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要】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屬于一類既具有專業性同時又有生活性,既具有流行性同時又有規則性的電視節目,屬于一類重要的媒體產品。本文首先分析了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創新的必要性,其次以寧夏廣播電視臺《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為例,闡述了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的創新舉措,認為當下新聞訪談節目要從內容到語言都要貼近生活,在做好規范性的同時增加流行元素、提升節目后期制作水平等。
【關鍵詞】電視新聞訪談節目;創新發展;新媒體時代;主要舉措
中圖分類號:G24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0.038
電視談話類節目在西方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也有10多年的時間。這類節目的共同特點:一是內容為“熱話題”;二是形式為“大家談”;三是在價值取向上追求“真善美”。由于談話類節目大多比較注意內容的新聞性,所以新聞類談話節目(欄目)相對要多些,因此也倍受人們關注。在當前新的媒體時代下,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多,對于信息質量的要求也隨之而不斷提升。對于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來說,要想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活力和競爭力,那么就要主動進行創新,從內容、形式、風格、傳播途徑等多個方面入手,快速實現自身的轉型和升級,走好創新發展的道路。本文從寧夏廣播電視臺主播說欄目入手,分析了在融媒背景下新聞訪談節目如何守正創新,提升節目品質美譽度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1. 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創新的必要性
1.1 提升節目影響力和傳播效果的必然需要
在當前媒體時代下,媒體產品數量不斷增多,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1]。所以要想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媒體自身的傳播力,必然要加大創新,以創新煥發生機,保持良好的發展活力,從而吸引受眾的關注,最終實現節目的傳播效果。
1.2 適應激烈媒體市場競爭環境的必然需要
在當前融媒體時代下,各種新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新型媒體技術持續涌現,給電視訪談節目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與此同時,在新型媒體技術的輔助下,整個媒體市場中出現了多種新聞節目,相互之間進行著激烈的競爭。在日益激烈的媒體市場環境中,電視新聞訪談節目只有主動創新,不斷提升創作質量和制作水平,滿足新聞受眾的實際需要,才能夠獲得很好的發展。
1.3 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要
在當前媒體時代下,盡管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壓力,但同時也會獲得重要的發展機遇[2]。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通過不斷創新,快速抓住機遇,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當前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趨勢不斷加快,電視新聞訪談節目不僅可通過傳統電視渠道來進行傳播,而且也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平臺來傳播,既擴大了信息覆蓋面,又吸引了更多新聞受眾的關注。
2. 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的創新舉措
2.1 專業化與生活化相結合
第一,節目主持的專業性。在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他們需要把握好整個節目的推進節奏,甚至直接決定著整個節目的質量[3]。換而言之,主持人的業務素養和專業能力直接決定著整個訪談節目的質量。所以電視新聞類訪談節目主持人要提升自身語言素養,提高自己的交流與溝通能力,增強自身的現場把控掌握能力,讓整個節目始終按照計劃循序漸進地推進,確保內容的連貫性和流暢度。
第二,節目流程的專業性。一般來說,電視臺在制作新聞訪談類節目的過程中會提前制定一套較為固定且科學的節目流程,所有參與節目制作的工作人員嚴格按照這套流程來開展工作。這既是確保整個節目能夠順利推進和最終完成的基礎,而且也是提高節目的制作質量和創作水平的重要做法。專業性是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的一大特征,但要想進一步提高它的傳播質量和傳播效果,就需要賦予其更多的生活化色彩,把專業化和生活化進行緊密結合。其中生活化指的是電視臺在創作訪談類節目的過程中要選擇一些貼近人們生活、人們容易理解的內容,讓新聞受眾愿意看、能看懂、喜歡看,從而提高訪談節目的收視收聽率。
以寧夏廣播電視臺《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為例,這是由寧夏廣播電視臺與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等聯合開辦的大型電視訪談類節目。《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現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要成果,他們將目光對準一線、聚焦基層,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報道原則,圍繞地方發展民生問題、社會保障等主題,表達寧夏各市區職能部門的推動舉措和以及所獲得的成功經驗,很好地展現出了寧夏政府急人民之所急,替人民解決著想的重要表達。《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成功入選了2022年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重點節目,并且也獲得了社會公眾的熱烈好評和廣泛認可。
2.2 流行化和規則化相結合
在當前社會環境中,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要想能夠快速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實現長遠發展,就要重視對于流行性內容的報道,聚焦更富有時代感的內容[4]。這既是一種滿足新聞受眾的實際信息需要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實現自身長效發展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在追逐流行化的道路上,不能走向博人眼球、不惜一切獲取流量的歪路,更要拒絕虛假宣傳和嘩眾取寵的新聞報道行為,要保持住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的本質,堅守電視臺的初心,擔負起社會使命。所以未來電視臺在創作訪談類節目的過程中要把規則化與流行化性結合,要遵守規則、堅守底線,通過法律制度約束、道德價值約束來實現節目的高質量發展,讓節目既能夠滿足人們的實際信息需求,又與時代發展相契合,與社會進步相吻合,同時還能夠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展現出電視臺的輿論引導力和社會公信力,提升媒體的權威度和社會影響力。
以寧夏廣播電視臺《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為例,寧夏廣播電視臺聯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等部門共同開辦的訪談類節目《時代答卷·面對面》就始終注重把流行化和規則化相結合。一方面,該訪談節目所報道的主題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這些均是當前新時代下的最為顯著和突出的主旋律元素;另一方面,該訪談節目也充分體現了傳統電視臺的創作規則及其堅守的底線,以充分展現自治區政府及各職能部門履職盡責的重要成果,很好地展現出了自治區在建設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踐經驗,營造良好的輿論空間。
2.3 提升節目質量,提高制作水平
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要把提升節目質量和創作水平放到顯著位置,節目質量的好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他未來是否能夠走得更加長遠,甚至會對媒體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訪談節目需要主持人時刻把握好節奏,節目節奏有張有弛,做到不冷場,不失控;合理使用背景資料,與現場節目穿插播出,在談話過程中照顧各自發言要求,使嘉賓、現場觀眾等參與者都能暢所欲言。
以寧夏廣播電視臺《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為例,寧夏廣播電視臺《時代答卷·面對面》電視訪談節目就始終保持著極高的創作水準。一方面,創作人員高度重視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反復多次開展調研活動,組織交流溝通會,梳理真正有代表意義的問題,讓訪談嘉賓們既能夠快速的理解,又能夠準確地作出回答。同時在《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中,創作人員為了豐富節目內容,還設計了普通百姓海采環節,很好地表達出社會公眾對于每一期節目中的核心問題的反饋和體會。在寧夏廣播電視臺《時代答卷·面對面》訪談節目中,工作人員在搭建采訪環境時為了突出采訪風格,也做出了重要的創新。創作人員努力突破傳統的采訪范式,積極打造更加生動且更為豐富的采訪環境,通過實施伴隨式和沉浸式的采訪模式,進而表現出其深入務實的采訪風格。而且創作人員為了不斷提高節目的質量,始終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去開展拍攝工作,在進行燈光布景時使用便攜電影燈,有效區分拍攝主體和拍攝背景,從層次和顏色等多個方面入手更好地凸顯拍攝主體的核心地位。再加上拍攝人員使用無機位八景別的設置,讓整個畫面更加簡潔、更為流暢,給觀眾們帶來極佳的觀看體驗。在拍攝過程中機位會隨著被采訪對象的講話內容而不斷進行調整,始終保持最佳的拍攝角度,呈現出最好的拍攝效果。在《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中,該檔節目就擁有著高水平的主持人、專業的拍攝團隊、剪輯團隊和宣傳團隊,團隊成員很多都是年輕人,他們思維活躍,并主動借鑒優秀節目的先進經驗,在反復的嘗試和實踐中總結經驗,廣泛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地總結和反思,積極地進行創新,加入更多的新穎性和創意元素,從而不斷提高節目的創作水平和制作質量。創作人員不僅全力以赴做好訪談環節的拍攝記錄工作,而且還通過穿插動畫、增加短片來有效串聯前后內容,讓每一期節目的內容都保持著極佳的流暢性,加大對于細節的把控,從而不斷提高節目的創作質量和創作水平。
2.4 拓寬傳播途徑,擴大節目宣傳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受眾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如果電視新聞訪談節目只通過傳統的電視臺來進行傳播,那么必然會影響它的傳播效果,降低它的社會影響力。因此為了努力提升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的傳播效果,電視臺要加強與其他媒體的融合,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5]。以寧夏廣播電臺《時代答卷·面對面》新聞訪談節目為例,他們就快速適應全媒體環境,通過拓寬信息發布和傳播渠道來提高節目影響力。該節目在寧夏公共頻道完成首播后,將會在寧夏公共頻道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和快手短視頻賬號以及黃河云視app上進行同步分發,并且創作人員通過對節目精彩內容的拆分,在新媒體進行二次投放,進一步提高了該節目的社會影響力和傳播效果,也打造了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格局。《時代答卷·面對面》節目既通過傳統的電視臺渠道進行播放,而且還通過互聯網在短視頻平臺、微信平臺、移動端app等同步上線,更好地滿足人們的信息獲取需要,也迎合人們的觀看習慣。除此之外,創作人員會把一些觀點鮮明、主題突出的片段,通過剪輯拆分,借助網絡再次進行傳播。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受眾覆蓋面積廣的優勢,提高該節目的曝光率。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互動性強的優勢,努力搭建起線上溝通交流平臺,盡可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節目內容的討論中,從而提高節目的社會影響力。
3. 要培養高素質訪談節目人才
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所以未來要想走好創新之路,必然需要更多更優秀的高水平訪談節目人才[6]。
第一,加大培訓力度。一方面,電視臺要加大資源支持,提高資金投入,加強主持人專業素質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同時電視臺也要主動引進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工作水平高的優秀人才,組織各類培訓活動來提高主持人的溝通交流能力、訪談水平。另一方面,電視新聞訪談主持人也要具備主動學習的意識,要發揮長處,彌補短板,通過主動參加各類培訓活動來提高自己的訪談能力,掌握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訪談技巧。比如主持人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與廣大群眾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認真思考自己在工作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彌補,讓自己在節目中始終保持良好的表現。
第二,電視臺還要加大優秀訪談節目人才的儲備。一檔高質量的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不僅需要優秀的主持人,而且也包括高質量的制作團隊,比如節目策劃人員、視頻剪輯人員、宣傳推廣人員等,只有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才能夠給電視新聞訪談節目提供良好的傳播條件,讓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的創新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所以未來電視臺在開展新聞訪談類節目的制作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人才儲備工作,通過與地方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吸引和發掘優秀人才,積極引進行業內專業人才,不斷豐富媒體人才庫,從而為制作出更多的更高質量訪談類節目而提供更多的幫助。
4. 結束語
在新的媒體環境中電視臺新聞訪談類節目只有主動進行創新,才能夠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未來電視新聞訪談節目要時刻表現出時代性特征,不斷創新節目形式,豐富節目內容,從而體現出強大的發展活力和生命力。同時未來電視新聞類訪談節目的創作人員也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通過廣泛借鑒先進經驗,吸取優秀節目的先進成果,提升創作水準和制作質量,讓電視訪談節目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媒體環境,有效滿足新聞受眾的實際需要,進而提高訪談節目的競爭力,提高媒體的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袁方.論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的現狀及發展[J].電視指南,2018(14):14-15.
[2]王燕飛.如何創新電視新聞訪談節目[J].西部廣播電視,2018(04):29-30.
[3]魏敏.構架務實創新平臺——四川省廣播電視2015年度優秀節目評析培訓會綜述[J].西部廣播電視,2016(12):10-11.
[4]黃曉耘.故事、細節、創新——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的幾點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5(23):122,124.
[5]張琳玥.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的創新探討[J].科技傳播,2015,7(09):42,57.
[6]胡丹丹.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的新思路——談廈門電視臺《TV透》創新改版[J].青年記者,2013(2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