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建工作,是我們積極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才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青年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工作的重要途徑,有利于促進青年學子的德、智、體、美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對青年學生成長、黨建與青年學生成長的關系、黨建對青年學生成長的引領作用和對學生全面發展等的分析和論述,提出了進一步更好發揮黨建工作對學生成長成才引領作用的策略。
關鍵詞: 黨建;青年;大學生;引領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9052(2024)06-0028-03
引言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教育和培養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引導青年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新時代,廣大青年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家國情懷;要練就過硬本領,培養創新精神;要勇于砥礪奮斗,培養實踐精神;要錘煉品德修為,培養責任擔當。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龍頭”,是黨的建設在高校中的延伸和拓展,黨建對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具有引領作用。黨建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培養青年學生的有效途徑。我們作為教育者,要充分發揮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作用,不斷強化黨對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面領導,引領他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發展,以學生黨員為重點,不斷豐富學生黨建工作內容,拓展學生黨建工作形式,增強學生黨員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青年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引領作用。
一、學生成長發展分析
(一)青年學生成長的內涵
成長是“脫去舊衣,穿上新衣”。青年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是人生中的“拔節孕穗期”,他們學習能力強,掌握知識多,思想觀念新,思維最為活躍,朝氣蓬勃。但是這一時期青年學生心智還未健全,受到高校教育、外界環境以及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他們在這一階段最需要精心地引導和栽培。
(二)青年學生成長的特點
黨和國家開展青年工作必須牢牢把握青年學生成長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學生成長階段就好比“小麥灌漿期”、知識積累“黃金期”、人生“雕琢期”和價值觀形成“起步期”。 [1]”這些比喻將青年學生成長發展的主要規律表達的形象而又生動。
首先,青年學生具有自然發展性。青年時期“好比小麥的灌漿期,這個時候小麥的營養補充不足,就會耽誤本季莊稼的收成”。這說明青年需要不斷汲取養分,持續成長,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關愛并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成為其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其次,青年學生具有較強的雕刻性。就目前所處階段,青年學生還是溫室里面的一朵玫瑰,還未經歷社會風雨雷電的擊打;還是一張潔白的宣紙,還未沾絲毫水墨。正是這些未成熟表現,使他們具有較強的雕刻性,若他們被精心引導和栽培,未來將會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之人。
最后,青年學生具有自主創造性。青年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是民族振興的希望所在,也是一個國家、民族、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重要體現。青年學生思想觀念新,學習能力強,接受新知快。高校教師要點燃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二、黨建與青年學生成長的關系
黨建即黨的建設,黨始終重視青年、信任青年、關心青年,把培養、團結、依靠青年作為黨的工作重點,引領青年選擇正確的成長之路并始終堅持,勇毅擔當和踐行自己的歷史使命[2]。而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學生與我們黨二者是相互統一、互相依存的關系,青年的成長離不開黨的正確引導和悉心培育,黨的偉大事業也需要青年的全力支持與緊緊跟隨。
三、高校黨建對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引領作用
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恰恰是青年時期,為青年培育正確的價值觀至關重要。習總書記強調:“要從政治上著眼、從思想上入手、從青年特點出發,幫助他們早立志、立大志。”這為黨建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遵循依據。
(一)思想引領
關于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高校要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廣大青年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高校還要不斷培養青年學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強烈的社會使命感、責任心,培育先進的社會主義道德和積極健康的良好心理品質,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精神。通過學校教育這一根本做好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不僅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重要途徑,還可以為黨的建設事業發展找到一個良好平臺。
(二)學風引領
學風作為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關乎著黨建目標的實現。學風,是學生學習質量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好的學風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撐和情感支持。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離不開學校學風建設,加強高校學風建設,培養濃厚的學習風氣,切實提升高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目標引領
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青年學生需要用明確的目標來指引人生的方向,再加之努力方能有所作為,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個人若沒有奮斗的方向就活得渾渾沌沌,準確地把握好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高校黨建工作,不僅是對青年學生黨員干部的教育、培養或是學校黨組織工作,其重點也是對全體青年學生思想目標的引領。青年學生通過學校目標引領,能夠幫助自身確定為什么理想而努力,為什么目標而奮斗,為什么方向而前進,從而明確自身的發展與人生中應該堅持的理想與原則。
(四)示范引領
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模范的事跡可學可做,發揮優秀榜樣的示范作用一直是高校重要的培養方法。優秀榜樣像一面旗幟,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方向,給學生以鼓舞的力量。高校通過黨建工作,培養優秀學生,選擇先進個人,使先進個人做青年學生行為規范上的引領者,作好示范和引領工作;使青年學生崇尚模范、學習模范、爭當模范,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認識,帶頭踐行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做好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新時代社會主義青年工作,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
(五)思政教師在青少年學生發展進程中的引領作用
思政教師是高校教育任務的重要部分之一,教書育人是高校教師教育任務的第一要義。作為國家落實政府以創新技術驅動人才優先發展的重大戰略和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鍵生力軍,青年學生的成長發展的全部進程都離不開思政教師教學的悉心引導。現代網絡社會的到來,給中國當代廣大青少年的心理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教師作為他們在學習生涯中的主要伙伴,借助自身豐富的生活經驗、閱歷,淵博的政治知識能激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學習黨建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我黨的政策、方針、路線等,意識到其含義與必要性,使學生建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目標,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愉快發展,同時也能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培養廣大學生愛國精神。
四、黨建對青年學生全面發展的引領作用
黨建工作能夠通過已經建立起的組織機構的政治凝聚力、黨員干部的引導示范作用、組織生活的宣傳教育幫助青年學生擁有堅強的政治意識、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行、健全的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大學生向德智體美全型人才的發展。
(一)黨建促進青年學生德育發展
無論是“德智體美勞”還是“立德樹人”,德育都排在第一位,足以說明德育在高校教育和青年成長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青年可塑性較強,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未成熟的時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關重要。各高校需把德育擺在“C位”,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灑在學生心中,待其生根發芽。而高校黨建工作,是德育工作的堅強堡壘。高校黨建應多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涵充實、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的黨員主題教育活動,如在節日、紀念日開展一些具有儀式感的活動: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中華傳統節日以及二十四節氣,開展介紹節日歷史緣由、精神文化內涵以及傳統習俗等,以立場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勇毅前行的力量鼓舞青年學生,輔導青年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搭建文明端正的行為習慣[3]。
(二)黨建促進青年學生智育的發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自我的過程,不僅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也能幫助青少年更好的實現自我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4]。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知識、信息頻繁更迭,社會分工日益精細,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更是層出不窮。這既是青少年競展風采、揮斥方遒的新舞臺,也是青少年的能力素質的競技場。任何一個創新創造,都需要更多的知識去支撐。黨建作為促進青年學生智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應加強其作用。各大高校黨建可以多開展學習相關的活動如“做學習計劃,規劃自身時間”等,這不僅可以提升青年學生自律能力、加強時間的規劃,還可以鼓勵廣大的青年學子進一步勤奮地學習科學知識,熟悉專業知識,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奉獻自身的努力。
(三)黨建促進青年學生體育美育的發展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育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應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不僅注重德育與智育,還要注重體育與美育。體育加強青年學生身體素質,健全人格,美育可以優化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各大高校可以通過“樂跑”、校運會、藝術節、繪畫展等活動促進青年學生對體育、美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不僅可以推動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還可以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五、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對學生成長成才引領作用的策略
(一)“點”上立意,強化黨建引航,把住定心盤
1.圍繞核心點,抓牢學校黨的政治建設。
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是學校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打牢思想根基的必由之路。學校黨建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學習,組織青年黨員積極參與建黨百年紅色征文比賽、微型黨課比賽等主題黨日活動,著力提升青年黨員的思想建設和理論水平,牢牢把握政治建設“根”和“魂”,要在學思踐悟中不斷增強青年黨員的思想意識,強化理論武裝,強化使命擔當,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念之基。
2.緊扣落腳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各大高校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要以黨建為引領,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立德之基,明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立德之要[5]。其一,把牢育人工作基點,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高校要在育人隊伍、育人時間、育人空間上協同發力,切實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落實人才培養要求。其二,把準育人工作重點,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德高為師,行為世范。每一位教師都要注重所言所行,以德立身,通過自身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品質、標準的行為規范言傳身教。
(二)“線”上用心,夯實黨建基礎,圍成同心圓
1.可抓住中軸線,嚴密組織體系。
高校全面落實黨建工作重點任務,壯大黨組織工作隊伍;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管理、學習培訓、組織發展等多項黨建工作制度;嚴格執行黨史學習“一會一報”“一事一報”制度,全力推動學校黨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
2.做好輔助線,實現多向融合。
高校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模式,讓黨建融入學校課堂、融入教學、融入教師隊伍建設,推進黨建工作與學校深度融合,用黨建引領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三)“面”上著力,提升黨建效能,開啟加速器
1.擴大覆蓋面,延伸黨建觸角。
擴大黨建覆蓋面是黨的任務與要求,是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大部署。首先,高校應加強對每個支部建設,夯實基礎,只有地基打牢了房子才建地牢固。其次,高校應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逐漸構成黨支部、黨組織、黨委三級黨建架構,發揮黨建多方面的引領作用,擴大覆蓋面。
2.打造示范面,形成帶動效應。
高校協調各級黨支部、學生會、教師隊伍等相關組織部門,堅持圍繞“黨建帶動作用”這一中心,打造學校黨支部示范點,形成點面結合,充分發揮黨建示范、帶動作用。
(四)精神鑄魂,深化內涵發展,畫好點睛筆
補足精神“鈣質”,才不會得“軟骨病”;筑牢理想信念,才能走好腳下之路。高校黨建要深入了解和學習紅色背景、紅色資源、紅色文化等,從而將所學所悟通過黨史宣講的活動去傳播紅色故事,讓紅色人物和紅色精神深深刻在青年學生的心里。其次,高校黨建應多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創新形式,豐富載體,開展書記帶頭講黨史,學生黨員學“學黨史,講黨史,看黨史,踐黨史”等系列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之“魂”。
結語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學生是一個社會自由流動的新鮮血液,是黨和人民事業蓬勃發展的主力軍,肩負祖國和中華民族共同的美好未來。習總書記曾說過:“青春是用來奮斗的”,言敦意重、情感真摯,但要做好新時代的青年學生,不僅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還需要黨的引導和黨建的引領。
參考文獻:
[1] 韓憲洲,吳巧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學生成長重要論述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9):14-17.
[2]鮑超,徐杜紅,賴嘉釩.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觀探述[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5(02):1-6.
[3]陳傳軍.完善學校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養[J].教育家,2022,(01):68-69.
[4]汪曉東,王洲.讓青春在奉獻中煥發絢麗光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綜述[J].臺聲,2021,(10):20-31.
[5]李國軍. 語文學科實現立德樹人的路徑探索[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5):51-53.
作者簡介:王莎莎(1995.01— ),女,漢族,湖南省長沙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