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祥甲



本節課是上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1章“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直線”的復習課.本章中學生學習了直線的傾斜角、斜率,直線的方程,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本節課將對整章的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網絡;對重點知識加以復習鞏固,加深學生的理解;結合實例滲透數形結合、轉化與化歸的方法和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發展邏輯推理、直觀想象和數學運算素養.
1 教學分析
1.1 學情分析
本節課所授班級學生處于區內中等偏下水平,雖然已經學習了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直線的方程、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點到直線的距離,但學生的知識點是零散的,知識系統還未形成.
1.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相關基礎知識,推導出直線的點斜式方程、點方向式方程、點法式方程,進一步體會“確定直線點與向,方程各異本一樣”.
(2)結合實例,鞏固對直線的傾斜角、斜率概念的理解,根據題目特點選擇適當的直線方程求解問題,靈活運用兩條直線的夾角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體會數形結合、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發展邏輯推理、直觀想象和數學運算素養.
1.3 教學重點及學習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梳理本章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使學生感受相關數學思想方法.
學習難點:能根據不同的條件設直線方程,并合理選擇運算方法解決問題.
2 教學過程
2.1 復習基礎構建知識網絡——由厚到薄
師: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直線的方程、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和點到直線的距離,今天一起來復習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直線.那怎么樣確定一條直線呢?
生:兩個點,或者一個點和一個方向.
師:對,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例1.
例1? 已知直線l:y=ax+1和點A(1,2),B(5,-1).
(1)①直線AB斜率k=,傾斜角θ=;
②直線AB的點斜式方程為;
③直線AB的點方向式方程為;
④直線AB的點法式方程為;
⑤直線AB的一般式方程為.
(2)①直線l與線段AB相交,則a的取值范圍為,直線l傾斜角θ的范圍為.
②若直線l與線段AB不相交,則a的取值范圍為,直線l傾斜角θ的范圍為.
(3)若a=1,則直線AB關于直線l對稱的直線方程為.
(4)若直線l∥AB,且直線m被直線l和直線AB所截得的線段的長為725,則直線m的斜率k為.
師:請第一列的同學根據圖1按順序分別回答第(1)題的5個小問.
生1:利用k=y2-y1x2-x1=tan θ,得出k=-34,從而推出θ=π-arctan34.
師:直線的斜率有兩種表示形式,即k=y2-y1x2-x1=tan θx1≠x2,θ≠π2.已知直線斜率求傾斜角時,當k>0時,θ=arctan k;當k=0時,θ=0;k<0,θ=π+arctan k.接下來我們看第(1)題第②問.
生2:直線AB的斜率k=-34,選擇點A(1,2),可得點斜式方程為y-2=-34(x-1).
師:很好!由直線斜率的表達式k=y2-y1x2-x1可得點斜式方程為y-y0=k(x-x0).
生3:直線的方向向量d=AB=(4,-3),選擇點A(1,2),可得點方向式方程為x-14=y-2-3.
師:由直線斜率的兩種表示形式k=y-y0x-x0=tan θ=sin θcos θ,通過變形可得出直線的點方向式方程為x-x0cos θ=y-y0sin θθ≠0且θ≠π2,其中方向向量d=(cos θ,sin θ).
生4:由直線的方向向量d=AB=(4,-3),可得直線的法向量n=(3,4),從而得出直線的點法式方程為3(x-1)+4(y-2)=0.
師:通過直線的點方向式方程x-x0cos θ=y-y0sin θ,可以進一步推出其點法式方程為(x-x0)sin θ-(y-y0)cos θ=0,其中法向量n=(sin θ,-cos θ).
生5:化簡可得3x+4y-11=0.
師:在求直線方程的時候,如果直線方程的形式沒有特別要求,通常把它化成一般式.
師:(這部分內容在講評例1時已經逐個板書在黑板左邊)兩個點或一個點和一個方向確定一條直線,通過斜率k=y2-y1x2-x1=tan θx1≠x2,θ≠π2可以得出點斜式方程y-y0=k(x-x0)、點方向式方程x-x0cos θ=y-y0sin θ、點法式方程(x-x0)sin θ-(y-y0)cos θ=0,所以,總結為“確定直線點與向,方程各異本一樣”,接下來我們繼續看例1的第(2)題.
生6:直線l恒過點C(0,1),直線AC的斜率為1,直線BC的斜率為-25,結合圖2可得直線l的斜率a的范圍為-25,1,其傾斜角θ的取值范圍為0,π4∪π-arctan25,π.同理可得第②小問直線l的斜率a的范圍為-∞,-25∪(1,+∞),傾斜角θ的范圍為π4,π-arctan25.
師:根據直線斜率k=tan θ的函數圖象可總結得出,當傾斜角θ從0趨近于π2時,斜率的范圍從0趨近于正無窮,傾斜角θ大于π2趨近于π時,斜率從趨近于負無窮到趨近于0,所以反過來知道了斜率k的范圍就很容易定位傾斜角的走向,從而寫出傾斜角θ的范圍.當00)時,可得θ∈[0,arctan b)∪(π+arctan a,π);當kb(a<0,b>0)時,可得θ∈arctan b,π2∪π2,π+arctan a.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第(3)題?
生1:如圖3所示,設對稱直線的斜率為k,則由夾角公式可得k-11+k=1--341-34,
解得k=-43.又直線l與直線AB交于點A(1,2),
所以直線AB關于直線l對稱的直線方程為4x+3y-10=0.
師:回答得非常好!還有同學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當a=1時,直線l與直線AB交于點A(1,2),則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為B1(-2,6),所以直線AB1的方程4x+3y-10=0,即為所求的對稱直線方程.
師: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B1(-2,6)是如何算出來的?
生2:設B1(x,y),由l垂直平分線段BB1,且線段BB1的中點在直線l上,得y+1x-5=-1,5+x2-y-12+1=0.解方程組可得B1(-2,6).
師:仿照上述方法,可得點、曲線關于斜率為±1的直線對稱的點的坐標、曲線方程(同學們課后選一個作為作業).
(ⅰ)點A(x,y)關于直線x+y+c=0對稱的點為B(-y-c,-x-c),曲線f(x,y)=0關于直線x+y+c=0對稱的曲線為f(-y-c,-x-c)=0;
(ⅱ)點A(x,y)關于直線x-y+c=0對稱的點為B(y-c,x+c),曲線為f(x,y)=0關于直線x-y+c=0對稱的曲線f(y-c,x+c)=0.
請同學們記下以上結論,記好的同學看第(4)題.
生:如圖4,易得直線AB的方程為3x+4y-11=0,直線l的方程為3x+4y-4=0,則兩平行線間的距離d=|-4+11|5=75.易知直線m與直線l的夾角為π4,
則由k+341-34k=1,解得k=17或-7.
師:通過例1我們復習了傾斜角、斜率、直線方
程、距離和夾角,解題時要選擇
適當的直線方程.
2.2 強化應用提升應用能力——由薄到厚
例2? 三條直線l1:mx-y+m=0,l2:x+my-m(m+1)=0,l3:(m+1)x-y+(m+1)=0.圍成△ABC,當m取何值時,△ABC的面積取最大值、最小值?并求出最大值、最小值.
師:請同學們分別研究直線l1,l2,l3過哪個定點,l1,l2,l3之間有何位置關系,并畫出大致圖形.
生:直線l1和l3恒過定點A(-1,0),直線l1和l2互相垂直.設l1和l2的交點為C,l2和l3的交點為B(0,m+1),如圖5,△ABC是直角三角形,直角邊BC的長就是點B到直線l1的距離,即|BC|=-m-1+mm2+1=1m2+1,直角邊AC的長就是點A到直線l2的距離,即|AC|=m2+m+1m2+1,則
S△ABC=12|AC||BC|=12·m2+m+1m2+1=121+mm2+1.
師:分析得非常到位,掌聲鼓勵一下!那如何求△ABC面積的最值?
生:當m=0時,S△ABC=12;當m≠0,S△ABC=121+1m+1m.所以,當m=1時,△ABC的面積取最大值為34;當m=-1時,△ABC的面積取最小值為14.
師: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發現l1,l3過定點和l1,l2互相垂直這兩個隱含條件,也就是要能快速找出直線所過的點和方向.
例3? 已知三角形ABC的頂點A(3,-1),AB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方程為x+y+2=0,AC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方程為x-y+2=0,求BC邊所在的直線方程.
師:同學們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圖6),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思路?
生1:設點B(x,y),則線段AB的中點M的坐標為x+32,y-12.由點M在AB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x+y+2=0上,得
x+32+y-12+2=0.由點B在AC邊的中線上,可得x-y+2=0,再根據方程組x+32+y-12+2=0,x-y+2=0,解得x=-4,y=-2,所以點B的坐標為
(-4,-2).
師:求出點B后,如何求直線BC的方程?
生1:用同樣方法求出點C(-5,3).進而求出BC邊所在的直線方程為5x+y+22=0.
師:還有別的方法分享嗎?
生2:求出點B(-4,-2)后,通過中線求出△ABC的重心坐標(-2,0),最后利用重心的坐標公式算出C(-5,3).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接下來請思考例3的變式.
變式? 已知三角形ABC的頂點A(3,-1),AB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方程為x+y+2=0,角B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方程為x-y+2=0,求BC邊所在的直線方程.
師:變式應該如何求解呢?
生1:由例3知B(-4,-2).
師:求出點B(-4,-2)后,用直線方程的哪種形式表示直線BC呢?
生1:易得直線AB斜率為17,由方程x-y+2=0可得角B的平分線所在直線的斜率為1,由夾角公式得直線BC的斜率為7,進而得出直線BC的點斜式方程為y+2=7(x+4).
生2:可以設點A(3,-1)關于角B的平分線所在直線的對稱點為A1(x,y),則點A1一定在直線BC上,由角B的平分線x-y+2=0垂直平分線段AA1,線段AA1的中點在直線x-y+2=0,可以得到y+1x-3=-1,x+32-y-12+2=0.解方程組可得A1(-3,5),從而推出BC邊所在的直線方程為7x-y+26=0.
師:有同學是根據例1第(3)題總結的結論直接得出點A關于直線x-y+2=0的對稱點A1嗎?
生3:我是根據點(x,y)關于直線x-y+2=0的對稱點為(-y-2,-x+2)的結論,得出點A(3,-1)關于直線x-y+2=0的對稱點為A1(-5,3).
師:怎么和生2算的A1不一樣呢?哪里出問題了?
生3:喔,公式記混了.由點(x,y)關于直線x-y+2=0的對稱點為(y-2,x+2),可得點A(3,-1)關于直線x-y+2=0的對稱點A1(-3,5),從而推出BC邊所在的直線方程為7x-y+26=0.
師:真是學以致用.公式不太熟,但瑕不掩瑜,課后仿照例題把公式推導一遍.
師:對于變式,三位同學的回答都很精彩.在求直線方程的過程中,要根據題目的特點選擇直線方程.由于時間關系,變式2請同學們課后研究.
2.3 小結(師生共同完成)
(1)確定一條直線需要兩點或一個點和一個方向,可以量化為直線的斜率等于傾斜角的正切,由此可得到各種直線方程,具體如下:
k=y-y0x-x0=tan θ=sin θcos θ
點斜式:y-y0=k(x-x0),點方向式:x-x0cos θ=y-y0sin θ,點法式:(x-x0)sin θ-(y-y0)cos θ=0,一般式:ax+by+c=0(a2+b2≠0).
(2)要根據題目的特點選擇直線方程.
(3)本節課的特點可以歸納(師)為:
確定直線點與向,方程各異本一樣,
根據特點慎選擇,掌握方法把好航.
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要根據每章節的特點,慎重選擇解題方法,人生也是如此.
3 回顧與反思
本課通過3個例題及變式對本章的知識進行梳理并形成知識
網絡,使學生對本章基礎知識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達到一個
新的高度.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比如,在講例
3的變式題時,一位學生利用點關于斜率為±1的直線對稱的點的
坐標公式,結果算錯了.由此說明,歸納總結出來的結論,還需要引
導學生明晰結論是如何推出來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今后
的教學過程中,將繼續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
的學習興趣.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