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昕暉 陳軍 紀興華 李坤淑
摘要:本文基于綠色發展理念,分析智能制造新業態下數控技術專業崗位需求現狀、趨勢、職業能力變化、目前存在的問題,對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評價體系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以期有效解決勞動力市場綠色技能人才、復合型人才短缺問題,為職業教育智能制造類人才培養的改革提供優化建議。
關鍵詞:綠色發展;智能制造;數控技術;專業建設;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88
1研究背景及意義
雙碳背景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宗旨的節能、低碳、綠色制造為主題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正在全面鋪開,由此引發了制造業產業轉型及產業勞動力市場變革與調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需要一大批掌握綠色技能的專業。高職教育在培養綠色技能型人才教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具有綠色技能與視野,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改革和發展的趨勢之一。云、大、移、物、智等新興信息技術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一場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以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和數字化制造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術已經在裝備制造領域得以較為廣泛的應用。職業教育作為與產業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如何應對現代化經濟體系下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2研究內容與實施
通過社會企業調研、理論政策研究,分析新形勢、新業態下裝備制造類專業崗位需求、職業能力的變化與目前面臨的問題,優化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定位,在此基礎上“以崗定課”,重構數控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基于“1+X”證書制度,實施“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通過校企深度融合,形成“兩對接,四要素,雙主體,五維度”的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理念先進、水平領先、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形成構建“綜合全面,動態發展,增值賦能”的發展性評價體系,開展實證研究與實踐,并通過評價體系全方位動態評價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與培養目標的匹配程度,通過反饋結果,持續性進行診改。
2.1優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
“雙碳”及“智能智造”背景下,制造業轉型升級,多元復合型崗位需求增大,綠色智造與智能智造已成為裝備制造類產業的發展方向,現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已不能匹配職業能力,通過系統梳理新業態、新模式下職業能力需求,重構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
2.2重構數控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對接制造業“綠色、智能、互聯、服務”的新發展趨勢,基于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結合行業企業崗位人才需求現狀及趨勢分析,以崗定課,突出“數字化設計、先進制造技術、綠色設計與制造、工藝裝備設計和先進設備調試與維護、產品全生命周期設計”等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將課程模塊與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及學生技能大賽、創新創業能力競賽相關內容有機融合,構建“綠色智能融入、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體系。
2.3構建“兩對接,四要素,雙主體,五維度”的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綠色制造及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構建“兩對接,四要素,雙主體,五維度”的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崗、課、訓支撐對應,課、賽、證貫通融合,行、企業深度參與,全方位素質提升”的人才培養格局。
“兩對接”指課程體系對接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崗位需求,形成“崗位-課程”支撐對應局面。
“四要素”指推動“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以崗定課、以課育人、以賽促課、以證驗課,形成“課賽證互認”機制,將“1+X”證書評價標準與大賽經典案例融入課程教學內容,開發模塊化、項目化教學案例,實施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活動。
“雙主體”是指推動學校-企業雙主體育人機制,校企深度融合,以企業“參與教學資源開發、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參與人才培養評價”為特征,具體做法如校企合作開發數字化教材與教學案例庫,行業企業專家構成企業導師庫、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聯合培養、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性與結果性評價等。
“五維度”是指專業教學目標注重“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能力、專業素質水平、專業應用能力、專業綜合能力發展思想”,以全面提升專業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
2.4數控技術專業師資隊伍升級與轉型
當前職業院校大多數專職教師還未接受過綠色技能方面的系統訓練,綠色技能融入課堂的專業教師缺乏;隨著智能制造技術迭代頻率的加快,“校企之間的技術差距”更為凸顯,從技術上來說,原來強調某一崗位上熟練操作,當前需要對技術進行交叉復合應用。從企業需求能力來講,由原先不同崗位的相互合作,轉變為系統性的協作,需要不同能力的融合。培養復合型人才需要復合型師資隊伍,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培養綜合能力。在轉型過程中,師資隊伍主要面臨三個問題:一是教師不僅要突破專業間的壁壘,而且要突破傳統觀念上的思想壁壘;二是教師隊伍現有專業知識的架構不符合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專業體系的需求;三是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需要及時調整。堅持問題導向,提出“理念先進、水平領先、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并進一步細化,建立“理念與方向、教學與教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的提升指標,為打造復合型教師團隊,分類精細培育,搭建學歷、職稱等結構合理的教師團隊,實現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
2.5構建發展性評價體系
構建“綜合全面,動態發展”的發展性評價體系。著眼于綠色技能與智能制造的培養模式改革,需要有與之匹配的評價體系,發展性評價體系實質上就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評價指標涵蓋專業能力發展思想、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能力、專業素質能力以及專業應用能力,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3專業建設與改革實施成效
本文研究成果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數控技術專業學生適應綠色制造及智能制造要求的培養質量,引領模具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電氣自動化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等裝備制造大類專業的建設思路,亦可推廣到其他同類專業、受益面更廣。
該研究在制造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人才評價體系創新、“1+X”證書制度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區域內同類院校、中等職業學校中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該項目的研究能夠實現職業教育與崗位需求深度融合,從而滿足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背景下企業和市場的用人需求,對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4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培養規格及模式的研究探討,開展高職院校數控技術專業建設研究,基于當前對智能制造與綠色制造背景下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重構人才培養定位,并重構專業課程體系,一邊應對綠色技能人才、復合性人才短缺問題,以適應區域技術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施校企雙主體、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結合發展性評價指標從多個維度考查與培養學生。打造“理念先進、水平領先、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參考文獻
[1]王云平,蔣安玲.“雙碳”目標下加快推進我國綠色制造體系構建——基于市場化體系構建的角度[J/OL].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4[20231114].
[2]殷美桂,陳海郎.信息化時代綠色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4):3437.
[3]高會.高職院校綠色技能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22.
[4]左宗華.職業院校智能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22.
[5]許艷麗,李資成.制造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挑戰與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0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