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的漂浮與重構

2024-06-25 00:00:00李金
職業技術教育 2024年13期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

摘 要 責任生成的根據有二:一為內在需求驅動,二為外在社會規范。企業之所以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中有責任,一方面為企業自身技能形成需求的內在驅動,另一方面則是現代學徒制本質屬性對企業責任主體的外在規定。然而,作為校企合作育人關鍵主體之一的企業,尚未凸顯出其在現代學徒制實踐推進過程中應有的作用與功能,企業責任行為漂浮的現象時有發生,主要表征為企業責任意識淡薄、責任能力不一、責任行為沖突及責任保障缺位四個方面。因此,為重構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行為,需要構建合作育人機制,提高企業履責意識;建立權利保障機制,增強企業履責能力;構建利益整合機制,規范企業履責行為;建立社會認同機制,完善企業履責制度。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企業責任;校企合作

科技進步帶來了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與升級,與之相伴的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數量與質量的新要求以及由此造成的“技能短缺”問題。為治理技能短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各國進行了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核心的職業教育改革。作為一種融合學校理論教育與企業實踐技能培養的雙主體育人模式,現代學徒制因具有打破教育界與產業界界域的優勢,而日漸成為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主導模式。近年來,雖然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求并強調企業應當依法履行職業教育的義務,并重申企業履行職業教育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但這些政策在實踐中未得到較好的落實與貫徹。從理論層面看,受學校本位職業教育思想的影響,目前我國學者對現代學徒制的研究,大多從學校立場出發,立足企業視角的研究相對較少。從實踐層面看,企業的育人責任還沒有較好履行,企業在現代學徒制中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較好地體現。因此,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行為問題是當前亟須深入探索的問題。

一、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生成的邏輯

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生成的邏輯即回答“企業為什么在現代學徒制中有責任”的問題。基于責任理論可知,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源自現代學徒制本質屬性對企業責任主體的規定性以及企業技能形成方式對現代學徒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式的現實訴求。企業之所以在現代學徒制中有責任,一方面是企業內在需求的驅動,另一方面是現代學徒制本質屬性對企業責任的規定。前者主要表現為企業內部技能形成對現代學徒制育人方式的內在需求;后者則是因為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實踐活動,企業作為雙主體中的一方,扮演了育人主體的角色,應該承擔相應的育人主體責任。也就是說,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源自企業內部技能形成對現代學徒制育人方式的需求及現代學徒制本質屬性對企業育人主體的規定。企業不僅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主體,亦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育人主體,作為兼具用人主體與育人主體雙重角色的企業,有責任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中傳達企業最新用人需求,并發揮育人功能,與職業院校合作育人。

(一)企業技能形成方式對現代學徒制的內在訴求

技能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技能形成是一個既關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制度構建與完善,又關乎國家、企業、教育之間合作制度構建與完善的宏觀戰略問題[1]。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以技能形成與積累為基礎,組織技術創新與技能傳承的實現需要以師徒制的方式進行;國家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脫節,需要通過現代學徒制的方式來解決[2]。作為一種技能形成與積累制度,現代學徒制不僅是傳統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也是一種人才培養范式的探索[3]。作為一種以多方主體合作促進技能形成的職業教育制度,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技能形成主要包括三個維度:個體維度、組織維度及國家維度。從技能形成的要素來看,則涵蓋了技能投資、技能供給、技能使用、技能評價、社會合作五個方面的內容。作為技能供給與技能需求的核心組織載體,企業在技能形成體系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責任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內在需求,萌發于“校企合作”共同促進技能型社會形成的關系之中,這樣的關系也有利于企業外部技能的形成以及企業自身價值的實現。企業作為組織技能形成的組織載體之一,其技能形成方式分為外部技能形成與內部技能形成兩種。作為兩種不同的技能治理模式,企業組織選擇何種技能形成方式或是兩種技能形成方式的綜合使用,取決于企業采取了何種技術創新方式。一般而言,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主要有急進式技術創新和累積式技術創新兩種[4]。而無論是何種技能形成模式,若想實現企業技術創新,就需要借力現代學徒制,發揮其在應對產業轉型升級造成的技能短缺、推動外部技能形成向內部技能形成轉變及促成利益主體圍繞技能形成的利益重塑方面的優越性。

(二)現代學徒制本質屬性對企業責任的外在規定

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校企雙元主體的育人模式,企業是育人主體之一。各國職業教育的實踐已經證明,企業是職業教育育人模式的關鍵主體之一。單憑學校無法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也被瑞士和德國等國家的職業教育“雙元制”或“三元制”學徒制模式體系反復印證。社會的進步,人類有組織的社會分工構成了企業的基礎[5]。一般意義上說,企業作為進行商品生產與服務供給的經濟組織,經濟責任是其自然且必然的組織責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只具有單一的經濟責任或經濟職能而無須承擔經濟責任之外的任何其他社會責任。事實上,任何組織都是既具有自身組織特質又兼具組織共性特質的統一體,社會責任是任何組織存在與發展應該或應當的選擇。尤其是隨著組織社會分工的日益綜合化與復雜化發展,組織間呈現出基于社會分工的協作性需要。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以校企組織合作為基礎的育人模式,尤其需要發揮校企異質性組織能力,在提供雙元教育場域的基礎上,為學生或學徒供給不同的知識與技能,促成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對企業責任的規定性主要體現為校企雙元主體育人對企業責任主體的規定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對企業責任主體的規定性以及師帶徒的育人方式對企業責任的規定性,見圖1。

二、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的漂浮

從實踐層面看,責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涵:責任意識、責任能力、責任行為、責任制度,即想做事、能做事、真做事、可做事。責任意識是一種社會意識,是對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屬于主觀范疇,是個體對于責任履行的自覺程度,即個體責任的履行需要以責任意識為驅使;責任能力是實現責任的主體條件,如果主體不具備一定的責任能力,責任終將成為一紙空談;責任行為就是責任擔當,任何責任擔當都指向具體的責任行為,且要求擔責行為必須是主體性(即自主性、自為性)的,也就是責任擔當所指向的行為既是一種主體性的行為,還是一種自主選擇的行為[6];責任制度是對主體責任行為的軟性調和與剛性規約,也會對主體責任行為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企業責任的缺位是我國目前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的責任意識淡薄、責任能力不一、責任行為沖突及責任保障缺位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意識淡薄

責任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態,是人們關于主體行為后果的預測、評價并積極承擔的觀念、認識及心理活動的總稱。責任意識并不是外部強加給人的,而是人性中既有的,是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相統一的產物,是人類特有的屬性。責任意識包含“責任認知”與“責任情感”兩個方面,前者是指主體對應做之事的客觀認識或感知,主要回答主體的責任是什么、主體是否有責任履行能力以及沒履行好該履行的責任應該承擔怎樣的后果等問題;后者是指主體對應做之事的主觀認同程度,反映的是主體主觀的價值維度,表征著主體對責任客觀方面的主觀認同及情感體驗[7]。我國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意識淡薄主要表現為企業職業教育責任的認知偏差與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育人的責任情感淡薄。

就我國目前試點的現代學徒制來看,企業的參與度并不高,多數企業缺乏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意識,認為人才培養的主體責任不在企業,而在職業院校。且企業對國家有關職業教育政策的關注度明顯不足,對現代學徒制政策的理解與認識不到位。這就導致企業出現了一個認知偏差,即認為現代學徒制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的主體應該是職業院校而非企業,因此,多數企業將人才培養視為學校的責任。企業之所以出現此種認知與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密不可分。市場經濟改革在賦予企業相當自主權、減輕企業負擔及激發企業生產活力的同時,也將企業的社會功能(包括企業辦學)弱化了,企業的教育功能也隨之被削弱[8]。雖然企業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使用者,但由于目前現代學徒制尚處于試點階段,培養出的技術技能人才質量參差不齊,作為用人單位,企業不看好學生的培養質量,所以不認為參與學徒培養能為企業技術進步儲備未來人才;作為合作單位,企業也未能設置數量充足的學徒崗位,甚至認為學徒培養的過程會對企業正常的生產帶來負面影響。即使是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企業,其更多也是出于提升企業社會聲望或充當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業績,所以,出于慈善的目的或是政府政策的壓力,被動卷入到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中來[9]。因此,總體來看,企業對參與現代學徒制呈現出較為消極被動的姿態,合而不作的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著現代學徒制運行的效果與質量。無論是在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式構建、人才培養過程管理還是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中,企業都沒有發揮出較好的主體作用。具體而言,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主體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兩個維度:第一,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認知度低;第二,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情感淡薄。

(二)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能力不一

責任能力是一定責任主體承擔責任資格的表征,與主體的行為能力、權利能力密不可分。而主體的權利能力是一切主體行為能力的基礎或前提,可以認為,沒有權利能力的主體便不具備一定的行為能力。所以,有行為能力必然默認主體具備一定的責任能力。以個體形態存在的自然人和以群體形態存在的組織都可以構成責任主體,因此,責任能力也就相應劃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人的責任能力,一類是組織的責任能力[10]。探究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能力顯然是一種組織責任能力。在理想狀態下,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即是企業的社會責任能力。所以,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過程中,要選擇具有育人責任能力的企業開展合作,否則,沒有一定準入門檻和準入標準的企業,必然導致校企合作育人的無效。就目前來看,為獲得較好的生存環境與發展資源,我國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的主體為中小微企業,大型企業或國企偏少。從理想狀態出發,大型企業是參與校企合作的最佳選擇,因為這類企業有著良好的社會聲譽與人才培養機制。如德國作為“雙元制”的典型,其運行成功的關鍵就在于企業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與功能,而且企業也因參與職業教育而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為企業贏得社會支持提供了隱形資源[11]。也就是說,企業履行其在現代學徒制中的責任對企業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機會而不是一種限制。

反觀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運行的現狀,不同企業由于其發展規模、產業類型、發展階段的不同,在參與校企合作育人過程中的責任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當然,這種責任能力現狀是客觀存在的,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不同企業的優勢或能力,提高企業在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模式中的適切性與針對性,從而確保校企合作育人的持續性、科學性與發展性。責任的“金字塔”模型帶來的最大啟示是,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內容是分層次的。所以,不應該以“一刀切”的方式要求所有企業承擔相同的育人責任,而是允許不同發展階段、發展規模與產業類型的企業結合自身教育資源與教育條件,承擔與企業責任能力相匹配的責任內容。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利益相關者多元,無論是具備一定責任能力的企業未參與到學徒培養中來,還是具備責任能力的企業卻承擔了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能力之外的責任,都會導致現代學徒制運行效果的不理想[12]。基于此可知,有必要在現代學徒制中建立“梯級化”的企業責任能力模型,針對不同責任能力的企業選擇差異化的責任內容,才能實現利益相關主體利潤的最大化。

(三)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沖突

發揮企業主體的重要責任是現代學徒制運行的關鍵,但在復雜的現實環境中,企業往往不知道自身在現代學徒制中的責任是什么以及應該以何種方式來履行,從而導致一系列代理轉換、規避責任或尋租行為的發生。所謂責任沖突,是指責任的不同性質之間發生沖突,也就是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性質的責任,責任主體為了履行其中的某種責任而不得已違反其他責任的情況[13]。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中,角色沖突與利益沖突是引發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沖突的直接與根本原因。其一,角色沖突是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沖突的直接原因。所謂角色沖突是指人們需要履行不同社會角色所賦予的不同責任,而這些責任之間又相互矛盾從而引發的責任主體選擇困境。一方面,這是因為社會生活復雜使得個體社會角色不一,而不同的社會角色又有著不同的責任要求,如果要求個體同時履行其所扮演的所有社會角色責任,就會造成不同責任的角色沖突;另一方面,因為人們對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不同的社會期待,當這種期待來自不同的方向或不同群體時,也會引起個體責任的沖突。企業與政府及其他事業單位的根本區別是經濟性,經濟責任是企業內在的中心責任。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獲取利潤的前提,而企業的長期運作也離不開對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的永恒追求。古典經濟理論表明,追求利潤是企業經營的根本目標。但隨著企業社會影響的不斷增加,其被要求承擔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大。也就是說,企業責任不僅包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責任,還包括保護和增加社會福利的社會責任。

在現代學徒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作為校企雙主體中的一方,不僅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的全過程,有利于培養出真正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國家曾多次從政策層面倡導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但從我國現階段現代學徒制的運行機制來看,企業參與的收益與成本缺乏保障機制,尤其是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在企業發展階段,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過程不僅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而且會造成企業前期成本投入與后期收益的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前者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后者影響企業經濟責任的履行,因此,兩種責任的沖突增加了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顧慮。此外,利益沖突是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沖突的根本原因。利益沖突是指在責任沖突中,履行某種責任往往會以損害某些人的利益作為代價。對責任主體而言,常常會面臨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與自身所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間的沖突。當然,這兩種利益并不總是處于沖突狀態,兩者也有一致的時候。但是,由于兩種利益所屬領域及性質存在差異,維護一方利益往往意味著對另一方利益的損害或造成利益的對立。

(四)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保障缺位

責任意識、責任能力只能表明企業應該承擔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但是,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的落實往往是困難的。尋租行為、消極履責行為及避責行為的時有發生,說明作為一種公共責任,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承擔機制還需要不斷完善。因為每個個體或群體都是理性自私的,都會在能力所及范圍內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14]。作為經濟組織的企業,其趨利性表現得更為本能與顯著。制度設計的“核心”是確立不同主體的身份,因此,首先要通過明晰的制度來保障企業育人主體地位及育人角色的正當性。其次,需要通過各種力量或制度來監督、控制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行為,確保企業的行為維護的是一種公共價值或社會價值取向的公利而非少數人或企業個體的私利。反觀我國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的動機可知:一是多數企業將參與現代學徒制視為一項成本—收益不對等的邊緣性人力資源開發事業,因為參與學徒制培養的過程需要企業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成本,且由于人才培養效果的長期性,使得企業看不到眼前利益、長遠利益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15];二是雖然我國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試點已經全面鋪開,相關的配套制度也正在逐步完善,但是企業育人主體地位的法律缺失,使得企業不參與現代學徒制也無追責的法理依據,且已有法律中針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專門性、可操作性規定始終處于缺位狀態,尤其是關于企業的技術標準、學徒權利與義務的保障以及學徒考核標準、合作企業準入制度等尚存在諸多制度空白。基于此,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責任內容不清晰、相關責任保障制度不完善,成為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缺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并導致了校企合作的項目化、松散化與淺表化。在現實中,即使企業不參與學徒培養,也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后果。相關法律法規的缺位,使得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缺乏剛性約束,企業完全可以根據意愿選擇是否參與[16]。

三、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的重構

籠統地談責任,不足以對能否實現責任得出結論。因此,有必要對“責任”進行分解。按照制度設計的需要,從責任主體身份、責任內容、責任內容的存在載體和追責主體四個維度來觀察,將責任分解為履責意識、履責能力、履責行為、履責制度四個方面。

(一)構建合作育人機制,提高企業履責意識

責任不僅是一種外在契約的行為規范,而且是一種能夠影響意志、驅動行為的內在精神力量[17],兼具“內生”與“外生”屬性。對處于特定技術環境與制度環境中的組織而言,責任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源自外在社會規范的客觀責任,一種是源自主觀需要的主觀責任[18]。責任意識,又稱為責任心理、責任心或責任感。責任意識包括責任認知與責任情感兩個維度。前者是對一定角色要求的應做之事的客觀認識,后者是對分內應做之事產生的主觀認同。責任意識是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履行的內在決定因素。對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而言,既包括企業對其作為“雙主體”育人角色之一的客觀責任行為,也包括企業對其育人角色產生主觀認同之后的主觀責任行為。基于此,應提高現代學徒制中企業的責任承擔意識。其一,可以通過明晰企業育人角色定位,提高企業責任認知。企業的責任認知是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開展的心理前提與主觀基礎,是企業按照一定標準對其在現代學徒制中責任內容及責任意義的認識,以及對自身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活動中責任行為的感知能力、判斷能力、歸因能力及評價能力。責任認知作為責任意識的認知維度,是主體對責任履行客觀條件或客觀現實性的理解,如為促進某種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或健康運行,主體基于對自身社會角色或社會功能的定位應該履行哪些責任?主體是否具備相應的責任能力或需要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履行這些責任?如果沒有履行好主體應當履行的責任,主體需要承擔的責任后果有哪些?對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而言,為提高企業的履責意識,可以通過明晰企業的責任角色認知與提高企業的責任承擔意識兩個方面來考慮。具體而言,可以通過開展專門化責任教育培訓,明晰企業的責任角色認知;通過樹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典范,提高企業的責任承擔意識。其二,可以通過營造合作育人環境,培育企業責任情感。責任情感是在責任主體責任認知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滿足內心需要或符合自身價值取向的內心體驗,是個體基于一定責任認識的衍生。責任情感的培育,既可以加深主體的責任認知,又可以調節主體的責任行為,對促進主體自覺履行責任有著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基于建構主義的觀點,可以通過營造責任環境,充分利用“情境性認知”來培育責任主體的責任情感。基于此,對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而言,可以通過開展規模化合作育人活動、建立層次化合作育人關系、達成契約式合作育人精神及實現理性化合作育人實踐等方式來營造多樣化的校企合作育人環境,培育企業責任情感。

(二)建立權利保障機制,增強企業履責能力

桑德爾指出:“首要的問題不是我們所選擇的目的,而是我們選擇這些目的的能力。”[19]馬克思也強調:“一個人只有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動時,才能對他的這些行動負完全的責任。”[20]責任能力需要以自由為前提,而自由則主要表現為權利范圍內的自由。可以說,責任無法脫離權力而單獨存在,沒有權力,就沒有相應的能力去履行或承擔責任[21]。賦予企業學徒培養的權力既可以保障企業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又可以調動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我國現代學徒制中,存在企業的責任與權限相脫節,企業有責而無權無利、權責不符的情況,造成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的企業主體事實上難以真正負責,雙主體育人效率不高的問題。企業是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小系統,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社會的承認,社會之所以承認,是因為它對社會有貢獻,即對社會承擔責任;而要讓企業承擔責任,就要給企業以相應的權利,以使承擔責任得以實現[22]。基于此,建立現代學徒制中企業權利的保障機制,增強企業的履責能力至少應該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涵:其一,賦權,保障企業在學徒培養中的育人主體地位。為企業參與學徒培養進行賦權增能,進而提升企業的學徒培養能力[23]。盡管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育人主體的地位已經得到了理論界與實踐界的普遍承認,但是作為社會組織,其擁有的權利卻是有限的,它只享有履行職能所必需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其二,定責,明晰企業在學徒培養中的育人責任邊界。企業責任能力并不是一個“非無即有”的矛盾體,而是一個從弱到強的連續體,不同企業責任能力的強弱不同。從客觀條件上講,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類型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在現代學徒制育人活動中的權利是不同的,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不同企業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中的責任能力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能要求所有企業承擔同樣的責任內容,需根據不同規模和產業類型的企業,以及根據不同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動態調整其責任內容,從而提高企業責任能力的彈性。綜上,為提升企業在學徒培養中的責任能力,必須要通過賦權增能的方式,“讓企業在參與學徒培養過程中享有招收學徒的權利、培養與管理學徒的權利、對學徒勞動力的使用權以及留用學徒在本企業工作的權利”[24]。唯有保障企業全面介入學徒選擇、培養、使用、留用過程中的培養權限,才能激發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升企業自由度,使其更好地發揮在學徒培養中的責任能力。

(三)構建利益整合機制,規范企業履責行為

利益的本質就是人們的需要,需要是利益的基礎[25]。也就是說,利益是所有主體行為的根本動因。當然,不同主體存在截然不同的生存與發展需求,這就需要基于利益關系的多元性尋求不同主體間利益的契合點[26]。我國現代學徒制的運行同樣關涉復雜的利益主體,如政府組織、職業院校、企業組織、行業協會組織、專職教師與企業師傅、學生或學徒以及第三方評價組織。不同組織對現代學徒制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但是任何一方主體利益的滿足都建立在現代學徒制穩定、健康運行的基礎之上,因此,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滿足所有主體切身利益的契合點或共贏點。與其說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是一種對企業行為的規范與約束力量,不如說是一種對企業主體權利的賦予與能力的展現。一方面,不能離開企業的利益來談論企業責任,否則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只能是一種虛假的道德責任;另一方面,不能把企業責任的實現局限于企業利益的獲取與滿足,尤其是企業的經濟利益,因為除了經濟屬性,企業還是一個社會組織,具有社會屬性。如果只是聚焦于企業經濟性的實現,而無視企業社會性的存在,只會導致企業的有限理性與唯利是圖,責任的社會性與公共性則蕩然無存。企業的行為選擇與自由將會重新被企業的經濟利益所囚禁[27]。這也是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沖突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一要發揮政府調控的作用,對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的實現提供補償。通過政府的調控職能,處理好不同的利益關系,對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的各類企業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與稅費補償,從而形成穩定的對企業利益的補償機制,提高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二要發揮社會輿論的作用,為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的實現提供導向。目前,我國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的積極性或主動性不高。可以通過媒體或社會公眾對企業先進典型形象的樹立進行宣傳或公開報道,使企業產生一定的形象危機、輿論危機,從而倒逼企業主動承擔其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活動中的主體責任;或者通過宣傳國家對參與現代學徒制企業給予的優惠政策,使企業切實感受到承擔教育責任對其帶來的各種外部社會效益。三要發揮法律法規的作用,為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的實現提供牽引。我國曾多次通過立法的方式,試圖強化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并賦予企業育人主體的合法權利。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明晰企業的強制責任內容。

(四)建立社會認同機制,完善企業履責制度

缺乏必要制度支持的責任不僅會失去正當合理的制度基礎,而且還會使主體在責任履行或落實過程中陷入各種意想不到的沖突與困境,因此,無論是責任的履行還是落實均離不開一定外在制度或體制機制的合理設計與系統安排[28]。在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的制度框架體系中,主要通過三種制度要素來規范企業的履責行為,即規制性要素、規范性要素及文化—認知性要素。規制性制度要素是一種客觀責任,規范性制度要素是一種主觀責任,而文化—認知性制度要素強調客觀責任內化為主觀責任的過程。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的最終落實,需要發揮相應制度的激勵、約束、保障或規范作用。以責任制為代表的各種規章制度是除法律與道德規范之外能夠制約責任實現的重要機制[29]。當然,任何制度的制定、執行與完善都不可能在真空中實現,而要受到一定政治環境、經濟水平與文化氛圍等的影響。諾斯將制度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式制度,一種是非正式制度。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既需要法律、條例、規范等正式制度對企業的監督,也需要道德、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調節。面對技術—制度環境的結構性制約,企業在現代學徒制中的責任行為如何體現自身的能動性,甚至影響現代學徒制的順利運行?雖然技術環境與制度環境都會對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的行為產生不同層面的影響,但是兩種環境并非彼此分立、互不交涉,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事實上,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本身就是一種制度安排,是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行為具有約束力的所有規則。而企業是否有動力實施其在現代學徒制中的責任行為,則是在現有制度框架下權衡后作出的選擇。也就是說,制度影響行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對利益結構的調整來影響主體行為;一種是通過塑造何謂合理、應該與正當等的社會規范來影響主體行為[30]。對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責任行為而言,前者是一種基于組織理性的行為選擇,遵循利益最大化的效率邏輯;后者是一種基于組織社會認同的行為選擇,遵循符合社會期待的合法性邏輯。無論是效率邏輯還是合法性邏輯最終都只有落實在制度層面,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制度影響行為的方式是通過影響個體或組織的基本偏好和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實現的。基于此,立足構成和支持制度的三大基本要素,可以為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責任行為的合法性重塑提供支撐。

參 考 文 獻

[1]張弛,趙良偉,張磊.技能社會:技能形成體系的社會化建構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1(13):6-11.

[2]王亞南.我國現代學徒制政策執行阻滯的形成邏輯——基于國家技能形成的三螺旋理論[J].職教通訊,2020(4):1-11.

[3]李政,徐國慶.現代學徒制: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范式[J].江蘇高教,2016(4):137-142.

[4]李玉珠.中國技能形成模式與制度構建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9:137.

[5]馬宗連.企業管理概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201.

[6]唐代興.生境倫理的規范原理[M].上海:三聯書店,2014:97.

[7]葉浩生,楊文登.責任的二重性及責任意識的培養——基于心理學的視野[J].心理學探新,2008(3):9-13.

[8]吳學峰.中國情境下現代學徒制的構建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108.

[9][15]柳燕,李漢學.現代學徒制下企業職業教育責任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5(31):31-35.

[10]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培訓中心.現代法學基礎教程[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329-330.

[11][16]苑國棟.政府責任:實現校企合作的必要條件——來自現代學徒制的啟示[J].職教論壇,2009(16):53-55.

[12]秦程現.現代學徒制“模塊化”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1(28):12-18.

[13][29]謝軍.責任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9.213.

[14]孫多勇.公共管理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82.

[17]沈光亮.圖書館倫理責任[J].圖書與情報,2006(3):10-14.

[18]特里·L.庫珀(Terry L.Cooper).行政倫理學:實現行政責任的途徑(第4版)[M].張秀琴,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74.

[19]邁克爾·J.桑德爾.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M].萬俊人,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8.

[2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

[21]陳國權.責任政府:從權力本位到責任本位[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6.

[22]錢乃余.企業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1.

[23]凌云志,趙志強.現代學徒制中企業話語權的內涵、現狀與主張[J].職教論壇,2021(5):149-153.

[24]王為民.產權理論視角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建設之關鍵:明晰“培養產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9):21-25.

[25]譚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社會機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115.

[26]王偉光.利益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7.

[27]郭金鴻.道德責任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22.

[28]鐘媛媛.傳媒責任倫理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8:131.

[30]柯政.理解困境——課程改革實施行為的新制度主義分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77.

Float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Li Jin

Abstract"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responsibility: one is driven by internal needs, and the other is external social norms. The reason why enterprise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in the training activitie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s, on the one hand, it forms the internal drive of demand for the enterprises’ own skill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external regulation of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s on the subject of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However, as one of the key subject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people, the enterprises have not yet highlighted its due role and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the phenomenon of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floating occurs from time to time. Specifically, it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four aspects: weak sense of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different responsibility abilities, conflict of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and lack of responsibility guarantee.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i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raise the awareness of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establish a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o perform their duties; construct an interest integration mechanism and standardize th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of responsibility; establish a social identity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system.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uthor" Li Jin, lecturer of Vocation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Academy of Qvfu Normal University (Qvfu 273165)

作者簡介

李金(1988- )女,曲阜師范大學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院講師,教育學博士,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曲阜,273165)

基金項目

山東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項目“中國特色學徒制在‘三教’協同發展中的功能定位與模式創新研究”(2024ZSZX055),主持人:李金

猜你喜歡
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
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48:16
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3:06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0:58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防雷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企業導報(2016年5期)2016-04-05 14:46: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欧美极品| 亚洲免费成人网|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区| 日本在线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欧美天堂久久|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国产屁屁影院| 免费高清毛片|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综合五月天网|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亚洲成a人片|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在线va视频| 蜜臀AV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成人|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第一页| 99性视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欧美中日韩在线|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91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jizz国产视频| 免费无码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亚洲成肉网|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婷婷六月综合|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欧美激情成人网|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久久91精品牛牛|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成人一级|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亚洲午夜天堂|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中文纯内无码H|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国产资源站| 五月婷婷欧美|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jizz在线免费播放| lhav亚洲精品| 国产另类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色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99在线视频精品| 色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