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靜
摘 要:古箏作為中國傳統樂器之一,其獨特的音樂韻律和節奏是其藝術表現力的基石。古箏的彈奏需要嚴格遵循曲譜中的節奏和韻律,演奏者需要精確地掌握音符的時值、強弱以及樂曲的整體結構,從而展現出古箏音樂的優雅與和諧。只有掌握古箏的演奏技巧,才能夠體現出樂曲的創作內涵,讓觀眾沉浸于樂曲的情緒感染中。
關鍵詞:古箏藝術;藝術表現力;影響因素;提升策略;樂器演奏
古箏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樂器之一。古箏蘊含著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底蘊,為我國音樂藝術發展貢獻了極大的力量。古箏的音色不僅能夠表現出豐富的音樂內涵,還散發著濃郁的人文氣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音樂審美的改變,人們對古箏藝術的表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斷探索古箏藝術表現力的影響因素,以期讓傳統音樂的魅力得到更好的傳承。
一、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形式
(一)演奏技巧
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很多,其中演奏技巧是影響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的關鍵。古箏的演奏技巧包括撥、挑、滑、顫等,每種技巧都能產生不同的音色和音效[1]。演奏者通過靈活運用這些技巧,能夠表現出樂曲的細膩變化和豐富內涵。同時,演奏者的技藝水平也直接影響著演奏的表現力。
(二)情感表達
情感表達是古箏演奏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演奏者只有將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相結合,才能將樂曲的內涵傳遞給聽眾。情感傳達與共鳴是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的靈魂。演奏者需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奏,通過音樂將自己的情感傳遞給聽眾。同時,演奏者還需要關注聽眾的情感反應和需求,通過調整演奏方式和技巧來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2]。情感傳達與共鳴的實現需要演奏者具備較高的音樂修養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音樂意境
音樂意境也是古箏演奏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古箏音樂多以自然界的景物或現象為創作靈感,通過音樂表現大自然的美麗與寧靜。例如:《梅花三弄》以梅花為主題,通過古箏的演奏,使聽眾的腦海中浮現出梅花在寒風中傲然綻放的場景;《月兒高》描繪了月亮高懸、夜空清冷的畫面,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由此可見,通過營造意境,可以提高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二、古箏藝術表現力的影響因素
(一)演奏技巧
對古箏藝術表現力影響最大的就是演奏技巧。技巧的純熟對于古箏演奏者來說至關重要。演奏者需要掌握各種演奏技巧,如撥弦、滑音、顫音等,并能夠在演奏中靈活運用[3]。只有演奏者具備高超的演奏技巧,才能準確地表達曲目的情感,展現出古箏藝術的魅力。但在實際演奏期間,演奏者可能由于出現指法錯誤、對古箏結構不熟悉等原因出現演奏失誤,導致古箏藝術的表現力大打折扣。
(二)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演奏者情緒、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在古箏表演領域,部分演奏者雖然在日常訓練中能夠發揮出較高的演奏水平,但在面對比賽、大型表演時會因為心理素質不高而造成演出事故。心理素質對演奏者的古箏藝術表現力有著重要影響。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保持冷靜、自信的心態,避免因緊張或焦慮而影響演奏效果。同時,演奏者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注力和耐力,以保證在長時間的演奏中保持穩定發揮。演奏者在面對全新的環境或者表現欲過強等情況下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不利于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的展現[4]。只有將日常訓練當作正式演出來對待,增強演奏者對于舞臺表現的適應力,不斷提高其心理素質,才能夠使其在正式演出中全身心投入古箏演奏,將古箏的魅力充分展現給聽眾。
(三)樂曲認知
演奏者對曲譜的認知程度也會影響其藝術表現力。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曲譜的結構、旋律和節奏,并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對其進行詮釋。只有對曲譜有深入的理解,演奏者才能在演奏中準確地表達出曲目所蘊含的情感。古箏藝術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與詩歌、繪畫等藝術形式緊密相連。演奏者若能對中華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將更能體會古箏樂曲中的文化內涵,從而提升其藝術表現力。樂曲認知對古箏藝術表現力具有重要影響,演奏者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對樂曲的認知,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表達樂曲,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藝術體驗。
(四)藝術素養
藝術素養在這里指的是演奏者對古箏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能夠影響演奏者對樂曲的個性化理解和舞臺演奏效果。藝術素養對于古箏藝術表現力有著直接的影響[5]。演奏者的生活體驗和文化素養是影響其藝術表現力的重要因素。演奏者需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奏,而這種情感往往來源于演奏者的生活體驗,同時與其文化素養密切相關。通過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演奏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表達曲目,從而提高自己的藝術表現力。演奏者若是過于重視旋律的演奏,忽視樂曲中的內涵,就無法真正理解作品,其演奏的樂曲也很難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演奏者需要對樂曲、古箏藝術有全面的認識。除此之外,如果演奏者的表演過于同質化,缺少對作品的創新和理解性演繹,也會導致表演形式單一化,無法將古箏的藝術表現力充分展現給聽眾。
三、古箏藝術表現力的提升策略
(一)細化演奏技法
提高古箏藝術表現力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技法對表現力有著直接的影響。通過細化演奏技法,能夠有效提高古箏的藝術表現力。演奏者首先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術,包括但不限于手指的靈活性、彈奏的準確度、音色的控制力等。同時,演奏者還需要注重技術的細膩化,即能夠根據不同的樂曲和情境,靈活運用各種演奏技巧,使音樂更加生動和富有層次感[6]。傳統的古箏演奏技法以右手彈奏為主,左手輔以按弦、滑音等技巧。演奏者可以通過將古箏與現代樂器相結合等方式豐富古箏演奏的音色,擴大古箏在現代音樂領域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提高其藝術表現力和影響力;可以不斷探索新的演奏技法,通過使用特殊調弦法、開發新的指法技巧、嘗試使用新型材料等,使古箏的音色與表現力更加豐富;可以將現代演奏理念與技巧融入傳統演奏,使古箏藝術煥發出新的活力;可以加強對傳統古箏技法水平的提升,深入挖掘古箏演奏的細節,對音樂、節奏、樂曲情感進行極致的表達,讓古箏演奏更加深入人心。
(二)把握演奏節奏
在古箏演奏期間,要以節奏、節拍為切入點對演奏旋律進行分析。古箏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表現效果與演奏旋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通常在演奏較為歡快的旋律時,節奏會較為緊湊;而進行輕松情感的表達時,節奏就較為悠長。通過分析節奏、演奏旋律,能夠讓演奏者更好把握演奏的節奏,提高其現場演奏水平和古箏的藝術感染力[7]。在分析古箏演奏旋律時,可以結合對節拍的應用,加深演奏者對于樂曲的理解。如《廣陵散》中激昂高亢的旋律,讓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戰場,感受到戰士們的英勇與豪情。演奏者通過把握演奏節奏,可以將曲目中所包含的感情傳遞給聽眾,讓他們快速進入作品的主旋律,獲得良好的聽覺體驗。
(三)營造音樂意境
提高古箏藝術表現力還可以通過營造音樂意境來達成。古箏藝術的魅力就在于演奏時所營造的意境,通過營造音樂意境,可以提高古箏的藝術感染力。傳統曲目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演奏者應當深入研究這些曲目,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通過精湛的演奏技巧,將這些故事和情感傳達給聽眾[8]。例如,在演奏《漁舟唱晚》時,演奏者可以想象漁夫們在夕陽下歌唱的情景,將這種意境融入演奏,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美麗的畫面中。與此同時,現代科技為古箏演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演奏者可以通過錄像等形式將古箏演奏記錄下來,再通過后期制作來提高曲目的故事畫面效果,創造出豐富的古箏表演形式,為聽眾帶來與眾不同的古箏視聽盛宴,從而提高古箏的藝術表現力。另外,古箏演奏者也需要將自身的情感與自然聯系在一起,通過感悟自然,更好地營造音樂意境,提高古箏的藝術表現力。
(四)加強情感表達
要想提高古箏藝術表現力,需要加強演奏中的情感表達,具體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首先,深入理解樂曲的情感內涵。在演奏前,對樂曲進行深入研究,掌握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內涵。這樣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地投入樂曲演奏,準確地傳達出樂曲的情感。其次,調動個人情感。演奏者需要將個人的情感與樂曲的情感相融合,通過個人的感受和體驗來豐富演奏的情感表達。演奏者可以在演奏前通過冥想、回憶或其他方式來調動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好地表達樂曲的情感。再次,有效運用技巧。演奏技巧的運用對于情感的表達至關重要。演奏者可以通過音量的起伏、音色的變化等,展現樂曲中的情感變化。同時,演奏者還可以運用滑音、顫音等技巧來模擬人聲的細微變化,使演奏更加富有表現力。最后,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系。演奏者可以通過眼神互動、表情和肢體語言等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系,從而讓觀眾更好地理解演奏者所傳達的情感,并與之產生共鳴[9]。演奏者可以在演奏過程中保持與觀眾的互動,使觀眾感受到樂曲中的情感變化。情感的表達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和不斷的反思,演奏者應該反復練習樂曲,不斷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達能力,深入挖掘樂曲背后的故事與情感內涵,使古箏演奏更具感染力與共鳴力。同時,演奏者還應該及時反思自己的演奏表現,找出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從而提高演奏的情感表達水平。
(五)加強音樂聽覺訓練
要想提高古箏藝術表現力,需要加強對演奏者的音樂聽覺訓練。首先,培養良好的音樂聽覺習慣。演奏者需要多聽音樂,以此來培養自己的音樂聽覺習慣,并提高自己對于音樂元素的敏感度。其次,加強對音樂結構的理解。這樣有利于演奏者更好地把握樂曲的整體節奏,對樂曲的曲式、主題等有更深刻的感悟。通過這些方式,可以促進古箏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提升,使演奏者的演奏效果達到預期水準,為聽眾營造良好的體驗氛圍,提高古箏演奏的整體質量和古箏藝術的宣傳效果。
(六)加強實踐和創新
古箏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的瑰寶,其藝術表現力一直是演奏者追求的目標。為了進一步提升古箏的藝術表現力,需要不斷加強實踐,對古箏藝術表現形式進行積極的創新。藝術表現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實踐,演奏者應多參加音樂會和演出活動,與其他音樂家交流心得,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10]。通過持續實踐,演奏者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并在舞臺上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創新是藝術發展的動力,演奏者可以在傳統古箏演奏的基礎上,嘗試融入現代音樂元素和演奏技巧,創造出新的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通過創新嘗試,演奏者可以為古箏藝術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古箏藝術的發展與進步,也向人們展現出古箏藝術的無限可能與魅力,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四、結語
古箏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主要樂器,需要注重對其的傳承和發展。古箏演奏對于演奏者的技巧、樂曲的感染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提高古箏演奏的表現力,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分析音樂作品情感,注重音樂情感表達,增加音樂要素,才能鞏固古箏演奏藝術在現代音樂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張祎梁.影響古箏藝術表現力的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藝術評鑒,2023(21):177-182.
[2]張宏.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形式與提升策略[J].藝術大觀,2023(31):30-32.
[3]段妍頔.淺論古箏表演藝術的古典美[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3(7):101-103.
[4]李雙燕.探析古箏演奏中肢體語言的合理運用[J].當代音樂,2022(9):162-164.
[5]楊濤.古箏演奏藝術特征及提升策略[J].戲劇之家,2022(24):57-59.
[6]貢婷.古箏演奏中“剛柔并濟”的意義及技巧[J].黑河學院學報,2021(11):138-140.
[7]王藝橋.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的形式及提升建議[J].戲劇之家,2022(10):91-93.
[8]何云雪.古箏演奏藝術特征及提升策略[J].藝術品鑒,2021(21):166-167.
[9]梅麗娟.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提升策略探究[J].藝術大觀,2020(20):5-6.
[10]蔣蒨.論如何增強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J].藝術評鑒,2020(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