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荊江,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綜合管理部副主任,編輯
【摘 要】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振興進入全新階段。金融在推動縣域經濟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前,在金融知識傳播中,金融信息傳播體系不健全,“知識溝”的存在讓縣域基層民眾理解金融知識的能力減弱。因此,需要通過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金融知識傳播效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體系,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增加可信度、透明度,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提高金融智能化程度以及建立服務于縣域經濟的專業人才隊伍,更好推動縣域金融知識的傳播與普及,以支持加強知識傳播提升金融服務效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知識傳播;信息傳播;鄉村振興;縣域經濟;金融知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鄉村振興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實施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金融對于推動縣域經濟資源優化配置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知識結構限制、傳播渠道有限、信息不對稱等原因,縣域金融知識傳播力不高,縣域基層民眾無法充分利用金融服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金融知識傳播的困境、成因,并提出對策和建議,為提升縣域金融知識傳播提供一定借鑒,進而通過生動、真實的鄉村振興故事,向世界展示蓬勃發展、充滿活力的中國鄉村新面貌,推動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一、縣域金融知識傳播面臨諸多困境
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傳播者是信息的發起者,而受眾則是信息的接收者。傳播者需要清晰地了解受眾的特點、需求和興趣,根據傳播內容,有針對性地制訂傳播策略,才能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由于傳統的金融知識傳播方式的問題,以及金融素養普及率低、縣域受眾信息接收力較弱等原因,縣域金融知識傳播面臨諸多困境,集中表現在信息供給和信息接收兩個層面。
(一)信息供給層面:缺乏有效的金融信息傳播體系
一方面,當前的金融知識傳播體系在鄉村地區尚未得到充分建設,這從根本上限制了金融知識的傳播范圍,影響了傳播效果。盡管在過去幾年里,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對鄉村金融知識的宣傳力度,一些地區采用的宣傳方式仍是簡單化的、模式單一的,這些渠道無法滿足縣域基層民眾的具體需求,限制了金融知識的傳播。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知識傳播體系,使其更加實用和普及。
另一方面,金融知識傳播的內容和形式需要更加具體和貼近實際,以適應不同地區和群體的需求。縣域基層民眾對金融知識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需要了解如何進行農業生產貸款,有的則需要了解如何選擇理財產品等,有時甚至需要了解復合金融工具的知識來保障農業生產,如“保險+期貨”模式等。因此,在金融知識傳播時需要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進行分類、區分,制訂相應傳播策略,采取有針對性的傳播方式。
(二)信息接收層面:“知識溝”讓縣域民眾缺少理解金融知識的能力
美國傳播學者蒂奇納(Tichenor)提出了“知識溝”(又稱“知識鴻溝”,Knowledge gap)概念,他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向社會傳播的信息量持續增長,對于同樣的大眾傳播系統所釋放出的信息,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群體接收信息的速度會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群體快[2]。由于城鄉經濟水平和文化水平差異,“知識溝”是影響金融知識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許多縣域和鄉村地區,大批基層民眾由于缺乏接受金融教育的機會,無法獲得必要的金融知識和技能,認知水平有限,學習和接受能力也非常有限,這對金融知識傳播產生了一定的阻礙。由于縣域基層民眾往往缺乏理解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也不了解相關的金融知識,他們很難判斷何時需要金融服務,何時需要合理的投資和理財規劃。金融知識的匱乏,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縣域經濟發展帶來阻礙。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村金融教育的投入,從根本上提高縣域基層民眾的知識水平。比如,開展針對縣域基層民眾的金融知識培訓,加強縣域基層民眾的金融素質教育,提高縣域基層民眾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金融技能,為縣域基層民眾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總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金融知識傳播面臨諸多困境。這些困境的產生和存在,既與金融信息傳播體系不夠完善有關,也與縣域民眾的認知水平有關。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民眾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縣域金融知識傳播,推進鄉村金融服務的發展,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的作用,為推動鄉村振興、講好中國振興故事貢獻力量。
二、縣域金融知識傳播困境的成因
金融知識的普及程度與縣域金融服務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阻礙了“金融活水”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h域金融知識傳播困境的成因,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社會文化和傳播環境的影響、普惠金融體系發展不成熟、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等。
(一)社會文化和傳播環境的影響
縣域金融知識傳播受到社會文化和傳播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認識不足,金融意識淡薄。一些縣域基層民眾對金融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金融意識,這限制了金融知識傳播的普遍性和針對性。二是傳統觀念影響。農村地區一些固有的傳統觀念及其特有的文化習慣,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金融知識的傳播,例如,一些地方習俗是不愿意借貸,或者不習慣使用金融工具等,這些都會使民眾對金融知識的需求度、接受度不高,限制了知識傳播的接受度和影響力。三是傳播渠道有限,致使信息不對稱。由于農村地區的傳播渠道較為有限,受眾往往缺乏獲取和了解金融知識的途徑和手段,這直接造成了金融信息的不對稱,從而制約了金融知識的傳播。
(二)普惠金融體系發展不成熟
目前,縣域普惠金融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一是金融機構服務面臨瓶頸。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服務對象較為分散,服務成本高,同時由于人才短缺,缺乏專業化的金融服務人員,這使得金融機構難以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限制了金融知識的傳播。二是缺乏適合縣域特點的金融產品。目前,農村金融市場上缺乏專門針對縣域經濟和縣域基層民眾特點的金融產品,縣域基層民眾得不到其真正需要的金融信息,需求難以滿足。三是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務平臺。農村地區缺乏與金融機構配套的服務平臺,這使得金融機構難以與客戶進行有效的互動,影響了金融知識的傳播。
(三)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
縣域金融服務體系的不健全也是影響金融知識傳播的重要因素。一是一些金融服務缺乏穩定性,縣域基層民眾不信任所接收到的金融信息。二是金融服務缺乏專業性和個性化?,F實中,金融服務的專業性和個性化程度不高,缺乏有針對性的服務,這使得金融機構難以滿足不同縣域基層民眾的金融需求。而且在縣域生搬硬套城市金融乃至國際金融的運作規則,不僅會使金融服務難以進入縣域和鄉村,也會讓金融機構基層工作人員難以開展工作,導致金融機構和民眾較難建立信任關系。三是金融服務的渠道有限。目前,農村金融服務渠道主要以銀行網點為主,縣域基層民眾在辦理金融業務時需要到銀行網點進行操作,但是在一些偏遠的地區,銀行網點難以覆蓋到,因此也影響了金融知識的傳播。
三、縣域金融知識傳播的對策與建議
傳播是一個信息共享的過程,它可以將單人或少數人所享有的信息轉化為兩個或更多人所共有的信息。共享的概念意味著社會信息的傳播具有交流交換和擴散的性質,縣域金融知識傳播也是這樣的道理。為了解決縣域金融知識傳播存在的問題,需要政府、媒體、金融機構和民眾共同努力,多措并舉,協同協作,提升縣域金融知識傳播效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提高傳播站位,參與講好中國金融故事
國際傳播離不開地方實踐的具體支撐。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包括縣域金融機構在內的各級金融主體,需要提高政治站位,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大局,發揮金融行業特色優勢,加強金融合作和知識傳播,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向民眾展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例如,中國農業銀行自2014年與塔吉克斯坦農業投資銀行簽署《農業領域合作協議》以來,已順利開展項目融資、賬戶融資等信貸業務,推進了雙邊貨幣互換,合作領域不斷拓寬,還為塔吉克斯坦成功舉辦兩期財金高級管理人員研修班,有力推動了兩國金融理念融合和業務產品對接[3]??h域金融機構也應積極拓寬平臺和渠道,參與更多國際合作和國際傳播實踐,在講好中國金融故事的同時,有效提高金融知識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二)廣泛開展宣傳,提高金融知識傳播效果
政府、媒體、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可以通過開展金融知識宣傳和教育,拓寬傳播渠道,提高縣域基層民眾的金融素質和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金融服務和產品。第一,廣泛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活動。政府和金融機構可以聯合各級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單位,以多元、豐富的形式,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活動,普及金融知識,提高縣域基層民眾的金融素質。第二,組織金融知識培訓。政府、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可以聯合開展金融知識培訓活動,提高縣域基層民眾的金融知識水平和技能。第三,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政府和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推廣金融科技應用,如智能客服、在線理財等方式,增加縣域基層民眾獲取金融服務和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使其更加便捷地了解和使用金融服務。
(三)加大政策扶持,優化金融服務體系
政府在推進縣域金融知識傳播和鄉村金融服務發展方面的作用尤為重要。政府應該加大對鄉村金融服務的投入,改善金融服務設施和條件,建立健全縣域金融服務體系。政府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加強鄉村金融服務的發展。第一,加強金融服務設施和網絡建設。政府可以通過建設金融服務中心、支行、網點等方式,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提高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效率。第二,建立金融服務公共平臺。政府可以通過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臺、電子銀行、金融APP等方式,增加縣域基層民眾獲取金融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使其更加便捷地了解和使用金融服務。第三,建立縣域金融服務聯盟。政府可以通過組織銀行、信用社、農村合作社等金融機構,形成縣域金融服務聯盟,共同開展縣域金融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四)提高服務水平,增加可信度、透明度
為了提高縣域基層民眾對金融服務的信任度和使用率,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具體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強金融監管。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防范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服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推進金融信息公開。政府和金融機構應該提高金融信息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增強縣域基層民眾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了解和認知。第三,建立金融信用體系。政府和金融機構可以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體系,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記錄縣域基層民眾的信用狀況,提高縣域基層民眾的信用度和金融服務可靠性。
(五)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金融智能化程度
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需要建立一支專業化水平高、專業能力強的金融服務隊伍。具體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金融人才培養。政府和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專業培訓、人才引進等方式,培養一支具有金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隊伍。二是建立金融服務標準化管理體系。政府和金融機構可以建立金融服務標準化管理體系,規范金融服務流程和標準,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三是推行金融服務智能化。政府和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引進金融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高金融服務智能化程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通過對當前縣域金融知識傳播面臨的困境及其成因的分析,不難發現,縣域金融知識傳播受到多重因素制約。在此基礎上,包括縣域金融機構在內的各級金融主體,需要提高站位放眼全局,參與講好中國金融故事,拓寬傳播渠道,優化傳播載體,提升知識傳播效果,開展金融教育培訓,加強與鄉村干部及社會組織等方面的合作,采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金融產品宣傳,促進縣域金融服務的發展,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同時也應該認識到,縣域金融知識傳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各方努力和配合。只有不斷積極探索、改進和創新,才能更好地推動縣域金融知識的傳播與普及,以支持加強知識傳播提升金融服務效果,進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讓世界通過中國鄉村振興這扇窗,看到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和持續不斷的蓬勃活力。潮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Tichenor, P.A.. Donohue, G.A.. Olien, C.N.. 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J].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0,34(2):159–170.
[3]張瀟予,楊亞琴,何繼源.發揮國有金融機構在對外宣傳工作中的作用[EB/OL].(2022-04-22)[2024-05-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0984177
1969121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