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萍
自高考改革以來,高中語文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試卷內容的調整以及評分制度的改變,使得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重新審視教學模式,通過觀察試卷評估內容,可以清晰感受到,新的高考教學模式正在逐步從傳統知識灌輸向核心素養培育轉變。這一重大轉變不僅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教育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為應對這一變革,語文教師需深入理解新高考背景下的語文核心素養要求,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培養具備高素質的未來發展人才。
一、明晰教學方向,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對于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寫作以及口語交際等教學活動加以培養,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涵,通過分析文章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等,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寫、多練,通過寫作練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例如組織演講比賽、辯論賽等,讓學生在實際場景中運用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解決、批判性思維等教學活動加以培養。在問題解決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對于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教師可以通過文學鑒賞、藝術創作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文學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藝術手法等,讓學生領略文學藝術的魅力,在藝術創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繪畫、音樂等藝術創作,讓學生在實際創作中感受藝術的魅力。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例,這篇文章是一篇紀念性散文,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以及深刻的思想內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情感表達與思想內涵,讓學生深刻理解作者對劉和珍的敬仰以及對正義的追求。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解文章的修辭手法以及語言特點等,讓學生領略文章的文學魅力。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辯論等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主題與思想內涵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自主探究等方式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領略文章的文學魅力、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例如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多媒體技術、實物演示等。以《玩偶之家》這部作品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情境,通過讓學生閱讀小說中的人物、情節以及環境描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小說中的人物深入分析,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寫一篇關于“環保”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之后引導學生思考環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采取行動保護環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有感而發地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口語表達。例如,在教授一篇演講稿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演講的背景與情境,之后讓學生扮演演講者進行模擬演講。
三、運用多媒體開展多元教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運用多媒體開展多元教學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高中語文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小二黑結婚》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相關背景知識。通過圖片、動畫等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了解更多文學知識以及文化背景。
四、立足生活,創設情境
在文學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文學作品,例如,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平時生活中的經歷與體驗,與文學作品中所講述內容進行比較與對照,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深刻內涵。《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一篇哲學文章,主要探討了人的正確思想如何形成,文章中提出了“實踐出真知”的觀點,認為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中不斷經歷、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反思而形成的,同時,文章也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