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盈盈


最近,剛做完甲狀腺手術的王女士在門診復查時發(fā)現(xiàn),醫(yī)生不但給自己開了長期服用的優(yōu)甲樂,還加了補鈣的藥,而且還專門囑咐每天要曬一小時太陽。對此,王女士很疑惑:自己做的是甲狀腺手術啊,術前還好好的,為什么術后突然就需要補鈣了呢?甲狀腺和鈣是有什么關系嗎?目前也沒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啊,為什么醫(yī)生要讓自己補鈣呢?以后還要補多少?補多久?……帶著這些疑惑,讓我們來一次說個明白。
一、人體內鈣的分布和作用
眾所周知,鈣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元素之一。其中,有99%的鈣保存在骨骼和牙齒中;相對來說,體液中含鈣量只占人體鈣總量的1%—量雖然少,但這些鈣廣泛分布在血液、細胞間液及軟組織中,對維持血液中鈣的濃度,進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作用。
比如,當人體內鈣含量充足時,可以防止骨痛和肌肉抽搐以及腰酸、背痛、腿抽筋等常見的鈣缺乏癥狀。除此之外,鈣還可以調節(jié)腺體分泌、激活酶系統(tǒng)、激活補體、參與凝血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等多種功能。
二、人體內鈣的代謝和調節(jié)機制
1.食物中鈣的吸收
食物中的鈣由小腸上皮細胞吸收進入體內。其中,1%的鈣在體液中以游離鈣、蛋白結合鈣等形式存在,并不斷經腎臟排泄出體外;另外99%則以羥基磷酸鹽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
2.血液/骨骼中鈣的互相轉換
血液中的鈣是鈣的“先鋒”,廣泛參與機體的各項生理活動;而骨骼中的鈣是鈣的“倉庫”,99%的鈣都儲存在骨骼中。當食物中的鈣攝入不足導致血鈣水平過低時,甲狀旁腺分泌的甲狀旁腺素(PTH)就會發(fā)揮調控作用:減少血液中的鈣進入骨骼,并動員骨骼中的鈣釋放進入血液,從而將血鈣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以保證心臟和神經系統(tǒng)的重要生理功能。與此同時,甲狀腺分泌的降鈣素(CT)也會發(fā)揮作用:拮抗甲狀旁腺“搬運”骨骼中的鈣這一過程,從而維持鈣的動態(tài)平衡。
3.維生素D的作用
目前已知的結論是:無論是鈣在腸道的吸收還是在腎臟的回收,維生素D在其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另外,維生素D還可誘導PTH,將鈣從骨骼中動員出來。所以,就補鈣來說,維生素D的作用不容忽視。
三、甲狀腺手術和低血鈣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人體內鈣的吸收和代謝主要由3種激素參與,分別是甲狀腺分泌的降鈣素(CT)、甲狀旁腺分泌的甲狀旁腺素(PTH)以及維生素D。
我們先說說甲狀腺。甲狀腺全切、次全切或者半切術后,隨著甲狀腺的切除,人體內CT的分泌會下降甚至停止,導致無法拮抗PTH,此時PTH就會從“倉庫”—骨骼—中肆無忌憚地帶走里面的鈣。雖然這種“巧取豪奪”一直在持續(xù),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PTH不斷從骨骼“搬運”鈣到血液,患者的血鈣往往很正常,于是出現(xiàn)了“血鈣指標正常的缺鈣人群”,即亞臨床低血鈣。短時間內,亞臨床低血鈣患者往往不會感覺到有明顯的異常;但是,如果不及時干預,最終會發(fā)生骨質疏松。
我們再來介紹一下甲狀旁腺。甲狀旁腺的數(shù)量一般為4個;大多長在甲狀腺后面,少數(shù)長在甲狀腺內部或者其他地方;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產生PTH。對于進行甲狀腺手術—尤其是甲狀腺全切手術—的患者來說,由于手術可能會損傷甚至切除甲狀旁腺,導致PTH分泌減少,不足以維持人體正常的血鈣濃度,進而引發(fā)暫時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低鈣血癥。
另外,對于甲狀腺癌患者來說,為降低術后復發(fā)的風險,往往需要長期服用優(yōu)甲樂。但是,長期服用超生理劑量的優(yōu)甲樂,會對骨骼造成一定的損害,導致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發(fā)生。
四、低血鈣的主要表現(xiàn)
低血鈣的臨床表現(xiàn)取決于血鈣下降的速度、程度及其持續(xù)的時間,而且個體差異很大,輕者可能無癥狀,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急性表現(xiàn):在甲狀腺手術后1~2天,有些患者會突然出現(xiàn)手足抽搐等癥狀,這主要是由于手術造成了甲狀旁腺損傷,導致PTH下降而引起了急性的低鈣血癥。
(2)肌肉、神經和精神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疲乏、煩躁、精力不集中、四肢及口角麻木:也可能出現(xiàn)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的表現(xiàn),如手足抽搐、痙攣和支氣管痙攣、哮鳴、哮喘等肌肉痙攣現(xiàn)象。
(3)營養(yǎng)不良、胃腸道表現(xiàn):如皮膚干燥、無彈性,毛發(fā)稀疏、枯萎,指甲易脆、食欲減退、腹瀉、便秘等。
(4)骨骼、心血管表現(xiàn):可能出現(xiàn)骨痛、病理性骨折、心臟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嚴重者出現(xiàn)室顫。
五、甲狀腺術后補鈣的策略和方法
1.食物補鈣
(1)高鈣飲食:高鈣飲食是預防缺鈣的根本措施,同時也是一種既安全又經濟的補鈣方法。牛奶是鈣的良好來源—100 mL牛奶大概含120 mg元素鈣;牛奶中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能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
(2)適量食用蛋白質:食用蛋白質注意適量,推薦選擇富含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如牛肉、雞肉、雞蛋等。過量的蛋白質在體內代謝后會產生酸性物質,增加尿鈣的排出量,導致體內鈣的丟失。
(3)增加攝入維生素C:獼猴桃、蘋果、草莓等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能促進鈣的吸收,對骨質基層形成有利,日常可以多吃。蔬菜中,黃花菜、蘿卜、香菇、木耳等的鈣含量都比較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蔬菜(如菠菜、空心菜、冬筍等)含草酸較多,而草酸會與鈣結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鈣,影響和阻止機體對鈣的吸收。因此,食用這些蔬菜前,建議用水焯一下,以去除其中的草酸。
(4)低磷飲食:當血磷增高時,血鈣就會降低,同時鈣從腸道中的吸收也變少。因此,日常需要低磷飲食;汽水、可樂等含磷較高,需要減少攝入。
(5)低鹽、低糖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戒煙限酒、少喝咖啡,以消除鈣吸收過程中的阻礙因素。
2.藥物補鈣
目前,市場上的鈣劑可以分為無機鈣和有機鈣兩大類。這些鈣劑中元素鈣的含量不盡相同:如果需要補充1 g元素鈣,分別需要7.7 g乳酸鈣,或10.79 g葡萄糖酸鈣,或2.5 g碳酸鈣,或4 g氯化鈣。因此,碳酸鈣是目前使用最廣泛、性價比也最高的鈣補充劑,尤其推薦用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引起的低鈣血癥的治療。
對于甲狀腺手術患者而言,缺鈣的主要原因是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導致體內維生素D活化障礙,所以,此時單純補鈣是遠遠不夠的,更應加強對活性維生素D制劑的補充,以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常用的活性維生素D制劑為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推薦成人每天補充1~2 μg。其中,骨化三醇不需要經過肝臟、腎臟加工,特別適合老年人群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的人群。
3.多曬太陽、多鍛煉
人體內維生素D主要來源于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其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后,可以合成維生素D3,幫助增強鈣在腸道中的吸收。因此,多曬太陽對于補鈣來說很重要。多鍛煉是因為運動有利于骨量儲存,而更高的骨量儲存可以避免骨量丟失過快的現(xiàn)象發(fā)生。
最后,甲狀腺術后患者應該重視自己的血鈣水平,需要長期、科學、有效地補鈣。過程中,注意定期到醫(yī)院隨訪、檢查(建議每3~6個月一次),監(jiān)測血鈣、尿鈣水平以及與骨代謝相關激素的變化,根據(jù)檢查結果及時調整補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