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環
好家風是兒童成長的搖籃,是孩子健康品德養成的指路明燈。在當前幼兒園德育工作中,傳承好家風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在幼兒德育工作中必須重視的內容,是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載體所在。如何讓客家好家風融入客家地區幼兒園教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得到傳承和發展?
一、精心創設環境,融入客家好家風
孩子的學習是建立在直接體驗的基礎上的,是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來支持和滿足孩子獲得經驗的一種最直觀的獲取知識的方式,而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中加入客家好家風的元素,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孩子感受到好家風就在身邊。龍川的客家好家風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為此,我們在班級環境中創造了富有本土特色的本土化環境,讓客家好家風活起來、動起來。一是班級的區域活動、家園欄、活動室、走廊、主題墻等地方都加入了富有特色的客家好家風資源,如在課室的主題墻上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一些書法、繪畫和有關的客家諺語、客家母親像、曾國藩十六字家訓等,這些都是佗城百家祠的家訓、家風。二是將散落在各地各姓氏的好家風家訓實物或圖片收集起來,再制作成小畫冊,擺放在語言區,供孩子們觀賞,讓他們了解客家好家風的特色。三是設立專門的客家好家風文化展板,有龍川各姓氏的家風家訓、客家名人、客家圍龍、客家童謠、客家民俗文化、幼兒園里的孩子們、家里活動時的各種照片等,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了好家風的環境熏陶。我們還將班級環境設計的一角由幼兒自己參與布置,以“傳承客家好家風”為主題,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設計方案,作品由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自己張貼在教室外墻上塑造不同的形象。孩子們親手制作的作品,既有美感,又有學識,我們要引導孩子們從文化美、家風美、色彩美、形態美等方面去欣賞,讓孩子們從中得到熏陶。
二、挖掘客家童謠的教育價值,深入開展優良家風的傳承
客家童謠作為具有濃郁的客家特色、承載著客家文化且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鄉土資源,對幼兒德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對于客家童謠教育價值的挖掘,一方面要篩選重塑客家童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融入時代元素,將客家童謠與傳承好家風有機結合,使之成為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新素材,成為傳承好家風的新平臺;另一方面編寫具有濃厚客家風特色的啟蒙教材,充分發揮其對幼兒的教育功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客家好家風童謠改編創編大賽,提出將優秀的客家家風融入童謠的改編和編創中,并將部分優秀的改創編童謠作品編纂成客家好家風童謠合集,作為我園傳承客家好家風的園本教材,讓教師在開展好家風教學時擁有豐富的資源,有利于充分挖掘客家童謠的教育價值。
三、加強家園聯系,厚植好家風沃土
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站,父母和長輩的價值取向,理想信念,人生態度,都會成為孩子明辨是非的一把尺子。通過各種文化載體,傳承優良家風,凝聚先人智慧教誨,從娃娃抓起,把優良家風建設好,把優良種子從小種在孩子們的心里,讓孩子們懂得孝道、明辨是非、知廉知恥、守好底線。所以,家庭的教育對好家風的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應加強與家庭的聯系,積極提供各種平臺促進家庭教育,舉辦相關的培訓,培訓父母改變教育觀念,開發利用客家文化資源和好家風資源。如客家祠文化、家廟與民居、族譜、楹聯、匾額等,再加上一些固化在建筑上的家風文化,如學校、醫院、寺廟、道路橋梁、廣場等,加深了傳承優良家風的底蘊。充分利用家園欄、自制宣傳冊、定期召開家長會、網絡信息平臺等,靈活多樣地開展家長培訓。幼兒園還可以舉辦家長開放日、家長沙龍等活動,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開展的課程活動,可以讓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家長對開發利用好家風課程資源的參與積極性,更愿意參與孩子的各項活動,在傳承好家風的教育中尋找心靈歸屬,厚植好家風這片沃土。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