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綺霞 劉思玲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園保育教師作為幼兒早期教育的第一批接觸者,他們的工作涉及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師德素質直接關系到幼兒的身心健康及未來的發展。加強幼兒園保育教師師德建設,提高保育教師師德水平,是新時代對幼兒教育的要求,對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背景下保育教師師德的要求
一是要求遵循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強調以幼兒為中心,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注重保育與教育相互滲透。因此,幼兒園保育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管控”觀念,樹立充分尊重幼兒的理念,為幼兒提供寬松、自由的教育環境,在實施生活照顧的同時,更應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使新時代的幼教理念在保育行為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二是要求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作為幼兒園保育教師,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保育教師還需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為幼兒提供優質的教育和保育服務。三是要求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幼兒園保育教師的工作更需要與其他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保育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同事、家長和社區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共同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四是要求具有積極進取和虛心向學的品質。新時代的幼兒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保育教師還需要積極參與培訓和學習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技能,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
二、保育教師師德失范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前,幼兒園保育教師的師德主流是積極的,多數保育教師都能認識到師德的重要性,工作積極進取,認真履職,尊重家長,關愛幼兒。但部分保育教師因師德修養不高,對新時代師德要求的認知較淺薄,教育行為不能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幼兒教育的高標準、高要求。經調查,我們發現因個人師德修養不高、工作量大導致工作壓力大及有負面情緒等多方面原因,保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面臨自身因素和外在壓力的雙重挑戰,工作熱情和教育質量容易因此而大幅降低,甚至容易導致教育行為偏離教育職業的道德標準,表現出師德失范行為。另一方面,幼兒園保育教師的工作內容相對單一,且較少接觸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仍然固守傳統教育觀念,對新的教育理念缺乏深入理解和實踐。他們往往只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而忽略了幼兒的情感、社會性和認知發展。這種教育理念的滯后,使得保育教師難以適應新時代師德要求,因而增加了師德失范的風險。
師德培訓是解決保育教師師德失范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有效的師德培訓有助于增強保育教師職業責任感,提高他們的道德判斷力以及適應新時代幼教理念的教育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師德修養,減少或避免師德失范行為的發生。
三、解決保育教師師德失范問題的培訓策略建議
(一)以新理念充實培訓內容,重塑保育教師全新教育觀。首先,應幫助保育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現代的教育理念更加強調以幼兒為本,因此,應在師德培訓中引導保育教師尊重兒童的獨立個性,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尊重他們的選擇和判斷。同時應幫助保育教師建立充分信任幼兒的意識,相信幼兒具有自我成長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去實現自我發展。其次,應幫助保育教師樹立正確的知識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知識的性質和作用發生了變化。知識不再是被動地傳遞和接受,而是需要兒童主動地探索和建構。因此,應在師德培訓中幫助保育教師轉變傳統的知識觀,使其認識到知識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和數字,更是生活中的體驗和感悟。最后,應幫助保育教師樹立正確的評價觀。通過師德培訓,引導保育教師認識到評價的意義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兒童的發展狀況,評價要注重過程性和發展性,注重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注重鼓勵和激勵。
(二)以系統的培訓機制,塑造保育教師良好師德行為。一是計劃先行。每學年都應制定一個完整的師德培訓計劃,詳細規劃培訓的時間節點、內容、形式和預期目標,確保每位教師都能定期接受師德培訓,以此不斷提升和更新他們的師德觀念和行為規范。二是內容全面。師德培訓內容應包含教育理念的學習、職業道德規范、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等多方面,旨在從不同角度全面提升教師的師德素養。三是科學評價。在實施師德培訓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學習考核、量化管理數據分析、日常教育行為觀察等方式,對保育教師師德水平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包括教師自評、同事互評和管理者他評。師德評價結果有效運用于崗位聘用、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等方面。四是獎懲分明。建立科學、合理的保育教師師德行為獎懲制度。對于師德高尚、工作實績突出的教師應予以表彰獎勵,對出現師德行為偏差甚至違反職業道德規范,損害教師形象的教師應依據制度嚴肅處理。
(三)以創新的培訓形式,提升保育教師師德建設成效。1.講座與研討相結合。在以講座的形式培訓師德理論的同時,采取“小事件,大教育”的案例研討方式,分析日常教育場景中發生的小事件,引導保育教師在討論和反思中進一步深化思想意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師德實踐水平。2.角色演繹。通過模擬動畫影視作品或演繹教育微電影,讓保育教師親身參與其中,通過角色扮演、問題解決等靈動而歡樂的方式,深入理解師德在實踐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師德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3.知識競賽。4.師德故事分享會。師德故事源于教師的教育實踐。師德故事分享會,是保育教師分享自己對師德的認識、對教育行為的思考的最佳機會,同時,聆聽他人的故事,也同樣是引發深思、接受教育的過程。4.辯論賽。在師德培訓中,辯論賽的方式顯得尤為獨特和有效。這種方法能非常有效地激發保育教師對師德的深入思考和深刻認識。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保育教師師德建設的實踐研究”(立項號:2023YQJK817)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