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 ?要】隨著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等戰略的開展,我國對農村的經濟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其中,農業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而良好的農業經濟管理有助于提升農村的管理水平,讓農業得以更加平穩的運行。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村經濟,需要認識到當前農村發展的現狀與不足,并從中發現問題,加以優化和改善,從農業經濟發展的層面,建設美麗新農村。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4-0158-03
1 引言
農業作為我國重要的支柱型產業,對我國經濟的貢獻非常大,因此,我國對農村經濟發展也相當重視。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農耕和農業發展已經過時,農村發展需要有更加科學合理的農業經濟管理方案,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切實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區域農業水平提升。
2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與意義
農業經濟管理,指的是在農業生產和發展的過程中對農業生產、分配、消費等經濟行為進行相關的規劃、監督、糾正以及干預,從根本上幫助農民實現增收,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與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優化
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利用率低、分配不均等現象一直存在,而這種情況,不但不利于經濟水平的提高,還會造成資源浪費,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農業經濟管理,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對現有的農業資源進行科學統籌規劃,可以實現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升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促進農業產業更好地發展。
2.2 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的升級
改革開放的背景下,農業經濟逐漸受到重視,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更是將農業和農村放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現有的農村產業較為單一,因此,產業升級也成了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農業經濟管理可以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引進先進的管理方式,將區域內的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產業升級與拓展,可以有效改善農村經濟的發展模式,讓農村能夠多元化發展。
2.3 有利于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差距逐漸縮小,大量農民涌入城市,導致農村空巢現象和土地荒廢現象嚴重。農村經濟想要發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具有很重要的影響。通過合理的農業管理措施,讓農業發展前景更好,農民能夠看到希望,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實現區域農業的良性發展。因此,農業經濟管理需要更好地對農民的生產和經營進行規劃,促使農民對農業更有歸屬感和成就感。
2.4 讓農村發展有更好的制度保障
農業經濟管理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其對農村發展模式進行強化與升級,依托科學的方案和制度,讓農業更具科學性和可執行性,同時,也讓農村發展有更好的制度保障。通過對農業經濟的科學管理,形成一套結合實際的高效執行制度機制,從根本上規范農村和農業發展,為農村經濟套上“韁繩”,使農民無后顧之憂。
2.5 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與解決方案
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和農業經濟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對于農村來說,各種農業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助推農村經濟發展,但也給農民和管理人員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業經濟管理方案的制定,可以為農民和相關農業管理人員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與解決方案,能夠讓這些技術真正惠及廣大農民。
3 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與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3.1.1 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農村相比于城鎮來說,各項資源都是不足的,這也體現在教育上。很多農民之所以選擇務農,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和機會。讀書少的只能留在農村種田,而文化水平高的人,畢業后通常都不想回到農村,這也導致了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3.1.2 城鄉收入差距大,農村人員流失率高
雖然近幾年的政策和發展對農村非常有利,但在此之前,城市與農村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就拿收入來說,很多農民在家種田,年收入可能才兩三萬,因此,很多人會選擇進入城市打工,這也極大地限制了農村發展。城鄉收入的差距,讓農村人員流失率高,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土地荒廢現象屢見不鮮。
3.1.3 生態遭到破壞
隨著全國經濟的開發,工業發展也十分迅猛,很多工廠都到農村建廠生產,這也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導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嚴重。生態的破壞,不但影響農村生活環境,還對當地經濟產生嚴重影響。
3.2 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3.2.1 農業經濟管理跟不上農村經濟發展的腳步
伴隨著我國對農村以及農業的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迅猛,國家出臺了多種經濟發展措施對農村經濟和生活進行改善。而相對于經濟發展來說,農業經濟管理常常被人所忽略,很多農村地區不重視農業經濟管理,沒有相關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與方案,導致管理落后,影響經濟水平的提升。
3.2.2 農業經濟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
農業經濟管理是一個龐大又復雜的工程,因此,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統籌規劃,其涉及農村經濟的方方面面,這也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一些執行人員對農村經濟管理的認知較少或存在認知偏差,就會在具體實施時與方案相悖,且在管理時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讓很多農村地區的農業經濟管理只限于“紙上談兵”,農業經濟管理無法真正落到實處。
3.2.3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專業度不足
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工作人員不但對農業知識有精準的掌握和理解,還需要工作人員能夠根據區域情況進行方案制定,因此,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來說,不但需要其知識面廣,還要有一定的實踐性,才能更好地讓方案落地。目前很多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知識的掌握不夠成熟,缺乏綜合性能力。且一大部分人員沒有意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這也是制約農業經濟管理開展的重要因素。
4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開展的有效路徑
農業經濟的現代化,不但是農業需要依托科技和現代化手段進行發展,還需要管理現代化。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產業得到了多元化發展,“互聯網+”的開展以及農村電商等新興技術,為農村經濟提供了更好的發展路徑,這對農業產業鏈的整合以及開發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也讓農業經濟管理提上日程,農業生產、政府管理都需要完善的管理方案作為借鑒與參考,這對政府加強農業管理,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在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開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4.1 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
4.1.1 從政府層面進行相關制度的制定
農業經濟發展與管理,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目前很多農村的經濟建設存在分散性、盲目性和局限性,這也不利于區域農業的整體發展。因此,需要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與領導,才能夠保證農業經濟管理與建設的正確性。首先,政府需要出臺相關管理政策,多角度對農村的經濟活動與行為進行支持;其次,政府需要對區域農村經濟管理進行全面指導和監督,才能夠發揮制度建設的價值,政府部門可以建立監督和顧問小組,對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進行管理和執行,讓農業經濟管理有據可循、有法可依。而建立在政策上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執行起來也會更加簡單與高效。
4.1.2 從農業發展的層面制定相關管理制度
以政府為導向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同時,還需要細化到各個鄉鎮或具體的農村,從實際出發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支持農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農村經濟管理制度主要是從生產管理、農村項目管理、分配管理等幾個方面進行。生產管理指的是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需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進行經濟活動的開展,讓農業生產發揮最大效益。而項目管理則是從農民創收等方面,注重農村經濟發展的多元化,結合農村實際,形成具有當地農村特色的經濟產業。如在旅游業發達的地方,農民可以通過農家樂、民宿等建設實現創收。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小組需要充分了解區域情況,對區域特點進行開發,鼓勵農民進行創業,項目開展盡量在制度規定范圍內選擇,這樣才能夠提高地區產業的集約性。分配制度指的是以村委單位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這樣可以提高村民生產的積極性,讓所有村民都能夠參與農業經濟建設。
4.2 建立成熟的資金管理體系,幫助農村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中,農民的創收與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農村經濟的開展,需要農民的支持,同時也需要資金的支持,各級政府在農業發展以及產業開發中,采取了多種辦法對農村經濟進行資金籌措和幫扶,主要有以下幾點。
4.2.1 銀行貸款
政府對農民創收都有相應的信貸扶持政策,農業經濟發展的資金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獲取。如農村信用社的“金豬貸”“易農經營貸”等都是為農村和農民設立的專項貸款服務。發展大型農耕經濟、種養等,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獲取資金支持。
4.2.2 開展招商引資
農村招商引資是政府歡迎且支持的項目。農業經濟管理中,對招商引資也需要有一定的章程和政策來鼓勵農民與外部合作,將農村的土地、資源等進行有價值地開發。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農業經濟建設,促進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4.3 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需要提升農村和農業的數字化以及信息化水平。為了保證農村信息的傳遞,首先是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網通”。讓每一戶農民都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獲取和傳遞。同時,要在農村開展相關培訓,讓村民可以掌握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使用,讓互聯網技術在村民之間普及,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技術培訓和相關農業知識的學習,提升農村整體知識水平。
目前網絡上,三農題材、農產品電商、農村直播等受到青睞。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方案制定時,需要考慮這些新興行業和先進技術對農村經濟帶來的影響,建立信息部門,將農村的優勢資源進行宣傳和推廣,積極尋找商機尋求外界合作,通過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讓農村資源可以有效地消化和利用,增加經濟收益。
農業經濟管理需要依托信息化建設來實現。堅持以實際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重點,通過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在信息化建設時,要打造一個覆蓋廣、模式多、服務好的信息化平臺,全面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整合區域資源因地制宜、大膽創新,不斷豐富農業經濟開發的內容,讓區域農業發展躍上新的臺階。
4.4 整合農村資源,實現閑置資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和發展水平,需要充分利用農村的相關資源,讓這些資源可以發揮真正的功效,促進區域農村經濟的提升。農村資源一般來說包括土地資源、農特產品資源、旅游資源等。以土地資源為例,可以通過進行優勢物種的種植增加產量,進而提升經濟效益的方式來提升資源的有效利用。還可以將閑置土地進行充分利用,如租賃等等,以此方式實現土地的整合利用,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另外,農村有多種多樣的農特產品,這些產品很受城市人的喜愛,但由于種植過于分散,這些產品無法形成品牌效應,村民在當地也賣不出價格。可以將農副產品進行資源整合,通過集中種植、建立加工廠、集體收購等多種形式,申請有區域特色的品牌,通過電商、線下等多種渠道進行銷售,實現品牌溢價,發揮出資源的真正價值。
城市的快節奏生活,讓人們對農村生活更加向往,利用農村資源優勢,開展農家樂、民宿、徒步、露營等旅游活動,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讓區域游客大批增加,游客在農村消費,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如湖南的精準扶貧村落十八洞村就將旅游、農業、手工業、養殖業、勞務輸出業等結合起來,實現整個村寨脫貧致富。產業各具特色,產業經濟形式多樣化,區域內可以相互扶持,實現可持續發展。
4.5 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構建農村經濟管理隊伍
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十分重要。其中,管理和執行人員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保障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獲得良好成效的有效路徑。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能夠依靠專業化人才發揮其作用,優化當前農業的生產模式,促進產業化轉型;另一方面,優秀人才的進入,可以在實踐中助力農業的生產和建設,減少農業生產成本。
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專業化的管理隊伍來實現。農村由于條件相對較差,想要招聘穩定、專業的管理人員有點不現實。因此,可以對村委會、村委工作人員等進行專業化培訓,這些工作人員對區域內的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還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將他們培養成具有專業經濟管理水平的人員,可以彌補區域人才的不足,并充分發揮本土人才的優勢,提高整個團隊的綜合素質。管理人員需要緊跟時代趨勢,對國家政策和相關法規有一定的了解,并需要自己不斷地進行學習和充電,培養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4.6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宣傳與引導
農民的參與程度是決定農業經濟管理成效的基礎。因此,各地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宣傳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引導農民對經濟管理進行重視。讓農民在進行生產活動時,能夠意識到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同時,管理人員將農業經濟管理方案告知農民,讓農民有更多的增收渠道,以此來提高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基于互聯網絡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普及和推廣,通過廣播、宣傳冊、村委入戶宣傳等多種方式,有效提升宣傳效果,積極宣傳農業經濟管理的意義,讓農民群眾更加認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
5 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手段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創新。強化農業經濟管理,是我國開展“三農”的重要一環。需要政府、村委、農民群眾的共同參與。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以迅速提升農村的經濟效益,改善農民生活,利用多元化管理手段,讓農村資源發揮更大價值。本文通過對農業經濟管理的概念、意義和不足進行探討,并對現有問題進行解決和優化,找到推動農業經濟管理開展的有效路徑。從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建立成熟的資金管理體系、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整合農村資源、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宣傳與引導等多個層面深入研究農業經濟管理開展的具體措施,提升農民群眾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當地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梅花.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對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20):71-73.
【2】朱小樂.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南方農機,2022,53(04):62-65.
【3】趙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機市場,2023(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