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紫韻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國際交流的增加,英語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逐漸凸顯。本研究以廣東某高職學院為例,旨在深入探究高職生英語學習的愉悅水平和提高策略。通過定量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核心問題:我國廣東省高職生英語課堂學習呈現的外語愉悅現狀和影響因素如何。通過本研究,期望為高職教育的改進和提升提供實證性的參考。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英語教育扮演著連接不同文化和促進國際交流的關鍵角色。在中國的高職教育中,外語學習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任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過去幾十年,我國高職教育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學生規模逐年擴大,培養了大量實用型人才。然而,在高職生英語學習領域,我們依然面臨一系列挑戰。研究者在實際英語教學中發現有部分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緊跟教師的思路,享受課堂學習,他們的英語成績相對較好,而另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較低的英語課堂享受程度,英語學習興趣也較弱。針對此現象,研究者希望通過高職生外語愉悅研究了解現今廣東地區高職生外語愉悅水平,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有針對性的教學對策。
1 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理論被引入到二語教學研究中,外語愉悅的相關研究也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外語愉悅是指二語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期間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時所經歷的一種積極情緒狀態。不少國內外二語教學研究者如Dewaele和李成陳等人已經意識到學生的情緒對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過程起著重要作用。他們還發現教師積極的情緒能夠激發學生的樂趣和參與度,并通過營造一種低焦慮的友好語言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處理學術情境中的事情,吸收更多的語言輸入并產生更積極的感受,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Li et al.,2020)。課堂上積極情緒還能讓學習者在探索外語學習時感到安全,從而增強與同齡人的社會凝聚力。外語愉悅能夠增強學習外語的內在和外在動機,擴大個人的經驗和適應性知識的獲取,以及提高學習者對語言輸入的意識(Dewaele et al.,2014)。
研究發現外語愉悅內與學習者的人格特質、情商和毅力有關,外與教師和課堂氛圍有關。其中教師屬于不可忽視的因素。Dewaele和MacIntyre研究來自750名外語學習者的國際樣本數據發現,對教師的態度是外語愉悅的最強預測因素,其次是人格特質、文化同理心、教師的友善度、教師開玩笑的頻率、教師對外語的態度、外語測試結果和低社會主動性(Dewaele & MacIntyre,2019)。Dewaele、Franco Magdalena和Saito收集了來自西班牙210名英語學習者的數據發現,教師友善程度是外語愉悅的強烈預測因素,而教師英語中濃重的外國口音則是外語愉悅的負面預測因素(Dewaele et al.2019)。此外還要關注整個課堂環境對外語愉悅的作用。通過對1718名在中國學習英語的中學生和1295名大學生研究發現,教師影響和課堂環境都是外語愉悅的重要來源。當充滿熱情的老師為學生提供學術和情感支持,并且營造了溫馨、關愛的課堂氛圍時,學生的外語愉悅感最高(Li et al.,2020)。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下兩個問題:(1)我國廣東省高職生英語課堂學習呈現的外語愉悅現狀如何?(2)生源地、專業和性別是否對高職生外語愉悅水平有影響?
2.2 被試
本研究從研究者所在高職院校隨機抽取大學二年級3個不同專業類別的班級學生作為被試,以確保研究結果的代表性。受試學生大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平均學習英語時間為8年以上。通過問卷星平臺發布線上調查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100%。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來測量高職生外語學習愉悅水平的量化指標。問卷調查部分主要依據李成陳等人制定的11項中文版外語愉悅量表CFLES(the Chinese Vers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njoyment Scale)來評估中國學生的外語愉悅水平(Li et al., 2018)。中文版外語愉悅量表包括三個子量表:外語愉悅-個人(FLE Private,5 項;示范項目:“我在英語課上不會感到無聊。”)、外語愉悅-教師,(FLE-Teacher,3項;示范項目:“英語老師很友好。”)和外語愉悅-環境(FLE-Atmosphere,3 項;示范項目:“有一個很好的課堂上的氣氛?!保?。每個項目均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進行評估(1=強烈不同意, 5=強烈同意),分數越高代表外語愉悅程度更高。該版本已被證明是一個專門用在中國外語教學環境下的足夠可靠和有效的外語愉悅量表(Li et al., 2018)。
3 數據分析
通過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重點分析受試高職生的背景資料,包括生源地、年級、所學專業和性別的差異比較,并統計各量表上的次數分配、平均數和標準差等,以探討高職生外語學習愉悅水平與其他變量之間的關系。
3.1 研究樣本特征分析
本研究將研究對象的生源地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和省外五個區域;專業分為理工類、經管類和文學類三個類別;以及男性和女性受試者。如表1所示。
3.2 高職生外語愉悅現狀描述分析
中文版外語愉悅量表分為3個維度共11道題。受試高職生的外語愉悅整體平均分數為3.360,略微低于中位數3.361。在個人外語愉悅層面上,整體平均值是3.347;在教師相關型外語愉悅層面上,整體平均值是3.353;在課堂氛圍相關型層面上,整體平均值是3.380。其中個人外語愉悅維度和教師相關型外語愉悅維度的平均值3.347和3.353均小于中位數3.361,說明教師需要注重從學生的個人外語愉悅和教師相關型愉悅層面來提高學生的外語愉悅水平。如表2所示。
從上表的數據統計可知,個人外語愉悅維度中,題項1、4、5的單題分數均低于維度平均值(M)3.347,說明學生外語愉悅水平受自身內在因素影響大。在與教師相關型外語愉悅維度中,只有題項8單題分數3.310低于維度平均值(M)3.353,說明教師也是影響學生外語愉悅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調查數據結果與文獻綜述較一致,學生外語愉悅水平同時受到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影響,其中外在因素包括教師因素和課堂氛圍因素。
表中數據顯示,高職生外語愉悅各維度的均值由高到低依次為:課堂氛圍相關型外語愉悅、教師相關型外語愉悅和個人外語愉悅。這表明學生感知到的課堂氛圍、來自同學和教師的影響對其外語愉悅水平影響最大。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重要問題,學生個人外語愉悅程度低即學生本身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內驅力不高。
3.3 高職生外語愉悅現狀差異分析
本研究通過方差分析(ANOVA)探索不同背景的高職生在外語愉悅的三個維度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受試學生的生源地、專業類別和性別對于高職生的個人外語愉悅、教師相關型外語愉悅、課堂氛圍相關型外語愉悅和外語愉悅總體層面都沒有顯著差異(p>0.05)。這個調查結果與文獻綜述結果一致。由于外語愉悅的研究起步較晚,現在尚無法得出年齡、性別和多語言能力之類的變量是否與外語愉悅有確切的聯系,需要未來開展進一步大范圍的調查研究,如表3、表4、表5所示。
通過以上描述性分析可知,研究者所在學校的高職生外語愉悅總體水平是3.360,屬于中等水平。這可能與學生本身英語基礎水平相對較低有關,學生生源地來源較多,層次不均勻,集中到一個班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學生能力參差不齊。高職的英語學習要求在夯實基礎之上要融入職場英語溝通技能,此時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容易出現跟不上的問題,外語愉悅感也就難以提高。
4 對策建議
第一,多方面提高高職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內驅力,提升個人外語愉悅水平。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考慮到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興趣不濃,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比如嘗試將有趣的故事、游戲、音樂、電影等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和獎勵,尤其是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當他們努力嘗試或取得進步時,應及時給予他們正面的反饋和獎勵,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對英語的正面印象。此外,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讓所有水平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英語,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分享一些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例如記憶技巧、閱讀技巧、寫作技巧等,讓學生有信心學習英語學科知識。
第二,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提升教師相關型外語愉悅水平。從文獻綜述可知,學生的外語愉悅程度受教師的語音語調、言行舉止和同理心影響,英語教師應不斷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語音語調。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建立積極的英語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第三,打造積極的英語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氛圍相關型外語愉悅水平。教師可以嘗試從增加課堂互動和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著手。通過提問、討論、小組活動等方式來增加課堂互動,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從而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例如演講比賽、角色扮演、游戲等,讓學生有機會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增強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5 結論
本研究考察了廣東某高職院校學生的外語愉悅現狀,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實證依據。研究結果驗證了前人的相關研究,發現高職生的整體外語愉悅處于中等水平。研究還發現高職生的個人外語愉悅層面和教師相關型外語愉悅層面需要提高,課堂氛圍相關型外語愉悅層面則需要繼續加強。雖然本研究能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有效的建議,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首先是研究對象較為單一,本研究僅在研究者所在學校開展,樣本數量缺乏整體代表性。其次,本研究僅聚焦學生生源地、專業類別和性別等背景變量,但學生的外語愉悅成因復雜,今后還需要將學生的內因考慮進去,為未來教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作者單位: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公共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