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打破傳統音樂教學信息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逐漸形成了具有現代化特征的信息化音樂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真正確定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構建起素質教學和能力教育的教學思想,形成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態,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也更具內涵性,教育質量與教學效果得到不斷提升。如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更優質、更符合鋼琴教育規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是每一個從事鋼琴教學的教育者都應該嚴肅面對和認真思索的問題。謝燕慧所著的《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一書,以學研結合、以研促教的方式對信息時代下如何應用信息化技術開展音樂教與學進行了深入地闡述,從理論、實踐、成果三個維度全面論述了信息化教學模式在鋼琴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前景、應用、效果和關鍵問題。
《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共分為三章。第一章為理論篇,題為“視角與時俱進面向未來教學”。該章的視角有三個,分別從周邊看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概況、從政策看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發展之需、從需求看未來智慧音樂教學的發展之勢,通過對發展概況、發展之需和發展之勢的描述勾勒出信息化教學的理論全貌。第二章為實踐篇,題為“適度運用載體提升音樂素養”。該章首先分析了信息新技術對學生音樂素養養成的促進作用、對教師音樂教學創新的助力,而后介紹了數字化音樂智慧教室的建設路徑、配置要求與方法。第三章為成果篇,題為“技術融于實踐孕育智慧課堂”,包括論文集、課例集和科研集三個部分。論文集分別選取應用信息化軟件、信息化硬件的相關教學文章各一篇,選取基于課題項目和名師團隊來促進教師創新和專業發展的文章各一篇;課例集包括三節應用信息化教學的典型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反思,一項音樂活動案例和一則音樂創作經驗分享;科研集從調查方案、調查報告和調查工具三個層面構建了創新實驗室微信教學實驗的全景,此外還包括一項音樂學習成果的評價手段開發與應用、一項智慧課堂建設項目交流匯報。從著書思路和寫作內容來看,《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一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其一,面向教學,視野開闊,啟發性強。《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將注意力集中于音樂教學,但其視野不拘泥于教學本身,而是以時代的視角審視和關注著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教學模式的發展。面對信息時代的到來,該書直面新技術帶來的各類挑戰,乃至將“音樂教師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會不會失業”作為重要的議題進行分析討論。同時,作者以全景的視角分析了信息技術對音樂教學所產生的各個方面的影響,深刻地剖析了音樂教學應如何順應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變化。深刻的分析不僅要植根于音樂教學本身,也要跳出教學自身的藩籬,以更高的層次看待教學,從而提出更具前瞻性、更具指導價值的建議。《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敏銳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對音樂教育和音樂素養培育的重要性,指出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趨勢的勢不可擋。更重要的是,該書清醒的認識到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已經成為未來音樂教育的必然選擇,這種選擇不止對教育本身具有極其重要的內在價值,同時對教師的職業生涯、乃至是否適合繼續從事音樂教育事業都形成了新的判斷標準,并預言這種標準必然在不遠的將來會上升到政策要求維度。此外,該書深入到教學與學習的深層邏輯,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課程發展規律的角度分析,并得出智慧音樂教學必然要以學生個性化學習服務為發展之勢的預判。這些思考之超前、判斷之準確、分析之嚴密都體現出該書站位高遠、視野開闊的特點,對音樂教育工作者認識和思考信息時代下音樂教學的新思想、新內涵、新理念都有著重要的啟發價值。
其二,理論、實踐與成果緊密結合,理論性與實用性皆佳。《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一書以三章的結構將理論篇、實踐篇與成果篇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的、具有自行進化能力的系統。例如,該書在理論篇中提出“我們要給予學生怎樣評價”的問題,指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學生進行評價不應該再停留在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為核心的評價方式上,而應該更加多元化、更體現實時性、更加體現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內涵。在實踐篇中信息新技術點亮教師音樂教學創新一節中,該書詳細論述了信息新技術助力教師創建多元評價新模式的方法和路徑,使讀者了解如何借助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開展新式評價,并快速入手使之成為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效果的有效工具。在成果篇的科研集中,該書列舉“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學生音樂學習成果的評價手段的開發與應用研究”開題報告,進一步細化了評價方法的實施步驟和應用效果,使讀者對信息技術下學生學習成果評價方法的理解和認識再次深化。在通讀全書后,再回頭重讀理論篇中“我們要給予學生怎樣評價”這個問題時,讀者必然會形成更多的、更深入的思考。因為限于篇幅,實踐篇的方法構建和成果篇中的案例僅僅是對理論篇中所提出問題的部分解答和范例列舉,這些解答和范例列舉的目的在于引導讀者進行更廣度范圍和深層次的思考。當重讀理論篇時,讀者帶著新的知識和理解重新思考這些問題時也必然進行更多的設想和更貼近教學實踐的感悟,使讀書效果深化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在將理論、實踐與成果緊密結合的過程中,《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一書始終秉承著“堅持初心,學研結合,以研促教,教研一體”的理念,對在信息時代如何搭建在線學習新空間,如何打造智慧課堂,如何充分利用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更好地進行動態的個性化的評價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形成理論性、實踐性、成果性兼具的內容體系,帶領讀者不斷深化對信息化教學模式在鋼琴教學中應用的理解和認識。
其三,實踐中凝練的經驗,是先行者的積累與探索。《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一書是作者在長期一線教學中對音樂教學積累經驗的高度凝練,也是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音樂教學過程中探索和思考的精華所在。該書的實用性很強,即使對信息技術毫無了解的讀者也能按照書中所講解的步驟學會如何搭建在線學習新空間,如何打造智慧課堂,如何充分利用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更好地進行動態的個性化的評價。同時,對于較為熟悉信息技術的讀者來說,該書對信息化教學模式全面的論述也能為這部分讀者提供體系化、全方位的指導,實現音樂教學的全面信息化。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該書成果篇既是作者摸索信息技術融于課堂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和所思索得到的感悟,同時也是對當前信息化教學實踐應用最新發展的歸納總結。這部分內容不僅是實踐篇的補充和細化,更是當前我國音樂教育信息化應用前沿的展示和分析。通過這部分內容的閱讀學習,讀者所獲取的是作者在實踐中凝練的寶貴的教學經驗,是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鋼琴教學的先行者的實踐和勤奮探索。
其四,關懷教師與學生,熱愛音樂教育事業,重視教師及學生素質教育。《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字里行間都包含著該書作者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從事音樂教育教師發自內心的關心和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對于教育事業,該書急切想要將信息技術投入到教學實踐之中,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舊有頑疾,實現音樂教學自內而外的改變與教學質量提升。對于從事音樂教育事業的教師同仁,該書從政策角度剖析了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趨勢,指出不掌握信息技術的音樂教師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建議和鼓勵音樂教師主動學習鋼琴教學所需的信息技術,成為信息時代下引領教學發展的優秀教師。鼓勵教師在課題項目中鍛煉創新能力,在名師團隊中浸濡獲得專業能力發展。對于學生,該書注重素質教育,提倡個性化教育,認為音樂文化認知與理解是學生在音樂課程中所獲取的重要內容,倡導學生應獲取沉浸式音樂體驗。提出為學生搭建音樂交流平臺等設想,主張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客觀評價。教育離不開情感投入,唯有始終秉持著對教育事業赤城的愛、對教師同仁無私的愛、對學生博大的愛,才能始終保持旺盛的教育熱情和良好的工作狀態,才能做好音樂教育工作。該書所體現出的對教育事業、對教師同仁、對學生的情感樸實而真摯,自然而流暢,細細讀來會感受到心靈的激蕩,對每一位教師都有著重要的勉勵作用。
《信息時代下的智慧音樂教與學》一書全面論述了信息化教學模式在鋼琴等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理論、實踐與成果。該書鉆研業務、做學者型教師的態度和方法論,無論對音樂教學工作者,還是對其他學科的教師來說,都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特別對于不知如何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教師來說,該書的實踐指導功能非常突出,對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