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自主話語體系是我國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必須直面的根本問題。話語是語言的實踐或語言的使用,是展示某種外在功能的符號系統,并深深地卷入權力與利益之中。話語是人類以及個人最重要的意義來源之一,是形塑每一個人觀念與行為的巨大力量。基于此,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應當重視自主話語體系建設,職業教育學亦應如此。
話語體系建設對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具有特殊意義。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實踐面臨諸多困難,理論研究則長期被主流教育學研究視作“另類”。“技能為本”“導向具體崗位的工作”“直接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等是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的核心話語,但這些話語與普通教育學的理念并不契合;而且職業教育的社會聲譽欠佳,有關職業教育的話語往往被賦予了消極的符號象征。我國職業教育的話語體系還深受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影響,但域外話語并非完全切合我國的實際狀況。因此,我國職業教育研究應重視自主話語體系建設,以便為職業教育實踐提供積極的意義場域。
政策話語居于支配地位是我國職業教育話語體系的顯著特征。職業教育話語體系不是同質的,不同類型的話語擁有的力量存在明顯差異,其中政策話語在職業教育話語體系中具有支配性的權力與力量。政策驅動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特征,政策話語居于職業教育話語體系的支配地位,并形成了對學術話語、實踐話語的規約。與此同時,政策話語并沒有完全占據職業教育的話語空間,在某些情境下,一線教師、學生乃至公眾沒有完全接受政策話語,他們關心的話題也與政策不一致,但職業教育底層實踐的話語往往難以彰顯。在某種意義上,我國職業教育的話語體系存在著分裂。
優化我國職業教育話語體系,應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充分重視職業教育話語體系的基礎性作用。其話語體系的獨立性和奠基性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應當對之展開系統研究,彰顯其不容忽視的基礎性價值。二是充分保障師生的話語權。教師與學生是職業教育最直接、最基本的實踐主體,然而,師生的底層實踐話語往往被忽視,這表明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話語體系面臨結構性不足問題。因此,相關政策應盡可能關注師生的日常話語,有關管理部門應保障師生的主體地位與話語權。三是面向我國的本土問題。我國職業教育話語體系應當凸顯自主性與民族性,立足于我國職業教育實踐,關切我國職業教育的本土問題。四是注重職業教育話語體系的時代性。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話語體系已產生了明顯流變,數字化、智能化、工業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等流行語已成為職業教育話語體系中的“熱詞”,但其更新迭代還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為了構建合適的話語體系,應當強化對職業教育話語體系的研究,避免其滯后于職業教育實踐的發展。
(作者系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