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勝明
[摘 要]在持續深化歷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傳統歷史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初中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索需求,跨學科主題教學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凸顯。文章以“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一課為例,從歷史與語文學科相結合的角度,闡釋了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主題探究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12-0073-03
歷史在初中階段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在新課改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歷史教師必須重視開展跨學科教學,借助不同學科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不斷豐富歷史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全面理解。在跨學科教學中,教師需以高質量跨學科主題教學為基本導向,把握不同學科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尊重學生個性和教學規律,并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新的嘗試,促進初中生全面掌握歷史知識。開展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開展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是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重要途徑,教師需圍繞歷史課程的核心知識,從多角度著手豐富歷史教學素材,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通過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帶來的深度體驗,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態度發生根本性轉變,能夠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思考,并能夠在圍繞歷史知識進行深入探索的同時建構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對于初中生來說,歷史課程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探究性和趣味性,而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推動學生的個性成長。
(二)有利于培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初中歷史教師在跨學科主題教學中,將不同學科知識進行高度整合,并在此過程中引發學生聯想和思考,能全面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推動歷史五大核心素養全面落地。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模式,跨學科主題教學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能促進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的全面理解,帶給學生深層次的啟發,讓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在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需打破學科知識之間的壁壘,幫助學生提升歷史核心素養、構建歷史知識體系。
(三)有利于構建歷史高效課堂
在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應基于不同學科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圍繞教學主題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明確歷史課程的學習方向,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效率,進而為構建歷史學科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二、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跨學科教學資源開發不充分
當前,部分初中歷史教師對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資源的開發不夠充分,只是關注歷史教材中的內容而忽略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拓展,這是影響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再就是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特點,使得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際效果和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在資源開發不到位的情況下,學生對相關知識體系的建構容易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際價值難以得到有效體現。
(二)教學活動設計相對單一
當前,一些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的設計以教師為主體,在活動設計和知識建構方面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部分教師簡單地將跨學科主題教學作為一項常規任務,在教學設計中忽略學生的個性特點,不能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部分教師忽略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未能和學生深入溝通和交流,只是強調通過單純的講授讓學生掌握知識,導致教學氣氛較為沉悶。
(三)缺乏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前部分跨學科主題教學評價活動的設計有待優化。部分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過分強調結果性評價,只關注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忽略了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表現出的綜合能力以及核心素養,這就導致評價活動很難發揮應有作用,甚至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在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應對歷史教學的評價作出調整,多關注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真正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體現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價值。
三、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策略
本文以初中歷史學科與初中語文學科的融合為例,就跨學科主題教學策略展開討論。歷史與語文同屬人文學科,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將語文學科資源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學策略的創新,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整合相關的語文教學資源,以凸顯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價值,引發學生的深刻思考。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一課講述安史之亂結束了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為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埋下了隱患。教師可以設計“透過詩歌看歷史”的教學主題,將歷史事件和語文詩歌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利用詩歌增強新課導入趣味性
詩歌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與安史之亂相關的詩歌運用到新課導入環節,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思考。教師首先為學生展示古詩《憶昔》和《垂老別》,這兩首詩均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手,但創作時間和背景有所不同。《憶昔》這首詩體現了唐玄宗統治前期經濟社會鼎盛的場景,《垂老別》則描繪了社會矛盾尖銳、人民生活悲苦的狀況。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為何同一作者會寫出兩首風格和內容不同的詩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展開聯想和思考: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唐朝經濟繁榮,但是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盛極一時的唐朝逐漸走向滅亡。在課堂導入活動中利用詩歌渲染氣氛,從古詩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教學趣味。學生在詩歌帶來的情感體驗中,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將更加深入。借助詩歌所呈現出的畫面,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現象所具有的人文特征,在了解歷史知識的同時豐富語文知識儲備。
(二)創設情境分析歷史現象
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基于情境展開思考。如在講授“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時,教師可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了解安史之亂終結盛世的過程,并且思考安史之亂爆發的深層次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杜牧《過華清宮》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以及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詩句作為史料,引導學生思考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基于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歷史教材中的內容,學生能夠很容易得出結論。根據詩歌中的描述,學生的腦海中會浮現唐玄宗追求享樂,致使朝廷腐敗、社會矛盾尖銳的畫面,從而不難理解:唐玄宗在統治后期迷戀楊貴妃,在政治上任人唯親,追逐聲色犬馬,致使官員群起效仿、百姓苦不堪言。借助古詩營造的生動且具體的畫面,學生能夠透過歷史現象看到其本質,進一步理解歷史知識。
(三)合作探究提升思維能力
合作探究活動能夠調動學生參與歷史活動的熱情。初中歷史教師應當重視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思想觀念的碰撞,從而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歷史知識奠定良好基礎。要將語文學科和歷史學科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教師須具備較強的歷史材料開發能力,能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詩歌,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素材。比如教學黃巢起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黃巢《不第后賦菊》中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作為研究探討的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的相關描述思考問題:“黃巢為何要領導農民起義,最終取得了怎樣的成果?”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從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進行深刻剖析,了解唐朝覆滅的原因、過程。基于語文素材與歷史教材內容的聯系,學生能夠通過合作探究實現思維品質的不斷提升,從而實現對歷史知識的深層理解。
(四)做好課堂小結升華主題內涵
課堂小結是幫助學生整理學習思路、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在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課堂小結,對主題內容進行升華,引導學生以史為鑒。唐朝在經歷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高峰之后,由于統治者的腐敗導致安史之亂爆發,之后由盛轉衰。從唐朝的由盛轉衰,可以看出統治者只有勵精圖治、戒驕戒躁才能實現國家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依舊需要善于反思,敢于攻堅克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能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歷史知識、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必須重視跨學科主題教學的重要作用,從學生實際出發,對跨學科主題教學進行創新嘗試,全面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流程,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的深刻內涵,進而促進學生全面提升歷史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正瀚,石桂蓉,宋玉珍.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踐探索:以“中華英雄譜”跨學科學習活動為例[J].現代教學,2023(17):58-59.
[2]? 韓靜.“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傳播中的涵化效果與情感認同:基于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的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3(8):152-156.
[3]? 董敏.跨學科視域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探索:以《絲綢之路》為例[J].教育參考,2023(4):93-97.
[4]? 王曉玉.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策略: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3(20):35-38.
[5]? 胡月,邊繼雪.“五育融合”視域下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實踐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5):161-163,167.
[6]? 張翠霞.基于項目式的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以泉州古厝聚落文化保護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3(2):83-85.
[7]? 黃衛平.“大概念”統攝下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與實施[J].課程教學研究,2023(2):31-38.
[8]? 陶麗.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歷史跨學科作業設計與實踐[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3(2):27-29.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