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 彭曉蕊 杭周
摘要:家庭作業不僅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更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對學業壓力和多樣的課外活動,如何有效管理小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成為許多家庭面臨的挑戰。本文首先闡述了家庭作業完成時間管理的重要意義,強調其對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培養自律性和時問管理能力,以及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接著,提出了家長在制定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管理策略時應遵循的六個原則——樹立時間管理觀念、明確作業優先原則、引入時間預估機制、建立時間獎懲機制、合理分解作業任務以及靈活調整時間策略。旨在幫助家長科學有效地指導孩子管理作業完成時間,從而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能力,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時間;家長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4-0062-04
在當今教育環境下,小學生的家庭作業不僅僅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更是培養其獨立思考、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環節。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不僅關系到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對其學習習慣的養成、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以及未來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研究表明,家庭作業是所有孩子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面對較繁重的學業負擔和多樣化的課外選擇,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成為許多家庭面臨的難題。一方面,孩子因為年齡小、自控力較弱,難以自行合理安排學習與休閑時間,常常導致作業拖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家長在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下,往往難以抽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有效地指導和監督孩子的家庭作業完成過程。面對家長的呵斥或“雞湯”,孩子作業完成的速度和效率并沒有明顯提升,反而給家長和孩子都增加了不少負擔。
在“雙減”背景下,家長在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時間管理中的角色與責任愈發顯得重要。家長不僅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更是他們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能力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孩子們的成長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家長,我們更應當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需求,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陪伴孩子走過每一個成長階段,共同書寫他們美好的未來篇章。
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作業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夠在保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家長應如何采取科學合理的時間管理策略,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作業完成時間,進而提升其學習成效和綜合素質。
一、小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意義
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作業不僅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拓展,更是培養其良好學習習慣和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家長對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具有深遠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管理孩子的作業完成時間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要求孩子必須集中精力,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學習專注力。同時,合理的時間安排能夠讓孩子有計劃地進行學習,避免拖延和浪費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家庭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對于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時間管理能力至關重要。通過設定作業完成時間,孩子需要學會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這種自律性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更能夠為其未來的生話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者,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也是管理作業完成時間的重要意義之一。過長的作業時間不僅會讓孩子感到疲憊和壓力,還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而合理的時間管理可以讓孩子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閱讀、社交等活動,促進其全面發展。
最后,家長對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還能夠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和合作。在管理過程中,家長需要與孩子共同制定作業計劃,明確作業要求和時間安排。這不僅可以增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還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支持,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之,通過合理的時間管理,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培養其自律性和時間管理能力,還能夠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并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和合作。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當重視對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二、家長如何制定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策略
家庭作業是小學生日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在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上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面臨著孩子作業完成時間過長、效率低下等問題,有時還會因為作業完成的時間問題,父母和孩子發生激烈的矛盾,有些父母感到束手無策。而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培養他們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以下是筆者探索的一些具有指導性的家長管理策略,供家長參考。
(一)家長更新認知,重視作業時間管理問題
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不僅關系到他們的學習效率,更深遠地影響著他們的成長軌跡。因此,在這一領域,家長所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能夠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責任感,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生括奠定堅實基礎。反之,如果孩子在作業完成時間上缺乏規劃和約束,可能會導致拖延、效率低下等問題,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僅是孩子成長的陪伴者,更是孩子良好習慣的引導者和監督者。通過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家長的參與和關注也能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支持,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樹立時間管理觀念
家長首先耍引導孩子樹立時間管理觀念,讓孩子明白時間是有限的資源,需要臺理規劃和使用,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和事件,教孩子認識時間、珍惜時間。例如,家長可以設定一些時間限制,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告訴孩子“如果你早點完成作業,就有更多時間做其他喜歡的事情”等,從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緊迫感。家長在了解作業內容和要求的基礎上,可以指導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業計劃和時間表,幫助孩子樹立時間管理的觀念,同時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避免拖延和浪費時間,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責任感。另外家長自身也要樹立良好的時間管理榜樣,做到言行一致。
例如,小明的家長為了幫助他樹立時間管理觀念,特意在家中顯眼位置擺放了一個時鐘,并教小明認識時間。每當小明開始做作業時,家長都會提醒他注意時間,并在他完成作業后給予相應的評價和獎勵。通過這種方式,小明逐漸明白了時間的重要性,并學會了珍惜時間。
(三)明確作業優先原則
學生放學回家后,在完成作業之前,要避免孩子過度沉迷于玩耍,以免影響作業質量和效率,因此在孩子放學后,家長應明確告知孩子先完成作業再玩耍的原則,這是培養孩子學習責任感和自律性的基礎。家長也要與孩子平等溝通,讓他們理解這一原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要時可以讓孩子先玩再寫作業,然后對學習效果進行對比,讓孩子內心認可作業優先的重要性。當然,在完成作業前,可以先做好相應的一些生活準備,補充一些能量,為安心完成作業做好準備。
(四)引入時間預估機制
為了增強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在開始作業前預估所需時間,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共同設定一個作業完成時長目標,這個目標應該基于孩子的實際能力和作業量來設定,既要具有挑戰性,又要切實可行。例如,對于一項常規的數學作業,家長可以與孩子商定在30分鐘內完成,通過設定具體的時間目標,孩子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安排自己的作業時間。
家長也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設定,這一做法有助于孩子對作業量有一個整體把握,并學會合理規劃時間,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為了保險起見,往往會高估所需時間。在孩子預估時間后,家長應根據孩子的作業量和難度,自己也做一個時間預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孩子實際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時間管理進行監督和引導。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作業,家長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果孩子未能按時完成,家長應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建議。
例如,小亮的媽媽發現小亮每天放學后總是先玩耍,等到晚上才開始匆忙地寫作業,導致經常拖到很晚才完成。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媽媽與他進行了溝通,并共同設定了每天放學后先寫作業,預計在1小時內完成所有作業的目標。實施這一策略后,小亮逐漸形成了放學后先完成作業的習慣,學習效率也有了明顯提高。
(五)建立時間獎懲機制
為了強化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家長可以建立一套時間管理的獎懲機制,要通過對時間管理的獎懲,提高孩子的時間預估的準確性,達到更好的時間管理的目的。而當孩子未能按時完成作業時,家長則可以適當進行懲罰,如限制玩耍時間或增加額外的學習任務等。
1.提前完成任務。當孩子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時,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如表揚、小禮物或額外的玩耍時間等。這里也要注意細節,如果孩子能夠在預估時長前后相差10分鐘以內完成作業的,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但如果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長和預估時長前后相差十分鐘以上,甚至于相差二、三十分鐘以上的,說明孩子預估的時間很不準確,這有可能是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不足,也有可能是孩子擔心完成不了,給自己多留了時間,這時家長就要引導孩子更加合理地預估作業完成的時間。剛開始階段,可以指導幫助孩子合理預估,但如果經常性如此,則要建立時間獎懲機制,家長在孩子完成作業后,不應隨意讓孩子出去玩耍,以免打破時間管理的連續性,可以要求孩子用多余的時間來檢查作業或進行閱讀等學習任務,家長通過時間獎懲機制,幫助孩子逐漸學會更加精準地預估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并提高作業完成效率。
例如,小華的爸爸為了激勵他按時完成作業,制定了一套獎懲機制。他與小華約定,如果小華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并且質量較高,就可以獲得一次額外的玩耍機會:如果小華未能按時完成作業或者作業質量較差,則需要減少一次玩耍時間并增加一項額外的學習任務。實施這一策略后,小華對于按時完成作業更加重視了,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2.超時完成任務。在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時,家長也要考慮到孩子的身心需求,給予適當的休息和娛樂時間,這有助于孩子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如果孩子未能在預估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家長應明確要求孩子要用自己原來的娛樂時間來完成作業,并延長相同的時間用于檢查作業或進行閱讀等,這樣一個小小的懲罰措施,可以讓孩子明白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并學會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從而提高時間預估的準確性。
(六)合理分解作業任務
對于較重或較復雜的作業任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其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并為每個小任務設定具體的完成時間,分階段完成。這樣做降低了作業難度,避免在作業過程中產生壓力和焦慮,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提高作業效率,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管理時間和精力,另外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在完成作業后進行自我檢查和修正,提高作業質量。
例如,小紅每天晚上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完成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課的作業。為了提高效率,媽媽教她將作業任務進行分解。首先,小紅估算了每門課作業的大致完成時間,然后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進行安排。她先完成語文作業中較為簡單的部分,然后休息片刻,再繼續完成數學作業,通過這樣的分解和安排,小紅發現自己完成作業的效率有了明顯提高,而且也不再感到那么疲憊。
(七)靈活調整時間策略
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家長在制定時間管理策略時要關注孩子的反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如果孩子覺得某個策略不太適合自己或者存在困難,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并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例如,小麗的媽媽在實施了一段時間的管理策略后發現,小麗對于某些科目的作業仍然存在拖延現象。經過與小麗的溝通,媽媽了解到小麗對于這些科目缺乏興趣且難度較大。于是,媽媽決定對小麗的作業安排進行適當調整,允許她在完成其他科目作業后再進行這些科目的學習,并鼓勵她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通過這樣的調整,小麗逐漸克服了拖延現象,對于所有科目的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了。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倡導所有家長都能積極參與到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中來。家長在制定孩子作業完成時間的管理策略時要注重明確性、指導性和靈活性,要通過樹立時間管理觀念、明確作業優先原則、引入時間預估機制、建立時間獎懲機制、合理分解作業任務以及靈活調整時間策略等方法,來有效地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并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這些策略需要家長耐心、細心地實施,并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調整和完善,從而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通過這樣的管理策略,家長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并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