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 董大偉
摘要:金源體育文化是女真部族崇力尚武的體育價值取向,具有全民體育、軍體融合及鮮明的女真民族特色。金源體育文化體現了女真人勇敢無畏的拼搏精神,在提升女真族軍事作戰能力,促進部族更好適應外部生存環境,為部族提供娛樂消遣形式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功能價值。金源體育文化對于當前我國積極推進體育強國戰略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文通過對金源體育文化的功能價值和特點進行分析,為我國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提供借鑒,希望能借此研究,積極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發展,也為金源體育文化遺存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金源體育文化? 女真? 民族傳統體育? 歷史發展
A Study on the Reference of Jinyuan Sports 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in China
Abstract:Jinyuan Sports Culture is a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Jurchen tribe that values strength and martial arts, with national sports, military sports integration, and distinct Jurchen ethnic characteristics. Jinyuan sports culture embodies the brave and fearless spirit of the Jurchen people,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ir military combat capabilities, promoting their better adaptation to the extern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viding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forms for their tribes. Jinyuan sports culture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active promotion of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unctional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inyuan sports culture,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hina to carry out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can actively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and als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Jinyuan sports cultural relics.
KeyWords: Jinyuan Sports Culture; Jurchen;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女真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之一。在南北宋時期,女真與契丹崛起于舊社會的部落紛爭。尤其是女真建立王朝之后,女真首領帶領部族進行武力征伐,不僅覆滅了北方草原霸主遼國,也結束了具有較高文明高度的北宋統治。女真在發展過程中,基于部族的生存環境、人民的生活習性以及保家衛國的戰略需要,逐漸發展出了一套既契合狩獵生存需求的騎射技術,又符合武力征討、提升民族戰力的軍事體育系統[1]。正是這種頗有實效的體育強國戰略使女真在短短百年之內逐鹿中原,而這套軍事體育系統也就是本文所研究的金源體育文化雛形。
金源體育文化是基于南北宋時期女真部族政治、競技、社會和文化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多種體育運動形式和文化理念。本文基于金源體育文化的功能價值和特性,結合我國全民健身的大背景,對我國如何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研究,希望能促進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弘揚保護,也推動我國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傳承發展。
1? 金源體育文化的功能價值分析
金源體育文化承載著女真部族傳統民族特色民俗和文化底蘊。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下形成了勇猛、彪悍、純樸、率真的性格,身上有慷慨豪俠之氣[2]。因此為了適應外界環境的挑戰,女真部族在歷史發展中創建了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的金源體育文化。從金源體育文化對女真政權和部族子民發展的進程看,金源體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1.1? 快速提升女真部族軍事作戰能力
在女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女真曾作為契丹遼國的附屬部落,并長期受到遼軍的侵擾。《遼史·本紀第十一》曾記載“丙子,樞密使耶律斜軫、林牙勤德等上討女直所獲生口十馀萬、馬二十馀萬及諸物” [3],這記錄的是公元986年契丹名將耶律斜軫曾在對女真的戰役中俘獲十余萬女真人和二十余萬匹馬。
伴隨著女真軍事力量急速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女真對部族子民體魄的重視和軍事體育的全民訓練,這導致女真族十分重視培養具有強健的體能體魄,其中就包括騎射技能。所謂騎射體育技能,是指騎術與射術,也就是騎馬與射箭的能力。騎射技能是女真軍士必備的兩項基本技能。《金圖經》載:“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簽差漢兒,悉非真虜人。[4]《大金國志》曾這樣記錄女真部族“俗勇悍,喜戰斗,耐饑渴苦辛,騎馬上下懸崖如飛,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 [5]。《金史》也曾這樣記載“金興,用兵如神,戰勝功取,無敵當世,曾未十年遂定大業[6]。可見,正是這種全民皆兵的金源體育文化理念,為女真培養了一批批英勇堅韌的戰士以及具有強體魄及作戰技能的部族子弟。
1.2? 促進部族更好適應外部生存環境
女真部族生活的位置是當今的東北地區,覆蓋了當前的黑吉遼東北三省及河北部分地區。高緯度的自然氣候冬季漫長,且十分嚴寒。盡管黑龍江水產資源和狩獵資源豐富,但東北地區物產資源的季節性,使得女真部族的狩獵和采集活動也帶有很強的季節性。在不能打獵的季節,女真族依靠耕種、養馬維持生活。正是這種與外界基本隔絕、自產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女真部族社會文明發展程度較低、部族等級森嚴,鐵器等生產工具和農耕技術落后。為了更好適應嚴苛的生存環境,女真族將增強體質和提升體能提升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7]。
1.3? 為部族子民提供更多娛樂消遣的形式
女真部族子弟十分熱衷于騎射、摔跤、冰上踧踖等體育運動的競技。《遼東志》曾記載:女真族人在從事耕種之余,常常聚會飲酒唱歌,也常“彎弓相射,江口有石,以利可以銼矢鏃,土人寶之” [8]。這段記載說明了騎射等體育項目在女真族中隨處可見。而且為了鼓勵部族子弟積極參與這些體育鍛煉,女真還成立了專門的慶祝盛宴用于體育項目競技比賽。以騎射項目為例,為了豐富騎射競技的樂趣,女真還創造了很多花樣,如射花籃、射香火等。上層社會的官宦貴族還有射圃,擁有共同愛好的人會定期集會。而在祭祀等宗教活動中,體育項目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2? 金源體育文化的特征分析
從上文金源體育文化的價值功能可見,金源體育文化在發展中具有顯著的特點。
2.1? 具有全民體育的特點
從上文可見,金源體育文化并非女真貴族階層的特點,上至女真貴族官僚,下至軍士百姓,都有“尚武”的社會氛圍。而在體育運動項目類型中,既有適合于貴族階層的體育項目,如射圃、冰上蹴鞠,又有百姓能積極參與的運動形式,如騎馬、射箭;既有男性偏好的力量型競技類運動項目,如相撲、摔跤,也有女性喜歡的運動,如雪地走、冰嬉等;既有成人化的體育項目,如狩獵比賽;也有兒童喜聞樂見的項目運動,如老鷂子捉小雞;既有以訓練體能和技能為主的軍事類體育項目,如木蘭狩獵,也有以健體和娛樂為主的民間民俗體育活動。由此可見,金源體育文化強調的是全民性的特點,體育運動不是某個階層或群體的特有項目,而是全民參與的體育活動[9]。這對于我國當前全民健身背景下開展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很有借鑒意義。
2.2? 具有軍體融合的特點
金源體育文化的顯著特點之一在于其體育和軍事并未完全分離。猛安謀克是女真負責貴族子弟及將士兵丁開展軍事和體育訓練的官方機構。在猛安謀克中,軍事訓練和體育訓練并未完全分離。猛安謀克分為猛安和謀克兩種職務,分別負責軍務軍事訓練管理和軍民農戶的武藝訓練。訓練內容既含括傳統抱、摔、搏擊、擊殺、騎射等軍事技能,也含括了相撲、冰上踧踖等體育項目。如摔跤在民間用于娛樂和健體,而在軍方則用于訓練禁衛軍[10]。
綜上可見,在冷兵器時代下,女真的戰力培訓融合了軍事技能訓練和體育運動項目訓練。金源體育文化具有具體融合特點,這與當前我國各層級學校開展學生軍事訓練的邏輯不謀而合,既通過體育運動強化體魄,通過軍事訓練強化技能,二者融合以培養高素質戰備人才。
3? 金源體育文化對我國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借鑒
金源體育文化曾伴隨女真政權的鞏固和擴張,迎來興盛的發展時期。但在民族大融合進程中,女真和周邊少數民族及漢族漸漸融合,學習漢族文明和漢族文化,其特有的金源體育文化也逐漸堙滅于歷史長河中[11]。對金代女真后族的研究,在一個特定的層面上揭示東北古老的民族——女真族建立政權后,從邊疆走向中原,女真人在接受中原文明的同時將本族民族體育文化融入其中,保持民族自樹精神的歷史發展過程,對探索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路徑提供歷史依據[12]。借鑒金源體育文化,從民族傳統體育視角出發,對于推進全民健身全民體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1? 保護民族傳統體育,培養民族認同感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除了漢族之外還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不同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特色體育項目。而隨著文化的多元融合,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正慢慢走向沒落。基于此,少數民族地方政府或自治區應重視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和保護,如通過官方組織彝族賽馬節,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傣族龍舟節等民族體育盛事,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傳承和保護。
3.2? 引入學校體育課堂,培養民族體育人才
從金源體育文化的發展特點,即女真“兒能騎羊,引弓射鳥。少長則射鳥兔,用為食” [13]可見,金源體育文化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受到影響。我國《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2018)就明確指出,從小培養體育健身理念,對于從小鍛煉兒童體能素質,促進兒童終身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推進民族傳統體育,就應在各地學校體育課堂引進當地的傳統體育項目。通過在中小學體育課堂引進民族傳統體育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樹立學生堅韌頑強、團結寫作的品格和毅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 結語
金源體育文化是黑龍江歷史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文認為金源體育文化承載著女真部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具有全民體育、軍體融合及鮮明的民族特色。我國可以從保護民族傳統體育,培養民族認同感;引入學校體育課堂,培養民族體育人才;加強民族體育文化宣傳,促進居民參與等方面,積極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發展,希望研究能為金源體育文化開發和利用提供一些參考,也為構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體系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董大偉,王久宇,孟凡艷.金源體育文化簡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1):45-46.
[2]任娜.金代東北地區女真族和中原地區漢族的雙向移民及其影響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20.
[3][元]脫脫.遼史·本紀第十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4:835.
[4]王久宇,邸海林.從《三朝北盟會編》看金朝女真體育文化[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9(5):138-142.
[5]崔文印.大金國志校正[M].北京:中華書局,1986.551.
[6][元]脫脫.金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1143.
[7]呂瑞陽,王久宇.金源遺存文化產品開發與利用的對策[J].學理論,2022(9):73-75.
[8][明]畢恭.遼東志[M].遼海書社,1934:外志三.
[9]王志彥,楊懷宇.金元明清時期女真、滿族體育項目及對東北體育文化的影響[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2):50-55
[10]王久宇,董大偉.金源體育文化的流變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13(12):117-120.
[11][清]陳康祺.郎潛見聞(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4.254.
[12]彭贊超.金代女真后族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21.
[13][明]畢恭.遼東志[M].遼海書社,1934:外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