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現代學徒制度在實際操作中面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雙師型”人才缺乏、企業與學校合作不足,以及培訓內容與技術更新之間的差距。為此,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對策,如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加大實踐基地的建設投入,構建雙贏的合作模式,以及建構全新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度;城軌車輛;人才培養
中文圖類號:G712? 收稿日期:2024-03-2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6036
1 前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軌車輛在整個交通生態中的地位愈發凸顯。學徒制度本身源于古代的師徒關系,那時年輕的學徒會跟隨師傅學習技藝,直至技能熟練。而現代的學徒制度,雖然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創新,但其核心理念仍是“學以致用”。這種模式強調在實際工作場景中進行學習,讓學徒能夠在實踐中吸收知識、磨練技能[1]。然而,在當今這個技術更新迅速,產業結構持續調整,以及社會對于綠色、高效交通的期望不斷增長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實施學徒制度,確保其與城軌車輛專業企業的實際需求相匹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2 城軌車輛專業企業人才培養現狀
21 “雙師型”人才的缺乏
在城軌車輛專業企業中,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而“雙師型”人才,即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教育者和技術人員,被認為是這一領域的理想人選。他們既能夠指導學徒理解深奧的理論知識,又能引導他們進行實際操作,使學徒在實踐中真正領悟和掌握所學。然而,這種“雙師型”人才在當前的培養體系中仍然相對稀缺。教育體制與產業界的分離,導致許多理論深厚的專家和教授缺乏實際的產業經驗。他們可能對理論知識有著深入的了解,但在面對實際操作和應用時,可能難以為學徒提供確切的指導。
長時間工作在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盡管他們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可能缺乏系統的教育背景或者教學方法,使得他們在傳授知識時遭遇障礙。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們愿意傳授經驗,也可能因為表達不當或方法不恰,導致學徒難以吸收。當前的教育和培訓體系很少專門為“雙師型”人才設置特定的培養項目。這意味著,即使有愿意成為“雙師型”人才的教育者和技術人員,他們也缺乏一個明確的成長路徑和相應的支持[2]。
22 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不足,實踐教學資源的匱乏
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在人才培養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理想的合作模式可以使學生更早地接觸到實際工作環境,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潛力。但現實中,這種合作仍然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很多企業在合作中采取了被動態度。由于對學生的培訓可能需要額外的投入,部分企業對合作持保留態度,導致實踐教學資源的匱乏。企業可能更偏向于直接招聘已經具備一定技能和經驗的員工,而非投資于長期的學徒培養。學校在與企業的合作中也面臨困境。
學校希望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際操作機會,但受限于自身的資源,可能難以與企業達成合作協議。部分學校對于企業的需求了解不足,導致合作的效果不盡人意。此外,合作雙方在利益分配、責任劃分、合作期限等方面可能存在分歧,導致合作進展緩慢。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面臨實踐機會不足,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影響其職業技能的提升。
23 技術快速更新與學徒制度培訓內容之間的差距
城市軌道交通的技術,特別是城軌車輛的技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從車輛的驅動技術、自動化系統到車輛的材料和結構設計,每一環節都在不斷創新。這種創新對于提高交通效率、確保乘客安全以及優化乘客體驗都至關重要。然而,這種快速的技術更新給企業人才培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由于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過去的教學內容和培訓方法可能已經不再適用,或者已經落后于行業的最新標準。如果學徒繼續按照過時的內容和方法學習,不僅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更可能導致學徒在走入職場后面臨困境。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教材和課程結構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得到更新。在這個過程中,新的技術和知識可能已經在市場上廣泛應用,而培訓體系仍然停留在前一個階段。這種滯后可能會導致學徒與現實工作的脫節,增大其在實際工作中的適應難度。
對于企業而言,快速的技術更新也意味著需要不斷投資于新的設備和技術。如果學徒沒有得到正確和及時的培訓,可能會增加企業的操作風險和成本。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要求學徒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需求[3]。
3 城軌車輛專業企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善對策
31 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現代學徒制度下,教師在城軌車輛專業企業人才培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是知識與實踐經驗的傳承者,為學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因此,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
首先,教育部門和企業應合作建立一個針對教師的系統培訓與進修計劃。這個計劃應該包括最新的技術訓練、教育心理學、教學方法論等內容,確保教師在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上都達到行業前沿。與此同時,教師應被鼓勵定期參與行業內的學術會議和工作坊,以保持其知識的更新和拓展。為了確保教師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他們應被鼓勵定期在企業中進行短期的實際工作或實習。這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實際經驗,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企業的需求和挑戰。
學校和企業應加強合作,共同推進“雙師型”人才的培養。這意味著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理論知識,還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這種模式,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指導。為了確保教師的專業素養始終保持在高水平,應建立一個持續的評估和反饋機制。這包括定期的教學觀摩、學生反饋、同行評審等方法,確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及時的指導和支持。學校和企業還應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這可以是提高工資、職稱晉升、研究資金支持等形式,確保教師在其職業生涯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和進取心態。
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確保現代學徒制度下城軌車輛專業企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通過系統的培訓、實際工作體驗、雙師型人才培養、國際交流、持續評估和激勵機制,可以確保教師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和指導[4]。
32 加大實踐基地的建設投入,提供更豐富的實踐機會
現代學徒制度在城軌車輛專業企業人才培養中,強調實踐與實際工作經驗的結合。實踐基地作為學生與企業之間橋梁,其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踐經驗與所受教育的質量。因此,加大實踐基地的建設投入不僅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硬件設施,更是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培養其實際工作能力與專業技能。
城軌車輛行業的技術日新月異,而實踐基地則是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些技術的重要途徑。一個先進、完備的實踐基地能夠讓學生接觸到行業內最新的技術和設備,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與行業發展的同步。此外,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技巧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這些都是現代企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實踐基地還可以作為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平臺。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學校可以引入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的實踐機會。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實踐基地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為其今后的招聘提供參考。而更重要的是,實踐基地的建設與運營可以成為學校教學成果的直接體現。當學生在實踐基地中完成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或者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時,這些都可以作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有力證明[5]。與此同時,學生在實踐基地中獲得的經驗和技能也會為他們在畢業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長遠看,加大實踐基地的建設投入不僅可以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更可以推動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只有當教育與實踐真正結合,城軌車輛專業人才才能真正滿足現代企業的需求,為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33 構建雙贏合作模式,實現資源共享
在城軌車輛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對于提高培養質量具有關鍵意義。一個有效的合作模式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完整和先進的學習體驗。
雙贏的合作模式意味著學校和企業都可以從合作中獲得實際利益。對于學校而言,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可以使其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更加接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學校還可以借助企業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供更加先進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對于企業而言,與學校的合作可以使其更好地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做好分工工作(見表1),共同培養出理想人才,同時還可以為企業培養定制化的專業人才。
通過這一雙贏的合作模式,學校與企業可以實現真正的資源共享,優化人才培養的過程。當學校的教學資源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完美結合,城軌車輛專業的人才培養將更加高效、目標明確。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更可以深入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為其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充分準備。
34 建構全新評價體系,培養全面型專業人才
隨著城軌車輛行業的技術日新月異,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升級。不再僅僅滿足于技術型人才,而是越來越看重全面型的專業人才,他們既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備跨學科的綜合素質,如團隊合作、創新思維、溝通能力等。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教育者和企業人員需要重新審視并構建全新的評價體系,確保教育的目標、方法和成果都與行業的實際需求相吻合。
一個有效的評價體系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a.需要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和方法,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b.評價體系應該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調整;c.評價體系應該與教學目標和方法相一致,確保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性。通過構建這樣一個評價體系,學校和企業不僅可以更加客觀和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還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加明確和實際的反饋,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而當評價體系與行業的實際需求相吻合時,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教育將更加具有應用價值,為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城軌車輛行業中,全面型的專業人才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先進的技術和知識,還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為了培養這樣的人才,教育者和企業人員需要從評價體系入手,確保教育的目標、方法和成果都與行業的需求相吻合[6]。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滿足行業的實際需求,為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 結語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教育和培訓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實的要求。現代學徒制度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使認識到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建構與時俱進的評價體系的必要性。這次研究深入探討了城軌車輛專業企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改善對策。通過重新審視教育的目標、方法和評價體系,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培養出滿足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虞希鉛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青年學徒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OL]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6[2023-10-25]
[2]李雨錦,傅松濤學徒制改革新模式:英國彈性工作學徒制研究[J]成人教育,2023,43(10):79-86
[3]閆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3(10):133-137
[4]陶艷,張瑩現代學徒制“六雙”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城軌車輛技術專業為例[J]湖南教育(C版),2023(1):54-56
[5]陶艷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專業教學標準研制與實踐——以城軌車輛應用技術專業為例[J]湖南教育(D版),2021(11):44-46
[6]姚芳,彭德奇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城軌車輛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河北農機,2019(11):66
作者簡介:
關文博,男,1988年生,講師,研究方向為CAE計算機仿真技術。
基金項目:校級項目“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KAC2)