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業教育作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構建技能型社會的關鍵支撐。然而,目前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吸引力明顯不足,溯史追淵,主要由于職業教育鄙薄觀念古已有之,也因當前職業教育制度設計存有缺陷、職業教育機制運行不夠順暢。法國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持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繼2018年發布11份改革文件后,2023年5月又發布《使職業高中成為年輕人和企業未來選擇的12項措施》,從理念引領、內容優化、主體賦權、共同體施力四大方面發力,通過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深耕課教改革、增強教師教育動能、倡導利益相關者共筑職業學校等舉措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對我國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關鍵詞 職業教育;吸引力;法國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1],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公辦廳又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把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有序有效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2]。可見,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僅是國家政策要求,更是時代之需。培養技能型人才既是世界發展趨勢,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構建技能型社會的關鍵支撐。然而,當前民眾在教育分流中仍普遍存在不愿主動選擇職業教育的情況,職業教育吸引力明顯弱于普通教育。因此,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助力職業教育“強起來”已刻不容緩。
法國具有悠久的職業教育歷史。近年來,為進一步吸引年輕人及社會關注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法國持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把改革重點聚焦在職業高中,繼2018年以來發布11份職業高中改革文件后,2023年5月4日又發布了《使職業高中成為年輕人和企業未來選擇的12項措施》。通過梳理五年來法國發布的職業教育系列改革文件,分析其改革的主要舉措,對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一、問題透視:制約職業教育吸引力的根源探究
在長期以來“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體相當”為核心的職普分流政策下,民眾體會到的不是“人人皆有成才選擇”的幸福感,而是“一次分流定終身”的壓迫感[3]。人具有趨利本性,面對的“選項”有明顯優劣之分和收益差別時,就會壓制“個人偏好”而做出“趨利化選擇”[4]。因此,就讀職業學校被異化成“淘汰”,職業教育逐漸淪為“次等教育”。在面對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兩種選擇時,民眾較少主動選擇職業教育,其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吸引力明顯不足,其根源可歸結為以下三方面。
(一)溯史追淵:職業教育鄙薄觀念古已有之
從古至今,職業教育一直備受輕視。中國古代以農耕自然經濟為社會經濟的主體,一家一戶式的經濟模式尚未對社會性職業教育產生需求[5]。加之,在封建地主階級的專制統治下,封建專制者為了維護統治,除了抑商,還經常限制技術發展。在此背景下,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逐漸形成。宋代朱熹在《四書集注·論語集注》中曰:“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6]。可見,古人鄙薄職業教育的單一性,認為職業教育缺乏變通性。由于技術意味著獨立自由思想的充分發展和生產生活方式、勞動工具的不斷更新,因此,封建統治階級對某些非官方提倡的技術抱有天生的戒懼。如《淮南子·汜論訓》記載周朝初年“齊肱氏作飛車,周公毀之”[7];《禮記·王制》中記載“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8]。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認定投身科舉、為官治世是每個寒窗苦讀者的理想歸宿。近代以來,在沿襲千年的科舉制度廢除之后,清政府為培養新型人才,采用“中體西用”的方式,仿照資本主義教育模式,興辦新式學堂。民國政府重視實業教育,開辦了大量語言、技術、軍事類實業學堂、技工學校,職業教育取得顯著成效。新中國成立后,更是大力發展技術教育以促生產。盡管如此,仍然未能改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傳統觀念,民眾“光宗耀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根深蒂固,民眾從心底里認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高低之分,“體力勞動”不如“腦力勞動”,技能型人才不如學術型人才,技能證書不如學歷證書。長此以往,受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職弱普強”的教育結構慢慢定型,職業教育對大眾的吸引力逐漸減弱,導致民眾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間毫不猶豫地選擇普通教育,少有綜合考慮各方因素主動選擇職業教育者。
(二)外部規制:職業教育制度設計存有缺陷
職業教育制度設計的完善程度影響著職業教育的實施質量及其吸引力。教育制度的設計須依靠國家政策方針的指導以實現有效的規劃和執行。然而,我國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過程中,仍存在職業教育制度設計主體單一、制度規劃與實際需求錯位等問題。
職業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與產業行業的銜接體系需要進行多主體的協商設計。我國職業教育制度設計主要表現為以政府為主體,以職業學校為主要載體,設計主體相對單一。職業學校的整體規劃、專業設置、招生數量、師資培訓等均需要和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等緊密相關。但是,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度提高、市場多樣化發展,原有的制度設計已無法滿足多元化需求,不能充分發揮其他非營利組織和市場商業組織等的有效作用,進而逐漸造成供給與需求的脫節,引發制度供給主體單向化和技能需求多樣化之間的矛盾。為實現教育制度的有效規劃與執行,必須堅持國家政策方針的指導。而政策文本通常多是設定目標,較少提及與職業學校發展緊密關聯的具體組織和服務措施,這無形中提高了職業學校執行政策的難度,導致政策執行效果差強人意。盡管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程度有所加深,但職業學校主要還是按照普教模式運作。缺乏行業企業協商設計的教育制度使得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無法凸顯,辦學質量大打折扣,導致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
此外,持續發布的職業教育改革政策存在與社會政策環境不甚匹配的現實問題[9]。近些年,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相關政策密集發布,僅2000-2019年,中央層面頒布的職業教育政策文本就達166份[10]。但政策只有落地才能產生其價值效用,國家政策方針的落實需要建立相應的配套措施,需要地方政府與職業學校通力合作設計配套執行方案。然而,目前下至職業學校、上至國家政府都缺乏配套的職業教育政策落實制度,特別是缺少與“處理”和“法律后果”相應的配套制度。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政策配套制度與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不甚匹配,職業教育面臨著制度規劃與實際需求錯位問題,即適合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發展路徑的教育與培訓體系建設缺乏與現實需求的匹配性。在此情況下,人才培養質量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使得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顯著降低,進而導致職業教育一直被視為低層次的教育而非一種類型教育。
(三)內部運作:職業教育機制運行不夠順暢
高效暢通的職業教育運行機制是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保障,是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的關鍵因素。然而,職業教育管理機制作為規范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抓手,存在許多不足,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機制的高效運行。
首先,職業教育受到了教育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兩個部門的共同管理,而實際上兩個部門在管理目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著獨立性與自我保護意識,導致對職業教育的管理脫離了社會大環境,辦學定位和實際市場需求不符,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設定過于理想化,社會資源以及教育資源無法高效利用。當前,校企合作普遍以職業學校為主導,大多從學校需求出發,企業往往成為“贊助商”,只停留在員工培訓、項目支持和學生實習實訓等淺層合作上,未能深度參與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學校內部管理中,缺乏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保障機制。
其次,職業教育管理還包括教育層次的銜接與貫通、教育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安排等方面。我國職業教育從層次上分成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二者在管理機制上有明顯的區別,不同層次辦學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未能為學生提供去向明晰且高質量的就業,學生的升學也存在難度,并且由于學制規定,學生需要投入的時間成本較高,接受職業教育成為一項耗時長且成效不佳的教育抉擇。在教育教學上,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溝通交流不暢,教學內容缺少有效銜接,導致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升學前后接受的知識體系無法貫通。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針對具有高中畢業基礎的學生,專業課設計以零起點為基礎,通識課則是重復設計教學內容,忽視學生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獲得的已有知識與技能經驗,導致教學資源重復浪費。職業教育管理的失調不利于職業學校學生的成功,使得學生及家長在教育道路抉擇時不認可職業教育,極大降低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二、多措并舉:法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舉措
為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使其成為受學生和家長信賴、獲社會和企業認可、促進學生成功的一類教育,法國以職業高中為切入點,持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在近五年發布的職業教育系列改革文件中,關于職業高中改革的文件占比近九成。繼2018年以來發布11份職業高中改革文件后,2023年5月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宣布對職業高中進行深度改革,緊接著法國國民教育和青年部發布了《使職業高中成為年輕人和企業未來選擇的12項措施》,這是近五年法國職業教育改革中最具代表性的文件。通過對這五年法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文件及相關配套措施的梳理分析,可將改革的主要舉措概括為以下四方面。
(一)理念引領:以學習者為中心
盡管中法國情、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對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利益訴求卻有共性: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即給予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充分選擇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內容,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功率,特別強調要為學生建立一條真正的職業發展路徑。
法國職業教育改革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其教育理念彰顯和回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對“包容性”職業教育的理念訴求,包括保護弱勢群體、倡導機會公平等[11]。為實現教育機會公平,法國職業教育改革格外關注輟學者的發展。法國認為,解決學生輟學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但管理層面的作為與學生輟學率密切相關,在職業教育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同樣責任。為增加對所有輟學者的資助機會,《12項措施》提出建立一個全開放權利系統(Dispositif Tous droits ouverts)[12],協調高中和當地合作伙伴,為有輟學風險的學生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該系統將使高中生能夠獲得其居住地附近的社會力量支持,同時可以使學生繼續保留幾個月的學生身份。這段時間稱為“所有開放權利期”(Tous droits ouverts Période),保證學生在此期間有隨時返回職業高中的權利,且他們可以自行決定返回原學校或是選擇其他學校,這克服了與學生身份有關的行政界限,有效規避了高中生失學風險。
法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對職業高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也十分關注。第一,修訂職業教育文憑。為了使職業教育文憑,如職業能力證書(Certificat d'aptitude professionnelle,CAP )、職業學士學位(Licence professionnelle)和高級技術員證書(Brevet de technicien superieur,BTS)等[13],能夠更好地適應法國職業道路轉型計劃的開展,使職業高中畢業生更好地開啟職業生涯,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法國以當前社會正在經歷的重大轉型及新興職業呼喚與之對應的文憑為出發點推進文憑修訂,如在《12項措施》中提出“到2024年翻修50個文憑,到2025年翻修100個文憑”的文憑修訂目標[14]。第二,提升文憑獲得率。文憑獲得率的提升也是幫助學生順利開啟職業生涯的一大關鍵。為提升BTS文憑的獲得率,法國職業高中在開學初診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更好地針對學生實際開展教學,同時對第一學年學習困難的學生持續提供個性化幫助,使他們在職業高中學習的兩至三年內,增加獲得BTS文憑的機會[15]。第三,提供就業支持。法國決定實施“雄心就業計劃”(Dispositif Ambition emploi),為缺乏就業機會的職業高中畢業生提供一張“安全網”,即在他們找到就業機會前為他們保留職業高中生的身份四個月。在保留學生身份期間,他們可以從不同的安排中受益,如參加實習、學習終端課程,獲得尋找工作的支持或成為學徒、參加招聘會等,有意愿者可以參加法國職業高中提供的為期一年的短期學徒培訓。即使職業高中畢業生在四個月的學生身份保留期結束后仍然沒有就業,他們依舊可以獲得一份青年勞動合同,以保障他們的后續發展。
(二)內容優化:深耕課教改革
法國實現職業教育的優質和多樣性發展得益于其格外重視課程與教學改革[16]。法國通過課程與教學改革,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以促進個性化學習,從而推動學生多元化發展,為其未來成為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做準備。
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參與者,職業學校的課程設計應當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能夠準確識別、快速應對人才市場需求,以提高其吸引力和認可度。法國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格外重視課程的編排。首先,法國職業學校在課程改革中關停難以促進學生就業和繼續深造的培訓課程,同時為更有前途的行業增設課程,如工業、個人服務、數字、能源、可持續建筑、軟交通等。其次,在職業學校課程改革中強調對學生的支持,使他們有更大的選擇自由。《12項措施》等系列文件要求職業高中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調整課程。為有效滿足學生需求,并進一步開發其潛力,職業高中從第一年開始幫助學生加強法語和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此外,法國十分強調課程的跨學科性和創新性,致力于加強不同課程間的聯系,如法國職業高中在鞏固初中普通課程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可選活動。可選活動是學習發展的一個要素,職業高中學生將有機會自主選擇自己有意向的可選活動,同時職業高中將在學生學習年限的最后一年為學生定制個人計劃,為每位學生提供個性化支持。
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法國也十分關注教學改革。法國所實施的職業道路轉型,其根本原則是將職業教育的改革重點聚焦在學生身上,并為其定制個性化的職業教育學習計劃。這一舉措使得許多教育教學創新得以實施,如“結構化教學創新”(Des innovations pédagogiques structurantes)[17]。“結構化教學創新”以“杰作”(Chef-d’?uvre)、“共同干預”(Co-intervention)兩項教學創新為主。“杰作”是指“一個同伴為了獲得進入一個行會的資格而必須做的重要而困難的工作”[18],是一項具體的成就,詮釋著學生在學習最后一個周期的工作成果,并給予學生技能展示的機會。它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單獨或集體進行,所有學生需要單獨或合作完成一份“杰作”。“共同干預”是指“一種實施參考和計劃的教學方式,其中兩名教師在同一個教室(或同一地點)和同一時間共同工作”[19],“共同干預”意味著專業課教師與通識課教師共同教育,兩位教師合作一個教育項目,使得通識類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建立聯系,以促進教學的連貫性、融合性。另外,由“法國2030”計劃資助的“ProFan”實驗設計出了一種新教學法,該教學法在職業學校的應用也是法國此次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新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三到五名學生組成小組,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為集體的成功發揮特定作用。如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表現,特別是弱勢學生的表現,還能盡量避免教學上的不平等。通過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法國職業學校不斷優化教育內容,職業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三)主體賦權:增強教師教育動能
法國在2018-2023年的職業教育改革中關注對教育行動權力的賦予,通過更合理的教師權利賦予來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動能,以此促進和支持學生的成才。
首先,提升教師在課程與教學改革中的權力。第一,提升教師在課程研發上的話語權。法國各地區預計在2030年創建包容性培訓,即“法國2030”計劃將在未來五年內動員職業學校進行培訓轉型,向職業學校撥付專款用于翻新技術平臺,賦予教師更大權力空間參與課程研發,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培訓,并號召教師作為推廣新課程的主力軍,服務學生的成才發展。這項計劃在法國職業高中改革中起到了杠桿性作用,旨在更好地服務學生對未來職業的準備工作,有助于國家在面臨當前最關鍵問題,如工業脫碳、能源和工業主權、經濟競爭力等問題時,做好準備。第二,擴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自主權。2023年,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Elisabeth Borne)宣布將“促進職業指導,助力青年人職業解放”作為2023年國家重點關注事業,同時法國決定在職業學校推行“一青一師計劃”(1 jeune 1 mentor dans les lycées professionnels)。這項計劃賦予教師人才培養的自主權,教師有權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特點自主設計階段性教育培養目標與規劃,在滿足學生個性與自由發展的同時,使其得到“導師”的陪伴和支持,提升能力自信。
其次,關注教師地位的提升[20]。一方面,提高教師待遇,保證社會經濟地位。2023年9月,法國國民教育和青年部對職業學校的所有教師進行重新評估,評估合格的教師每年將有資格獲得高達7500歐元的獎勵。法國總統承諾,職業教育教師、主要教育顧問和國家教育心理學家每月享有至少2000歐元的凈收入。另一方面,擴大教師職權,提升教師職業地位。職業學校教師是校企合作的橋梁,在教學上將具有更大的自由空間,作為培訓實習導師,他們需要評估學生、診斷學生學習情況,據此選取教學方式,幫助與支持學生適應實習實訓任務;同時,職業學校教師作為“辦公室”(bureaux des entreprises)的重要負責主體,將擁有更多職權,在與合作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同時,有權擴大合作企業網絡,拓展社會關系。
最后,在賦予教師更大行動權利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教師應當根據學校培訓計劃的變化,做出教學調整以滿足新的需要;第二,專業領域的教師至少每三年在企業和校園接受一次行業和資格培訓;第三,教師需要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提供一套“社交和行為技能工具包”,培養學生創造創新、解決新問題、集體決策等能力。作為職業教育的關鍵參與者與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者,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法國國民教育和青年部既激勵教師,又幫助其挖掘可進步空間,增強職業教育教師動能,提升職業教育師資水平。
(四)共同體施力:利益相關者共筑職業學校
法國職業教育改革中的關鍵舉措之一就是引導利益相關者共同助力職業學校的發展。職業教育改革需要發揮共同體的凝聚作用,因此,法國強調更和諧的教育合作,即通過建立“辦公室”、依托“InserJeunes”任務等開展職業教育共同體組建計劃,整合學校和社會利益相關者的資源,加強校企合作,在共同體的齊心施力下,共促職業教育發展。
第一,利益相關者共建職業教育“辦公室”。在五年職業教育系列改革之初推行的“職業道路轉型”計劃中,法國提出要與利益相關者共建職業高中。在“職業道路轉型”計劃中,強調為勞動力市場培養專業人才,通過擴大校企、校校之間的合作,幫助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對于職業高中學生來說,缺乏對公司和職業前景的了解,尤其是缺乏對專業網絡的了解,是他們參加實習或第一份工作的主要障礙。為解決這一問題,法國在2023年提出的舉措是在每所高中創建一個專門負責業務關系的辦公室。辦公室的任務及功能主要有:一是建立職業高中與當地利益相關者的伙伴關系,尋找經濟合作伙伴并與當地學校和企業委員會聯系、開展活動;二是組織實習和勤工儉學,支持年輕人的學習探究,在學生實習期間保持跟進、反饋,動態地支持實習;三是年輕人通過學校、企業參與培訓,由學校和企業準備培訓課程與培訓規劃。法國每所職業高中會與致力于支持年輕人職業發展的主要協會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使職業高中生能夠參加辦公室的輔導計劃,并在職業生涯中得到專業人員的指導。
第二,利益相關者共建共享數字平臺。呼吁“我們的學校讓我們一起做”(Notre école faisons-là ensemble)理念是近年來法國職業教育改革中倡導相關利益者共建職業學校的一大亮點。在此理念指導下,法國職業教育關注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通過“InserJeunes”“Orion”等數字平臺持續改進職業教育培訓計劃。每個參與方的深入參與以及學習數據的透明度將使各利益主體都能在知情的情況下優化課程設置。法國培訓計劃的管理需要通過國家和地區指導工具的輔助決策。目前,依托一個提供關于學徒和職業學校學生未來的新數據的網站,即“InserJeunes”任務[21],法國各地區正在部署數字決策支持服務,即“Orion”將根據每年更新的指標,逐例進行討論,以促進培訓服務的管理。“InserJeunes”“Orion”等數字平臺是開放共享的,參與培訓發展的所有利益相關者都可以使用,以便更好地為下一年的職業教育開展做準備。通過“Orion”,可以使職業能力提升情況、各項培訓的申請數量、畢業率、繼續學習人數或就業人數等數據透明化,法國職業教育培訓計劃基于“Orion”獲得的數據,結合每個地區的經濟需求,為學生提供培訓路徑分析。每個職業學校都將參與其中,并將其生態系統與“我們的學校讓我們一起做”的邏輯聯系起來。
三、反思借鑒:法國職業教育改革對我國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啟示
法國近五年的職業教育系列改革關注學生的成才發展,著力提升辦學質量,產生了一定成效,真正適合并最終選擇職業教育道路的學生明顯增加,有效提升了其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法國職業教育的系列改革對我國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一)關注學習者需要,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
法國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給予學生在學業、就業、升學等方面的幫助,關注學生的成才發展,這些是法國助力每位學生取得學業成功的關鍵。我國職業教育的實施也應關注學習者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切實提供個性化幫助。首先,關注學習者的真實需求。法國職業教育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培訓內容極其重視受眾針對性,并且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支持與輔導,幫助他們尋找個人興趣和就業方向。因此,借鑒法國近五年系列改革的經驗,我國應給予中職畢業生自主選擇的機會。如對于希望在畢業后繼續學習的學生,可提供強化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課程,以使他們能夠獲得未來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技能。其次,重視再就業人群的職業培訓。我國應面向再就業及轉崗人員、社區老人、特殊人群等開展興趣型、實用型等各種類型課程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努力讓職業教育更加適應不同人群的差異化需要。最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證書制度建設。為使職業文憑更好地適應學生期望和企業需要,法國正在穩步推進職業文憑修訂。實行職業教育證書制度,能夠促進社會“證書文化”的形成,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我國在職業教育證書制度建設中,應將職業標準轉化為教育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或培訓方案之中,促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教學內容與證書考核內容、學業標準與證書考核標準的對接。只有關注不同群體的實際需要,才能滿足他們對職業教育的差異化需求。
(二)推進“三教”改革,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三教”改革是推動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關系到學生接受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權利,也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推進“三教”改革旨在以“教師、教材、教法”為切入點,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質量,優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格局。
第一,加強專業課教師和通識課教師的合作。提升辦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突破職業教育中各個專業以及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間的壁壘,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滿足新時代分工細化出現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求。在法國教學創新改革“共同干預”的啟示下,我國職業教育應關注職業教育同普通教育的融合,通識類課程教師和專業類課程教師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以項目形式共同對學生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職業教育階段完成一份“杰作”,以更好地開發學生潛能,幫助他們今后融入社會。第二,推進教材改革,優化教學內容。法國依托數字化平臺大力開展課程與教學改革,強調課程與專業設置必須適應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并在教學中及時調整培訓方案,以服務職業學校學生未來的工作選擇。我國職業學校增設了與數字化等新興產業相關的新專業,應與時俱進,推進教材改革,編好、用好新教材。職業學校要通過增強課程的融合性和創新性以提升辦學質量,嚴格遵守各項課程的課時,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在跨學科領域學習,順應職業教育適應社會分工細化的趨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第三,創新教學方法。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互動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做中學、學中做”。大數據、AR、VR等數字技術已廣泛應用到職業教育領域,我國應倡導職業學校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平臺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通過虛擬技術與實踐操作的融合,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體驗。如果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有保障,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能得到社會和行業的青睞,那么人才待遇也會隨之提高,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之下,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就會逐漸提高。
(三)發揮教育者主體作用,摒棄傳統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
教師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要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就需要有一批理論知識淵博和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應學習法國以優質師資為發展重點,擴大職教“三名”計劃的正向影響,充分發揮社會模范的帶動作用,改變輕視職業教育的固有觀念。
法國在2018-2023年的職業教育改革不斷呼吁提升師資質量,賦予教師更多行動權利,支持教師的行動發展,這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具有借鑒價值。第一,建設優秀教師隊伍。職業教育教師具有職業性和師范性雙重屬性,職業性要求必須把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師范性要求必須不斷提高教師的師范素養和師范技能,提升解惑授業能力。因此,培養職教師資時,需要學校、企業、政府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職業學校和普通學校可以互派師資、跨校組建科研團隊,加強職業學校與普通學校的橫向融通以及各級職業學校之間的縱向貫通;鼓勵更多企業優秀技術技能人才到職業學校擔任兼職教師,與職業學校一線教師組建教師團隊,實現校企合作育人,加強職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雙向融通。只有多方合力共同提升職業教育師資質量,才能建設一支優秀的職教教師隊伍。第二,擴大職教“三名”計劃的正向影響。為吸引學生選擇職業教育,法國通過“一青一師計劃”給予學生充分的導師陪伴與支持,增強學生的求學自信心。法國的經驗表明,我國應該重視職教“三名”計劃的開展。充分發揮名師(名匠)的示范帶動作用,以有活力的課堂特色打破學生認為職業教育不如普通教育的認知,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提升求學自信心;充分發揮名校長的辦學導向作用,依托各傳播主體創新宣傳職業教育的方式,通過宣傳交流會、博覽展會的開辦,展示產品實物、高水平技術技能等職業教育成果,轉變學生對職業教育的固有觀念。第三,發揮社會模范的引領作用。職業學校應積極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勞模進校園”“優秀職校生校園分享”等活動,大力展現大國工匠、高素質勞動者和能工巧匠的事跡和形象,培育和傳承工匠精神。優秀工作者和能工巧匠是職業學校學生最好的引領示范者。工匠精神傳遞不僅需要職業學校優秀師資隊伍的引領,更需要最大限度發揮社會模范力量的作用,改變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切實提升職業教育地位。
(四)革新內部體系,構建利益相關者共建職業教育的格局
職業教育作為跨界教育,不同主體間的合作是決定職業教育成敗的關鍵,亦是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的路徑之一。因此,職業學校必須加強區域合作,打破政行校企之間的界限,構建利益相關者共建職業教育的格局。
第一,多方協作共建。法國為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格外重視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通過多部門協作,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支持服務。從法國推行的職業教育改革經驗來看,當前我國為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亟需發揮經濟和教育主管部門等利益相關方的協同作用,地方應支持職業學校和社會伙伴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保證學生實習和就業。要圍繞多部門、多主體、多領域的協作,實現校內制度和外部監管的有機聯動,促成政府統籌指導、企業協同增效、地方層層監管、學校落實的“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管理。第二,建立區域性職業教育共同體。法國在職業高中設立“辦公室”的舉措,將職業高中與其他高中、高等教育機構、其他社會機構和企業聯合在一起,加強了區域合作,為學生就業和深造提供了更多機會。我國應借鑒法國圍繞一組相關聯專業構建集實踐操作、混合教學、企業專家授課、生產經營培訓和技術操控訓練功能為一體的區域性職業教育共同體。通過該共同體整合相關企業和產業的信息和資源,實現對學生實踐的信息化、交互化指導,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復雜多變的實踐環境,鍛煉應變能力,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通過利益相關者共建職業教育,最終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OL].(2021-10-21)[2024-04-0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8.htm.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22-12-21)[2024-04-03].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21/content_5732986.htm.
[3]金金,程天君.普職分流政策的變遷:脈絡、結構與邏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6):26-37.
[4]石宏武.為何與何為:“普職分流”從《職業教育法》中的“消失”[J].職業技術教育,2022(27):39-44.
[5]陳建華,葛力力.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之傳統與現實成因[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6):38-42.
[6]朱熹.論語.為政.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54.
[7]趙宗乙.淮南子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139.
[8]王鍔.《禮記》成書考[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5.
[9]鄭立群,和震,陳爾建.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制度供給的現實困境與路徑優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3):51-58.
[10]譙欣怡,張玲玲.21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政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1(2):11-16.
[11]張桂春,張麗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包容性”職業教育的理念訴求與實踐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1(13):65-72.
[12][14]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12 mesures pour faire du lycée professionnel un choix d'avenir pour les jeunes et les entreprises[EB/OL].(2023-05-04)[2023-08-03].https://www.education.gouv.fr/12-mesures-pour-faire-du-lycee-professionnel-un-choix-d-avenir-pour-les-jeunes-et-les-entreprises-378032.
[13]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Le certificat d'aptitude professionnelle (CAP)[EB/OL].(2019-11-21)[2023-08-21].https://www.education.gouv.fr/reussir-au-lycee/le-certificat-d-aptitude-professionnelle-cap-9959.
[15]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La voie technologique au lycée[EB/OL].(2019-10-23)[2023-08-21].https://www.education.gouv.fr/reussir-au-lycee/la-voie-technologique-au-lycee-7574.
[16]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élaboration des projets de programme du nouveau lycée général et technologique[EB/OL].(2020-01-21)[2023-08-21].https://www.education.gouv.fr/elaboration-des-projets-de-programme-du-nouveau-lycee-general-et-technologique-2915.
[17]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2017-2021: donner tous les atouts aux élèves pour réussir au lycée et construire leur parcours d’avenir[EB/OL].(2021-12-02)[2023-08-03].https://www.education.gouv.fr/2017-2021-donner-tous-les-atouts-aux-eleves-pour-reussir-au-lycee-et-construire-leur-parcours-d-326422.
[18]Alain Rey. Le Dictionnaire Culturel En Langue Francaise[Z].Paris: Le Robert, 2005:1459.
[19]BOUCHET ALT. Les évolutions de la voie profession nelle en France:quelles conséquences sur les dyn amiques enseignantes à l'échelle d’un établissem ent[J].Recherches en éducation, 2020,42:28-36.
[20]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évolution du salaire des enseignants entre 2020 et 2021[EB/OL].(2023-07-11)[2023-08-21].https://www.education.gouv.fr/l-evolution-du-salaire-des-enseignants-entre-2020-et-2021-378671.
[21]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insertion des jeunes sortants des lycées professionnels ou de CFA[EB/OL].(2021-02-03)[2023-08-03].https://www.education.gouv.fr/l-insertion-des-jeunes-sortants-des-lycees-professionnels-ou-de-cfa-309305.
How to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ights Based on a Series of Refor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ranc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Li Guiting, Bai Ling, Deng Huimin
Abstract"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train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key support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power and a skilled society in China. However, at present,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racing back the history, mainly because of the ancient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dain,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design defects, vocational education mechanism is not smoothly operated.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ance issued 11 reform documents in 2018, and in May 2023, it issued the “12 Measures to Make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he Future Choice of Young People and Enterprises”, which made efforts from four aspects: concept guidance, contents optimization, subject empowerment and community contribution.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nhanced through major measures such as emphasizing learner-centered, deepening curriculum reform, enhancing the momentum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advocating stakeholders to build vocational schools together. The series of reforms of Frenc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s of great value for China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attractiveness; French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Li Guiting, master candidate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0); Bai L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Deng Huimi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簡介
李桂婷(2000- ),女,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原理(南昌,330000);白玲(1988- ),女,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鄧會敏,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數字技術賦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學習范式構建與應用研究”(21YJC880001),主持人:白玲;江西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五年一貫制高職培養模式探索”(JXJG-23-10-36),主持人:白玲;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項目“協同創新視域下高職產業學院增益效應的實證研究”(22SKJD35),主持人:潘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