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為

2024年此時此刻又帶來了新的思考,或者說在激烈競爭中又有了更多的變化。此前我們可以看到歐洲相繼制定了燃油車退出的時間表,德系品牌紛紛下場參與電動化愈演愈烈的變革。我國就不用說了,這幾年的發展應該有目共睹,全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都是如火如荼,電動化和智能科技更是讓歐美車企驚掉下巴。從歐美要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作出限制就可以看出我國的產品太能打了。同時,歐洲很多國家也開始調整之前對燃油車限制的政策。
此刻的時點上,回到我之前提出的所謂新的思考。電動機會替代內燃機?我的答案很肯定:“不會,而且在我有生之年二者可能都會并存。”電動車高速發展是當下的必然,也是時代的進步,這是加速淘汰落后的內燃機生產廠商,或者說是讓其盡快改革,這也符合科技的發展規律。我在最近的試駕過程中也發現,阿斯頓·馬丁最新的va ntage 大排量V8、福特野馬 dark house大排量V8,這些車動力提升了,環保方面也驚人地符合我國最嚴的環保方面標準。這里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那些超豪華品牌電車其實也并沒停下腳步。瑪莎拉蒂全新GC將在6月首次迎來全球試駕,這款電車被我稱作最美敞篷電車,沒有之一;之前的勞斯萊斯閃靈也是一個例證。當然還有將電機與內燃機結合的混動車型,剛剛開發布會的奔馳G、保時捷911都是通過一個電機將性能提高到極致,同時也符合當下汽車的發展需求。
回看我國,那些自主品牌也沒有放棄內燃機的研究,在寫稿期間吉利發布了熱效率46.1%的測試報告,時間僅在BYD新車發布會后的幾小時。而長城汽車也在摩托車展上推出了自己的V8摩托車。
總而言之,科技的發展都是并行的,社會發展更是如此。信息繭房已經成為當下大數據模型下的一個圍城,單向輸出已經讓網民養成了投喂式獲取信息的方式。所以,接受信息,思考信息,反問自己,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縱觀歷史的發展,再回看汽車發展歷程,兩相對比之下汽車可能只是個嬰兒。內燃機也好,電動機也罷,也許兩者之間并不是生與死的關系。汽車只是商品,當下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