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蔚
今年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宣布建設海南自貿港六周年。6年來,以“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為主框架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已初步建立,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成為海南高質量發展的提質器和加速器。習近平曾先后用“順利開局”“蓬勃展開”“進展明顯”“蓬勃興起”等表述予以肯定。
2023年,海南多項經濟社會指標增速處在全國前列,GDP增長9.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3%和8.3%,體現自貿港經濟形態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分別增長15.3%、29.6%。與此同時,海南的開放很好體現了雙向特點,進口占比約三分之二,對外直接投資增長104.9%,讓世界分享海南和中國的發展機遇。
“當前,我們正在統籌封關運作準備,開展封關運作各項壓力測試,努力在高水平開放上提升‘領先度,在高質量發展上跑出‘加速度,在高品質生活上增強‘感受度?!焙D鲜∈¢L劉小明介紹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政策紅利加速釋放,海南成為投資熱土。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經營主體和群眾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比如,進口原輔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產設備三張“零關稅”清單政策,累計進口貨值202億元,減免稅38.1億元;加工增值30%內銷免關稅政策擴大至全省重點園區,累計內銷貨值47.1億元,減免稅4.2億元;2023年,離島免稅購物人次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59.9%、25.4%。
二是先行先試高標準經貿規則,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用好RCEP與自貿港政策疊加優勢,在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知識產權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等領域推出一批新舉措。以解決政策落地的堵點、無應用場景的痛點、成效不明顯的難點等為出發點,深層次謀劃推動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制度集成創新,累計發布制度集成創新案例16批140項。
2023年,正式啟動封關運作各項準備,以“大會戰”的姿態全力落實任務、項目、壓力測試“三張清單”。劉小明稱:“今年是封關運作的攻關之年,將全面完成封關軟硬件建設,同步對政策制度、封關設施、系統平臺、管理能力進行全方位、全流程壓力測試。同時,著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確保如期順利封關運作。”
此外,風險防控扎實有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堅持“管得住”才能“放得開”,針對各項自貿港政策實施可能存在的風險,建立預案、健全機制、常態化調度,通過智慧海南、信用海南建設,做到可知、可防、可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近年,海南充分發揮溫度、深度、緯度和綠色“三度一色”的比較優勢,加快打造種業、深海、航天創新高地和推動綠色轉型,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例如,深海科技城已經成為全國種業科技創新和深海科研的標桿和聚集地。
近三年來,海南科技發展可以用“四個新”來概括。海南省副省長、省科技廳廳長謝京具體介紹說,一是國家級創新平臺取得新突破,以崖州灣國家實驗室落地為標志,海南的國家級科創平臺數量實現翻番;二是研發投入達到新高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前列,專利申請授權數增長2倍多;三是科技人才引育有新成效,重點領域國家級人才呈現幾何式增長;四是企業創新取得新進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增長75%,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近3倍。
在人才建設方面,劉小明強調,辦好“強基開放”的教育,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等教育追趕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為中國教育高水平開放探索路子。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
“以爭當‘雙碳優等生的擔當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海南的‘國之大者,滾動實施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筑、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等標志性工程,打好海洋碳匯、綠色低碳牌,在全國先行一步、多作貢獻?!眲⑿∶鞅硎尽?/p>
在加快打造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雙高地”方面,海南將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謝京指出,首先,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提升在“陸、海、空”等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為國家戰略科技發展作出海南貢獻。其次,圍繞數字經濟、石化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以及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產業,推出一批場景應用,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同時,進一步突出制度集成創新,開展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力爭取得標志性成果。另外,進一步充分利用自貿港開放優勢,提升國際科技合作水平,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國際開放創新環境。
當前,海南提出要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劉小明以“4+3+3”概括道,“4”是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第1個“3”是前瞻布局南繁種業、深??萍?、商業航天“三大未來產業”;第2個“3”是做好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篇境外消費回流文章”。
在這條新賽道上,海南旨在做到“五個圖強”。
一是“向種圖強”。海南地處熱帶,全國主要農作物品種中,超過70%都是經過南繁的培育,目前南繁種業產值已突破120億。劉小明透露:“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攻關種子這一‘農業芯片,加快建設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p>
二是“向海圖強”。海南是中國管轄海洋面積最大的省,應用場景廣闊。目前,已有海洋高新技術企業上千家,一批重大深海裝備落地運行。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發展深??萍?、海洋智能裝備制造、深遠海養殖等新興海洋產業,力爭今年海洋生產總值突破3100億元。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就是爭取用10年時間再造一個‘海上海南?!眲⑿∶鞣Q。
三是“向天圖強”。海南地理緯度適合發展航天產業。目前,全國第一個民建民用的商業航天一號發射工位已于2023年年底建成,二號發射工位也于今年3月底土建完工,預計6月具備常態化發射能力。現在,有很多國內頭部商業航天企業已在等候發射。
“圍繞火箭鏈,還將拓展推進衛星鏈、數據鏈等‘航天+產業項目落地,打造集發射、研發制造、旅游、國際交流于一體的文昌國際航天城?!眲⑿∶鞅硎?。
四是“向綠圖強”。目前,海南深入打造“清潔能源島”,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78.5%,位居全國前列。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東嶼島近零碳運行得到廣泛關注。未來,將探索更多變“碳”為“寶”的實踐路徑,建設清潔能源島2.0版。
五是“向數圖強”。利用自貿港“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政策,完善5G、綠色算力、國際通信海纜等數字基礎設施,推動全業務國際通信出入口局盡快落地,豐富游戲出海等方面的應用場景,打造數字大健康、關鍵核心零部件等優勢特色產業,做強做優自貿港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