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湘云
筆者在兩年多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教學中,在大單元設計教學課堂模式的基礎上摸索,采用大單元整合式閱讀教學方法教學。
一、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分類整合閱讀教學
隨著新一輪課程標準制定,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改變了以往按照體裁劃分單元的方式,而是創新地以人文主題與學習任務群的雙線組織結構模式。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中)第二單元圍繞“苦難與新生”這一人文主題選編了魯迅、夏衍、孫犁、趙樹理、王愿堅等5位作家的6篇作品,呈現出“散文+報告文學+小說”的文體雜糅特點。這6篇文章篇幅長,知識點多,如果按照傳統的單篇教學,肯定費時多,上課戰線拉得長,學生疲于應付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基于此,筆者根據單元導讀、學習提示,圍繞“苦難與新生”的人文主題,把6篇文章分成三類來整合閱讀教學。
首先,以四步教讀《記念劉和珍君》為主,帶動自讀《為了忘卻的記念》,整合學習兩篇紀實性散文。因為兩篇文章都是魯迅先生所寫的紀念性散文,都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的紀念和對反動勢力的痛恨,帶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但前者的抒情直露顯豁、汪洋恣意,后者則使用了不少曲折隱晦的筆法,根據兩篇文章的特點,從內容、主題、結構、語言表達、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復雜的情感和思考,學習紀實性散文敘事議論和抒情結合的寫作特點。
其次,以文本解讀的四步法閱讀《包身工》。這篇報告文記述了包身工們悲慘的生活和惡劣的生存環境,揭露了帝國主義及其幫兇對包身工的野蠻壓榨和殘酷迫害。在單元內單篇整合,引導學生學習報告文學的寫作方法。
第三,整合學習3篇以虛構為主的小說。從背景、主題、人物、創作風格等方面綜合比較《荷花淀》《小二黑結婚(節選)》《黨費》的異同。
另外,在單元整合式閱讀教學中,避免學生只停留在“讀”的層面,根據單元學習任務創設真實情境,布置兩大學習任務:一是讀書分享會,以“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做新時代青年”為主題的讀書心得分享會;二是學寫紀實性散文,舉辦“用我手寫我心”的微寫作活動,學寫紀實性散文。
學生在“讀書分享會”的真實情境中,制作“主題讀書心得分享會”計劃書。最后設計一個“我手寫我心”的微寫作活動,以 “我眼中的英雄”為主題,結合本單元學習心得與啟示,寫一篇講述稿向文學社投稿。
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分類整合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單元篇目整合閱讀鑒賞,充分體現大單元整合教學的特點,指導學生以讀促寫,完成單元寫作任務,能更好地讓學生從“讀”的層面深入“理解、分析、運用”的能力培養上。
二、抓住單元篇目的共同點,同步整合閱讀教學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單元內的篇目之間會有共同點,比如抒情方法相同,描寫手法相同,情感相同等內容,在進行單元學習時,我們把單元不同篇目的文本放在一起, 抓住其共同點設計教學活動,教學的內容始終相互交融。
學習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陳情表》《項脊軒志》時,把這兩篇文章并列整合在一起教學。抓住兩篇文章的抒情的共同點,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使學生把握“共性”,了解“個性”,體驗忠孝之傳統文化。
首先學生對兩篇文章的文言知識梳理,然后讀課文,理文脈,體會作者情感。設置如下任務:1.分析《陳情表》是如何以“孝”貫穿全文的,作者從哪些角度來打動皇帝。2.李密寫《陳情表》的目的是“陳情”,但文中的“情”比較復雜,試結合課文分析,作者共寫了幾種感情。3.《項脊軒志》敘事和抒情的展開都是有線索的,請分析敘事和抒情的線索。4.《項脊軒志》有很多細節描寫,請結合文本分析細節描寫對表情達意的作用。
最后,創設情境題,以“我想握住你(李密、歸有光)的手”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情真理散的散文,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以單篇帶動多篇研討,進行整合式閱讀教學
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教學中可以根據單元的篇目,以單元內的單篇教學來帶動單元內多篇研討,進行整合式教學。即選取單篇的文本進行初步閱讀、教學,然后把其他的篇目整合合起來進行教學。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青春激揚”,有5首詩歌和2篇小說,呈現出“詩歌+小說”的文體雜糅特點。依據新教材提倡的任務驅動,真實情境營造,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活動性,以單篇帶動多篇研討進行整合閱讀教學。首先圍繞“意象和主題”對《沁園春·長沙》進行單篇教學,引導學生抓住幾首詞中的意象: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鷹、魚,靜景和動景交融,對這些詩詞景物的描寫要學生朗讀、精讀、析讀,讀出節湊,讀出韻律,體會出本詞畫面美和意蘊美都具有崇高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展示等方式,理解了全詞毛澤東昂揚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視天下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接著,任務驅動、創設情境,開展3首詩詞比較閱讀研討會。全班分成八個學習小組,比較閱讀《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以任務驅動,圍繞單元教學目標,結合單元學習任務,指導八個學習小組分別從作品背景、思想感情、意象、意境、語言、結構、情境、寫作手法等角度對3首詞進行異同比較閱讀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進行適當引導,提供相應的幫助,如發放學習表格、提供相關論文等做閱讀討論的支持。引導學生歸納比較得出結論并寫出3首詞的比較報告。各組的學生代表來分享本組寫的報告。
單元整合式閱讀教學方法,無論是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分類整合閱讀教學,抑或是抓住單元篇目的共同點、同步整合閱讀教學,還是以單篇帶動多篇研討進行整合式閱讀教學,都注重通過整合課文知識點,理論與實踐等方式將所學知識融于學生的生活中,學生在讀寫實踐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在統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還得繼續探索研究,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字眼,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認知重組,讓語文學習真實發生,提升綜合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