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方 陽艷莉 鐘佳作
[摘 要]文章從德育在學校中的重要地位,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對德育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約束功能、育人功能、激勵功能、心理調適功能、愉悅身心功能進行了闡述,對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教師應展示人格魅力,增強德育的有效性;以“教會學生做人”為重,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因材施教地引導學生;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嚴格落實常規(guī)管理,促進行為習慣養(yǎng)成;以突發(fā)事件為契機,提升德育效果;豐富課外活動,提高德育成效;開展傳統體育活動,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體育;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 G633.96?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12-0086-03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含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對教育培養(yǎng)人的素質的普遍要求,又貫穿著一定社會制度的國家對教育培養(yǎng)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新時期新發(fā)展階段,學校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對文化傳承與社會責任培養(yǎng)需要思考的問題。學校體育教育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緊緊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這三個核心素養(yǎng),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學校體育工作中,幫助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因此,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引導學生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適應環(huán)境,調節(jié)情緒,而且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敢于拼搏、自尊自信以及遵守規(guī)則等體育品德,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功能
(一)導向功能
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之成為有良好行為習慣和社會擔當的公民,進而找準人生的定位,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二)凝聚功能
對集體項目的學習和集體項目的校內校外交流競賽,能有效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共同的價值觀和樹立共同的奮斗目標,培養(yǎng)其班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
(三)約束功能
體育專業(yè)的嚴格性、規(guī)范性能有效幫助和引導廣大學生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加強組織紀律性,自覺遵守規(guī)則,自強自律。
(四)育人功能
對學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信念進行訓練,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敢于拼搏、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質。體育教育能讓德育得到延伸、補充和具體化,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五)激勵功能
開展團隊體育比賽等競技性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好勝心,能有效幫助學生激發(fā)興趣與愛好,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從而體現出體育的激勵功能。
(六)心理調適功能
開展體育運動能有效宣泄內心煩惱,幫助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放松心情,緩解焦慮。
(七)愉悅身心功能
實施體育教育能有效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精神層面上找到樂趣、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力、樹立自信心,在身體層面上增強體質。
二、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一)教師展示人格魅力,增強德育的有效性
教師是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力量,是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應做“四有”好老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進而增強德育的有效性。教師不但要教書,而且要育人,而德育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做人。教師人格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和懲罰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實踐證明,體育教師的言行舉止、思維習慣對學生的示范作用及對學生的自身成長影響都很大。因為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注視之中,會給學生帶來明示和暗示的綜合效應,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確保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自身的品格、品行和品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以“教會學生做人”為主,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內容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教書是為了育人,讀書是為了做人。其具體內涵是:教育、引導、教會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國教育界曾有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合格比喻為危險品之說,因此當今社會必須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貫徹“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強化學科育人功能 ,滲透德育內容。除在思想政治課這一顯性課程進行德育外,還應加強隱性課程關于德育滲透的探究,融復雜、抽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于其他學科教學之中。例如,在體育球類運動的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精神,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與他人和睦相處的優(yōu)良品質。教師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誠、真情、真心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三)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因材施教地引導學生
要深挖德育教育資源,將五育并舉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內化于體育教學中,從而實現德育的內在價值。在體育理論的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如講述從國人曾被歧視為“東亞病夫”,到現在我國體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的事實,說明人民體質的強弱會影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從而積極引導和教育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鍛煉。在體育實踐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中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滲透:通過隊列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和公平競爭的意識;通過中長跑的教學,教會學生敢于面對困難,培養(yǎng)學生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和教學活動形式進行德育滲透,把德育貫穿于課堂教學,以加大德育的深度和廣度,充分發(fā)揮德育的育人功能。
(四)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的教育是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外在因素,因此,在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的同時,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讓教師向學生灌輸的社會意識、道德規(guī)范和提出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德育中,可介紹每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讓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從而做到自我觀察、自我尊重,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使其有意識地發(fā)揮長處,克服弱點。
(五)嚴格落實常規(guī)管理,促進行為習慣養(yǎng)成
德育必須從學生的常規(guī)教育抓起,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年齡、心理、性格、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深入了解,借用形式多樣的德育載體,大力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逐漸使之內化為思想認識,自覺行動。在體育教學中,抓教學常規(guī)有利于保持課堂正常的秩序,讓學生在教學中明確目標。通過抓教學常規(guī),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使師生專注于教育教學而不受與教學活動不相關的事情影響,有利于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抓教學常規(guī)還有利于提高體育課堂的安全性。教師在開展使用器械的教學活動時,需要對學生提出安全要求,讓學生自覺遵守相關規(guī)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體育課常規(guī)教育制度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證。
(六)以突發(fā)事件為契機,提升德育效果
在體育活動實踐中,教師要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果斷地處理好課內突發(fā)情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突出表現,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如在足球運動中,攻防隊員因身體接觸相繼絆倒,攻方學生主動放棄進攻的主動權,扶起摔倒的守方學生,相互握手言和。教師要及時了解事情緣由,對摔傷隊員進行安撫,對主動扶人的學生進行表揚,突出該學生的互幫互助、和諧相處表現,從而提出在集體活動中要團結互助、換位思考、培養(yǎng)團結友愛精神。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言行舉止,要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如在籃球運動中,球技好的學生有意戲弄球技差的學生進而引發(fā)矛盾的這類校園欺凌現象,教師要果斷及時地當眾嚴肅批評前者,要求其當面向后者賠禮道歉,尋求后者的諒解,防止突發(fā)事件進一步產生次生傷害。教師要以此類事件為教育契機,找準啟發(fā)點,讓所有學生都從該事件中吸取教訓,幫助全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避免簡單粗暴。
(七)豐富課外活動,提高德育成效
學生總是在參與活動中獲得發(fā)展的。學校可利用課內外體育社團活動、校外交流賽事、運動會、班級聯賽、藝術節(jié)以及校慶文藝匯演等,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運動特長和愛好,促進學生身心愉快。同時也要促使學生在學校或生活中樹立堅定的自信心,不怕困難,不怕失敗,提高心理穩(wěn)定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多樣化的課外活動有效地拓展了教學空間,其形式的生動、場景的優(yōu)美、師生的積極參與無不作用于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能從實踐中提高德育認識,堅定道德信念。教師通過開展參與面廣、內容豐富的各項活動,恰到好處地將德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實現寓教于動、寓教于樂、寓教于德。
(八)開展傳統體育活動,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1.匯編體育校本教材,提供理論指導
廣西柳州市民族高中(以下簡稱“我校”)自從建校以來,不斷接收侗族、苗族、瑤族及壯族等少數民族學生,他們或多或少帶來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影響,為我校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我校三年前開設了民族體育必修課,編寫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匯編》《體育裁判培訓教程》《體育趣味課》《舞龍》等6套體育校本教材,為學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提供了理論指導。
2.因地制宜,優(yōu)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我校作為自治區(qū)星級特色學校、市級民族高中,充分借助政府賦予的民族資源優(yōu)勢,在資金有保證、師資有保證、生源有保證的前提下,開發(fā)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特別是把舞龍、板鞋競速、拋繡球、毽球、竹竿舞等作為民族體育特色項目,讓學生了解我國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精神,為實現民族大團結和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3.借力民族學校的優(yōu)勢,推動體育多元發(fā)展
啟動學校體育名師工作坊,培養(yǎng)一支一專多能的骨干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民族體育教學能力;開展民族體育課題研究,積極探討學校體育教學與民族體育的融合,主持完成柳州市“民族傳統體育與中學體育教學融合的研究”課題一項;開發(fā)民族體育文化課程,發(fā)揮學校民族體育項目優(yōu)勢,引領民族體育教育教學新發(fā)展,在學校乃至柳州市構建并形成了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體系。
4.聚力提升內功,增強對外輻射作用
我校曾三次代表柳州市參加自治區(qū)民族運動會體育比賽;組織參與接待了參加“香港青年廣西柳州深度文化藝術交流之旅”活動的近百名香港青年,香港商報網等新聞媒體進行了廣泛的報道;接待了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教育局、山東威海市人大代表以及貴港市民族中學等到校參觀、交流。民族體育特色獲得了區(qū)內外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校、愛家的家國情懷。
5.勇擔社會責任,提煉德育成果
我校多次參加區(qū)市級教學成果評獎活動。在2022年廣西基礎教育自治區(qū)級教學成果等次評定中,我校成果“國家認同感導向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真慧美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獲教學成果自治區(qū)級一等獎。在2019年廣西基礎教育自治區(qū)級教學成果等次評定中,我校成果“基于‘五個一工程及‘七化建設的民族團結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相融合的模式建構與實踐”獲二等獎。我校體育民族課程體系的構建,增強了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總之,德育工作關系到教育能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一線教師要牢記教書育人使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大德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力度,使其成為塑造和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途徑,使學生不斷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責任編輯? ? 黃? ?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