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

【摘 ?要】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為滿足擴充產能、改造生產環境等相關方面的需要而啟動了一系列基建項目,由于此類項目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等特點,為保證基建項目的順利實施,國有企業在加強質量管理的同時,要求對項目成本進行控制。論文以此為研究內容,簡要論述了全過程成本管理的內涵,深入分析了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優化策略,以期為同類型基建項目的成本控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優化
【中圖分類號】F275.3;F27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4-0110-03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穩步增長,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核心驅動引擎,為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從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國有企業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其中就涉及大量的基建項目[1]。為提高基建項目財務管理的規范性,降低相關成本支出,國有企業應強化成本管理機制,針對傳統基建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優化以項目節點為依據的全過程成本管理策略,實現國有企業降本增效目標。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近年來,國有企業持續深化改革,在關注市場營收的同時,強調通過成本控制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對于成本投入較大的基建項目更是如此。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國有企業基建項目的全過程成本管理過于粗獷,這不僅導致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下降,還對其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合理化的成本控制手段將為國有企業節省大量成本,而全過程成本管理將進一步提升其基建項目的成本控制質量,為國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2 全過程成本管理的內涵
現代項目管理理論中,關于成本控制的解釋是運用各種手段對項目經費進行合理配置,使項目經費的利用率達到最高,并在保證項目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項目成本。全過程成本管理則是利用傳統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體系,結合項目管理流程的節點設計,將成本管理目標進行分解,實現及時、精準、有效的成本管理,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3 全過程成本管理的意義
3.1 提升企業綜合管理水平
市場經濟下企業對成本的敏感度較高,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方面對成本管理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在此情況下,向管理要效益已經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全過程成本管理可以在對項目進行總體把控的同時,完成對項目節點成本的分析,從而確定最佳的成本配置方案,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為保證全過程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企業方面將對綜合管理機制進行完善,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權責范圍,實現部門之間的高效協同,從而顯著提升綜合管理水平。
3.2 提升企業資源利用效率
成本管理是以企業資源為最終對象,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對企業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并在財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對實際執行情況進行動態管理,以及時發現企業在資源利用率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機制[2]。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將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如人力、固定資產等,且以上均屬于企業成本的范疇,全過程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優化資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相關資源成本投入產出比。
4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基建項目成本投入較高,且實際執行過程中成本浮動范圍較大,為減輕基建項目成本帶來的壓力,國有企業實施了一系列的管理機制,并取得了理想效果。盡管如此,國有企業基建項目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且成本分布動態變化明顯,全過程成本管理質量依然有待提升。
4.1 基建項目成本管理認知不足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是以人為主體,因此,相關人員對成本管理的認知水平將直接影響企業成本管理的質量。現階段,國有企業員工的綜合素養已顯著提升,但由于基建項目數量較少,且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區別于主營業務,以致國有企業在相關培訓業務中忽視了基建項目的全過程成本管理,企業員工對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的認知較為模糊[3]。受此影響,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多采用傳統成本控制理論,在實際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甚至對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4.2 基建項目成本管理體系缺失
全過程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復雜性,在實際推進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管理體系執行,盡管國有企業已經將基建項目納入現有成本管理體系,但相關內容依然存在缺失。首先,項目節點的劃分不科學,項目成本分配不合理;其次,考核評價機制存在適應性問題,權責關系難以明確,考評結果缺乏指導性;最后,項目審計制度難以落實,審計管理工作形式化,在權責關系難以明確的情況下,審計問責制度形同虛設。成本管理體系是保證基建項目順利開展的前提,相關體系的缺失將導致基建項目成本風險增大,甚至對項目質量、安全等造成影響。
4.3 基建項目成本管理機制單一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通常以滿足生產經營需求為目的,因此,其盈利屬性相對較低,且基建項目投資較大,通過全過程成本管理可以實現內部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減少企業基建項目的成本支出。通常,基建項目實施階段復雜,且不同階段的任務安排、成本構成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國有企業在此類基建項目中所采取的全過程成本管理機制較為單一,無法滿足不同階段成本管理的需要。
以招投標和施工階段為例,招投標階段的成本管理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主要包括三方比價、市場調研、方案核算等實踐部分,所以,該階段的成本管理內容及目標明確。施工階段則是按照預定方案開展成本管理,但施工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傳統成本管理機制缺乏靈活性,難以滿足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基建項目成本控制機制的單一性導致其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存在前后矛盾的情況,以及造成額外的項目成本支出。
4.4 基建項目成本管理信息閉塞
基建項目涉及部門、人員較多,且項目流程等較為復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構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機制,但國有企業基建項目成本管理的信息共享多通過會議的形式實現,或者相關人員通過微信、QQ等即時通信工具進行溝通,信息共享效率不高。有限的信息共享導致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的信息存在失真、滯后等情況,尤其是在基建項目節點的動態管理方面,若無法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成本管理的難度也將隨之增加。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是以降本增效為核心,在傳統企業管理理論的影響下,全過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明顯不足。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國有企業同樣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對包括基建等在內的投入大、周期長的項目,都需要進行更加精準、有效的全過程成本管理。
5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的優化策略
全過程成本管理對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具有重要影響,其能夠有效避免資金閑置、浪費及挪用等情況的發生,并保證基建項目質量。針對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結合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本文提出以下優化策略。
5.1 統一思想認知,加強全過程成本管理培訓
任何形式的成本管理都需要人的參與,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不僅需要一支專業能力強的人才隊伍,還需要相關人員具有高度統一的思想認知,如此才能保證全過程成本管理的順利展開。為實現這一目標,國有企業需要對基建項目參與人員進行全過程成本管理理論與實踐培訓,從而在提升基建項目成本管控效果的同時,增強員工的執行能力。此外,國有企業應將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控制與員工績效評估掛鉤,如此,可以進一步提升員工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全過程成本管理培訓應注意培訓內容與崗位之間的適應性,在對全過程成本管理理論進行全面培訓的同時,針對基建項目實施方案與流程,采取差異化的培訓機制,從而提高培訓質量,為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4]。以基建項目預算管理為例,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對工程造價進行拆解,審查項目實施方案的合理性,同時,為保證預算執行效果,預算管理人員需要對節點成本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并動態跟進各節點實際成本支出。因此,在培訓過程中,預算方面的培訓重點圍繞基礎理論展開,并強調預算管理對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針對較為典型的預算管理問題進行討論,以及在基建項目節點成本支出嚴重偏離預算的情況下,相關責任、處理方法等都應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這也是提高預算管理人員思想認知的必然要求。
5.2 完善管理體系,明確全過程成本管理流程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需要完善的體系作為支撐。由于基建項目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門的共同參與,以及根據相關流程節點的任務確定崗位權責,因此,國有企業傳統的管理體系在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完善管理體系有助于厘清相關流程、細化權責關系,并推動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如圖1所示,基建項目成本控制介于成本預算、成本核算之間,并將目標成本、動態成本、結算成本進行區分,結合基建項目的具體階段,對全過程成本管理流程中的節點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從而避免與基建項目成本預算發生嚴重偏離。
圖1 ?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體系及流程示意圖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體系是建立在現有管理體系之上的,因此,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以節點為參考的差異化全過程成本管理流程設計就顯得尤為必要。通過持續完善管理體系,國有企業基建項目成本控制將更加精準、有效,并保證基建項目質量。
5.3 明確管理目標,豐富全過程成本管理機制
全過程成本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項目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其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基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機制的創新應最大限度避免對企業主營業務的影響,同時,需要綜合考慮成本管理機制優化導致的額外成本支出。根據基建項目的特殊性,參考國有企業現有管理體系,可采取目標管理機制、動態監管機制、后評價機制強化成本控制。
5.3.1 目標管理機制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需要以成本預算為依據,在細化節點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對各流程節點進行成本預測,其中主要包括人力成本、運輸成本、采購成本、設備成本等[5]。在基建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節點成本支出發生明顯偏離后,則需要及時分析具體原因,并根據全過程成本控制目標重新優化節點目標,以控制基建項目最終的成本支出。
5.3.2 動態監管機制
基建項目的成本支出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在落實目標管理機制的同時,需要采取科學的成本支出監管機制,并明確監管主體。動態監管機制將進一步完善節點成本管理,相關業務部門所產生的報表、賬單都將作為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動態監管的對象,所以,動態監管機制使全過程成本管理更加靈活。
5.3.3 后評價機制
科學的評價機制有助于提升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的質量。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并未實現全過程成本管理的閉環,這也是長期以來基建項目成本管理質量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評價機制是在傳統評價機制的基礎上,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提出全過程成本管理的優化策略,并在實踐中驗證優化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
5.4 加快信息共享,優化全過程成本管理平臺
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的管理工作已經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更加便捷,因此,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所面臨的信息閉塞等問題可通過優化平臺信息共享模式解決。首先,企業財務部門應針對基建項目建立獨立電子臺賬,并根據基建項目實施方案確定電子臺賬管理流程;其次,相關部門可根據其權限對電子臺賬進行管理,并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提交相關表單;最后,全過程成本管理平臺可實現自主風險預警,以便相關部門及時介入,從而提高基建項目成本管理質量。
基建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平臺的信息共享屬于有限共享的范疇,其主要原因在于基建項目非主營業務,過度共享將增加國有企業財務信息泄露的風險。因此,在優化全過程成本管理平臺架構時,應與國有企業核心業務信息之間建立“邊界”,實現基建項目成本信息的有限共享。
6 結語
國有企業基建項目投入大、周期長等特點增加了其全過程成本管理的難度,在強調以預算為導向的同時,創新成本管理機制對國有企業降本增效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參考施工方案的相關流程設計,在強化相關員工思想認知的基礎上,持續完善成本管理體系,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創新節點成本控制策略,有利于實現精準、有效、及時的全過程成本管理。
【參考文獻】
【1】溫其輝,覃瑞生.高校基本建設項目全流程內控管理路徑[J].中華建設,2023(2):31-34.
【2】李家騰.火力發電企業基建期的成本管理控制策略[J].上海企業,2023(9):66-68.
【3】宋超.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改進措施分析[J].全面腐蝕控制,2021,35(10):102-103+106.
【4】張俊馳.電網小型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資訊,2021,19(19):44-46.
【5】謝曉東.建設工程基建項目全過程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居業,2023(8):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