫作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xiàn)。
筆者將結合滬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的單元寫作教學實踐,進一步闡述基于逆向教學設計的單元寫作教學思路。
本單元主題為“拯救瀕危動物”,屬于“人與自然”范疇。本單元下的各語篇圍繞保護瀕危動物展開,分別涉及了瀕危動物檔案、保護瀕危動物的組織和個人、動物瀕危原因等,內(nèi)容豐富,有較高的育人價值。具體說來,本單元的語篇共四篇,分別是:Reading板塊的“The giant panda”,是關于大熊貓檔案的說明文;Writing板塊的“An endangered animal”,是關于亞洲象檔案的寫作示例;More Practice板塊的“The story of the red-crowned crane”,是關于徐秀娟為救丹頂鶴犧牲的記敘文;Culture Corner板塊的短文,是關于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說明文。另外,本單元還包括一則聽力語篇“Endangered animals”,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工作人員宣傳保護瀕危動物的演講詞。
在話題與背景知識方面,本班學生對單元主題比較感興趣,并且對瀕危動物具備基本的了解,但不太了解動物瀕危的原因及解決辦法,不知道保護動物的組織和代表人物。在語言方面,學生不熟悉動物檔案的相關詞匯和表達。在情感方面,學生具備一定的動物保護意識。
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統(tǒng)領整個單元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是單元教學的方向。筆者圍繞單元主題研讀單元各語篇,梳理語篇主要內(nèi)容以及育人價值,并結合學情分析,整合單元內(nèi)容,劃分小單元,形成單元整體教學組織框架。具體來說,Reading與Writing板塊的兩個語篇具有較豐富的語言和內(nèi)涵,能幫助學生了解瀕危動物的基本情況,而且含有仿寫模板,筆者將其作為本單元主語篇,并歸納為小單元1“What”。本單元Culture Corner和More Practice兩個板塊介紹了保護瀕危動物的組織和個人,Listening板塊介紹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和措施。筆者建立起這三個語篇間的關聯(lián),將其提煉為小單元2“Who”“Why”和“How”。在此基礎上,筆者明確了本單元主題意義探究主線:了解瀕危動物,保護瀕危動物。最后,筆者制訂了本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學生在學習完本單元后,能夠做到:
① 學習和理解瀕危動物大熊貓、亞洲象的基本情況,了解動物保護機構和代表人物徐秀娟的英雄事跡,積累動物話題的相關詞匯和句型,梳理說明文的體裁特征和寫作技巧;
② 分析動物瀕危的原因,討論并思考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和相關措施,評價動物保護組織和代表人物,表達自己對保護瀕危動物的態(tài)度;
③ 整合單元所學,結合自己的興趣自主搜索相關信息,運用本單元所學語言表達和篇章結構撰寫英文文稿,制作保護瀕危動物的宣傳海報(該目標為本單元寫作教學目標)。
確定單元寫作教學目標后,筆者設計了單元寫作表現(xiàn)性任務以及各階段寫作評價標準。
(1)設計單元寫作表現(xiàn)性任務
在設計單元寫作表現(xiàn)性任務時,教師應先分析教材單元寫作任務,判斷學生通過該寫作任務能否展現(xiàn)單元學習成果。如果需要在此基礎上調(diào)整任務設計,教師既要注意創(chuàng)設真實且有意義的寫作任務情境,明確寫作目標和對象,也要豐富寫作任務內(nèi)容,體現(xiàn)單元語言學習、意義理解與表達以及育人價值引領方面的學習成果。
教材中的單元寫作任務為應用文寫作,要求學生以“An Endangered Animal”為題,從亞洲象、大熊貓、藍鯨、華南虎中任選其一,撰寫瀕危動物檔案,給校報投稿。然而,該任務難度較低,學生僅需讀完Reading板塊的語篇就能直接仿寫,并不能滿足單元整體輸出、學生內(nèi)化所學的要求,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此外,該寫作任務為事實性寫作,對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不足,無法彰顯本單元的育人價值。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重新設計了本單元寫作表現(xiàn)性任務。根據(jù)世界自然基金會官網(wǎng)中Panda Ambassador(熊貓大使)的招聘啟事和相關介紹,將單元寫作任務改編為:假設你是一種瀕危動物的保護使者,請以“‘熊貓大使’挑戰(zhàn)賽——保護瀕危動物由我做起”為主題制作英文宣傳海報,并參加海報評比活動,海報內(nèi)容應包括所選瀕危動物的基本信息、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和保護動物的具體措施。
(2)制定寫作任務評價標準
根據(jù)逆向設計理論,教師應收集評估證據(jù),細化評價標準。首先,筆者制定了本單元寫作任務的評價標準(見表1),涵蓋內(nèi)容、表達和美觀三個維度,評價形式包括自評、師評和同伴評價。評價過程分為三個階段:① 完成海報初步制作后,學生根據(jù)評價標準進行自評和修正;② 教師進一步輔導學生改進海報,挑選優(yōu)秀作品并在校園內(nèi)張貼展示;③ 同伴評價海報設計并投票評比,獲獎作品通過線上平臺向家長和公眾宣傳展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
除表現(xiàn)性任務的評價標準外,筆者還通過單元教學過程性評價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依據(jù)如下:
① 課堂表現(xiàn):學生在課上問答和討論等環(huán)節(jié)中,能理解、概括和整合語篇內(nèi)容和語篇結構,能運用所學表達方式,對話題發(fā)表態(tài)度和觀點;
② 課后作業(yè):學生能完成每課時的微寫作任務;
③ 單元測驗:學生在完成課堂默寫、單元檢測時,能體現(xiàn)出對單元語言和內(nèi)容的熟練掌握。
根據(jù)單元寫作教學目標、寫作任務和評價依據(jù),教師下一步要思考如何設計和實施各課時的教學活動,搭建從輸入到輸出的支架,幫助學生為完成單元寫作任務做好充分準備。本單元寫作教學活動可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1)分析單元語篇價值,建立各課時寫作關聯(lián)性
在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單元語篇的關聯(lián)分析,建構單元讀寫結合教學邏輯,思考各個課時如何為單元整體寫作任務服務。具體來說,教師要整體分析單元語篇,找出語篇與寫作任務的結合點,分析語篇分別提供了哪些寫作支架。同時還要分析語篇在主題、詞匯、語法、文化等方面的關聯(lián)點,明確不同語篇對于學生完成寫作任務的不同價值,從而在閱讀中設計具有關聯(lián)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李寶榮,2022)。
為完成本單元寫作任務(海報制作),學生需要知道:介紹動物信息的方式(文體、結構、語言等)、保護動物的重要性(自發(fā)的情感態(tài)度)、動物保護措施(內(nèi)容、語言等)。基于對寫作任務要求的分析,筆者充分分析單元各課時語篇,明確它們對單元寫作任務的鋪墊作用,如表2所示。
(2)基于語篇關聯(lián),設計各課時微寫作任務
教師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搭好話題、結構、語言等支架,創(chuàng)設真實、恰當?shù)膶懽髑榫常瑤椭鷮W生完成寫作任務,實現(xiàn)高質量語言輸出,逐步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陳彥竹,2022)。
根據(jù)單元各課時的邏輯關聯(lián),筆者設計了單元各教學板塊的微寫作任務(見表3)。例如,Reading板塊為寫作任務做了語篇結構、文體特征和語言方面的鋪墊。在完成Reading板塊第一課時的教學后,筆者設計了繪制思維導圖的任務,引導學生在寫作產(chǎn)出初始階段厘清思路,為寫作做好語篇結構上的鋪墊。在完成Reading板塊第二課時的教學后,筆者鼓勵學生用語篇中的詞匯和句式編寫小故事,操練核心語言,為寫作做好話題和語言上的鋪墊。在完成Culture Corner和Listening板塊的教學后,筆者設計了撰寫保護瀕危動物演講詞的任務,為寫作做好內(nèi)容、情感上的鋪墊。
此外,教師要注重微寫作任務的差異化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適合自己的寫作任務。例如,表3中的編寫故事任務可允許學生選擇編寫故事或造句;寫演講詞的任務可不限定詞數(shù)要求,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水平自主掌控等。
(3)基于微寫作鋪墊,引導學生完成單元整體寫作任務
有了單元教學各課時的鋪墊,學生在完成單元寫作任務時非常順利。在本案例中,學生的產(chǎn)出內(nèi)容豐富、語言準確、感情真摯,體現(xiàn)了單元寫作教學的成果——學生能夠遷移運用單元語言知識和篇章結構,提升寫作能力,而且在深入探究單元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彰顯了育人價值。此外,良好的學習體驗也使得學生的英語寫作熱情高漲,增進了學生的學習信心,為今后的寫作教學奠定了基礎。
基于逆向設計開展初中英語單元寫作教學有助于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激發(fā)寫作熱情,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中深入單元主題,逐步達成寫作目標,在實現(xiàn)語言和思維能力提升的同時,情感態(tài)度也得到了升華。如Wiggins amp; McTighe(2011)指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而不只是看到自己是怎么教的;要先確立目標,然后再檢查落實情況,確保學生成功地理解意義并有效遷移。在開展基于逆向設計的單元寫作教學時,教師應預先確定單元寫作教學方向,提前設計單元寫作任務及評價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起單元各課時語篇與寫作任務的邏輯關聯(lián),通過設計進階性微寫作任務,為學生的單元寫作整體產(chǎn)出做好主題、結構、內(nèi)容、語言、情感等方面的鋪墊,以切實提高寫作教學的實效。
McTighe, J. amp; Wiggins, G. 1999.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handbook [M]. Alexandria, VA: ASCD.
Wiggins, G. amp; McTighe, J. 2011.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guide to creating high-quality units [M]. Alexandria, VA: ASCD.
陳彥竹. 2022. 基于單元整體的英語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 教學與管理, (7): 58—61.
李寶榮. 2022. 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實踐策略[J]. 英語學習, (9): 11—16.
王慧. 2022. 基于逆向教學設計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踐[J].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11): 56—59.
張金秀, 蔡瓊. 2022. 單元整體教學視角下的寫作教學——以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上冊Module 9 Population為例[J]. 英語學習, (9): 4—10.
趙鈺蓮. 2018. 逆向教學設計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1): 13—17.
黃銀玲 廣東仲元中學附屬學校英語科組長,廣州市初中英語教研中心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