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面對知識更新的加速和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需求。因此,從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革新及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十分必要。具體維度,可通過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加大力度應用數字化技術手段,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分析教育政策的支持、數字化技術發展以及科研陣地的支持,證明革新策略的可行性,以期全面促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 可行性;教育教學管理;管理革新;新時代;高校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9052(2024)06-0188-03
引言
在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且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為了提升高校教育質量和效率,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迫切需要對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進行深刻的革新和優化。基于此,將從教育理念的更新、技術手段的應用、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探討如何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革新策略及其可行性。
一、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概述
新時代中國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是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結構,其特點和作用在于響應國家教育政策的變化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當前體制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管理與高校內部的微觀管理兩大部分構成。在宏觀層面,政府通過法規制定、質量監控、資源配置等方式,引導和規范高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質量標準。而在微觀層面,高校則通過內部治理結構,包括校長負責制下的行政管理體系、教授委員會等學術機構,以及系、院的教學組織,來具體執行教育教學任務,實現自身發展目標。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這一體制展現出幾個顯著特點。首先,是更加強調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隨著教育國際化和市場化趨勢的加強,高校被要求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同時,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其次,創新和靈活性被更多地融入管理體制中,鼓勵高校根據自身特色和社會需求,進行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創新[1]。最后,高校管理體制也在逐步推進權力下放和民主管理,提高教師和學生在管理中的參與度,以促進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這一體制在新時代教育中的作用體現在幾個方面,例如,為高等教育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基礎框架和指導原則,保證教育活動與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需求相協調。同時,推動教育改革和創新,通過不斷優化管理結構和機制,激發高校的活力和創新潛能。
二、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革新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
在新時代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確立正確的理念,要求高校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更要求高校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質和目標。這意味著,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合作者和創新者,教師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如通過案例教學、項目導向學習和跨學科整合課程,使學生能夠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和成長[2]。
為保證教育質量,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質量保障體系,該體系應包括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持續優化,還應包括對教學過程和學習成果的評估,以實現多元化關注學術成績,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軟實力培養的要求。同時,高校應該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比如開放的在線課程、模擬實驗室、企業實習和國際交流項目,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激發創新思維,并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職業需求。在此期間,為營造開放式、互動式和協作式的教學環境,高校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設計和改革中來,通過學生反饋和參與,教師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從而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此外,通過建立學生社團、研究小組和創新工作坊等平臺,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合作和領導技能,這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發展都是極為寶貴的經驗。
(二)加大力度應用數字化技術手段
加大力度應用數字化技術手段是提升教育質量和效率的關鍵途徑,通過整合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現代技術,高校可以實現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個性化定制,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風格。例如,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難點,從而提供更有針對性地指導;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智能推薦系統為學生推薦合適的學習資源和路徑,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同時,發展在線教育資源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如通過視頻課程、在線討論和虛擬實驗等,還可以促進資源共享,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然而,隨著教育數字化程度的提高,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保護也變得尤為重要。高校需要建立嚴格的數據保護機制,保證學生和教師的個人信息安全不受侵犯。這不僅需要在技術層面采用加密技術、訪問控制和入侵檢測系統等防護措施,還需要在法律和政策層面進行保護,例如,制定相關的隱私保護政策和規范,以及對學生和教師進行網絡安全意識的培訓。應用上述綜合措施,高校可以有效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教育質量和效率,也可以保證教育活動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是新時代高校發展的必經之路,涉及更新課程體系、改進評價體系以及增強教學管理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等多個方面。第一,更新課程體系意味著要保證課程內容、結構和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保證其能夠滿足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的變化。具體可通過引入新興學科領域的知識,注重跨學科和實踐技能的培養,以及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式學習、在線與離線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等進行落實。執行上述措施,學生能夠獲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識和技能,繼而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和終身學習做準備。第二,改進評價體系是保證教育質量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體系已經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因此,強調過程評價和能力評價變得尤為重要。其中,過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努力程度,可以通過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參與討論和項目進展等多種方式進行;能力評價則側重于評估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需要結合實際項目、案例分析和綜合性評估等方法來進行。通過這種多元化、綜合性的評價體系,教師和學生都能更全面、更準確地了解學習成果,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學習[3]。第三,增強教學管理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是應對快速變化教育環境的必要條件。這意味著高校需要在教學管理中引入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如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課程,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創新和實驗的空間,以及通過建立快速反饋和調整機制來及時響應學生和社會的需求。
(四)培養專業的教育教學管理隊伍
要想提升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質量,教育管理隊伍應明確自身角色和職責,了解自己在規劃課程、監督教學質量、處理學生事務及推動教師發展等方面的任務,通過持續的專業發展培訓和學術研討,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論和技術工具知識,同時強化個體領導力和團隊建設能力,通過領導力發展培訓和團隊建設活動,最大化提升決策能力、戰略思維和團隊協調,保證管理團隊內部協作順暢。為此,高校應落實數據驅動決策和策略規劃培訓,讓管理人員學會使用數據和證據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和計劃,包括目標設定、資源分配和效果評估。同時,創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并建立定期評估和反饋機制,鼓勵管理人員尋求改進教學和管理的新方法。此外,高校應建立明確、高效的內部溝通機制和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開放溝通渠道,保證信息共享和需求反饋的及時性;最后,高校應通過定期評估管理人員的工作,鼓勵其獲得專業認證,從而綜合提升教育教學管理隊伍的專業能力,為高校創造更高效、創新和響應性強的教學環境。
三、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革新策略的可行性
(一)教育政策的支持
教育政策的支持在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革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涉及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引導和資助、與國際教育標準的接軌,以及對創新實驗和改革試點的鼓勵等多個方面。一是,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引導和資助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動力。國家通過制定教育發展規劃、提供資金支持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為高校的發展和教育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支持高校的特色發展和區域服務。這些政策不僅包括直接的財政資助,還包括稅收優惠、科研項目支持和人才培養計劃等,顯著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二是,高校應制定與國際教育標準接軌的政策,以提升高校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參與國際教育交流和合作,以及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高校可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人才[4]。同時,這也有助于促進教育資源的國際共享,提高教育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此,政府通常會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簡化國際合作審批程序、提供國際交流資助和建立國際合作平臺等,以鼓勵和支持高校的國際化發展。三是,鼓勵創新實驗和改革試點是推動教育改革深入進行的重要手段。通過設置教育創新基金、建立改革試驗區和鼓勵校企合作等政策,政府可以激勵高校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如靈活的學分制、開放的在線課程和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教學等。這些創新實驗和改革試點可以提升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還可以為全面推廣和實施教育改革積累寶貴的經驗和成果。
(二)數字化技術發展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對于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革新具有深遠的影響,可以提供新的教學和管理工具,還可以促進師生數字素養的提升,并加強了教育與科技企業的合作。首先,技術進步為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新興的數字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設計、學習資源開發、學習進度跟蹤和教育成效評估等方面。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個性化學習系統為每個學生提供定制化的學習計劃和資源,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行為和成效,從而做出更精準的教學決策。這些工具不僅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還增強了教育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習變得更加靈活和個性化。
其次,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培養師生的數字素養和技術應用能力變得尤為重要。數字素養包括使用數字工具的技能、理解和評估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數字環境中安全、負責任和有效地工作的能力。因此,高校需要通過課程設置、工作坊、講座和實踐項目等方式,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同時也需要提供專業發展計劃,幫助教師提升自己的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方法。最后,高校應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共同開發教育新技術。其中,科技企業在技術開發和市場運營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而高校在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方面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平臺,雙方可以共同研發適合教育需要的新技術和產品,如智能教室、虛擬實驗室和在線學習平臺等。同時,企業可以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而高校則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培養和科研支持。
(三)科研陣地的支持
在推動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革新的過程中,科研陣地的支持涉及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合作、鼓勵教師參與科研項目,以及建設開放共享的科研平臺等關鍵方面。其中,加強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合作是推動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與各類研究機構如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心以及國際研究網絡的合作,高校可以獲得前沿科研資源和 實踐機會,使學生和教師能夠直接參與到最新科研項目中,從而促進知識的更新和應用。這種合作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增強其創新意識和實踐技能,更好地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準備[5]。鼓勵教師參與科研項目是指讓教師通過參與科研的方式,保持學術活力和專業競爭力,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教學更加生動、實用和前沿。同時,教師的科研經驗也是學生學習的寶貴資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學科前沿,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和研究激情。為此,高校應該通過提供科研經費、時間支持和職業發展機會等方式,鼓勵和支持教師參與科研活動。而建設開放共享的科研平臺則可以集中校內外的科研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等服務,使所有師生都能夠方便地訪問和利用這些資源。通過平臺,學生和教師可以與國內外的研究人員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這不僅能夠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質量,還能夠促進跨學科和國際合作,拓寬學術視野。
結語
通過分析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革新策略及其可行性,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對策和建議。這些革新策略的實施可以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還可以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然而,教育革新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需要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以及政府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為此,高校應該繼續探索和實踐,不斷優化和創新,以保證教育教學管理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鍇.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革新及可行性研究[J].河北開放大學學報,2023,28(05):68-71.
[2]司諾.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狀況及改進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4(08):94-97.
[3]李岑.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新思考[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42(08):152-154.
[4]鐘麗花.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機遇和挑戰[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10):103-106.
[5]許勇戰.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變革創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04):67-69.
作者簡介:蔡萬巧(1987.03— ),女,漢族,江蘇省鹽城人,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人事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等。
基金項目:2022年度衛生健康經濟管理研究課題“衛生類高職院校業財融合理念下的財務管理研究”(項目編號:CW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