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平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靈活地運用英語,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增加一些實際應用的環節,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更主動、積極地完成英語作業。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英語作業設計的要求
(一)“雙減”政策的背景與目標
“雙減”政策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為了對當前的教育體系進行改革,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出了這項重要的政策。該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公平的教育環境,使師生與家長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也要遵循“雙減”政策的目標,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在作業設計中還需要考慮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作業的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闡述了對作業質量與數量的要求。在作業設計中體現了合理性,這是英語作業設計的基本準則。教師要對作業的量進行控制,還需要控制作業的難度,并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年齡進行充分地考慮,避免給學生留過于繁重與復雜的作業,增加學生的壓力。要使作業能夠進一步支持學生的學習,而不是增加學生的負擔。在作業設計中,還體現了自主性的重要原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而不只是為了進行應試,因此,在作業設計中,應該包括更多探究性與開放性的任務,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并在作業設計中給學生一些主動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業,并分享這一學習過程。在作業設計中,還體現了實踐性原則。教師要讓作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緊密地聯系,注重語言的運用。英語語言作為語言工具,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練習,還應注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作業設計應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能夠合理地運用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得到更好地掌握。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多元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合作精神與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評價與觀察。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效地評估,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認識自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創新策略
(一)在作業設計中注重層次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小學生存在個體性差異,特別是在英語的學習中,對英語知識技巧的掌握程度,也具有個體差異性。因此,英語作業也需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出作業的層次性,使學生在英語作業中獲得較大的收獲,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比如,教師在教授《What animal is it?》一課時,可以對課后作業的設計進行分層,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繪畫中可以填寫一些單詞與句子;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繪畫的基礎上編一些對話,并對其進行演繹;對于層次較好的學生,教師在繪畫之外,可以讓學生根據繪畫的要求寫一篇英語小作文,并在班級進行分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作業形式,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作業中受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作業設計中體現合作性,注重作業的生活化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在生活中運用英語語言,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要設計一些和生活相關的話題,使英語作業設計和生活緊密相連,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英語交際能力。比如,教師在教授《Where will you go?》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小任務,讓學生和父母在周末一起參加戶外活動,形式不限定。在活動過程中,讓家長和學生進行英語的交流。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級里分享這次活動經歷,還可以根據周末活動寫一篇小對話或小作文。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可以使作業更加生動、有趣,體現了英語作業的生活化,使學生能夠在合作中更好地運用英語,同時,在大自然中還能夠陶冶情操,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學生也能夠將英語更好地運用于生活中。
(三)在作業設計中體現實踐性,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學生在生活中進行運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中也要注重英語的運用。只有提高英語作業的實踐性,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英語讀物,這就要求教師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首先自己先閱讀大量的英語課外讀物,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分享,使學生能夠對英語讀物感興趣,也愿意主動進行閱讀。通過對英語的閱讀,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與運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周閱讀一篇英語的小故事,并將英語故事中的一些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并在課堂中進行分享。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聽一些英語的電視與電臺,練習英語口語,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組織競賽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分享自己的閱讀小故事,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及時地表揚與獎勵。這樣的作業設計更加生動,能夠使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更好地應用。
(四)在作業設計中注重趣味性,尊重學生的認知
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體現作業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學習口味。趣味性的作業形式可以提升學生完成的積極性。比如,抄寫單詞作業,教師若讓學生只是對單詞進行抄寫,在一定時間內學生會產生厭倦感。因此,教師可以對作業的形式進行創新,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單詞接龍、火眼金睛游戲或開單詞火車游戲。通過句子來練習單詞,使作業更具靈活性,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在口語作業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一些電視節目中的口語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對小學英語作業進行設計時,教師可以為傳統的作業注入新鮮的活力,使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五)建立作業的評價體系,體現作業評價的多元化
教師還要注重對作業的評價,通過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反思與總結,為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創新與改進提供參考依據。作業批改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與直觀的了解。“雙減”政策的實施,使教師與學生有了更多相處的時間,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時間,細化作業批改。教師在作業設計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并進行當堂的作業批改與點評,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比如,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肯定與鼓勵,對于一些錯誤要用問號、劃線等方式進行標注。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作業的內容進行反思,及時發現自己的作業問題,并進行修改。對于完成作業比較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二次批改,并進行面對面地指導,使學生能夠及時改正作業,鞏固自己所學知識。教師在作業批改過程中,還可以尋找一些典型的錯題,在課堂中進行講評,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鞏固英語學習中的重難點。并建立作業的評價體系,實現作業評價的多元化,比如,在批改作業時,教師可以將作業進行等級的劃分,對于比較認真、進步比較快的學生,可以寫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并為學生設立一套獎勵機制,對于完成作業較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結論
總之,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提高了對作業設計質量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對作業設計進行不斷地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實際運用能力。通過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創造出更有價值的英語作業,使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中,能夠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言運用能力。
【注:本文系廣州市增城區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課題編號ZC20224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