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1.029
[摘 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能夠促進廣播電視臺有效地整合和配置有限的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本文以廣播電視臺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為主題,在概述全面預算管理內涵和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廣播電視臺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廣播電視臺;全面預算管理;管理改革
[中圖分類號]F20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廣播電視臺作為重要的輿論宣傳陣地,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然而,近年來,隨著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廣播電視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廣播電視臺亟須深化改革,創新發展[1]。本文針對廣播電視臺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廣播電視臺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提供借鑒。
1 廣播電視臺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1.1 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實現既定的經營目標。這一活動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和預算考核等環節。同時,全面預算管理還可以幫助企業或事業單位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決策效率。
1.2 廣播電視臺全面預算管理的特征
首先是行業特性鮮明。廣播電視臺作為媒體單位,其經營活動具有很強的行業特性,其收入主要來自廣告收入、節目制作費和政府撥款。其中,廣告收入是廣播電視臺的主要收入來源。廣播電視臺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員工資、節目制作費、設備購置費和運營費用等。
其次是市場競爭激烈。近年來,隨著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廣播電視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競爭壓力。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競爭日趨激烈,廣播電視臺的受眾流失嚴重,廣告收入銳減,經營壓力劇增,不少電視臺紛紛進行網絡化轉型,其運營模式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最后是資金使用分散。廣播電視臺往往機構眾多,且各機構的資金使用相對獨立。廣播電視臺一般下設多個頻道、頻率和部門,各機構的業務范圍不同,資金使用需求也不同。如新聞中心主要負責新聞節目的制作,其資金使用主要用于人員工資、設備購置和節目制作費等;而廣告部主要負責廣告的銷售,其資金使用主要用于廣告宣傳和人員工資等。此外,廣播電視臺每年都要制作播出大量的節目,每個節目都有獨立的預算,還經常會開展和組織一些大型活動,如文藝晚會、體育賽事等,這些活動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2 廣播電視臺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問題
2.1 缺乏符合行業特性的預算編制方法
首先,預算編制缺乏對廣播電視臺經營特性的充分考慮。廣播電視臺作為一種文化傳媒企業,其經營活動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周期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受到政策法規、市場環境、受眾偏好等因素的影響。然而,傳統的預算編制方法往往忽視了這些因素,導致預算編制與實際經營情況脫節[2]。
其次,預算指標體系不夠科學合理。廣播電視臺的預算指標體系一般包括收支預算、成本預算、費用預算、資產預算、負債預算和權益預算等內容。然而,這些指標體系往往是根據傳統的會計原則和管理模式制定的,沒有充分考慮廣播電視臺的經營特點和發展需求,導致預算指標與廣播電視臺的實際經營情況不匹配。
最后,預算編制過程科學性、規范性和透明度較低。廣播電視臺的預算編制通常由財務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參與。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編制流程和規范的編制制度,預算編制過程不透明,預算編制人員和預算執行人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導致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脫節。此外,廣播電視臺的預算執行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機制,使得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隨意性、盲目性,導致預算執行偏離預算編制的目標和要求。
2.2 媒體市場的變化增加了預算編制的不確定性
一方面,當前媒體市場飽和,競爭加劇,增加了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的不確定性。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廣播電視臺面臨著來自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自媒體等新興媒體的沖擊。這些新興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互動性強等特點,對傳統廣播電視臺的受眾和廣告主產生了分流效應[3]。
另一方面,媒體政策法規的變化增加了廣播電視臺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新的媒體政策法規,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等,這些政策法規對廣播電視臺的節目編排、廣告播出和經營活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使得廣播電視臺的經營活動、節目設計受到約束,很多時候創作者的創意需要服從文件規范,從而受到束縛和掣肘,不能很好地迎合受眾喜好,增加了預算編制的難度。
2.3 預算組織機構權責分配不科學
首先,預算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權責分配不明確。廣播電視臺的預算組織機構一般由財務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參與。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權責分配機制,預算組織機構之間職責不清、權責不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考核等環節出現了相互扯皮、互相推諉的現象,導致預算管理效率低下。
其次,預算組織機構人員素質不高、專業能力不足。廣播電視臺的預算組織機構人員一般由財務人員擔任,缺乏廣播電視臺經營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難以勝任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考核等工作,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最后,預算組織機構缺乏必要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由于預算組織機構一般由財務部門牽頭,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考核等環節容易受到財務部門的影響,無法獨立行使職權,不能發揮應有的監督和控制作用。
2.4 預算監督考核機制存在滯后性
首先,預算監督考核指標滯后,難以有效反映廣播電視臺的經營績效。廣播電視臺的預算監督考核指標一般包括收視率、廣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指標。但是這些指標往往是滯后的,難以有效反映廣播電視臺的經營績效。例如,收視率和廣告收入是反映廣播電視臺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但是這些指標往往是事后統計出來的,不能及時反映廣播電視臺的經營情況,也不能幫助廣播電視臺在經營策略、節目設計等方面進行及時調整。
其次,預算監督考核手段單一,不能有效監督預算執行。廣播電視臺的預算監督考核手段一般包括檢查、抽查、審計等手段,這些手段往往是事后的,在發現問題以后也只能落實常規的追責問責措施,且事后監督的覆蓋面很有限,助長了部分人員的僥幸心理。
最后,預算監督考核結果運用不充分,沒有發揮預算監督考核的作用。廣播電視臺的預算監督考核結果一般由財務部門負責匯總和分析,但這些結果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運用[4]。預算監督考核結果沒有與績效考核掛鉤,沒有對預算執行部門和預算執行人員產生應有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其考核結果也沒有作為預算編制的依據,導致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脫節。
3 廣播電視臺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對策
3.1 搭建定制化預算編制模型
第一,面對新媒體環境的競爭,廣播電視臺需要在觀念上進行改革,提高市場競爭力,樹立財務管理觀念,將財務和業務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廣播電視臺應堅持零基預算的原則,嚴控一般性支出,如“三公經費”等,全面統籌財政撥款和非財政撥款,確保預算安排和管理結果的掛鉤機制,以按時保質完成預算編制任務。
第二,明確預算目標,突出經營特色。基于廣播電視臺的實際經營情況和發展戰略,明確預算目標,重點突出廣播電視臺的經營特色和優勢。對于以新聞節目制作為主的廣播電視臺,其預算目標應著重于新聞采集、制作和播出等方面的支出,確保新聞節目的質量和影響力。
第三,優化預算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根據廣播電視臺的業務特點和成本結構,優化預算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大對節目制作、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減少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合理分配有限的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四,合理設置預算科目,加強預算控制。根據廣播電視臺的業務流程和管理需求,合理設置預算科目,加強預算控制。按照節目類型、播出時段、收視率等指標設置預算科目,并對各科目設定具體的預算金額,通過定期監測和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及時調整預算,保障預算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2 建立靈活的預算調整機制
第一,及時調整預算,適應經營變化。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及時調整預算以適應經營環境的變化。當廣播電視臺遇到突發事件或重大新聞時,可以臨時調整預算,增加對相關節目的制作和播出投入,確保新聞報道的及時和準確。
第二,動態調整預算,優化資源配置。根據廣播電視臺的實際經營情況和資源使用情況,動態調整預算,優化資源配置。當某一節目的收視率不佳時,應減少對該節目的預算投入,并將資源轉移到收視率較高的節目或其他更有前景的項目上。
第三,加強預算執行監控,保障預算有效性。加強預算執行監控,及時發現和糾正預算執行中的問題,保障預算的有效性。定期檢查預算執行情況,分析預算與實際支出的差異,并采取措施糾正偏差,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
第四,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根據預算目標、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考核結果,精準化、差異化地評價預算管理人員和部門,并將其作為獎懲和晉升的依據,激勵預算管理人員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在具體的評價體系制定上,要做到平時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量化指標衡量與廣泛聽取意見相結合的方式,多方面激勵員工強化預算管理意識。
3.3 評估與優化預算管理組織層級
第一,明確預算管理組織層級。厘清廣播電視臺各部門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和分工,明確預算編制、執行、調整、監督和考核等環節的責任主體,構建清晰透明的預算管理責任體系。要根據各部門的業務特點和預算管理能力,合理劃分預算管理層級,確保預算管理工作高效有序推進[5]。
第二,優化預算管理組織結構。根據廣播電視臺的實際情況,優化預算管理組織結構,設立專門的預算管理部門或機構,負責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和考核等全過程管理工作。同時,加強預算管理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建立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確保預算管理工作統籌有序開展。
第二,建立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廣播電視臺應著眼于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建設工程市場發展需要和當下新媒體多維協同傳播的現實需求,積極運用新興的企業私有云技術、區塊鏈技術,建立現代化的一站式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預算編制、執行、調整、監督和考核等環節的信息化管理,從而顯著提高預算編制和執行的效率和準確性,實現預算管理工作的實時監控和預警,為預算管理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
第四,加強預算管理人員培訓。加強對廣播電視臺預算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預算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管理層應積極對接上級部門或本地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協調行業專家采取線上云課堂或線下調研指導交流等方式開展全面和深入的培訓講解,幫助預算管理人員熟練掌握預算編制、執行、調整、監督和考核等環節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3.4 建立實時監督和預算考核機制
首先,搭建一個覆蓋全臺各部門、各環節的預算實時監督平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等環節有機連接起來,實現預算數據的實時采集、匯總、分析和反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預算數據實時采集系統,實現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等環節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匯總。建立預算數據分析模型,多維度、全方位分析預算數據,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問題和風險。搭建預算監督平臺,將預算數據實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和人員,以便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其次,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預算考核指標體系,全方位考查預算編制的完整性、準確性、合理性,以及預算執行的及時性、真實性、合規性,采取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并重的模式,并根據不同崗位、不同部門細化考核指標細則,由財務、人事部門骨干人員組成考核小組,負責對預算執行情況的評估,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同時注意根據評估結果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長效機制。根據廣播電視臺的實際情況,確定預算考核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包括考核指標、權重、考核方法等。建立預算考核數據采集系統,實時監測預算執行情況和采集數據。
最后,建立預算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預算管理責任,追究預算編制不實、預算執行不力、預算調整不當等行為,保障預算管理的嚴肅性。將各部門、各崗位的預算管理責任納入崗位績效考核體系,因預算管理不力造成重大損失的責任人要嚴肅問責。
4 結語
隨著媒體環境的快速變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廣播電視臺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已成為提升其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全面預算管理不僅有助于整合和規劃廣播電視臺的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而且還能通過正確激勵和約束員工,增強組織協調能力,加強部門間的合作。此外,有效的預算監督和管控能夠確保預算計劃的嚴格執行,幫助廣播電視臺建立健康的成本控制環境,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中脫穎而出。因此,全面預算管理對于廣播電視臺來說,不僅是一種管理工具,更是實現長期發展戰略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婁文君. 論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廣播電視媒體財務管理[J]. 中國產經,2023(24):132-134.
[2]賈鴻杰.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研究[J]. 中國市場,2023(36):118-121.
[3]王淼. 央企全面預算管理的重點與難點探討[J]. 商業觀察,2023,9(36):97-100.
[4]解晶晶. 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問題分析[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3(12):37-39.
[5]蘇鶯柱.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難點及優化策略研究[J]. 上海商業,2023(1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